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塔对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优化参数,带底盘对称双塔楼,Kelvin阻尼器,能量最小原理
双塔对称论文文献综述
吴巧云,肖诗烨,朱宏平[1](2018)在《连接Kelvin阻尼器的对称双塔楼结构被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连接阻尼器的对称双塔楼结构耦合为单个连接着Kelvin型阻尼器的2-DOF(degree of freedom)体系,推导了耦合结构体系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基于能量最小原理求出了连接阻尼器的优化参数解析解。参数化分析表明结构各层频率比、质量比和刚度比是影响阻尼器控制效果的重要参数。对于一个给定的对称双自由度体系,存在最优的Kelvin阻尼器阻尼参数解析解使得结构的位移峰值响应有最小值,同时从结构的自振特性也会影响结构最终的控制效果。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别讨论了塔楼多自由度体系在地震激励下的位移时程、结构振动能量和层间位移角,验证了该文所提Kelvin阻尼器优化参数解析表达式对控制带底盘对称双塔楼结构动力响应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吴泽达,刘欣鹏,熊辉,晏致涛[2](2018)在《复杂周边非对称双塔高层建筑风荷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处在复杂周边环境中的非对称双塔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刚性模型表面测压风洞试验,得到了两个单塔楼的风压时程数据,并计算得到了双塔楼各测点的平均风压系数,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双塔楼结构的风荷载分布及其风压相关性。结果表明,复杂周边环境会导致A、B塔楼迎风面平均风压系数减小30%至50%,且B塔楼对A塔楼的影响更大,导致A塔楼迎风面在B塔楼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压系数出现较大的负值,在高度范围外平均风压系数减小50%。B塔楼还会导致A塔楼迎风面的水平相关性系数出现负值。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迎风面出现负压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崔志刚,远芳,许晓冬,魏连东,张春富[3](2018)在《长春市十一高中北湖学校不对称双塔连体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春市十一高中北湖学校B区为复杂连接的超限结构,属于错层连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根据超限情况和性能设计目标,进行小震弹性设计。对结构关键构件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进行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设计,采用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评价结构的承载力能力和变形能力;对连接体部位节点进行von Mises应力分析,对连接体部位的楼板进行大震作用下的抗剪承载力验算。最终提出结构的抗震加强措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12期)
陈飞,李中军,张金库,曲欢,邢福国[4](2017)在《某不对称双塔连体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IT产业园办公楼为一复杂连接的超限高层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介绍了本工程结构设计分析情况,首先根据其具体超限情况,设定抗震性能目标。然后进行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分析,强调了连体结构的分析过程,包括多道防线分析,剪力墙墙肢受拉分析,连廊及连接体部位楼板的抗震能力、舒适度、连接节点应力等分析。同时通过静力、动力弹塑性分析,验证了结构的大震性能。最终提出了结构的抗震加强措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7年24期)
王光环,朱军,李春锋[5](2016)在《连体位置变化对对称双塔楼连体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了对称双塔楼连体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当连体位置发生变化时,采用柔性连接方式情况下,对称双塔楼连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及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连体位于结构中上部位时,连体位置变化对连体结构塔楼顶层位移响应的变化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6年21期)
田佳慧[6](2016)在《大底盘非对称双塔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底盘双塔结构以其建筑造型新颖、建筑功能多样化的特点满足了众多业主和建筑师的需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但由于底盘与塔楼连接处竖向刚度的突变使得此类结构受力变得复杂,由于其平面布置的不对称性以及不规则性大大加剧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历次震害表明,复杂超限高层结构易形成整体结构的破坏甚至坍塌。为此,本论文对大底盘非对称双塔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应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分别对大底盘非对称双塔模型及单塔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而后对大底盘非对称双塔模型进行了弹性时程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双塔结构比单塔结构振型更为复杂,平扭耦联现象严重。两单塔结构的各阶振型相似,质量参与系数在低阶振型较为集中,而双塔结构在每阶振型的质量质量参与系数分布较分散,高阶振型影响较大;(2)底盘连接部分的存在使得双塔结构相对单塔结构的抗侧刚度有一定的增强;(3)双塔结构的各项动力特性不是单纯的两个单塔结构对应动力特性的相加,而是使各塔对应的动力特性值有所减小;(4)地震波作用下双塔结构的最大剪力与弯矩均出现在底层,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发生在中间层,与应谱法分析结果一致。然后,探讨了底盘或塔楼参数的改变对双塔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质量和刚度双重因素同时变化的影响,使得结构的动力特点变化非常复杂。