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域编码论文-徐兵政,任清华,孟庆微,王桂胜

变换域编码论文-徐兵政,任清华,孟庆微,王桂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换域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换域通信系统,幅度谱,最优化理论,抗干扰性能

变换域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徐兵政,任清华,孟庆微,王桂胜[1](2019)在《变换域通信系统最优误码率多元幅度谱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换域通信系统传统幅度谱采用二元编码方式没有充分利用干扰频谱信息且结构设计固定单一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最优误码率多元幅度谱编码算法,该算法通过理论推导分析变换域通信系统误码率、幅度谱和干扰频谱信息的动态关系式,将幅度谱编码转化成约束条件多维最优化问题,利用拉格朗日函数构建增广目标函数,通过迭代求解出多元幅度谱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该多元幅度谱编码算法充分考虑到干扰频谱信息且不影响基函数的相关特性,相比较传统二元幅度谱编码算法,系统抗干扰性能提升约3 dB,有效降低系统误码率,并且当干信比为35 dB时,有效缓解系统误码率的平底现象,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9年01期)

王运波,卿粼波,王正勇,杨红[2](2015)在《基于变换域Wyner-Ziv视频编码的有效重建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分布式视频编码系统重建值与真实值之间误差,提出了基于变换域Wyner-Ziv视频编码最小均方误差(MMSE)重建的一种有效重建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视频帧间相关性,对MMSE重建算法积分区间做出调整,当边信处于解码值对应量化区间之内时,在量化区间内利用MMSE重建;当边信息处于解码值对应量化区间之外时,对量化区间做出调整,在改进后的区间利用MMSE重建。实验结果表明,与最佳重建最小均方误差重建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解码视频的平均PSNR。(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郑明魁,苏凯雄,王卫星,兰诚栋,杨秀芝[3](2014)在《基于纹理分解的变换域JND模型及图像编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变换域JND模型的精度,在计算对比度掩盖因子时只对纹理分量滤波并判断区域类型的方法避免了JND低估的问题。将改进的JND模型用于图像编码,考虑到辅助信息对编码效率的影响,把经过调整后的JND模型结合到量化过程中,能去除更多的视觉冗余并保持兼容性。仿真结果表明,纹理分解的方法提高了JND阈值,改进的编码方法在相似的视觉质量下能节省更多的码率并且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比特开销,该编码思路也适用于视频编码。(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孙海欣,石要武,于晓辉[4](2013)在《基于扩频相位编码的变换域通信系统多址接入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变换域通信系统(Transform domain communication system,TDCS)的多址接入能力,提出基于扩频相位编码(Spread phase coding,SPC)的TDCS方案SPC-TDCS,给出了其系统框架,对扩频序列的选取及扩频基函数的互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对SPC-TDCS的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SPC-TDCS具有良好的多址接入能力,同时保证用户间干扰最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周婷,毛倩[5](2012)在《基于方向编码的离散余弦变换域图像隐写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方向编码的离散余弦变换(DCT)域图像隐写算法。将秘密图像进行8×8块的离散余弦变换后,采用JPEG标准量化表进行量化,将得到的DCT系数做行程编码,间接提高嵌入容量。同时对载体图像进行8×8块的离散余弦变换,采用改进的量化表进行量化,由此提高嵌入容量和含密图像的质量。通过基于方向编码的嵌入算法将秘密信息嵌入载体图像DCT系数的中低频部分。实验结果证明,该隐写算法嵌入容量大,得到的含密图像视觉质量好,可抵抗2分析攻击。(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2年09期)

刘晶[6](2012)在《基于变换域Wyner-Ziv视频编码的率失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典型特点是编码简单、解码复杂,这与传统的视频压缩算法如H.26x和MPEG截然不同。近年来,无线低功耗视频监控、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无线视频移动设备等新的应用,由于功耗、存储空间等限制,普遍需要编码器简单,而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特点正好适用于这些应用场景。因此很多国内外学者投入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研究,其中Wyner-Ziv视频编码是一个主要研究热点。本论文主要是基于无反馈Wyner-Ziv视频编码,提出了基于Laplacian分布的率失真(LDR-D)模型,并将这个率失真模型应用于DC(直流)系数的量化。首先分析了量化步长对Wyner-Ziv帧DC系数的失真与速率的影响,并构建了一个基于Laplacian分布的率失真模型。接下来,利用LDR-D模型,提出了两种确定DC系数量化步长的算法,即基于LDR-D模型的量化步长算法和自适应的量化步长算法。其中,基于LDR-D模型的算法主要是在率失真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二分法求解出DC系数的量化步长;而自适应的量化步长算法给出了基于内容自适应的DC系数的量化步长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视频内容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基于LDR-D模型的量化步长算法,能有效提高系统的率失真性能,其平均PSNR有0.3~1.0dB的提高;而自适应的量化步长算法相比基于LDR-D模型的算法,系统能再有0.1~0.2dB的提高,且大大改善了恢复视频的主观质量。同时,由算法引入而增加的编码时间小于4%,基本没有增加编码器的复杂度。(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于松亭[7](2010)在《变换域编码在JPEG图像压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图像编码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图像压缩编码的目的就是要用尽量少的比特数表示图像,同时保持复原图像的质量,使它符合特定的应用场合的要求。本文主要分类讨论了现有的图像压缩编码的方法和原理、应用环境、优缺点以及发展方向。主要研究了经典压缩方法中有代表性的FFT编码、DCT编码、矢量量化编码等的算法,并且采用MATLAB程序语言进行仿真实现,得到较好的压缩图像,同时将不同压缩比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详细地介绍了与其相关的国际标准,给出一些压缩算法。(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0年11期)

