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胺衍生物论文-王丽红

己二胺衍生物论文-王丽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己二胺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3-二胺化反应,芳基环丙烷,N-氟代双苯磺酰胺,迭氮基叁甲基硅烷

己二胺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红[1](2019)在《铜催化的芳基环丙烷的1,3-胺化迭氮化反应:合成1,3-二胺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1,3-二胺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医药和农药的重要合成子,在生物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1,3-二胺类化合物的有效合成方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目前,已经报道的1,3-二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亚胺、氰基、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吡唑烷、氨基磺酸酯、1,2,6-噻二嗪1,1-二氧化物的开环,以及烯烃的插入反应。尽管这些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还存在底物结构特殊不易获得,反应步骤多等不足。因此,发展一种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单的1,3-二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环丙烷在有机合成中是灵活高效的有机合成砌块,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可以发生环加成反应,重排反应和开环反应。在环丙烷开环反应中,通常是向底物中引入一个官能团来构建结构复杂的分子。近年,环丙烷的开环1,3-双官能团化反应也有被报道。目前,环丙烷的开环1,3-二溴化、磷硼化、胺氟化、胺溴化、二氟化、二氯化等,1,3-双官能团化反应已经被充分研究,然而1,3-二胺化反应却很少被报道。基于一直以来对C-N键构建的研究兴趣,我们期望发展一种新的有效的环丙烷1,3-二胺化反应,来合成各种1,3-二胺类化合物。本论文首次实现了一种新颖的高效的铜催化的芳基环丙烷1,3-胺化迭氮化反应。在温和条件下,利用N-氟代双苯磺酰胺(NFSI)与迭氮基叁甲基硅烷(TMSN_3)为氮源,可以简洁高效地合成各种1,3-二胺类化合物。该反应原料易得,官能团兼容性良好,为1,3-二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策略。(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刘琪[2](2018)在《基于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的手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型功能材料中的一种,手性金属-有机骨架(CMOFs)材料凭借其多样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手性不对称催化等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成为材料学、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门。本论文合成了两类手性配体,一类是手性环己二胺吡啶衍生物(1R,2R)-2-cdpa,另一类配体则同样是基于手性环己二胺的Salen羧酸衍生物VO(Salen)和Cu(Salen)。以这两类配体为有机连接子,分别与过渡金属离子配位自组装得到手性MOF-1到MOF-7。之后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MOFs材料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MOF-1和氧化后的MOF-6a的不对称催化性能。文中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1、利用手性2-cdpa为第一配体,1,4-二(对吡啶基)苯或对苯二甲酸为第二配体,Cu(II)离子为金属源构筑了手性MOF-1到MOF-5。通过单晶衍射获得其晶体结构,并用CD谱确认MOFs骨架的不对称性,最后通过不对称Henry反应探究了不对称催化剂MOF-1的催化性能,表明MOF-1催化剂对芳香醛类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对映选择性适中。2、利用手性VO(Salen)和Cu(Salen)配体与Zn(NO_3)_2构筑了两种同构的手性MOF-6和MOF-7。通过TG、气体吸附、XPS等方法对MOFs材料的热稳定性、气体吸附行为、元素价态等进行相应表征,确认了MOF-6、MOF-7骨架具有柔性,并对二氧化碳有较强吸附。最后探究氧化后的MOF-6a对醛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产物的ee值高达96%。(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正义,殷乐,陈远,童洪笑,孙小强[3](2017)在《杯[4]硫脲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杯芳烃,是由苯酚单元通过亚甲基在邻位相连接所构成的环状低聚物,能够与离子以及中性分子形成络合物,且其疏水空腔具有一定的相转移催化功能,已广泛应用于超分子化学、催化和材料等领域[1,2]。我们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杯芳烃上下边缘的手性功能化修饰,设计合成出多类手性杯[4]脯氨酸催化剂,并成功实现了在水相中催化的不对称Aldol反应,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催化效果[3,4]。近年来,硫脲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小分子催化剂由于其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特点,且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在多种不对称催化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5]。本文设计将手性环己二胺通过硫脲桥连嫁接到杯[4]芳烃上沿合成出双功能化的手性杯[4]硫脲环己二胺催化剂,并应用于催化不对称Micheal加成反应。以硝基苯乙烯和乙酰丙酮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作为模板反应,设计合成的目标分子单取代叔胺杯[4]硫脲环己二胺在甲苯/水(V/V=2:1),硝基苯乙烯和乙酰丙酮投料比为1:2,室温反应条件下催化效果佳。并且此催化剂有很好底物适应性:芳环上取代基无论是供电子基团或者吸电子基团都会以较高的产率(90~99%yields)生成光学选择性较高的加成产物(Up to 94%ee)。通过与模型催化剂1-((1R,2R)-2-氨基环己基)-3-(4-正丁氧基苯基)硫脲的催化效果对比,证实在不对称Michael反应中,杯芳烃骨架与反应底物之间存在重要的超分子协同作用,对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水的加入可以极大地提升反应速率和收率[6],表明杯芳烃骨架具有相转移催化功能。最后结合硫脲作用机理和催化剂的结构,提出了可能的催化模型,详细的催化机理和超分子协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2)

