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王晓玲张展峰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725000)
【摘要】目的观察平肝熄风、凉血止血法对出血性中风早期血肿增大的影响。方法将9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平肝熄风、凉血止血法治疗,包括自拟出血性中风1号方及中药针剂醒脑静注射液,通过头颅CT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出组时的头颅血肿体积。结果观察组能明显减少出血性中风早期血肿继续增大的发生率。结论平肝熄风、凉血止血法对出血性中风早期患者能有效预防血肿增大。
【关键词】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平肝熄风凉血止血法血肿增大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290-02
出血性中风即脑出血是脑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尤其是在发病早期(7天内),大量患者因发生血肿继续增大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或死亡。我们采用平肝熄风、凉血止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早期,用来预防血肿继续扩大,临床有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①符合西医脑出血诊断标准[1]及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2]。②中医证候符合风火痰瘀闭阻证(参照中风病急性期阴阳类证辨证标准[3]结合临床经验制定。辨证要点: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赤身热,烦躁不安,呼吸气粗,或痰多而粘,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4]。
1.2纳入标准
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20分。②中风病积分5~39分。③年龄35~75岁。④发病时间≤7天,且生化及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脑肿瘤所致脑出血、生命体征严重紊乱者。②伴有严重并发症、出血量大或脑疝形成需要开颅手术者。③妊娠及既往因各种原因导致肢体残损者。
1.4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月至2011年3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和脑病科)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以2∶1比例分别纳入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15±6.19)岁,平均病程(17.46±5.85)小时;对照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35±7.25)岁,平均病程(17.82±6.44)小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入组时血肿体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一般内科治疗、脱水降颅压、防治并发症等。观察组除给予相应基础治疗外,同时给予平肝熄风、凉血止血法中医治疗。
具体方法为:入院3小时内口服或鼻饲或灌肠出血性中风1号方,并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无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2020563)20ml,每日1次。如患者复查头颅CT发生颅内血肿继续增大,导致患者死亡或预后极差,家属自动出院,则出组,记为发生血肿增大,如患者继续住院治疗,则该方案连用7天。出血性中风1号方组成:水牛角15g,钩藤15g,石决明15g,牛膝15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白芍20g,黄芩15g,栀子15g,槐花10g,地榆10g,大黄6g,竹茹10g。本研究方案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2.2观察指标
①疗效性指标:对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前检查头颅CT,测量血肿体积。治疗后如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随时复查头颅CT,测量血肿体积,如患者发生颅内血肿增大,则记为发生颅内血肿增大,如病情无明显变化,则治疗第7天复查头颅CT,测量血肿体积。判断血肿增大参照Brott标准[5]:第2次头颅CT扫描的出血量比首次CT扫描出血量增加33%以上者为血肿增大。②安全性指标:在治疗第7天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凝四项及心电图检查,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3疗效判定标准
将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后头颅CT下血肿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如出血量增加33%者,记为发生血肿增大,统计发生颅内血肿增大患者人数,计算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肿增大发生率。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观察组60例,发生血肿增大5例,血肿增大率8.3%,对照组30例,发生血肿增大4例,血肿增大率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增大比较表
组别例数血肿体积增大例数血肿增大率
观察组6035%
对照组3062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4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与治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凝四项、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提示药物具有良好安全性。
5讨论
出血性中风即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或血肿增大问题是临床上的一个治疗难点,尤其是在发病早期(7天内),大量患者因发生继续出血或血肿增大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死亡,也增加潜在医疗纠纷风险。出血性中风继续出血及血肿增大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为14%~52%[6]。西医认为脑出血血肿增大与平均动脉压增高、入院时高血糖,血肿形态不规则,血肿密度不均,血肿体积大、靠近中线及丘脑部位、早期应用甘露醇,烦躁,反复呕吐等多因素相关[7]。从中医角度,出血性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其中“风、火、瘀”三者是为出血中风急性期发病的主要病机,内经云:“风火相煽,气逆于上”“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故出血性中风早期治疗上重点在于平肝熄风、凉血止血。我们在临床上也观察到出血性中风早期(7天内)患者多见面红身热、躁动不宁、呕吐频作、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甚则昏不识人、四肢抽搐等风火痰瘀闭阻证;故在治疗上早期及时内服或灌肠具有平肝熄风、凉血止血之功效的出血性中风1号,平亢逆之肝风,凉随风火上行之血,用以预防血肿增大或再出血。方中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槐花、地榆、大黄清热通腑、凉血止血,钩藤、石决明、牛膝、白芍平肝熄风,黄芩、栀子、竹茹清热豁痰,使血热得宁,肝阳得平,出血自止。陆彦春等也报道采用承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之平肝泄热通腑法治疗出血性中风可直折肝气之暴逆,使亢阳平复,痰火下行,收到较好效果[8]。因中药煎剂需一定时间,我们在患者入院第一时间静脉使用中药针剂醒脑静注射液以清热凉血,醒脑静注射液是由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中药经科学方法精制而成的一种新型中药制剂,其功能为醒神开窍、清热凉血。李伟等也报道醒脑静注射液,对肝阳上亢,痰蒙清窍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9]。
综上所述,我们采用平肝熄风、凉血止血法联合中药针剂醒脑静注射液可迅速平复亢逆之肝阳,凉血止血,能有效预防血肿继续扩大。
参考文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摘要(四)[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2):132-13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64-66.
[3]卢明.杜宝新,郭建文.等.对中风病急性期以阴阳辨证代替传统九型辨证的可行性临床验证[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4):279-281.
[4]王晓玲.唐勇.张展峰.等.中西医结合序贯方案治疗出血性中风56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3,53(10):857-859.
[5]罗祖明,董佑忠,彭国光.脑血管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8.
[6]陈国芳.秦晓凌.平蕾.原发性脑出血血肿增大的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7):484-485.
[7]赵珊珊.孔祥芹.张翼翀.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相关因素的探讨.临床荟萃.2012,27(20):1788-1789.
[8]陆彦春.叶尚聪.段进成.承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陕西中医,2011,32(6):686-687.
[9]李伟.贾杰.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70例.陕西中医,2012,33(6).67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