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增大底盘刚度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的顶层位移;(2)增大底层层高使结构的抗扭能力、顶层剪力均减小,顶层位移、最大层间位移均增大;(3)两塔层高、层数相同,仅平面布置不同时,较合理的左右塔层数比为0.38-0.69;(4)最后,应用考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大底盘非对称双塔结构进行了7度罕遇地震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分析了结构在性能点状态下的塑性铰分布和发展规律,剪力墙受力状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结构具有抵抗罕遇地震的能力,并能保证在正常使用状态。结构的底层底部和底盘顶部为抗震最薄弱部位,设计时应注意加强。(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林立军[7](2016)在《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消能减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消能减震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就阻尼器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中设置粘滞阻尼器,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响应;在阻尼器速度指数确定时,增加阻尼系数对阻尼器耗能及降低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响应均有较大帮助。(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6年04期)
杨家琦,王寒冰,郁银泉[8](2015)在《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刚性连接的连体结构,由于两个塔楼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其内力和变形与普通高层结构不同,若塔楼为非对称形式,则其受力将更为复杂。将刚性连接的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抽象成为二维质点-弹簧-梁单元模型,运用弹性时程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参数分析得到了此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布的一般规律。(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5年20期)
李春锋,杜永峰,李慧[9](2015)在《刚性连体位置对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动力可靠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地震动的非平稳性,变化连体位置,对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运用虚拟激励法进行非平稳随机激励下的动力可靠度研究。采用刚度退化的Bouc-Wen模型模拟塔楼各楼层的滞变特性,建立非线性化动力方程。运用混合精细积分法对每一时刻的响应进行求解,得到连体位置变化时非对称连体结构在非平稳随机激励下的时变方差。基于首次超越破坏准则与Markov假定,研究非平稳随机地震激励下连体结构的动力可靠度。运用上述理论,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对某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进行随机地震响应与动力可靠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响应呈现强烈的非平稳性,变化连体位置对连体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与动力可靠度将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刘晓真,雷庆关[10](2015)在《大底盘不对称双塔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底盘不对称双塔结构模型进行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分析出的数据,计算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看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比较X方向地震与Y方向地震对结构的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双塔对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处在复杂周边环境中的非对称双塔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刚性模型表面测压风洞试验,得到了两个单塔楼的风压时程数据,并计算得到了双塔楼各测点的平均风压系数,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双塔楼结构的风荷载分布及其风压相关性。结果表明,复杂周边环境会导致A、B塔楼迎风面平均风压系数减小30%至50%,且B塔楼对A塔楼的影响更大,导致A塔楼迎风面在B塔楼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压系数出现较大的负值,在高度范围外平均风压系数减小50%。B塔楼还会导致A塔楼迎风面的水平相关性系数出现负值。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迎风面出现负压的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塔对称论文参考文献
[1].吴巧云,肖诗烨,朱宏平.连接Kelvin阻尼器的对称双塔楼结构被动控制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8
[2].吴泽达,刘欣鹏,熊辉,晏致涛.复杂周边非对称双塔高层建筑风荷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8
[3].崔志刚,远芳,许晓冬,魏连东,张春富.长春市十一高中北湖学校不对称双塔连体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8
[4].陈飞,李中军,张金库,曲欢,邢福国.某不对称双塔连体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7
[5].王光环,朱军,李春锋.连体位置变化对对称双塔楼连体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6].田佳慧.大底盘非对称双塔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7].林立军.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消能减震分析[J].福建建筑.2016
[8].杨家琦,王寒冰,郁银泉.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响应研究[J].建筑结构.2015
[9].李春锋,杜永峰,李慧.刚性连体位置对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动力可靠度的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5
[10].刘晓真,雷庆关.大底盘不对称双塔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