曹星星[4](2017)在《叁乙烯二胺衍生物诱导合成分子基相变材料及其介电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变总是伴随着热容量的改变,分子或离子的运动,以及结构和电物理性质的改变。合成设计新颖的分子基相变材料,不仅是寻找新颖的物理性质,更是为了更好的研究结构与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为了寻找新型相变材料,我们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高对称性叁乙烯二胺配体(Dabco)作为初级配体,并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合成了叁种基于Dabco的季铵盐,并以其为构筑单元合成八种新颖的相变化合物,并对其相变前后分子结构差异、相变温度以及介电性质进行了研究。1.以[CH_3CH_2-Dabco]~+·Br~-配体为构筑单元,通过溶液的缓慢挥发,与过渡金属离子Zn~(2+)和Co~(2+)自组装得到叁个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金属-有机配位可逆相变化合物:[CH_3CH_2-Dabco H][ZnCl_4](1);[CH_3CH_2-DabcoH][CoCl_4](2);[CH_3CH_2-DabcoH][ZnBr_4](3);通过变温X射线单晶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确定叁个化合物都是可逆相变材料;变温粉末XRD进一步确定了化合物相变的发生,并且对叁个化合物的介电性质进行了研究,在相变点附近有着明显的介电异样,证明叁个化合物都是可逆相变介电材料。DSC扫描结果表明化合物1,2和3分别在241K,257 K和215 K时发生相变。变温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叁个化合物是同系物,室温相化合物结晶在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低温相结晶在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Dabco环的扭曲以及晶胞内分子位置的改变是导致相变发生的主要原因。2.以[(CH_3)_2CH-Dabco]~+·Br~-配体为构筑单元,分别与四氟硼酸钠和高氯酸通过溶液挥发法自组装得到两个有机分子离子基化合物:[(CH_3)_2CH-DabcoH][Na(BF_4)_3](4);[(CH_3)_2CH-DabcoH][2ClO_4](5);通过变温X射线单晶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化合物4是可逆相变材料。DSC扫描结果表明化合物4在176 K左右时发生相变,通过在不同温度时的结构模拟XRD对比确定其发生了结构相变。变温单晶结构分析确定在不同温度时的结构,其250 K时结晶在六方晶系P63空间群,123 K时结晶在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同时在相变点附近有并未观察到明显的介电异样,初步判断可能是分子小角度的转动介电响应相对较弱不易被观察到。Dabco环的扭曲以及分子内氢键的变化是导致相变发生的主要原因。3.以[CH_3(CH_2)_3-Dabco]~+·Br~-配体为构筑单元,分别与过度金属离子M(M=Zn~(2+),Co~(2+),Ni~(2+))通过溶液挥发法自组装得到四个金属-有机相变化合物:Zn[CH_3(CH_2)_3-Dabco]Cl_(2.5)Br_(0.5)(6);Co[CH_3(CH_2)_3-Dabco]Cl2.6Br0.4(7);Ni[CH_3(CH_2)_3-Dabco]Cl_(2.5)Br_(0.5)(8);Zn[CH_3(CH_2)_3-Dabco]Br_3(9);通过变温X射线单晶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四个化合物都是可逆相变材料;通过在不同温度时的结构模拟XRD对比确定其发生了结构相变。DSC扫描结果表明化合物6,7,8和9分别在186 K,199 K,192 K和194 K左右发生相变。变温单晶结构分析确定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构表明四个化合物是同系物,室温相化合物结晶在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低温相结晶在单斜晶系P21空间群。CH_3(CH_2)_3-Dabco配体末端两个碳原子的无序以及Dabco环的扭曲是导致相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四个化合物的介电性质进行了研究,化合物7在相变温度附近观察到可逆介电异样。(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7-05-15)

