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散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并网同步,锁相环,正序分量,负序分量
离散域论文文献综述
郭小强,张雪[1](2019)在《一种新型离散域数字化并网同步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实际电网电压存在各种非理想情况,电网电压中的不平衡、谐波、直流分量等非理想因素将会并网同步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并网同步误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数字化离散域并网同步方法,建立新型同步方法的数学模型,并对系统特性和系统参数进行分析和设计。与传统连续域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直接数字实现,无需连续域到离散域的转换过程,而且可快速准确地提取出基波电压正序和负序同步信号。最后通过仿真和TMS320F2812 DSP硬件平台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福[2](2018)在《永磁同步电机的改进型离散域电流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同步电机由于功率密度较高,近年来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电力推进船舶、电气化飞机等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相较于异步电机和电励磁同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的阻尼较小,抗扰动性能较差,更易受到外界的扰动而发生电磁振荡,在电机高速运行时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但目前为止,大多数电流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只关注电流环的指令跟踪能力,对电流环的抗扰动能力关注较少。为了同时提高电流环的指令跟踪能力和抗扰动能力,设计出更高性能的电流控制器,首先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了建模。在连续域分别使用复矢量方法和状态空间方法建立了表贴式和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考虑系统延时的电机模型;考虑静止轴系下逆变器的零阶保持作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一阶运算延时,在离散域分别推导了表贴式和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零阶保持离散化模型;分别使用特征根法和转矩系数法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阻尼特性。在回顾了两种处理耦合方法的基础上,在电流环中引入了主动电阻,并详细分析了电流环中存在的各种延时及其对电流环的影响,设计了两种分别基于改进PI和纯积分型的电流控制器,降低了含主动电阻的电流控制器对延时的敏感性,尤其是纯积分型的电流控制器,有效抑制了延时引起的电流环振荡。将电流环的主动电阻概念扩展到主动阻抗,设计了基于主动阻抗的电流环控制策略,使用Pade近似方法补偿了系统延时对电流环的影响,并分析了系统的稳定边界,给出了控制参数的稳定取值范围,改善了主动电阻方法中由系统延时和过大的主动电阻引起的电磁振荡。将主动电阻方法从连续域拓展到离散域,针对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在离散域的分析结果明确地指出,主动电阻的取值有一个确定的上限,而且这个上限只与电机的时间常数和控制器的采样周期有关。然后在离散域根据复矢量设计原理和零极点对消方法设计了一个新的电流控制器,可以达到更高的指令跟踪响应和抗扰动响应,并在给定电感参数误差的情况下对所设计的电流控制器进行了快速性和鲁棒性的折衷。该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从理论的角度指出,主动电阻本质上是电流控制器的第二个自由度,然后从两自由度控制器的角度进行电流控制器的设计,实现了系统零极点在z平面的任意配置,改善了表贴式同步电机电流环的指令跟踪能力和抗扰动能力。针对表贴式同步电机的参数不准问题,利用投影算法设计了一个自适应调节算法,分析了自适应参数算法的零极点,并用离散Lyapunov函数方法证明了自适应参数算法的稳定性和参数取值范围,有效改善了电流环在初始电机参数不准时的电流响应。针对考虑一阶运算延时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零阶保持离散模型,使用状态空间方法设计了一个离散状态反馈电流控制器,实现了极点在z平面的任意配置,讨论了控制参数的计算过程,与经典的离散电流控制器比较,所设计的状态反馈控制器明显提高了电流环的指令跟踪能力和抗扰动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张宁云,唐厚君,姚辰[3](2015)在《LCL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有源阻尼离散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LCL型单相光伏并网系统采用内环阻尼控制外环并网电流控制的双环控制策略,在离散域内建立了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与LCL滤波器构成的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劳斯判据为准则,推导出使开环系统极点稳定的内环阻尼控制系数范围,通过奈奎斯特图分析了外环电流控制器参数对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5年08期)
