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风内动论文-曾庆荣,刘中勇

肝风内动论文-曾庆荣,刘中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风内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风内动,临床表现,验案

肝风内动论文文献综述

曾庆荣,刘中勇[1](2019)在《“肝风内动”理论临床发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内风与肝风为论述点,肝风为内风范畴之一,提出肝风内动是肝脏阴阳相争动荡形成贼风乘虚妄动于内,阐述肝风内动定义,概括其临床症状为乘上、侮中、迫下,并附验案。(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高丽丽,翁柠,华荣,孙景波[2](2018)在《从体内钙稳态调节机制探讨老年人肝风内动的形成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肝风内动是中医脑病领域最常见的病理机制之一,在老年人多是由于肝肾阴虚于下,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亢极生风,导致肝风内动。老年人常处于负钙平衡状态,骨骼明显脱钙,血液和血管、脑等组织的钙含量增加,这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也是肝风内动的形成机制之一。深入探讨老年人肝风内动的形成机制及防治措施,对中医脑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曹勇[3](2018)在《金童颗粒联合盐酸硫必利片治疗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小儿抽动障碍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金童颗粒联合盐酸硫必利片治疗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小儿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患儿均以盐酸硫必利片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患儿加用金童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运动评分、发声评分、总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YGTSS评分中运动评分、发声评分和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 05);治疗后治疗组四项中医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对照组仅手足抽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其余叁项评分均无明显改变(P> 0. 05)。结论金童颗粒治疗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小儿抽动障碍效果理想,可显着改善抽动症状及其他中医证候,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32期)

潘银凤,潘巨星,王洪峰[4](2018)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风内动夹痰型小儿抽动症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男,9岁,2016年10月8日就诊。主诉:眨眼睛、点头6年,劳累后及情绪变化时加重3个月。病情加重后曾到西医院就诊,脑CT、脑电图、肌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大量营养神经及镇静安神药物口服,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为求针灸治疗遂到我院门诊就诊。接诊时见患者频繁眨眼、皱额、噘嘴、伸舌头、摇头晃脑、耸肩、动臂等,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饮食尚可,夜眠差,二便尚可。查体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淡,舌(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8年06期)

胡淑美[5](2017)在《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风泛发外风说向肝风内动说转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论文以知识考古学为方法,以研究风的概念为切入点,采用知识考古学话语构成分析的方法,考察风的概念与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的关系。探究两者从汉唐时期至明清时期,中风病泛发外风说至肝风内动说的演变,分析中风病因病机理论及其背后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和演变的历史。方法本论文采用知识考古学话语构成的分析方法,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的历史进行考察,通过对象的形成、陈述方式、概念的扩散、主题策略的选择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内容的考察,分析中风由泛发外风说至肝风内动说理论的演变现象。1.考察《黄帝内经》中"风"概念对象的形成,也就是历代医家对"风"所指范围的确定,即"泛风"指的是什么,"外风"指的是什么,"专风"指的是什么。对于"风"概念的界定及陈述方式,其分别以什么方式、与哪些概念、以什么次序关系出现在当时的中医理论体系当中。2.考察历代医学文献中中风病因病机从属的主题,即中风病因病机是在讨论什么问题时出现及其临床应用的改变。3.考察汉唐时期文献中,"泛风"说对于中风病病因病机的陈述方式,其理论所从属的主题。4.考察宋元时期文献中,外风说之下产生的肝中外风与痰火对于中风病病因病机的陈述方式,其理论所从属的主题。5.考察明清时期文献中,"专风"视角下的肝风说对于中风病病因病机的陈述方式,其理论所从属的主题。结果汉唐时期,在"天人相应"、"形气相合"观念的影响下,以术数为学术背景、经学影响下的阴阳五行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以《黄帝内经》为理论源头,出现了"泛风"、外风及"风",即成为了"风"的对象。"泛风"被概括为大自然中感受的多种风,风是弥泛于大自然的,是风所呈现出的一种状态,可以指四季八方皆是风;外风可以理解为自然界流动之气发生变化成为风邪,即六淫之风邪,外在的风邪侵犯并进入人体。在"泛风"转变至"专风"的过程中,由于风与肝相应,肝气储藏应于春的少阳之气。风与木是直接对应的关系,天之木运主风,风燥之气入肝。肝为厥阴风木,于是成为了"专风"。"泛风"说对于中风的陈述方式表现在《金匮要略》及《诸病源候论》的内容上,中风病因病机以正气不足,外风泛中五脏六腑为主,提出脏腑经络皆可中风。这一时期有关中风的内容繁杂,理论较为模糊不清,尚未有较系统的论述。宋元时期,战役的发生造成热病的盛行及五运六气在医学界的影响下,外风的概念逐渐扩展并延伸,出现了肝中外风说及痰火说。尽管宋以后的内因论中仍有外风理论的阐述,但从理论结构上看,内因论的理论结构和诊治思路与外因论存在较大的不同。宋元医家持内外相因的特点,强调内因但未完全否认外风致病,中风病因病机以内伤积损为主。明清时期,在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体用一源,其理论背景导致新学说的产生。"专风"视角下的肝风成为这个时期对于中风的认知模式。在非风及内风的新理论出现下,中风病因病机开始以内因论为主轴。由此可见,中风理论随着风的指代对象不同而变化,其内涵亦随之而改变。结论1.中医"中风"的理论内涵随着"风"所指代对象不同而发生变化。2.伴随着话语场的改变,不同时期随着世界图示和人体认知模式的变化,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的演变经历了叁个阶段:泛发外风、内外相因、肝风内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01)

