清学史论文-邵致鹏,丁宇

清学史论文-邵致鹏,丁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学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学史,二十世纪,乾嘉学派,章太炎

清学史论文文献综述

邵致鹏,丁宇[1](2019)在《清学史研究模式的反思与重构——评《无声的北方:清代夏峰北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清一代,学术史研究称得上是蔚为大观。自梁任公《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开清学史系统研究之先河,此领域内可谓名家辈出,当为中国学术史研究中一大显学。近期河北师范大学王坚先生的新书《无声的北方:清代夏峰北学研究》为该领域内的又一力作。正如书名"无声的北方"所示,在作者看来,二十世纪以来的传统清学史研究中,学界对清代中国北方学术的观照一直有所欠缺。王国维所言"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已清晰地勾勒出传统清学史的脉络,乾嘉学派士林学子耳熟能详,但正如该书作者在书中强(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19年08期)

王坚[2](2019)在《探寻清学史推进的多重空间——《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开放出的新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清学史研究除史料搜集整理外也必须建立在视野扩张和方法更新的基础上。《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一书,在批判20世纪清学史研究基础上,以清代儒家礼教主义运动及考据学派兴起两大研究旨趣,运用问题导向性研究思路与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跨学科综合方法,对清初与乾嘉两个时期考据学之别的揭示,清学史话语体系的解构,清代考据学与西方古典考据学中西比较,清代宗族建构特点、动力及所引起的有关祭祀、祠堂制度、古代宗法制争论与儒家礼教主义关联之阐发,为清学史研究提供了新视域。儒家礼教主义作为古代中国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参与整个中华帝国建构。清代儒家礼教主义事关帝国统治全局,考据学兴起只是其学术推进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清初满汉矛盾中区别汉人与满人的文化符号,更参与到满汉交融的制度建构,是满人汉化及"满汉交融"背后的制度"利器",不仅促进清代考据学派兴起,也影响到理学在清代转向。(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9年05期)

朱曦林[3](2017)在《从《大清畿辅先哲传》到《清儒学案》——徐世昌清学史着作编纂之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中叶以降,以"国朝""皇朝""清儒""近儒"为名发愿纂着《清儒学案》者代有人出,但发愿者、尝试者虽多,而成书者则寥寥,或书成而散佚,或仅有发凡而尚未着手,以故迄今尚能看到完帙者,惟唐鉴的《国朝学案小识》和徐世昌的《清儒学案》。但若以《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的标准"叁段式"结构为参照(1),则仅有徐世昌的《清儒学案》堪符(本文来源于《理论与史学》期刊2017年00期)

张昭军[4](2017)在《20世纪上半期清学史研究的正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上半期的清代学术史研究呈现为一个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世纪之初,章太炎、梁启超等运用新史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清代学术,奠立了清学史研究的现代格局。与政治上宣传民族主义和民主、科学等启蒙思想相呼应,他们在学术上主张"扬汉抑宋",推崇乾嘉汉学,贬抑清廷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针对启蒙主义的问题与不足,二叁十年代,柳诒徵、钱基博、钱穆等新人文主义史家起而反驳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的观点,力主"扬宋抑汉",强调尊重历史传统,弘扬中国的人伦道德和人文精神。40年代,以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推陈出新,把启蒙推进到新的阶段。他们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研究清代思想和学术,表彰早期启蒙思想,指出无论汉学和宋学均是旧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属于有待批判和改造的对象,从而较彻底地摆脱了汉学和宋学的束缚,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旧文化的对立。(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张桂丽[5](2015)在《李慈铭的清学史观——以《国朝儒林经籍小志》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慈铭以诗文成就着称,卒后入《清史稿·文苑传》;其学术成绩也为学界所重,但始终被词章所掩。李慈铭《国朝儒林经籍小志》未刊稿的发现将有助于评价他的学术成就,本文即以此讨论他对清代前中期学术史的总结和思考,阐述他尊崇汉学的学术立场及"清学殿军"的学术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2015年02期)

