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畸形综合征论文-张秋静,王大勇,王秋菊

脊柱畸形综合征论文-张秋静,王大勇,王秋菊

导读:本文包含了脊柱畸形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先天畸形,小耳畸形,法洛四联症,脊柱侧弯

脊柱畸形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张秋静,王大勇,王秋菊[1](2019)在《家族性小耳畸形合并法洛四联症和脊柱侧弯综合征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涉及外耳和中耳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畸形。在我国,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3.06/10 000~([1])。多数患者仅有外耳、中耳畸形单一临床表型,约40%的小耳畸形患者合并其他畸形,或是某种综合征的一部分~([2])。常见的合并畸形有:眼部异常、唇腭裂、四肢畸形、椎体畸形、肾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3])。Luquetti等~([3])报道小耳畸(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李叶天[2](2019)在《复杂综合征伴脊柱侧凸畸形的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章支具治疗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目的:支具治疗已被用于矫正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的胸腰椎后凸畸形(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然而,关于其有效性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支具治疗对骨软骨发育不全患者TLK矫正的效果,并探讨影响支具疗效的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从2002年1月至2015年2月接受支具治疗的33例伴有胸腰椎后凸畸形的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记录每位患者的影像学参数,包括胸腰椎后凸畸形、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侧凸严重程度、顶椎偏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顶椎椎体楔形率、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使用t检验对初诊时和末次随访时的这些参数进行比较。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平均初诊年龄为57.5±23.4个月。平均支具治疗时间为32.2±15.7个月,治疗后平均随访25.7±11.3个月。初诊时,胸腰椎后凸畸形平均值为41.7±15.4度,顶椎椎体楔形率为61.4%±16.2%。在末次随访中,胸腰椎后凸畸形和顶椎椎体楔形率分别显着降低至29.5±20.8度和52.1%±18.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初始胸腰椎后凸畸形、顶椎偏移、顶椎椎体楔形率和骨盆倾斜角是与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支具治疗能有效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恢复顶椎椎体形态。大的TLK、严重的顶椎椎体楔形变、AVT和低的PT可能预示着不利的临床结果,在开始支具治疗时应考虑到这一点。第二章后路脊柱截骨融合内固定术在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进行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中的应用目的:进行性胸腰椎后凸畸形(TLK)是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的常见表现。迄今为止,很少有文献对这类患者的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手术结果进行调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进行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一期后路胸腰椎后凸畸形矫形手术的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截骨术式包括12例Smith-Petersen截骨术(SPO)和2例经椎弓根截骨术(PSO)。对每位患者的后凸畸形矫正率、融合程度、椎弓根螺钉密度、手术并发症和患者满意指数(PSI)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平均手术年龄为10.4±2.1岁(8-1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47.8±16.3个月(24~84个月)。术前平均后凸角度58.3°±17.1°(范围42°-91°),矫正为14.7°±6.4°,平均矫正率74.8%。平均侧凸角度为40.5°±16.7°,矫正为11.5°±6.8°,平均校正率为71.6%。平均顶椎椎体楔形率从手术前的49.4%降低到最后随访时的26.6%。随访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矫正丢失或神经症状。12例患者对手术结果满意,PSI为92.9%。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1例硬脑膜撕裂伴短暂神经损伤和1例切口部位感染。结论:对于儿童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当支具等保守治疗方案无法阻止畸形进一步进展时,采用一期后路截骨内固定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在长期随访中,顶椎楔形变可以自发改善。因此我们建议对伴进行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进行早期外科干预。第一章多发性关节屈曲挛缩伴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比较目的:一般认为,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l,AMC)患者肺功能受损。然而,肺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相关危险因素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合并脊柱侧凸的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患者肺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与肺功能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继发脊柱侧凸患者和4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的肺功能试验(Pulmonary function tests,PFTS)资料,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和FEV1/FVC比值(The ratio of FEV1 to FVC,%FEV1/FVC)。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的影像学参数及身高体重指数。