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饰论文-易中天

古代服饰论文-易中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代服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孔乙己

古代服饰论文文献综述

易中天[1](2019)在《古代服饰:不是你有钱就能任性穿的》一文中研究指出金鱼袋,石榴裙穿衣要怎样才"合礼"?无非两条:一是合身份,二是合场合。所谓"合场合",就是在不同的场合下,相应地使用不同的服饰。比如参加正式会议,穿着太随便就不合适;而闲居在家,西装革履的也很可笑。所以,稍微有点身份的人,尤其是古代那些既有身份又注重礼仪的人,常常就会不停地换衣服。比如,行礼时着礼服,祭祀时着祭服,治丧时着丧服,上朝时着朝服,闲居时着燕服。穿什么衣服,就得配什么鞋。穿祭服着舄(重底鞋),穿朝服着履(一般的(本文来源于《黄金时代》期刊2019年11期)

王宁[2](2019)在《中国传统纹样在古代服饰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纹样作为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元素,在服饰设计的呈现中被赋予了时代特征。中国的传统纹样更是历经了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洗礼,承载着中华人民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传统纹样的发展和演变也促进了古代服装面料和装饰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本文来源于《大观》期刊2019年10期)

成磊[3](2019)在《中国古代服饰的等级制度设计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严格的等级规范不仅仅体现在人们的礼节和官员等级上,更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服饰本身来说是为了驱寒避暖的,而在中国古代却是一个人最直接的等级划分的体现。将服饰等级设计放到社会大背景中进行研究,结合社会心理学、服饰史学、中国历史学、社会哲学、设计美学等学科,从具体语境下观察服饰设计的历史就会发现社会各方面文化因素都从内而外地制约着服饰的发展,同时服饰又同社会形成互动,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辽宁丝绸》期刊2019年03期)

洪亮[4](2019)在《浅谈古代服饰与戏曲服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原始社会,服饰的作用只是防御寒暑。至黄帝时期,其妃嫘祖才育蚕治丝,兴机轴而织布帛。并由黄帝之臣胡曹作衣,伯余作裳,于是皇帝始去皮服,为上衣以象天,为下裳以象地。最早的衣服,应始创于黄帝时代,上下连为一体,史称为"衣裳"。后受到大自然鸟雉的翟纹与花草色彩的启示,古人以染帛来仿制五彩服饰,称为"礼服"。冠则是根据鸟兽的头型改制而成。古人头上的装饰,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后妃仕女、布衣道士大都不同,分为冠冕、巾帻、幞头、帽、盔、笠等。随着历史的发展,衣服从单纯的御寒变为带有了阶(本文来源于《中国京剧》期刊2019年09期)

高一萍[5](2019)在《汉服中的色彩与审美研究——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对于汉服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另一种则是汉代服饰。本文主要倾向于前一种解释。汉服博大精深,上可追溯到炎黄,下至宋明,不断从各民族、各文化体系中汲取养分,促使汉服的形制、色彩、配饰等在诠释的精神文化内涵、彰显的礼仪文化风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发展演变并愈发绚丽多姿。不管朝代如何更替,历史长河如何浮沉,汉服无论在中国服饰历史上,还是在世界服饰历史上,均(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9年15期)

曾慧,王林,尹健康[6](2019)在《浅析中国古代服饰上文字图案的发展与艺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国古代服饰上的文字图案为研究内容,从服饰上文字图案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方面阐述,对服饰上文字图案的艺术特征进行梳理研究,总结出服饰上文字图案具有装饰性、传承性、融合性的特点和内涵,通过对服饰上文字图案的分析,赋予文字图案新的历史意义,为传统文字图案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满族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王亚蓉,刘慧中[7](2019)在《沉淀于古代服饰之中——写在“纺织考古”开栏之际》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期间,《南方文物》与我谈论开办"纺织考古"栏目一事,我由衷的感到高兴,为此撰写下这篇小文,以回顾中国纺织考古的发展历程及前辈学者们为中国纺织考古事业所做出的卓(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9年02期)

王真如[8](2019)在《浅谈中国古代服饰与平民称谓》一文中研究指出"衣食住行"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衣"是其中最能体现一个人社会地位的要素,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个人身份的象征。封建社会,平民百姓的衣着带有群体的身份标记,这些标记后来逐步演变成为平民百姓的代称。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有"黔首""布衣""白衣""白丁"等。一、与服饰色彩有关的平民代称(一)黔首、黔喙《礼记·祭义》中提到"黔首"一词:"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郑玄注:"黔首,谓民也。"孔颖达疏曰:"黔,谓黑也。凡人以黑巾覆头,故谓之黔首。"(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12期)

陈兆知[9](2019)在《试论中国古代服饰的政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服饰诞生之初,或为保暖避寒,或为遮羞美观,但中国古代的服饰政治色彩浓重,等级观念严重。这是因为原始社会遗留的血统观念造成华夷之别与年龄级观念造成的社会地位不平等为中国古代服饰贴上了政治标签,而儒家又认为一国之君想治理好国家,服饰制度是一个关键点,如果君主不能建立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就会导致政乱,执政者不能执行上下有序的服饰制度,就会引发社会不安。服饰会对君子产生约束力,体现一个人品德修为。在儒家学说占据主流意识形态后,儒家倡导的等级森严的服饰观也就深入人心了。(本文来源于《辽宁丝绸》期刊2019年01期)

傅伯星[10](2019)在《重睹古代服饰的芳华》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一段“西安唐人街快闪唐仕女宫廷舞蹈”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唐人风韵显露无遗,由此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宫廷舞蹈的街头表演为何会吸引大众的眼光;演员的唐代服饰穿对了吗;妆容画对了吗;我们要做些什么来助推人们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喜爱度”,让人们有参与感和互动(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9-03-02)

古代服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纹样作为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元素,在服饰设计的呈现中被赋予了时代特征。中国的传统纹样更是历经了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洗礼,承载着中华人民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传统纹样的发展和演变也促进了古代服装面料和装饰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代服饰论文参考文献

[1].易中天.古代服饰:不是你有钱就能任性穿的[J].黄金时代.2019

[2].王宁.中国传统纹样在古代服饰上的应用[J].大观.2019

[3].成磊.中国古代服饰的等级制度设计思想研究[J].辽宁丝绸.2019

[4].洪亮.浅谈古代服饰与戏曲服饰[J].中国京剧.2019

[5].高一萍.汉服中的色彩与审美研究——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J].印染.2019

[6].曾慧,王林,尹健康.浅析中国古代服饰上文字图案的发展与艺术特征[J].满族研究.2019

[7].王亚蓉,刘慧中.沉淀于古代服饰之中——写在“纺织考古”开栏之际[J].南方文物.2019

[8].王真如.浅谈中国古代服饰与平民称谓[J].牡丹.2019

[9].陈兆知.试论中国古代服饰的政治性[J].辽宁丝绸.2019

[10].傅伯星.重睹古代服饰的芳华[N].美术报.2019

标签:;  

古代服饰论文-易中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