王凤琴,樊养余,赵炯,刘元魁[8](2009)在《基于变换域Wyner-Ziv视频编码的相关噪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Wyner-Ziv(WZ)视频编码中,原始WZ帧数据和边信息(Side information,SI)间相关噪声模型是影响编码效率的关键因素。现有文献通常认为边信息和当前解码WZ帧的概率分布近似符合零均值拉普拉斯分布。本文详细研究了变换域WZ帧与相应边信息的残差系数的分布关系,发现其残差变换后直流系数带统计分布相比零均值拉普拉斯分布存在一定偏差,且系数带的相关噪声分布随时间和空间变换。根据变换域残差系数的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换域的相关噪声分布模型及自适应参数估计算法,利用帧内插时前向和后向运动补偿帧变换残差,在解码端估计系数带的分布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WZ视频编码的编码效率。(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09年05期)

王凤琴,樊养余,刘元魁[9](2009)在《变换域Wyner-Ziv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变换域Wyner-Ziv视频编码的解码复杂度,利用信道相关特征量及系数带的时间相关性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码率控制算法.该算法在编码端估计传送的最小码率块,并利用不同系数带的时间相关性及信道的平均反馈次数,对估计的最小码率进行调整,得到实际需要传送的初始码率,从而有效地控制解码反馈次数,降低系统延时和解码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编码效率的同时可以大幅降低解码复杂度,最大可降低82%.(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陈娇燕[10](2008)在《基于变换域的多描述图像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通过基于包的网络(互联网以及无线信道)来传输多媒体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环境下,噪声干扰、网络拥塞等问题很容易造成视频数据包的丢失或破坏,使得重建视频质量严重下降,甚至造成承载的视频业务无法正常地进行。这使得编码技术不但要考虑如何使视频流适合网络的波动性,还要考虑如何克服信道中出现的数据差错与丢失。多描述编码(MDC)作为一种可以使视频和图像进行可靠传输的重要源编码方法,能够很好地对抗突发干扰,在实现错误隐藏和错误复原方面性能优良。本文在多描述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基于变换域的多描述图像编码方法。本文首先介绍多描述编码的原理,以及现有的多描述图像编码的主要方法。然后,介绍两种基于变换域的高效编码方法:嵌入式零树编码(EZW)和集合分裂多级树分割算法(SPIHT),这些编码方法与多描述编码相结合,既能拥有多描述抗突发干扰的特性,同时也可以得到嵌入式码流。多描述与嵌入式编码方法相结合后,在图像传输过程中有丢包或者是错误出现的情况下,图像的重建质量要比未加入多描述重建的图像质量有不少提高。考虑到DCT与小波变换相比,具有实现简单,在工业界拥有成熟的硬件实现等优点,与主流的图像或视频国际压缩标准,如MPEG、JPEG等也相兼容。于是我们便在原有基于DWT变换的SPIHT多描述算法上改进,利用DCT变换取代DWT,实现了基于DCT的多描述SPIHT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这样做可以使编码的速度得到提高,而且效果也可以与原算法相当。本文最后给出了论文总结和将来的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8-12-01)

变换域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减少分布式视频编码系统重建值与真实值之间误差,提出了基于变换域Wyner-Ziv视频编码最小均方误差(MMSE)重建的一种有效重建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视频帧间相关性,对MMSE重建算法积分区间做出调整,当边信处于解码值对应量化区间之内时,在量化区间内利用MMSE重建;当边信息处于解码值对应量化区间之外时,对量化区间做出调整,在改进后的区间利用MMSE重建。实验结果表明,与最佳重建最小均方误差重建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解码视频的平均PSNR。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换域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徐兵政,任清华,孟庆微,王桂胜.变换域通信系统最优误码率多元幅度谱编码算法[J].信号处理.2019

[2].王运波,卿粼波,王正勇,杨红.基于变换域Wyner-Ziv视频编码的有效重建算法[J].电视技术.2015

[3].郑明魁,苏凯雄,王卫星,兰诚栋,杨秀芝.基于纹理分解的变换域JND模型及图像编码方法[J].通信学报.2014

[4].孙海欣,石要武,于晓辉.基于扩频相位编码的变换域通信系统多址接入能力[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

[5].周婷,毛倩.基于方向编码的离散余弦变换域图像隐写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2

[6].刘晶.基于变换域Wyner-Ziv视频编码的率失真模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7].于松亭.变换域编码在JPEG图像压缩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

[8].王凤琴,樊养余,赵炯,刘元魁.基于变换域Wyner-Ziv视频编码的相关噪声模型[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9

[9].王凤琴,樊养余,刘元魁.变换域Wyner-Ziv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

[10].陈娇燕.基于变换域的多描述图像编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标签:;  ;  ;  ;  

变换域编码论文-徐兵政,任清华,孟庆微,王桂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