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四轮转向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脆弱控制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Lyapunov函数
四轮转向控制器论文文献综述
程权成[1](2017)在《四轮转向系统非脆弱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轮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引入H_∞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四轮转向系统非脆弱控制器存在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条件。通过H_∞控制理论有效地抑制外部扰动对系统的干扰,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以及矩阵不等式变换技术,将研究系统的控制器存在条件以矩阵不等式的形式给出。与现有的控制器设计方法相比,充分考虑了控制器存在的不确定性摄动,即非脆弱控制问题。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软件对所推导得出的控制器不等式存在条件进行验证,进一步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高琳琳,金立生,郑义,李科勇[2](2016)在《四轮转向车辆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复合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四轮转向车辆的八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四轮转向车辆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直接闭环训练法以离线的方式进行训练。为了克服离线训练导致控制系统适应性差的缺点,本文同时设计了一个单神经元自适应PSD控制器,它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控制器组成复合控制系统共同完成对四轮转向车辆的控制。结合建立的八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对设计的复合控制器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匀速工况还是变速工况,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复合控制器均可有效地改善四轮转向车辆的操作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王华磊,杨志刚,胡家奇,俞思维[3](2013)在《基于四轮转向的自动垂直泊车转向控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四轮转向汽车在低速倒车过程中的运动学特性,运用几何算法估算该汽车垂直泊车的车位尺寸;在SIMULINK中搭建汽车的运动学模型并模拟自动垂直泊车的倒车环境模型;从总结专业驾驶员的泊车经验出发,结合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自动垂直泊车转向控制器,并将转向控制器引入SIMULINK建立的系统中模拟垂直泊车过程;最后仿真验证了该垂直泊车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傅耀宇,万亦强[4](2008)在《四轮转向车辆稳定性控制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横摆角速度跟踪控制理论设计了四轮转向车辆稳定性控制器,实现了各速度下控制器的优化及其硬件在环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在高速段能改善汽车的动力学性能。与传统的前轮转向车辆相比具有优越的操纵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08年01期)
傅耀宇,万亦强[5](2007)在《四轮转向车辆稳定性控制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横摆角速度跟踪控制理论设计了四轮转向车辆稳定性控制器,实现了各速度下控制器的优化及其硬件在环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在高速段能改善汽车的动力学性能。与传统的前轮转向车辆相比具有优越的操纵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轻型汽车技术》期刊2007年Z1期)
王洪礼,李胜朋,高强[6](2007)在《基于ARM处理器的汽车四轮转向H_∞控制器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汽车四轮转向系统性能,以汽车二自由度模型为基础,采用前馈和反馈的组合控制,基于实时操作系统在32位ARN处理器上设计汽车的H_∞控制器.样机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速状态下,车体侧偏角在2°左右,侧向加速度为12 m/s2附近,横摆角速度增益保持在1.6上下;低速状态下,前后轮转角反向相差10°左右。四轮转向半径比两轮转向缩短30%左右.因此,H_∞控制器能够满足高速行驶时汽车转向的稳定性和低速行驶时的灵活性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秦绪柏[7](2006)在《控制器参数对四轮转向和汽车稳定性控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虚拟样机技术,针对四轮转向和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通过协同仿真比较了车辆虚拟模型在不同的控制器参数对整车系统操纵稳定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06年04期)
冯娟[8](2005)在《基于DSP的四轮转向控制器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轮转向技术作为改善车辆操纵及稳定性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转向的准确性和精度。本文针对国内现有四轮转向控制器存在的问题,选择功能强大的图形液晶显示器作为四轮转向控制器的显示器,经软件及硬件设计该显示器能够实时显示四轮转向系统的故障、工作模式及方向盘转角等信息;基于CAN总线实现了四轮转向控制器与主控制器间的数据通信,并将CAN现场总线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经软件及硬件设计主控制器实现了对子控制器的远程监控,在硬件上采用光电隔离电路,软件上采用定时测试的方法,确保了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可靠;设计了故障自检及报警模块和数据存储器扩展模块。采用DSP作为核心器件来完成四轮转向控制器显示模块、通信模块、故障报警模块及数据存储器扩展模块的硬件设计,利用CC2000软件完成了控制器的软件设计最后通过室内实验对控制器的功能及通信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基于DSP的四轮转向控制器应用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工程机械分布式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5-03-01)
胡立生,孙优贤,李幼德[9](1999)在《汽车四轮转向(4WS)的二自由度鲁棒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四轮转向控制器的传统设计没有考虑汽车参数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化,这样得到的控制器往往难以维持其原有设计性能指标.采用鲁棒控制理论,提出了二自由度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鲁棒控制器的设计归结为一个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求解.最后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1999年05期)
四轮转向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四轮转向车辆的八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四轮转向车辆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直接闭环训练法以离线的方式进行训练。为了克服离线训练导致控制系统适应性差的缺点,本文同时设计了一个单神经元自适应PSD控制器,它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控制器组成复合控制系统共同完成对四轮转向车辆的控制。结合建立的八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对设计的复合控制器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匀速工况还是变速工况,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复合控制器均可有效地改善四轮转向车辆的操作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轮转向控制器论文参考文献
[1].程权成.四轮转向系统非脆弱控制器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7
[2].高琳琳,金立生,郑义,李科勇.四轮转向车辆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复合控制器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
[3].王华磊,杨志刚,胡家奇,俞思维.基于四轮转向的自动垂直泊车转向控制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3
[4].傅耀宇,万亦强.四轮转向车辆稳定性控制器优化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8
[5].傅耀宇,万亦强.四轮转向车辆稳定性控制器优化设计[J].轻型汽车技术.2007
[6].王洪礼,李胜朋,高强.基于ARM处理器的汽车四轮转向H_∞控制器的实现[J].天津大学学报.2007
[7].秦绪柏.控制器参数对四轮转向和汽车稳定性控制的影响[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6
[8].冯娟.基于DSP的四轮转向控制器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5
[9].胡立生,孙优贤,李幼德.汽车四轮转向(4WS)的二自由度鲁棒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9
标签:非脆弱控制器;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 Lyapunov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