付宏茂[5](2017)在《烷基丙撑二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椰油基丙撑二胺为原料与环氧乙烷反应,引入羟乙基基团,生成椰油基-叁羟乙基-丙撑二胺,然后分别对其进行氧化与季铵化合成出了两种含羟乙基基团的产品,研究了其在界面及溶液中的吸附行为,探究了其相关的应用性能。主体内容包含以下四个部分:1.烷基丙撑二胺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合成出两种产品N,N-椰油基-羟乙基-N',N'-二羟乙基-丙撑双氧化胺(CTPDAO)与N,N, N-椰油基-羟乙基-甲基-N',N',N'-二羟乙基-甲基-丙撑双氯化铵(CTHDAC),并分别使用红外以及核磁对其进行了表征,证明合成的产物确为目标产物。2.烷基丙撑二胺衍生物的界面吸附行为。通过对两种衍生物的平衡表面张力以及动态接触角的测量,发现两者都有着较高的表面活性以及极强的亲水性,与相似碳链的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铰(DDMAO)与十二烷基叁甲基氯化铵(DTAC)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两者在接触角的测试中表现都不理想。通过对其表面参数的分析可知,CTPDAO与CTHDAC分子在气液界面排布疏松,拥有较大的亲水区域面积,同时吸附的过程自发且迅速。3.烷基丙撑二胺衍生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测试了 CTHDAC在水溶液状态下的聚集行为,使用电导率法、热力学分析、稳态荧光光谱法、粒径分析仪以及TEM电镜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THDAC分子在水溶液中可自发迅速的形成聚集体,但由于亲水头基较大以及亲水基团间相互排斥的作用,使得分子在形成聚集体时粒径较大,大约在200 nm。形成单个聚集体所需的聚集数为35,比DTAC要小,当CTHDAC在水溶液中浓度超过CMC时,呈现出疏松排列的球形聚集体。4.烷基丙撑二胺衍生物的应用及复配性能。对两种衍生物CTPDAO与CTHDAC的应用性能进行了探究,测试了其润湿,乳化,增稠,去污等性能。结果表明,CTPDAO与CTHDAC的润湿性很差,与接触角的测量结果相一致,同时两种物质对大豆油以及液体石蜡都有着良好的乳化能力。CTPDAO对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的增稠效果明显,是一种优良的增稠剂。至于去污性能,CTHDAC去污效果显着,去污效果略好于标准洗衣液,而CTPDAO去污性能较差。对CTPDAO、CTHDAC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LAS复配体系的润湿、乳化以及泡沫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ES与LAS的加入均可增强体系的润湿性。复配体系在乳化性能测试中,协同作用明显,混合溶液的乳化性能比单一表面活性剂都要好。同样的泡沫性能测试,体现出了 CTPDAO、CTHDAC与AES、LAS的配伍性能良好,协同作用较为突出。(本文来源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期刊2017-05-12)

曹立[6](2017)在《膦酸自组装分子(SAMs)在基于萘四酰亚二胺衍生物(NDIs)的n型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s)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s)作为有机集成的核心组件,是一种由有源层、金属电极和绝缘层组成的场效应器件。近年来,由于OTFTs器件在下一代电子设备如柔性显示器以及低成本射频识标签中的潜在商业化应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仍有许多挑战制约着OTFTs在有机集成上的实际应用,缺少高性能且空气稳定性好的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就是其中的一个挑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选择了叁种不同的膦酸自组装分子(NAPA、TDPA、ODPA),通过溶液浓缩提拉法(T-BAG)分别在SiO2绝缘层表面形成了自组装分子层(SAMs),并阐述了自组装分子与绝缘层的作用的基本原理;通过观测自组装薄膜的接触角,可知叁种膦酸分子均有良好的疏水性,得以减小绝缘层表面的表面能;对ODPA分子自组装薄膜的AFM图谱进行了分析,发现ODPA在SiO2绝缘层形成了致密均匀的单层薄膜。2、经过有机合成并分离提纯得到几种NDI衍生物有机半导体材料;通过热重分析确定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热分解温度(Td),表明几种NDI衍生物分子在蒸镀时均没有发生分解。测绘了NDI衍生物的循环伏安曲线,计算材料所对应的LUMO能级,结果表明这几种NDI衍生物分子的LUMO能级变化不大,均在-3.8eV左右。3、利用真空沉积技术制备了基于五种NDI衍生物分子(NDI-TP、NDI-Cy5、NDI-C8、NDI-C14、NDI-C16)的OTFTs器件;对基于不同NDI衍生物的OTFTs器件的半导体特性进行了表征,测试出相应的输出特性曲线以及转移特性曲线,从而计算得到OTFTs器件的半导体性能参数;对比OTFTs的半导体性能,分析了叁种膦酸自组装分子修饰SiO2绝缘层表面对器件性能的改善效果,讨论了基底温度(Tsub)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就叁种膦酸自组装分子而言,ODPA对器件性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其中当基底温度为25℃,基于NDI-C14的OTFTs器件在ODPA的修饰下,载流子迁移率达到了5.83×10-2cm2/V?s,相对于未进行自组装的器件性能提升明显;对五种NDI衍生物在各绝缘层上形成的薄膜形貌进行了XRD表征,描述了衍射强度、分子层间距、峰宽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基于NDI-C14的各绝缘层多晶薄膜进行了AFM表征,探讨了薄膜形貌与OTFTs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4-01)

