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小麦叶片论文-李光艳,吴斌,张眉,王升吉,竺晓平

离体小麦叶片论文-李光艳,吴斌,张眉,王升吉,竺晓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体小麦叶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离体叶片,1,2MS,6-BA

离体小麦叶片论文文献综述

李光艳,吴斌,张眉,王升吉,竺晓平[1](2019)在《小麦叶片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济麦22和临麦4号小麦叶片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试验,通过添加1/2MS、霍格兰营养液(Hoagland)、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分析不同培养条件下小麦离体叶片叶绿素及植物总蛋白的变化,建立适用于两个品种的离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筛选的培养体系中1/2MS液体培养基最适用于济麦22和临麦4号,叶片离体培养10 d内可保持生理活性稳定;霍格兰营养液仅适用于临麦4号;1/2MS液体培养基添加6-BA后叶片SPAD值及总蛋白含量增加,浓度25 mg/L时效果最佳,离体培养14 d叶片仍可保持良好的生理活性。本研究建立了适用于济麦22和临麦4号的叶片离体培养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小麦抗病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万红[2](2018)在《基于图像法的离体小麦叶片几何参数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植物叶片几何参数计算中的一些不足,提出适用于离体小麦叶片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周长的计算方法。首先使用直方图阈值法对特定背景下小麦图像进行分割;然后采用统计像素数法计算小麦叶面积,采用叶片边缘相邻像素间距离的方法计算周长,使用改进后的最小外接矩形法计算叶长和叶宽;最后对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计算值接近实测值,叶面积、叶长和叶宽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为0.49 cm~2、0.57 cm、0.04 cm,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97、0.96。RMSE值接近于0、R~2值接近于1,以及计算值与测量值之间存在的较小差异,表明改进后的叶长和叶宽算法的计算结果不受小麦叶片形状的影响,方法普适性好,且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周长算法对相应参数的计算结果准确度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郑丹,左淑霞,杜志敏,赵杰,康振生[3](2018)在《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的离体叶片接种培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小檗(Berberis)被鉴定是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从而发现了小麦条锈菌存在有性生殖,使得研究条锈菌与转主寄主小檗相关的生物学、遗传学成为可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 tritici Erikss. et Henn.)是活体营养的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体上侵染繁殖。当前,小檗对小麦条锈菌感病性的测定只能在活体上进行~([1])。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途径繁殖小檗均耗时较长~([2]),影响利用小檗进行小麦条锈菌相关研究。利用离体叶片接种病原菌测定或繁殖已在(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志刚,杨自文,王开梅,张遵霞,张亚妮[4](2012)在《小麦白粉病离体叶片法生物测定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真菌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小麦病害。小麦白粉病菌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基于植株的筛选方式难以适用于室内高通量筛选。试验通过分析小麦白粉病在室内植株上的发病特点,进行了离体叶片人工接种方法的探索,对影响小麦白粉病侵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离体叶片法和低压微量喷雾法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利用该方法对2种抗真菌剂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同时对480份放线菌液体摇瓶发酵提取物进行了杀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稳定、高效地进行先导化合物筛选。(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24期)

高小宽[5](2012)在《水杨酸对不同品种小麦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0、0.3、0.6、0.9、1.2、1.5、1.8、2.1 mmol/L水杨酸溶液,研究水杨酸对离体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同品种小麦叶片(2叶1心)处理,并测定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水杨酸浓度为0.3~1.2 mmol/L时,随浓度增大,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效应增大。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加大,小麦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1.2 mmol/L水杨酸是延缓叶片衰老的最适浓度。(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黄晶晶[6](2009)在《血红素加氧酶参与细胞分裂素对暗诱导小麦离体叶片衰老的缓解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 HO, EC 1.14.99.3)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抗氧化酶。近年来,HO参与植物对多种非生物胁迫的调节作用已被初步证实。本研究把HO系统引入到细胞分裂素(CTK)对小麦离体叶片暗诱导衰老的缓解作用中,从而探究HO参与CTK缓解植物叶片衰老的可能机理。本研究发现,6-BA在缓解暗诱导下小麦离体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降解过程中,还上调了HO的活性、HO-1转录本和HO-1蛋白的表达;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TBARS含量的结果证明,HO-1活性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能够逆转6-BA对暗诱导下小麦离体叶片衰老的缓解作用,HO-1活性的诱导剂(Hemin)则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小麦离体叶片的衰老;ZnPPⅨ不同程度的逆转了6-BA对暗诱导下小麦离体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总活性、同工酶活性以及相关转录本的调节,Hemin则在一定程度上上调了上述指标。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HO可能部分参与了CTK对暗诱导下小麦离体叶片衰老的缓解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10-01)