采用t检验比较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PFTS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确定与肺功能受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合并脊柱侧凸患者的平均%FVC%、%FEV1和%FEV1/FVC均明显低于AIS患者(%FVC为48.8 vs.70.3,P<0.001;%FEV1为45.3 vs.69.7,P<0.001;%FEV1/FVC为92.1 vs.96.9,P=0.02)。70%的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患者有严重的肺功能损害。身高体重指数(BMI)与%FVC和%FEV1呈正相关(对于%FVC,r=0.44,p=0.002;对于%FEV1,r=0.48,p=0.001),以及后凸畸形与%FVC和%FEV1呈正相关(对于%FVC,r=0.32,p=0.03;对于%FEV1,r=0.36,p=0.02)。冠状位Cobb角与肺功能呈负相关(%FVC:r=-0.33,p=0.02;%FEV1:r=-0.29,p=0.04)。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这叁个变量都是与肺功能下降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综合这些变量,多元回归模型可以解释FVC和FEV1的变异分别为38.7%和41.5%。结论: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合并脊柱侧凸患者存在严重的肺功能损害。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后凸畸形和体重指数是与这些患者肺功能不全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对受损PFT的大部分变异性仍知之甚少,更多的风险因素有待于在未来的研究中发现。(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苏锐,郭鹏,何江,韩泽洲,王曦[3](2018)在《牛脊柱畸形综合征HRM-非标记探针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用于牛脊柱畸形综合征(CVM)检测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非标记探针法,根据Gen Bank中SLC35A3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及非标记性探针,构建G/G型、G/T型、T/T型3种标准质粒,利用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HRM特征图谱。采用优化的HRM-非标记探针法对305份荷斯坦奶牛血样及冷冻精液样品中SLC35A3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305份样本中9份冻精样本为CVM携带者,携带率为2.95%,检测结果与测序法检测结果一致,准确率达10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针对牛CVM中SLC35A3基因G-T位点突变检测的HRM-非标记探针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特异、高效准确的牛CVM有害基因分型检测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钱邦平,邱勇[4](2017)在《综合征性脊柱畸形的挑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征性疾病是一种以多系统病变为特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累及脊柱时,表现为综合征性脊柱畸形(syndromic spinal deformities,SSD)。SSD在生长期进展快,易导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增加脊髓受压而发生截瘫的潜在风险,并且严重影响胸廓发育,造成心肺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因此,早期开展临床干预十分必要。然而,SSD分类繁多、早期诊断困难,治疗及预后因具体的综合征类型而异,手术治疗并(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邱旭升,鲍虹达,刘臻,邱勇[5](2014)在《马凡综合征伴脊柱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形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马凡综合征伴脊柱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以脊柱畸形来我院就诊的马凡综合征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0~20岁,平均14.4±2.3岁。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及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1)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2)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3)腰椎前凸角(lumbar lodorsis,LL),(4)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5)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6)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7)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定义顶椎在T12、L1或者T12/L1椎间盘,后凸角度>10°的后凸为胸腰段后凸;顶椎在L1/2椎间盘或以下椎体、椎间盘,后凸角度>10°的后凸为腰椎后凸。采用Sponseller分型方法对患者脊柱矢状面形态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结果:本组患者在冠状面上以胸腰双弯(40.0%)、单胸弯(22.8%)以及叁弯(20.0%)最常见,最大Cobb角43°~165°,平均75.2°±26.0°。在脊柱矢状面上,TK为-25°~73°(19.0°±24.1°),其中胸椎后凸正常者(20°≤TK≤50°)10例(28.6%);胸椎后凸增大患者(TK>50°)5例(14.3%);胸椎后凸减小者(0°≤TK<20°)13例(37.1%);另有7例(20.0%)患者表现为胸椎前凸。TL为-25°~73°(14.0°±19.0°);LL为-17°~70°(37.1°±23.3°);SVA为-9.0~7.2cm(-2.0±4.3cm)。15例(42.9%)患者表现为胸腰段后凸或腰椎后凸(9例ⅡA型,6例ⅡB型),5例患者表现为后凸区明显的椎体楔形变。骨盆矢状面上,PI为25°~74°(40.1°±12.7°);PT为-12°~34°(6.9°±9.6°);SS为14°~68°(33.3°±12.6°)。Sponseller分型Ⅰ型患者TK、LL、PI、SS明显大于Ⅱ型患者,而Ⅱ型患者TL明显大于Ⅰ型患者。未见腰椎滑脱现象。结论:马凡综合征伴脊柱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差异较大,手术医生应该根据不同分型制定不同的手术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张剑飞,辛鹏飞,沈国芳[6](2013)在《Goldenhar综合征脊柱畸形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Goldenha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由于第一、二鳃弓发育异常造成的一种先天性遗传缺陷,本文系统地阐述了Goldenhar综合征脊柱症状的发育性病因、多样性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措施,对于Goldenhar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05期)