侯睿,武健,徐殿国[4](2015)在《有源滤波器LCL并联虚拟阻尼控制策略及离散域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源滤波器LCL滤波系统存在谐振,需要引入阻尼。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当有源滤波器采用电流定时比较控制时,滤波电容并联虚拟阻尼策略最为适宜。该策略检测滤波电容的谐波电压,通过比例环节等效于电容并联虚拟谐波电阻,增强系统的阻尼作用,整个策略实现简单且避免了微分运算。通过建立离散域的数学模型,根据朱利稳定性判据求得虚拟阻尼系数的稳定域条件:即采样频率需大于滤波器谐振频率的6倍,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系统的稳定域随采样频率的提高而增大,随滤波器谐振频率或滤波器网侧总电感值的增大而减小。仿真和实验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虚拟阻尼策略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5年04期)
朱洪志,宋文祥,阮智勇,王浩宇[5](2014)在《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的离散域电流调节器分析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普遍采用在连续时间域内分析并随后离散化的方法进行电流调节器的设计,而当系统运行在高速条件下,受电机dq轴耦合以及数字系统控制延迟的影响,将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基于电机离散化模型,对使用不同电流调节器的系统特性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通过直接离散的复矢量电流调节器设计方法,使电流环不受电机转速影响,保证了系统在宽速度范围内运行的良好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电流调节器设计方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4年07期)
胡金高[6](2013)在《近似时间最优控制的离散域设计及其伺服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近似时间最优控制与扩展状态观测器相结合的快速无静差定点跟踪控制器的离散域设计。近似时间最优控制是在时间最优控制律的框架下引入一个线性工作区、并在定位误差进入这个工作区时把控制系统平滑切换到线性PD控制律;同时利用一个降阶的扩展状态观测器对系统的不可量测状态和未知扰动进行估计,而后对扰动加以补偿。把这种控制方案用于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伺服系统的控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基于DSP在交流同步伺服系统做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对给定目标位置进行快速平稳且准确的跟踪,且对负载扰动和系统参数差异具有较好的性能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3年12期)
吴绍维,向阳,夏雪宝,王校青[7](2013)在《无单元空间离散域的声波迭加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波迭加法的基础上将无单元方法与波迭加法相结合,针对振动结构辐射表面离散化域,形成无单元空间离散域波迭加计算方法.找到产生奇异性的那一项格林函数的近似解析表达,以克服当声源点与接收点重合时格林函数的奇异性问题,得到声压自辐射项和速度自辐射项的非奇异表达.通过速度边界条件求解声源强度及声压.经具有解析解的脉动球源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近似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声场计算.(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1期)
李新,凌兆伟,付志红,朱学贵[8](2012)在《电能计量用谐波电源离散域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能计量用的谐波电流源要求具有很强的谐波生成能力,因此对采样频率要求较高。目前,绝大多数谐波电源装置采用DSP或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由于采样率的限制,不能满足电能计量用谐波电流源精度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将FPGA应用于谐波电流源的研究中,采用基于SPWM的双闭环PI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和基于加拿大Lyrtech公司的VHS-ADC这一FPGA高速信号处理平台上搭建模型,对电力系统稳态下的谐波和各种暂态扰动信号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输出波形稳定,畸变率较小,验证了离散域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2年08期)
付志红,董玉玺,朱学贵,苏向丰,王万宝[9](2011)在《直接功率控制的叁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整流器离散域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常规的电压定向控制基础上省去电流内环和交流电压传感器,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与直接功率控制相结合,在推导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电压外环调节器、功率内环调节器、SVPWM调制模块、系统时钟、采样频率、数据位数、坐标变换模块等参数进行了设计,在Simulink和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平台上分别搭建了连续域和离散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实现了高功率因数运行。(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1年02期)
