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导学式课堂教学之我见

洪顺明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362305

社会给学校不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学校开展的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正符合这一要求。

下面就这种课堂模式的建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逐步落实,加上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学校领导组织了各备课组部分老师参观学习了山东昌乐二中的课堂教学实况,决定在本校实行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在了解了相关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了有关的材料,主要是导学案的编制和小组学习的开展等工作后,我认为:

首先,导学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导学式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问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非传统教学模式的传授者。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而是深入学生学习中的领路人。这种角色的变化,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

二、推进导学式教学模式,不断反思如何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课堂上老师讲解得少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多了;学生不再只是一个旁听者和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会围绕导学案的设计思路而成为一个积极的思考者。所以说导学案是教案与学案的统一,是一个良好的载体,真正实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授之以渔,学生则终身受益无穷。导学式教学作为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我会学”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它能促使学生素质真正地得到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在导学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反思:

1.导学案的编写质量有待提高。

现在大部分备课组都是将导学案的主备任务分配给组内的各个任课教师。但是由于不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等原因,加上借助网络资源,编写的导学案偏多偏杂偏繁,参差不齐。有的用起来较为得心应手,题目的设置也达到了帮助学生巩固练习的目的;有的题目设置就是简单地照搬照抄优秀教案,降低了导学案真正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导学案撰写时一定要在个人主备的基础上备课组内还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反复推敲和修改,最后再定稿。这样的导学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质量就有了保障。

2.导学案的有效利用有待提高。

因为导学案是一人主备,更多的是反映了主备老师的教学思路,其他教师不一定能够认同。在教学中往往会造成教学过程教师自由发挥、各显其能,新课讲完后,再回到导学案上来,将其视为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导学案的使用效果不能充分地发挥。所以,导学案的应用既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提高认识,严格地去执行,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又要提高撰写的质量,确保教师上课应用起来能够得心应手。

3.学生的预习效果和自学能力有待提高。

导学案的成功运用应该是基于学生有效预习基础之上的。学生预习得好,教师在上课时才能适当放手,留下时间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部分。实际上各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依赖性很强,个别学生还表现出不管老师如何催促,也不愿学习。所以,往往是导学案的预习部分不能很好地完成,交上来查看,不是空白不做,就是完全脱离课本(根本就没有看书进行预习)乱写一气或者抄袭。面对这样的预习状况,老师还怎敢放手,相信学生有能力掌握课本内容呢?所以,学生的预习习惯要逐步养成,自学能力也要加强,这是导学案顺利实施的一个前提保障。

三、改进导学式教学新模式,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往所没有的,要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由于我校学生语文素养不高,学习方式和习惯不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和困难:

1.学生对语文学习普遍不感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思考参与习惯?如何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如何提高学生课前学习的学习效率?怎样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有一定深度的课文应如何教学,如名篇名作?

3、学生的阅读面太窄,阅读量不够,致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太差,对文本的解读就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引导学生课前质疑?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作为教师应做到强化三个意识:

一、强化备课意识,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语文备课有着自己的特点,每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法的选择等等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有时候甚至会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我们的集体备课中,经常会对某篇课文某个问题进行商讨,汲取集体的智慧,提高备课的实效。往往也会有激烈的观念碰撞,大家经常会为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对某一篇作文的评价大谈自己的看法,逐步形成一种共识。特别是当有老师要开设公开课或者参加比赛,组内成员都积极帮助他磨课、备课、试讲、修改、再试讲……争取让开课老师能展现出最好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磨课的老师也各有收获,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了,对教学策略的选择更科学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提升。

二、强化主体意识,注重课堂学生互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师作为对话的一方,应该是对话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少讲精讲,注重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文本,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可以根据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因材施教,体现我们平时强化主体意识、注重课堂互动的教学理念。例如,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阅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以此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

三、强化课程意识,注重课堂拓展延伸

我们学校一贯注重开发校本课程,既有效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也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每学期都会开展一些教师技能比赛和各种学生比赛(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比赛、演讲比赛、各种征文比赛),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总的来说,导学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一开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有勇气正视问题并不断地学习、摸索,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坚持导学案的使用,我们目前所遇的困难一定会迎刃而解,导学案的优点也一定会最大化地得以发挥。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有的实验班级,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

标签:;  ;  ;  

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