王达辉,曹隽,孙保胜,孙琳[7](2012)在《变异的Poland’s综合征合并脊柱畸形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4岁半,2012年3月初诊,主要临床表现是出生后右胸廓凹陷,同时伴有右侧乳头偏高,右上腹副乳,生后逐渐发现后脊背不对称,伴有明显的侧弯畸形。母亲G1P1,孕期无特殊,无家族遗传疾病史。体检发现该患儿右肩抬高,右胸大肌发育不良,胸小肌缺如,前锯肌部分缺如,肢体无异常,肩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2年36期)

王帅,赵学明,朱化彬,杜卫华,王栋[8](2011)在《部分中国荷斯坦种公牛脊柱畸形综合征携带状况的检测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对部分中国荷斯坦种公牛脊柱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致病基因的携带状况进行筛查。应用错配PCR突变分析技术(PCR mismatch amplification mutation assay,PCR-MAMA)建立了针对CVM致病基因的特异性检测方法。利用PCR-MAMA法检测了154头荷斯坦种公牛,发现了24头CVM阳性个体,阳性率为15.58%。结果显示,应对中国荷斯坦种公牛进行全面的针对CVM的检测。(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方芳[9](2011)在《超声诊断18周胎儿开放性脊柱裂合并钩状手畸形合并特纳综合征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孕妇32岁,孕18周。超声检查:羊水过多,胎儿双顶径切面可见小脑缺失,一侧脑室扩张,宽度约1.2 cm,其颈背部可见1.8 cm×2.0 cm多房囊性肿物,内有明显分隔光带,囊内除分隔光带外呈无回声区,内部透声尚可。沿胎儿脊柱的背面纵向扫查,脊柱的两条平行强回声条带明显后凸、弯曲形成角度,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解京明,王迎松,刘路平,杨振东,赵智[10](2010)在《脊柱畸形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畸形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术前检查、术前定位、手术方法及手术目的。方法:总结8例脊柱侧弯畸形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在手术之前,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及系统的脊柱X线、CT及MRI检查,明确患者的症状、体征的来源,了解是否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纵裂,总结手术方法选择。结果:3例例行骨性分隔切除,椎管减压,原位固定融合,4例行全脊椎切除,脊柱矫形术,1例行单纯神经根管减压,后方植骨融合术,手术取得较好效果,患者原有的神经损害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对于脊柱侧弯畸形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治疗需要术前全方位定性、定位诊断;压迫引起的症状,只能减压不能矫形;脊髓栓系导致的临床表现,以矫形为主,而且只能做全椎体切除。(本文来源于《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0-07-16)