张凤云[7](2009)在《NO在CTK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信使和效应分子。它在动物和植物体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被证实NO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了动物体内血管松弛、神经传递、基因表达及先天性免疫反应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NO在植物体内的作用研究较晚,但已有大量证据表明NO参与了植物一系列生理活动的调控过程,如,叶片和果实的衰老、根和叶片的生长发育、种子萌发、气孔运动、细胞凋亡以及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理效应的植物生长物质,其主要作用之一是延缓植物叶片衰老。尽管研究已表明NO和CTK均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效应,且CTK的一些生理效应可能与NO有关,但关于NO是否参与了CTK延缓叶片衰老过程目前却未见任何报道。本研究以小麦幼苗为材料,用NO清除剂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硝酸还原酶(NR)抑制剂钨酸钠(Na_2WO_4)、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并结合激动素(kinetin,KT)和玉米素(zeatin,ZT)两种CTK处理离体叶片,测定分析各处理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明确NO在CTK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KT和ZT单独处理均能显着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说明CTK类物质延缓叶片衰老具有普遍性;在KT或ZT存在的情况下,加入NO清除剂Hb、NR抑制剂钨酸钠或NOS抑制剂L-NAME后,KT和ZT延缓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的的效应以及抑制丙二醛含量积累的效应均显着减弱,暗示CTK类物质延缓叶片衰老与NO有关,且NO生成途径可能是NR和NOS两条途径。2、与对照相比较,KT和ZT处理下离体小麦叶片NR和NOS两种酶的活性均显着提高;当加入NR、NOS抑制剂钨酸钠或L-NAME后,KT和ZT诱导NR和NOS的活性提高的效应均显着被抑制。结果表明KT和ZT延缓叶片衰老的过程中确实促进了NO形成酶NR和NOS的活性,且实验中所用浓度的钨酸钠或L-NAME均能分别显着抑制NR和NOS的活性。3、用NO专一性荧光探针DAF-2DA标记植物体内NO并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直接检测NO水平的结果显示,KT和ZT处理组NO水平明显强于对照组;而KT和ZT与NO清除剂Hb、NR抑制剂钨酸钠或NOS抑制剂L-NAME共处理下,小麦叶片NO水平显着低于单纯KT或ZT处理组。该结果直接表明KT和ZT延缓叶片衰老过程中确实促进了NO的形成,且在该过程中NO的生成是通过NR和NOS两条途径。上述叁方面结果从不同方面共同表明NO参与了CTK类物质KT和ZT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的信号转导过程,且在该过程中NO的来源途径有NR和NOS两条途径。4、KT和ZT处理组的SOD、CAT、POD和APX四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过氧化氢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CTK类物质延缓叶片衰老与其促进了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植物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有关。当KT和ZT与NO清除剂Hb,NR抑制剂钨酸钠或NOS抑制剂L-NAME共处理时,KT和ZT促进上述四种抗氧化酶活性提高的效应均显着降低,同时KT和ZT抑制过氧化氢含量积累的效应也明显被抑制,该结果暗示NO介导CTK类物质延缓叶片衰老与NO作为下游信使促进了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进而提高了小麦叶片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有关。(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张爱玲[8](2009)在《NO在光延缓小麦离体叶片衰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衰老(senescence)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衰退,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叶片衰老是植物叶片发育的最后阶段,由于延缓叶片衰老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因而前人对叶片衰老的调控及其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光具有显着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这一方面与其影响光合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光信号在调节衰老中有重要作用有关,然而目前关于光延正缓叶片衰老的信号传导途径却知之较少。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处理可以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叶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进而延缓植物组织的成熟和衰老。尽管前人的研究已表明光能延缓植物衰老,NO也能延正缓植物的衰老,但在光延缓植物叶片衰老的过程中是否有NO的参与及其作用机制如何均未见报道。本论文以小麦离体叶片为材料,通过对植物离体叶片进行光照处理的同时添加NO清除剂血红蛋白(hemoglobine,Hb)、硝酸还原酶(nitratereductase,NR)抑制剂钨酸钠(sodium tungstate,Na_2WO_4)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抑制剂N~G-氮-L-精氮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来调控叶片内源NO水平,研究其对叶片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同时利用NO专一性荧光探针DAF-2DA标记叶片NO,并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直接显示光延缓叶片衰老的过程中叶片内源NO水平的变化,旨在揭示光延缓叶片衰老过程中NO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NO的酶学来源途径。该研究不仅对阐明光延缓叶片衰老的信号转导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NO在植物中的作用,同时也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与黑暗处理相比较,单纯光照处理下小麦离体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着提高,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着降低,说明光能显着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光照处理的同时添加NO清除剂血红蛋白(Hb)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减少,MDA含量明显升高,暗示内源NO参与光延缓植物叶片的衰老。另外,在光照处理的同时添加硝酸还原酶(NR)抑制剂Na_2WO_4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后,与添加NO清除剂Hb的作用相似,也能显着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使MDA含量明显升高,暗示光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NO来源于NR和NOS两条途径。2.药理学实验结果暗示光照处理下小麦离体叶片NR和NOS活性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对叶片衰老过程中NR和NOS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黑暗处理和光处理下NR活性的最高峰值均住12h,随着叶片衰老时间的延长,黑暗处理和光处理下NR活性均逐渐降低,但光处理下NR活性始终高于暗处理下,且光对NR活性的影响可被NR抑制剂Na_2WO_4显着抑制:黑暗处理和光处理下NOS活性的最高峰值均在36h,但光处理下NOS活性始终高于暗处理下,且光对NOS活性的影响也可被NOS抑制剂L-NAME显着抑制。该结果表明光确实促进了NO形成酶NR和NOS的活性,且光照处理初期NO可能主要来源于NR途径,后期可能主要来源于NOS途径。另外,两抑制剂的数据表明实验中所用的Na_2WO_4或L-NAME的浓度均能分别显着抑制NR和NOS的活性。3.内源NO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光处理下小麦叶片内源NO水平明显高于黑暗处理下;而光处理下添加NO清除剂Hb、NR抑制剂Na_2WO_4或NOS抑制剂L-NAME后,小麦叶片NO水平均显着低于单纯光处理组。该结果直接表明光延缓叶片衰老过程中确实促进了NO的形成,且在该过程中NO的生成是通过NR和NOS两条途径。4.与黑暗处理相比较,光处理下小麦离体叶片SOD、CAT、POD和APX等保护酶活性显着升高,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着降低,说明光延缓小麦叶片衰老与其促进了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植物膜脂过氧化水平有关。光下添加NO清除剂Hb,NR抑制剂Na_2WO_4和NOS抑制剂L-NAME后,小麦离体叶片的SOD、CAT、POD和APX等保护酶活性较单纯光照处理均显着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升高,暗示NO参与光延缓小麦叶片衰老与其诱导保护酶活性的提高,进而降低植物膜脂过氧化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张凤云,贺军民[9](2009)在《NR和NOS在CTK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一氧化氮(NO)清除剂血红蛋白(Hb)、硝酸还原酶(NR)抑制剂钨酸钠(Na2WO4)、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并结合激动素(KT)和玉米素(ZT)两种细胞分裂素(CTK)处理离体小麦叶片,测定分析各处理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明确NR和NOS在CTK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KT和ZT单独处理均能显着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促进NR和NOS活性升高;在Hb、Na2WO4或L-NAME存在时,上述KT和ZT延缓衰老的效应均显着减弱,同时NR和NOS活性的升高也分别被Na2WO4和L-NAME显着抑制.该结果暗示CTK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可能与其诱导了NR和NOS活性的提高,进而促进NO的生成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孙静[10](2009)在《NaCl对小麦离体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结果表明,离体小麦叶片在暗处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2 d达到最大值,以后缓慢下降。而经NaCl处理后小麦离体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分析结果显示,NaCl处理1 d时,出现一条弱带(POD2),随后即消失;POD1带随时间延长着色变浅,也逐渐消失。总趋势与其活性变化一致。对蛋白质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导致离体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降低。(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1期)

