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品种混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生产,多品种混播,条锈病
品种混播论文文献综述
邵海峰[1](2018)在《小麦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小麦生产中危害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病害,小麦条锈病对小麦品质、产量影响巨大。当前我国小麦种植品种较多,但仍存在抗源单一的现状。为此,在小麦条锈病控制方面探寻合理、经济、有效的抗病品种及抗性资源极为重要。导致小麦品种抗锈性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病原菌毒性变异,这也是抗病品种使用中最关键的问题,相比小种变异速度,育种与品种更替速度存在滞后性。而杀菌剂的大量使用,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严重污染环境。为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合理控制小麦条锈病。品种混播技术较为简单,可有效降低农药施用量,具备增产、稳产的功效。本文通过分析小麦多品种混播合理控制条锈病,以此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8年16期)
陈菲,穆麟,文昭竹,张志飞,魏仲珊[2](2018)在《洞庭湖区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混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高秋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品种间混播对其产量、品质、根系及株高等指标的影响,对品种WL712、WL903和WL656与南方地区推广种植的WL525进行混播试验。结果表明:1)混播组合的粗蛋白产量与单播WL525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高于其他的品种单播;2)混播组合的株高虽然没有显着提高,但纤维含量有所减少,纤维含量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3)混播组合的根颈分枝数和根颈直径生长指标较单播有优势;4)混播组合中WL656∶WL525=1∶4和WL712∶WL525=1∶2组合的总干草产量最高,达到14.67t·hm-2,营养品质达到特级紫花苜蓿干草标准,全年生长情况较其他组合好,是可以进一步追踪研究的品种间混播组合。综合而言,不同比例紫花苜蓿品种间混播可提高牧草品质,促进根系生长。(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胡旦旦,张吉旺,刘鹏,赵斌,董树亭[3](2018)在《密植条件下玉米品种混播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密植条件下玉米品种混播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在82 500株hm–2种植密度下,选用郑单958(ZD958)和登海605(DH605),在大田条件下设置M(两种子相同数量混合后随机混播)、1行郑单958和1行登海605混播(1∶1)、2行郑单958和2行登海605混播(2∶2)、单播郑单958(SZD958)和单播登海605(SDH605)5个水平,研究密植条件下玉米品种混播对黄淮海夏玉米产量、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叶片衰老酶活性、冠层透光率等的影响。两年结果表明,ZD958和DH605混播可显着改善玉米生育后期群体透光率,使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穂位叶净光合速率较单播显着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显着增加。混播处理较单播增加生育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此同时,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混播显着增加玉米群体产量,究其原因是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有效增加。M、1∶1、2∶2处理的两年平均产量较SZD958和SDH605分别增加11.47%、8.70%、8.48%和9.30%、6.42%、6.20%,其中M、1∶1、2∶2处理间没有显着差异。混播处理通过优化冠层结构,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延缓叶片衰老,减缓花后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致使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产量提高。可见,合理品种搭配的混播栽培可显着提高密植夏玉米产量,是提高黄淮海区夏玉米产量的可选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马建华,赵紫华,张蓉[4](2017)在《品种混播对苜蓿产量及主要害虫种群密度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宁夏苜蓿(Medicago sativa)产业集约化发展,病虫害日趋严重,采用绿色可持续方法进行苜蓿害虫生态调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择6个苜蓿品种,通过设计单播和混播的不同试验处理(单播、两品种混播和叁品种混播)探索研究苜蓿品种播种方式对苜蓿害虫及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多品种混播能够显着降低蚜虫(Aphidoidea)的种群数量,皇冠和德宝两个品种混种蚜虫种群密度最低,为149头·10复网-1,品种WL343HQ单播苜蓿田蚜虫种群密度最高,为823头·10复网-1,同时多品种混播能够显着提高天敌瓢虫的种群数量(P<0.05),但不同试验处理间苜蓿蓟马(Thripidae)的种群密度差异不显着(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新的苜蓿种植模式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为苜蓿害虫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申晓慧[5](2017)在《不同品种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指标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为试验材料,通过单播及分别与无芒雀麦混播,研究不同单播及混播组合在低温条件下根系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4个苜蓿品种单播及与无芒雀麦混播苜蓿根系随着自然降温其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含量均增加,翌年春随着自然温度的回升而降低;MDA含量则随着自然温度的下降先升高后下降而后又升高,通过各抗寒生理指标综合分析表明,混播有利于提高抗寒性能。(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张华,康晓慧,陈万权,刘博,梁永亮[6](2017)在《绵阳地区小麦近等基因系多品种混播的抗条锈病效果研究及异常寒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性基因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影响,以及小麦对连续一个月寒潮且平均气温突降10℃以上的适应能力,以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6个品种为材料,在四川绵阳进行单播和混播处理,并和当地小麦进行比较分析.