周杨,潘忠稳,陈赓[7](2016)在《基于丙二胺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复配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N-二甲基-N’-甲氧酰丙基-1,3-丙二胺经胺基保护、季铵盐化、水解得到一种新型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命名为C-16),采用IR、~1H NMR表征其结构.研究C-16分别与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二元复配体系的表面性能,得出CMC、γCMC随着复配比变化的规律,采用准相分离模型,求出相互作用参数β~m.结果表明:C-16与CTAB以摩尔比6∶4复配增效作用最好,其γ_(CMC)为31.36mN·m~(-1),相互作用参数β~m为-11.02;与SDBS以摩尔比5∶5复配增效作用最好,其γCMC为33.00mN·m~(-1),相互作用参数β~m为-9.13.(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唐演[8](2016)在《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在不对称Knoevenagel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Knoevenagel反应是醛或酮类羰基化合物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之间的缩合反应,该反应被用来合成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是一种在有机合成领域被广泛应用的形成C=C双键的方法。Knoevenagel缩合反应有着较为广泛的报道和应用,但是涉及到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报道却很少。本文以反-1,2-环己二胺为原料,制备多种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剂,并对该类催化剂在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进行研究与讨论。具体内容如下:本文报道了一系列合成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剂的方法,以反-1,2-环己二胺为反应原料,经过酰化、席夫碱、还原和烷基化等反应,高效的合成了多种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剂。产物结构经过~1H NMR和MS进行表征。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底物的制备,通过Darzens缩合反应和Corey环氧化反应,针对2-苯基丙醛和2-苯基丁醛等衍生物的合成进行研究,合成了多种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原料。并且通过单因素实验讨论筛选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产物结构经过~1H NMR进行表征。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以2-苯基丙醛和丙二酸二乙酯为反应模板,通过对催化剂、催化剂用量、溶剂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讨论,筛选出该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并以合成出的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为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进行研究,合成出了多种不对称缩合产物。反应产物经过~1H NMR、13C NMR、MS和手性HPLC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吴会雨[9](2016)在《1,3-环己二烯及其衍生物的光化学非绝热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我们发展的基于新Zhu-Nakamura公式的面跃迁(TSH)的方法和动力学模拟过程中能量及其解析梯度计算所使用的电子结构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1,3-环己二烯(CHD)、M型二芳基乙烯(DAE)光致开环反应的动力学模拟。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及其未来的应用前景,然后阐述了1,3-环己二烯(CHD)、M型二芳基乙烯(DAE)的研究背景,最后简要介绍了基于新Zhu-Nakamura公式的面跃迁的方法和动力学模拟过程中能量及其解析梯度计算所使用的电子结构方法,包括完全活性空间自洽场方法(CASSCF)和内收缩多参考态组态相互作用方法(ICMRCI)。第二章主要介绍在SA3-CASSCF(14,8)/6-31G*量子水平上研究光诱导1,3-环己二烯(CHD)到1,3,5-己叁烯(HT)的开环反应。我们在叁个低占据电子态之间找到了4个CI点,其中1B/2A和1A/2A是两个重要的CI点,这两个CI点可以用来确定开环反应的动力学。目前非绝热动力学共模拟了600条轨迹,观察到其中有516条轨迹在涉及的两个势能面之间是反反复复转换的,不仅过1B/2A点,还过1A/2A点。我们估计的时间常数是46 fs、82 fs和120 fs,分别对应于跃过1B/2A和1A/2A两点的时间以及激发态寿命,相应的实验值分别为56 fs,80 fs和130 fs。模拟预测的量子产率HT和CHD分别是47%和53%,先前的研究结果是气相下的实验值分别是30%和70%,凝聚相下的实验值分别是41%和59%。此外,本次模拟表明整个反应过程中没有形成五元环结构。第叁章主要介绍M型DAE光诱导下的开环反应,研究方法与第二章中一致。截止目前,模拟的轨迹数为200条,其中,未发生反应的轨迹有24条,发生反应的轨迹有176条。模拟预测的量子产率开环产物OP和闭环产物CP分别为67.6%和32.4%,预测的激发态寿命为70.8 fs。我们的结果与先前理论研究的结果还有一些差别,将来我们对此会做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01)

