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歧视论文-张秀敏

文化歧视论文-张秀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歧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民工报道,文化歧视

文化歧视论文文献综述

张秀敏[1](2015)在《媒体农民工报道文化歧视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2014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最新统计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1]这是一支人数越来越多的劳动大军,从边缘的农村,被裹挟到中心的城市。他们一方面用双手建设着城市的高楼大厦,另一方面被城市扼杀在文明之外,成为沸腾城市中的边缘人。无处不在的现代传媒,在农民工新闻报道中,虽然大多数在叙述事件的同时,呼吁社会、呼吁城市居民关爱农民工,(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5年19期)

李天义,李秀明[2](2014)在《好莱坞镜像中的文化歧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是国家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的一道防线。以光影画面为宗的好莱坞影业,是美国文化的重镇,也是美国人实施霸权的一个场所,由美国电影协会和科学学院组成的每年一度的奥斯卡评奖,是美国人对其异域文化打击压制的"屠宰场",其间的文化歧视和排他性显而易见。(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4年12期)

毛建国[3](2014)在《不是文化歧视,是告示“没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照理说,商家对于消费者的光顾,应该满心欢喜才是。可是,在北京朝阳区雅宝路附近,却有商家贴出“中国人不得进入”的告示。该商家店员称,之所以张贴这份告示,是因为自家只做外贸生意,不想中国同行进入店铺造成“走款”。法律专家则认为,商家此举涉嫌歧视消费者。(11(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14-11-27)

徐姗姗[4](2014)在《留学如何应对文化歧视(下)》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学习,但各国仍存在社会体制、法律法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等差异,留学生多少会因为文化差异碰到一些不公平对待,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歧视。学生若提前了解,相信能更好应对。 4、校园学习 与老师、工作人员、学生的互动过程(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4-10-09)

熊维良[5](2011)在《漫话“荆楚遭讽”——兼论民族文化歧视的后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视中华文化正统的中原文化,虽然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包容并吸纳了其他文化,但仍然有排挤打压其他文化的现象。从先秦时期就开始的对南方荆楚文化的讽刺和排挤就是十分明显的。本文从荆楚遭讽的原因论及产生的后果,揭示了当今社会,保持文化平等,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1年15期)

王可可[6](2011)在《变相的种族与文化歧视》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媒体频繁使用“模范少数族裔”这个词汇来形容亚裔经济和教育上的成功。本文主要对美国的“模范少数族裔”理论进行研究,认为它实质上是对亚裔的一种变相的种族与文化歧视。论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及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正文分为叁章:第一章主要分析“模范少数族裔”理论的由来。“模范少数族裔”理论的根源在于自由主义的胜利和冷战的种族思维。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值美国民权运动轰轰烈烈之际“模范少数族裔”理论出台,80年代亚裔较高的大学入学率使得“模范少数族裔”理论被再度关注。无论是“模范少数族裔”理论的根源所在,还是60年代的提出及80年代的重兴,“模范少数族裔”理论都是美国白人主流社会用以服务现实政治和稳定社会的需要。第二章主要阐述“模范少数族裔”理论神话与现实的悖论。亚裔被称赞为“模范少数族裔”主要根据有叁:(1)亚裔的教育水平为全美最高。(2)亚裔在美国的经济状况为各族裔最佳者。(3)亚裔社会问题少,尤其是犯罪率低在美国享有盛名。“模范少数族裔”理论虽然看到了亚裔近些年来在美国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但是却过分夸大甚至忽视了存在的事实:第一,“模范少数族裔”理论的数据统计方法是错误的。第二,“模范少数族裔”的神话掩盖了亚裔存在的问题。第叁,“模范少数族裔”理论没有反映亚裔内部存在的差异。由此,我们得出赞扬亚裔为“模范少数族裔”是与现实不符的,是对亚裔的不公正对待。第叁章主要探讨“模范少数族裔”理论对亚裔的影响。首先,“模范少数族裔”称号使许多亚裔丧失了应得利益。美国公众眼中的亚裔是成功的,是不需政府救助的。.故而大量东南亚难民的存在被视而不见,有着各种问题的亚裔学生不被老师关注。其次,“模范少数族裔”称号招致了强烈的反亚情绪。由于亚裔的“模范少数族裔”头衔,白人主流社会认为亚裔过于成功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而其他族裔认为亚裔竞争力太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最后,“模范少数族裔”称号给亚裔带来了心理影响。无论是“模范”亚裔还是非“模范”亚裔,“模范少数族裔”理论都无形之中给他们造成了思想束缚。此外,“模范少数族裔”理论还导致了“玻璃天花板”现象的发生。“模范少数族裔”理论所描述的亚裔埋头苦干、沉默寡言形象,造成美国公众认为亚裔不适合做领导的偏见,这对亚裔是不公平的。所以,“模范少数族裔”理论表面看似是对亚裔成功的赞扬,实际上却给亚裔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对亚裔来说,“模范少数族裔”理论是一种变相的种族与文化歧视。(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张晓玲[7](2010)在《从文化歧视到文化认同:再论莎剧中叁人物的悲剧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夏洛克、奥瑟罗和泰特斯的悲剧均源自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歧视,他们的悲剧实质上是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的悲剧。夏洛克坚守其文化传统,他的文化认同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摩尔人奥瑟罗在寻求威尼斯白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种族自卑感,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爱情上,其轻信的悲剧有着内在的必然;大罗马主义者泰特斯对弱势的哥特文化由鄙视到接纳之态度的转变,实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文化认同之路充满了血腥味。(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周皓,任维东[8](2009)在《文化歧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公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昆明8月2日电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洋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人类发展、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安全互为因果,多样的文化群体在相互尊重、公平博弈的基础上共同繁荣发展,乃是全球生态平衡、人类心态平和及世界和谐安宁的可靠保障。(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09-08-03)