脊柱畸形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一章支具治疗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目的:支具治疗已被用于矫正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的胸腰椎后凸畸形(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然而,关于其有效性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支具治疗对骨软骨发育不全患者TLK矫正的效果,并探讨影响支具疗效的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从2002年1月至2015年2月接受支具治疗的33例伴有胸腰椎后凸畸形的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记录每位患者的影像学参数,包括胸腰椎后凸畸形、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侧凸严重程度、顶椎偏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顶椎椎体楔形率、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使用t检验对初诊时和末次随访时的这些参数进行比较。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平均初诊年龄为57.5±23.4个月。平均支具治疗时间为32.2±15.7个月,治疗后平均随访25.7±11.3个月。初诊时,胸腰椎后凸畸形平均值为41.7±15.4度,顶椎椎体楔形率为61.4%±16.2%。在末次随访中,胸腰椎后凸畸形和顶椎椎体楔形率分别显着降低至29.5±20.8度和52.1%±18.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初始胸腰椎后凸畸形、顶椎偏移、顶椎椎体楔形率和骨盆倾斜角是与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支具治疗能有效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恢复顶椎椎体形态。大的TLK、严重的顶椎椎体楔形变、AVT和低的PT可能预示着不利的临床结果,在开始支具治疗时应考虑到这一点。第二章后路脊柱截骨融合内固定术在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进行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中的应用目的:进行性胸腰椎后凸畸形(TLK)是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的常见表现。迄今为止,很少有文献对这类患者的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手术结果进行调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进行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一期后路胸腰椎后凸畸形矫形手术的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截骨术式包括12例Smith-Petersen截骨术(SPO)和2例经椎弓根截骨术(PSO)。对每位患者的后凸畸形矫正率、融合程度、椎弓根螺钉密度、手术并发症和患者满意指数(PSI)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平均手术年龄为10.4±2.1岁(8-1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47.8±16.3个月(24~84个月)。术前平均后凸角度58.3°±17.1°(范围42°-91°),矫正为14.7°±6.4°,平均矫正率74.8%。平均侧凸角度为40.5°±16.7°,矫正为11.5°±6.8°,平均校正率为71.6%。平均顶椎椎体楔形率从手术前的49.4%降低到最后随访时的26.6%。随访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矫正丢失或神经症状。12例患者对手术结果满意,PSI为92.9%。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1例硬脑膜撕裂伴短暂神经损伤和1例切口部位感染。结论:对于儿童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当支具等保守治疗方案无法阻止畸形进一步进展时,采用一期后路截骨内固定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在长期随访中,顶椎楔形变可以自发改善。因此我们建议对伴进行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进行早期外科干预。第一章多发性关节屈曲挛缩伴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比较目的:一般认为,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l,AMC)患者肺功能受损。然而,肺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相关危险因素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合并脊柱侧凸的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患者肺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与肺功能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继发脊柱侧凸患者和4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的肺功能试验(Pulmonary function tests,PFTS)资料,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和FEV1/FVC比值(The ratio of FEV1 to FVC,%FEV1/FVC)。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的影像学参数及身高体重指数。采用t检验比较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PFTS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确定与肺功能受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合并脊柱侧凸患者的平均%FVC%、%FEV1和%FEV1/FVC均明显低于AIS患者(%FVC为48.8 vs.70.3,P<0.001;%FEV1为45.3 vs.69.7,P<0.001;%FEV1/FVC为92.1 vs.96.9,P=0.02)。70%的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患者有严重的肺功能损害。身高体重指数(BMI)与%FVC和%FEV1呈正相关(对于%FVC,r=0.44,p=0.002;对于%FEV1,r=0.48,p=0.001),以及后凸畸形与%FVC和%FEV1呈正相关(对于%FVC,r=0.32,p=0.03;对于%FEV1,r=0.36,p=0.02)。冠状位Cobb角与肺功能呈负相关(%FVC:r=-0.33,p=0.02;%FEV1:r=-0.29,p=0.04)。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这叁个变量都是与肺功能下降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综合这些变量,多元回归模型可以解释FVC和FEV1的变异分别为38.7%和41.5%。结论:先天性多发关节屈曲挛缩合并脊柱侧凸患者存在严重的肺功能损害。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后凸畸形和体重指数是与这些患者肺功能不全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对受损PFT的大部分变异性仍知之甚少,更多的风险因素有待于在未来的研究中发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脊柱畸形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1].张秋静,王大勇,王秋菊.家族性小耳畸形合并法洛四联症和脊柱侧弯综合征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

[2].李叶天.复杂综合征伴脊柱侧凸畸形的治疗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

[3].苏锐,郭鹏,何江,韩泽洲,王曦.牛脊柱畸形综合征HRM-非标记探针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兽医科学.2018

[4].钱邦平,邱勇.综合征性脊柱畸形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

[5].邱旭升,鲍虹达,刘臻,邱勇.马凡综合征伴脊柱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形态特征[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

[6].张剑飞,辛鹏飞,沈国芳.Goldenhar综合征脊柱畸形的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3

[7].王达辉,曹隽,孙保胜,孙琳.变异的Poland’s综合征合并脊柱畸形1例[J].山东医药.2012

[8].王帅,赵学明,朱化彬,杜卫华,王栋.部分中国荷斯坦种公牛脊柱畸形综合征携带状况的检测和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1

[9].方芳.超声诊断18周胎儿开放性脊柱裂合并钩状手畸形合并特纳综合征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

[10].解京明,王迎松,刘路平,杨振东,赵智.脊柱畸形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式探讨[C].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2010

标签:;  ;  ;  ;  

脊柱畸形综合征论文-张秋静,王大勇,王秋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