廖烈强,胡睿,严章强,刘启昊,钟地长[10](2015)在《二胺衍生物与脂肪胺构建新型超分子热致可逆有机凝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利用不同碳链长度的二胺与丁二酸酐,合成了一系列的二胺衍生物(SAD-4,SAD-6,SAD-8,SAD-10),并将其与单头脂肪胺(R-NH2)按1:2的摩尔比复合得到一系列新型的双组份凝胶剂。有趣的是研究发现新型胶凝剂能够在多种芳香性有机溶剂如四氢萘、笨、硝基苯等中展现热致凝胶行为,这是一种与常规热敏性凝胶(加热溶解,冷却成凝胶)刚好相反的一种热敏现象,其在加热时成凝胶,冷却后又变回溶液。这一系列的胶凝剂都只在芳香性溶剂中具有胶凝性,而在非芳香性溶剂中则没有展现任何胶凝性,可见溶剂性质对凝胶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发现,碳链长度也对胶凝剂的胶凝性质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期刊2015-07-17)

己二胺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新型功能材料中的一种,手性金属-有机骨架(CMOFs)材料凭借其多样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手性不对称催化等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成为材料学、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门。本论文合成了两类手性配体,一类是手性环己二胺吡啶衍生物(1R,2R)-2-cdpa,另一类配体则同样是基于手性环己二胺的Salen羧酸衍生物VO(Salen)和Cu(Salen)。以这两类配体为有机连接子,分别与过渡金属离子配位自组装得到手性MOF-1到MOF-7。之后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MOFs材料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MOF-1和氧化后的MOF-6a的不对称催化性能。文中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1、利用手性2-cdpa为第一配体,1,4-二(对吡啶基)苯或对苯二甲酸为第二配体,Cu(II)离子为金属源构筑了手性MOF-1到MOF-5。通过单晶衍射获得其晶体结构,并用CD谱确认MOFs骨架的不对称性,最后通过不对称Henry反应探究了不对称催化剂MOF-1的催化性能,表明MOF-1催化剂对芳香醛类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对映选择性适中。2、利用手性VO(Salen)和Cu(Salen)配体与Zn(NO_3)_2构筑了两种同构的手性MOF-6和MOF-7。通过TG、气体吸附、XPS等方法对MOFs材料的热稳定性、气体吸附行为、元素价态等进行相应表征,确认了MOF-6、MOF-7骨架具有柔性,并对二氧化碳有较强吸附。最后探究氧化后的MOF-6a对醛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产物的ee值高达9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己二胺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红.铜催化的芳基环丙烷的1,3-胺化迭氮化反应:合成1,3-二胺衍生物[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刘琪.基于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的手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8

[3].李正义,殷乐,陈远,童洪笑,孙小强.杯[4]硫脲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4].曹星星.叁乙烯二胺衍生物诱导合成分子基相变材料及其介电性质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7

[5].付宏茂.烷基丙撑二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2017

[6].曹立.膦酸自组装分子(SAMs)在基于萘四酰亚二胺衍生物(NDIs)的n型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s)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7

[7].周杨,潘忠稳,陈赓.基于丙二胺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复配性能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唐演.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在不对称Knoevenagel反应中的应用[D].江苏科技大学.2016

[9].吴会雨.1,3-环己二烯及其衍生物的光化学非绝热动力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6

[10].廖烈强,胡睿,严章强,刘启昊,钟地长.二胺衍生物与脂肪胺构建新型超分子热致可逆有机凝胶[C].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2015

标签:;  ;  ;  ;  ;  

己二胺衍生物论文-王丽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