离体小麦叶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植物叶片几何参数计算中的一些不足,提出适用于离体小麦叶片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周长的计算方法。首先使用直方图阈值法对特定背景下小麦图像进行分割;然后采用统计像素数法计算小麦叶面积,采用叶片边缘相邻像素间距离的方法计算周长,使用改进后的最小外接矩形法计算叶长和叶宽;最后对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计算值接近实测值,叶面积、叶长和叶宽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为0.49 cm~2、0.57 cm、0.04 cm,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97、0.96。RMSE值接近于0、R~2值接近于1,以及计算值与测量值之间存在的较小差异,表明改进后的叶长和叶宽算法的计算结果不受小麦叶片形状的影响,方法普适性好,且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周长算法对相应参数的计算结果准确度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体小麦叶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光艳,吴斌,张眉,王升吉,竺晓平.小麦叶片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山东农业科学.2019

[2].张万红.基于图像法的离体小麦叶片几何参数计算[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8

[3].郑丹,左淑霞,杜志敏,赵杰,康振生.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的离体叶片接种培养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8

[4].张志刚,杨自文,王开梅,张遵霞,张亚妮.小麦白粉病离体叶片法生物测定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

[5].高小宽.水杨酸对不同品种小麦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

[6].黄晶晶.血红素加氧酶参与细胞分裂素对暗诱导小麦离体叶片衰老的缓解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9

[7].张凤云.NO在CTK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8].张爱玲.NO在光延缓小麦离体叶片衰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9].张凤云,贺军民.NR和NOS在CTK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中的作用[J].西北植物学报.2009

[10].孙静.NaCl对小麦离体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

标签:;  ;  ;  ;  ;  

离体小麦叶片论文-李光艳,吴斌,张眉,王升吉,竺晓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