杨际开[6](2014)在《章太炎与辛亥革命——以清学史的政治困境为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俞樾作为清代朴学的殿军,继承了戴震的问题意识,俞门弟子章太炎与俞樾在政治思想层面也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戴震学的发展在根本上转换了程朱理学意识形态,太炎的戴震理解也得自于朴学承传的传统,又延续了俞樾的《春秋学》的立场,最后揭起了民族与民主革命的旗帜。(本文来源于《政治思想史》期刊2014年03期)

张瑞龙[7](2014)在《学术与世变:20世纪上半期清学史论述的形成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不同时代的现实关怀,20世纪上半期的清学史论述亦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范式:清末章太炎和刘师培分别以汉代和明代两种汉人统治下发展出的学术形态为标准讨论清代学术,以彰显其在异族统治下的畸形发展,具有明显的反满革命色彩。民国时钱穆又将这一研究取向发展为从宋学角度考察清代学术,进而发展为余英时从儒学发展史角度讨论清代学术。同样,清末梁启超以西学为背景考察清代学术的研究取向,民国时也因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的时代要求,或发掘其科学精神,或强调其思想启蒙意义。(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4年02期)

王珏[8](2014)在《梁启超的清学史观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系统评述了明末二百多年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概况,把每一时代的学术作为思潮进行总的历史考察,为后来学者研究清代学术思想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为我们研究梁启超清学史观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4年03期)

王坚[9](2013)在《20世纪清学史研究范式之历史审查——兼论清学本质与新视野下清学史的书写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学史在书写过程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难度。必须在重估清学各派总体规模、流变的基础上,在探讨清学经学本质的过程中,打破以汉宋学之争为骨架来阐释清学史的桎梏,从而在反江南中心论、反考据学中心论、反西欧中心论、反中西比附的方法论中重建清学史话语体系。(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7期)

时培霞[10](2012)在《梁启超清学史着述的特点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是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的大家和创始人之一,他的清学史着述主要有两种:《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论文。梁氏的清代学术史研究非常有特色,目前学术界已经有一些研究,笔者从自身研读的(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2年16期)

清学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时期清学史研究除史料搜集整理外也必须建立在视野扩张和方法更新的基础上。《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一书,在批判20世纪清学史研究基础上,以清代儒家礼教主义运动及考据学派兴起两大研究旨趣,运用问题导向性研究思路与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跨学科综合方法,对清初与乾嘉两个时期考据学之别的揭示,清学史话语体系的解构,清代考据学与西方古典考据学中西比较,清代宗族建构特点、动力及所引起的有关祭祀、祠堂制度、古代宗法制争论与儒家礼教主义关联之阐发,为清学史研究提供了新视域。儒家礼教主义作为古代中国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参与整个中华帝国建构。清代儒家礼教主义事关帝国统治全局,考据学兴起只是其学术推进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清初满汉矛盾中区别汉人与满人的文化符号,更参与到满汉交融的制度建构,是满人汉化及"满汉交融"背后的制度"利器",不仅促进清代考据学派兴起,也影响到理学在清代转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邵致鹏,丁宇.清学史研究模式的反思与重构——评《无声的北方:清代夏峰北学研究》[J].书屋.2019

[2].王坚.探寻清学史推进的多重空间——《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开放出的新视域[J].史学月刊.2019

[3].朱曦林.从《大清畿辅先哲传》到《清儒学案》——徐世昌清学史着作编纂之演进[J].理论与史学.2017

[4].张昭军.20世纪上半期清学史研究的正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张桂丽.李慈铭的清学史观——以《国朝儒林经籍小志》为中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

[6].杨际开.章太炎与辛亥革命——以清学史的政治困境为线索[J].政治思想史.2014

[7].张瑞龙.学术与世变:20世纪上半期清学史论述的形成与演变[J].齐鲁学刊.2014

[8].王珏.梁启超的清学史观浅谈[J].兰台世界.2014

[9].王坚.20世纪清学史研究范式之历史审查——兼论清学本质与新视野下清学史的书写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13

[10].时培霞.梁启超清学史着述的特点刍议[J].兰台世界.2012

标签:;  ;  ;  ;  

清学史论文-邵致鹏,丁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