伍晓阳,缪晓娟,杨跃萍[9](2009)在《社会文化歧视是人类的公敌》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昆明7月31日电(伍晓阳 缪晓娟 杨跃萍)31日下午,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在昆明闭幕,大会通过并发布了《昆明宣言》,针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机遇和严峻挑战,全球参会学者表示将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共同繁荣的实现及和谐世(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9-08-01)

秘桂领[10](2009)在《论福斯特的文化歧视《印度之行》的后殖民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之行》是二十世纪初一部出色的英国小说,也是作者福斯特最为成功和重要的小说。与其它关于殖民主义题材的小说不同,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竭力想要在英国殖民者和印度人民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尽管如此,小说中的印度文化是通过一个英国殖民者的角度呈现给读者的,其中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文化歧视。本文旨在用后殖民批评理论研究作者对印度文化的歧视,并以此为主线分别从印度人的文化身份边缘化、文化歧视在象征物中的体现和印度文化的神秘感叁方面进行分析。论文结构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作者福斯特和小说《印度之行》的创作过程、以及改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综述。福斯特于1912年和1921年两次拜访印度,为《印度之行》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另外,小说的成功问世与印度穆斯林学生马苏德和英国绅士莫里森的热心帮助分不开。自1924年出版以来,小说受到了来自不同背景的批评者的关注,他们从各自的视角来阅读和解析这篇小说,包括女性主义视角、人文主义视角和后殖民主义视角。有些批评者致力于研究它的写作技巧和风格,有些致力于研究它的政治色彩,有些强调它的宗教话题,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玄学小说。第二章对小说中印度人文化身份的边缘化进行分析,主要涉及两类印度人: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印度人和西方化的印度学者。小说中提到了一些没有名字的来自社会底层的印度人,对于他们的描述,或者来自福斯特的视角或者来自小说中的英国殖民者的视角。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这些印度人本身是缄默无语的,他们被剥夺了话语权和思考的权利。在福斯特看来,他们身上没有任何体现出任何文化身份。阿齐兹是一名典型的西方化的印度穆斯林学者,他同时具有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两种身份。在殖民统治下的印度,阿齐兹并不真正属于任何一种文化。这种双重文化身份将他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增加了他的文化失落感、不安和痛苦,并把他变成了一个奴颜媚骨的人。第叁章集中论述福斯特如何使用象征手法表达他的文化观。小说开头对故事发生地点的描写在全书中占重要位置,是整部小说主题和气氛的高度浓缩,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福斯特借助背景描写对英国文化和印度文化进行了不公正的对比和评价:优秀与低劣、统治与被统治。另外,福斯特笔下的马拉巴山洞是其浓墨重彩刻意渲染的地方,山洞单调枯燥的外貌和吞噬一切的毫无意义的回声都影射着作者对印度的总体印象,即原始和混沌未开。第四章分析印度文化在福斯特眼中的神秘感。小说中,印度的一切对于英国殖民者来说都是陌生和怪异的,他们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丝毫不了解。最让他们感到“模糊”的是宣扬“是就是不是,不是就是是;善即是恶,恶即是善”的印度教哲学。对于印度文化的神秘性,英国殖民者是无法包容的。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福斯特站在西方殖民者的立场上写作,他笔下的印度文化难免失真,因而是不客观的、带有偏见的,属于典型的西方式看法。受英国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体现的意识形态本质上属于殖民主义者,他无法洞察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9-05-01)

文化歧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化是国家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的一道防线。以光影画面为宗的好莱坞影业,是美国文化的重镇,也是美国人实施霸权的一个场所,由美国电影协会和科学学院组成的每年一度的奥斯卡评奖,是美国人对其异域文化打击压制的"屠宰场",其间的文化歧视和排他性显而易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歧视论文参考文献

[1].张秀敏.媒体农民工报道文化歧视论析[J].知识文库.2015

[2].李天义,李秀明.好莱坞镜像中的文化歧视[J].四川戏剧.2014

[3].毛建国.不是文化歧视,是告示“没文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4

[4].徐姗姗.留学如何应对文化歧视(下)[N].文汇报.2014

[5].熊维良.漫话“荆楚遭讽”——兼论民族文化歧视的后果[J].中学语文.2011

[6].王可可.变相的种族与文化歧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1

[7].张晓玲.从文化歧视到文化认同:再论莎剧中叁人物的悲剧命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

[8].周皓,任维东.文化歧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公敌[N].光明日报.2009

[9].伍晓阳,缪晓娟,杨跃萍.社会文化歧视是人类的公敌[N].新华每日电讯.2009

[10].秘桂领.论福斯特的文化歧视《印度之行》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河北大学.2009

标签:;  ;  

文化歧视论文-张秀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