解德英,谢品芳,付志红,董玉玺[10](2010)在《预测电流控制叁相整流器的离散域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相电压型SVPWM整流器功率因数高,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而备受关注。文中给出了叁相电压型整流器预测电流控制的电路结构,将叁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模型转化到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实现了预测电流控制,并在VHS-ADC平台上构建了离散域的仿真模型。通过对叁相SVPWM整流器预测电流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主要结论:本文建立了叁相电压型SVPWM整流器预测电流控制的离散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对整个系统的稳态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以上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叁相SVPWM电压型整流器实现了网侧电流的正弦化,运行于单位功率因数,甚至能量的双向流动,对于改善电能质量具有独特的优良品质。(本文来源于《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0-10-29)
离散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永磁同步电机由于功率密度较高,近年来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电力推进船舶、电气化飞机等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相较于异步电机和电励磁同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的阻尼较小,抗扰动性能较差,更易受到外界的扰动而发生电磁振荡,在电机高速运行时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但目前为止,大多数电流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只关注电流环的指令跟踪能力,对电流环的抗扰动能力关注较少。为了同时提高电流环的指令跟踪能力和抗扰动能力,设计出更高性能的电流控制器,首先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了建模。在连续域分别使用复矢量方法和状态空间方法建立了表贴式和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考虑系统延时的电机模型;考虑静止轴系下逆变器的零阶保持作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一阶运算延时,在离散域分别推导了表贴式和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零阶保持离散化模型;分别使用特征根法和转矩系数法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阻尼特性。在回顾了两种处理耦合方法的基础上,在电流环中引入了主动电阻,并详细分析了电流环中存在的各种延时及其对电流环的影响,设计了两种分别基于改进PI和纯积分型的电流控制器,降低了含主动电阻的电流控制器对延时的敏感性,尤其是纯积分型的电流控制器,有效抑制了延时引起的电流环振荡。将电流环的主动电阻概念扩展到主动阻抗,设计了基于主动阻抗的电流环控制策略,使用Pade近似方法补偿了系统延时对电流环的影响,并分析了系统的稳定边界,给出了控制参数的稳定取值范围,改善了主动电阻方法中由系统延时和过大的主动电阻引起的电磁振荡。将主动电阻方法从连续域拓展到离散域,针对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在离散域的分析结果明确地指出,主动电阻的取值有一个确定的上限,而且这个上限只与电机的时间常数和控制器的采样周期有关。然后在离散域根据复矢量设计原理和零极点对消方法设计了一个新的电流控制器,可以达到更高的指令跟踪响应和抗扰动响应,并在给定电感参数误差的情况下对所设计的电流控制器进行了快速性和鲁棒性的折衷。该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从理论的角度指出,主动电阻本质上是电流控制器的第二个自由度,然后从两自由度控制器的角度进行电流控制器的设计,实现了系统零极点在z平面的任意配置,改善了表贴式同步电机电流环的指令跟踪能力和抗扰动能力。针对表贴式同步电机的参数不准问题,利用投影算法设计了一个自适应调节算法,分析了自适应参数算法的零极点,并用离散Lyapunov函数方法证明了自适应参数算法的稳定性和参数取值范围,有效改善了电流环在初始电机参数不准时的电流响应。针对考虑一阶运算延时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零阶保持离散模型,使用状态空间方法设计了一个离散状态反馈电流控制器,实现了极点在z平面的任意配置,讨论了控制参数的计算过程,与经典的离散电流控制器比较,所设计的状态反馈控制器明显提高了电流环的指令跟踪能力和抗扰动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散域论文参考文献
[1].郭小强,张雪.一种新型离散域数字化并网同步方法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2].李福.永磁同步电机的改进型离散域电流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8
[3].张宁云,唐厚君,姚辰.LCL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有源阻尼离散域分析[J].电力电子技术.2015
[4].侯睿,武健,徐殿国.有源滤波器LCL并联虚拟阻尼控制策略及离散域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
[5].朱洪志,宋文祥,阮智勇,王浩宇.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的离散域电流调节器分析和设计[J].电气传动.2014
[6].胡金高.近似时间最优控制的离散域设计及其伺服应用[J].电气传动.2013
[7].吴绍维,向阳,夏雪宝,王校青.无单元空间离散域的声波迭加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李新,凌兆伟,付志红,朱学贵.电能计量用谐波电源离散域建模与仿真[J].电测与仪表.2012
[9].付志红,董玉玺,朱学贵,苏向丰,王万宝.直接功率控制的叁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整流器离散域建模[J].电网技术.2011
[10].解德英,谢品芳,付志红,董玉玺.预测电流控制叁相整流器的离散域建模[C].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