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研究了条锈病在单播和混播条件下的发病情况和寒潮对小麦抗病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种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条锈菌的反应型差异显着(P<0.05),不同近等基因品种单播和混播的枯芯率差异显着(P<0.05),同时,结合当年寒潮的影响,四川小麦品种适应当地异常环境的能力较强.(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吕智华[7](2017)在《不同品种混播对优质稻产量与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区对比法,进行了不同品种混播对优质稻产量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龙粳43与龙粳46各50%种子混合播种,弥补了2个品种的不足,发挥了2个品种优势互补的特点,在当地表现出稳产高产的优点,增加了水稻产量,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适合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7年08期)
李卓,Megha,N.Parajulee,陈法军[8](2016)在《抗/感稻飞虱水稻品种混播种植防控靶标和非靶标害虫效果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抗性作物在世界范围内的种植,其靶标害虫、非靶标害虫的发生防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选取抗稻飞虱水稻品种(含Bph14基因的广两优476;简称抗虫R)与感虫品种(TN;简称感虫S)的进行种子混播处理(设6组处理:即100%抗虫处理R100、5%感虫和95%抗虫处理S05R95、10%感虫和90%抗虫处理S10R90、20%感虫和80%抗虫处理S20R80、40%感虫和60%抗虫处理S40R60、100%感虫处理S100),通过研究各混播比例下靶标害虫(褐飞虱、白背飞虱)与非靶标害虫(大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发生和其灾变规律,评估了各混播比例对靶标、非靶标害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靶标害虫(褐飞虱、白背飞虱)而言,混播比例中抗性水稻占90%以上其防治效果良好;对非靶标害虫(大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纯感虫混播组发生量最小,抗性水稻占90%的混播组防控效果次之,纯抗混播组效果最差。就防控田间害虫整体而言,抗性水稻占90%的混播组对靶标害虫、非靶标害虫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防治主要害虫的同时也抑制了次要害虫的发生,且根据David W.Onstad所述避难所原理,混播相较于纯种播种更减缓了害虫抗性的产生,为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农业害虫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稻飞虱、螟虫的综合治理。(本文来源于《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1-10)
王文庶[9](2016)在《昌宁县牧草品种混播试验及示范推广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昌宁县是云南省6个牧草试验基地县之一。试验目的是研究分析适宜昌宁种植的混播牧草品种组合,为开展大面积的草场改良、人工牧草建植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依据。经过3年的试验,从鲜草产量、草层高度、茎叶比、干鲜比等综合因素分析发现,安巴鸭茅、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海发白叁叶不同比例组合混播在昌宁县试验种植的综合表现,结合昌宁草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项目实施,针对项目区的海拔、降雨量、气温、日照、土壤状况、土壤pH值、原生植被等情况分析和今后的利用方式选择牧草品种组合混播种植示范推广。(本文来源于《畜禽业》期刊2016年10期)
吴云生[10](2016)在《青贮玉米品种选择和混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青贮玉米作为养殖业不可或缺的基础饲料之一,其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然而,目前的专用青贮玉米品种在种植区并没有得到良好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贮的发酵质量,阻碍了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在分析青贮玉米的生产概况的基础上,对青贮玉米的品种选择和混播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6年07期)
品种混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高秋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品种间混播对其产量、品质、根系及株高等指标的影响,对品种WL712、WL903和WL656与南方地区推广种植的WL525进行混播试验。结果表明:1)混播组合的粗蛋白产量与单播WL525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高于其他的品种单播;2)混播组合的株高虽然没有显着提高,但纤维含量有所减少,纤维含量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3)混播组合的根颈分枝数和根颈直径生长指标较单播有优势;4)混播组合中WL656∶WL525=1∶4和WL712∶WL525=1∶2组合的总干草产量最高,达到14.67t·hm-2,营养品质达到特级紫花苜蓿干草标准,全年生长情况较其他组合好,是可以进一步追踪研究的品种间混播组合。综合而言,不同比例紫花苜蓿品种间混播可提高牧草品质,促进根系生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品种混播论文参考文献
[1].邵海峰.小麦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作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
[2].陈菲,穆麟,文昭竹,张志飞,魏仲珊.洞庭湖区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混播效应[J].草业科学.2018
[3].胡旦旦,张吉旺,刘鹏,赵斌,董树亭.密植条件下玉米品种混播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8
[4].马建华,赵紫华,张蓉.品种混播对苜蓿产量及主要害虫种群密度的调控[J].草业科学.2017
[5].申晓慧.不同品种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指标变化研究[J].草地学报.2017
[6].张华,康晓慧,陈万权,刘博,梁永亮.绵阳地区小麦近等基因系多品种混播的抗条锈病效果研究及异常寒潮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7
[7].吕智华.不同品种混播对优质稻产量与性状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
[8].李卓,Megha,N.Parajulee,陈法军.抗/感稻飞虱水稻品种混播种植防控靶标和非靶标害虫效果评价研究[C].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9].王文庶.昌宁县牧草品种混播试验及示范推广初报[J].畜禽业.2016
[10].吴云生.青贮玉米品种选择和混播研究[J].江西农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