秦子茹[6](2016)在《中风病(急性期)肝风内动证病因病机研究与临床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肝风内动证的病机理论内涵,以深化中风病防治研究思路。方法:通过梳理古今文献,明晰肝风内动致中病机理论的源流、发展和临床应用现状,明确肝风的本质、病因病机及其致病特点;采集中风病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找出相关的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并对中风病肝风内动证患者发病14天内证候变化进行统计,分析证候演化规律,以探讨肝风致中的发病机理和病机特性。结果:性格急躁、情志刺激、既往高血压病史等与中风病急性期肝风内动证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起病急骤、病情数变、肌肉颤动、目偏不瞬、脉弦等为特征性临床表现。中风病肝风内动证组在发病后14天内,肝风内动证的出现频率不断降低,其证候分布情况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火热证、血瘀证在发病后明显增加,阴虚阳亢证和痰证出现频率始终高居不下。结论:肝风是中风病急性期起病和病程进展中的关键病理因素,中风病肝风内动证是急性期的重要证候。肝风上扰,痰瘀入络是肝风内动致中的发病机理。肝风善行数变,推动急性期的病机演化,是中风病病机级联反应的开端,与火热、痰、瘀、阴虚等中风病的常见病理因素的生成和致病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20)

李金惠,马融,胡思源,魏小维,王雪峰[7](2016)在《金童颗粒治疗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小儿抽动障碍患者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金童颗粒治疗小儿抽动障碍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试验方法,将2004年11月至2005年8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等5个中心诊断的抽动障碍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试验组口服金童颗粒,同时服用盐酸硫必利片模拟药;对照组口服盐酸硫必利片,同时服用金童颗粒模拟药。两组均治疗6周。治疗前及治疗2、4、6周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评分,治疗后评价疾病疗效、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8.8%和72.7%,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97.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6周时与本组治疗前YGTSS评分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与试验用药相关的异常改变。结论金童颗粒治疗小儿抽动障碍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有效,疗效不劣于盐酸硫必利片,且安全性好。(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李红梅,王显[8](2016)在《络风内动和肝风内动的理论思辨》一文中研究指出络风内动是近年根据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多端、病程迁延反复的特点而提出的病机概念,络风内动与肝风内动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结合文献记载、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从基础理论、病位、传变特点、表现形式、治疗思路及现代认识等不同视角综合剖析络风内动与肝风内动的区别与联系,明晰络风内动与肝风内动共性的证候病机及各自特点,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医风证理论体系,为提高临床疗效、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黄芪,原静[9](2015)在《从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理论探讨虫类药物在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中医药在辨证思路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对于心悸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效。文章论述肝风内动、痰瘀阻络是导致心悸的重要发病因素,并对虫类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心悸病症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期刊2015年07期)

刘冠影[10](2015)在《针刺治疗肝风内动型颤证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肝风内动型颤证的疗效,为肝风内动型颤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借鉴疗法。方法:本临床观察从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ET患者中,筛选出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特发性震颤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疗程均相同。治疗12周后,根据震颤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定治疗结果,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86.7%,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可知,两种方法治疗ET均有效,但两组间效果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的疗效。结论:针刺对肝风内动型颤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3-01)

肝风内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肝风内动是中医脑病领域最常见的病理机制之一,在老年人多是由于肝肾阴虚于下,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亢极生风,导致肝风内动。老年人常处于负钙平衡状态,骨骼明显脱钙,血液和血管、脑等组织的钙含量增加,这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也是肝风内动的形成机制之一。深入探讨老年人肝风内动的形成机制及防治措施,对中医脑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风内动论文参考文献

[1].曾庆荣,刘中勇.“肝风内动”理论临床发微[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高丽丽,翁柠,华荣,孙景波.从体内钙稳态调节机制探讨老年人肝风内动的形成因素[J].中医研究.2018

[3].曹勇.金童颗粒联合盐酸硫必利片治疗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小儿抽动障碍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4].潘银凤,潘巨星,王洪峰.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风内动夹痰型小儿抽动症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8

[5].胡淑美.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风泛发外风说向肝风内动说转变的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6].秦子茹.中风病(急性期)肝风内动证病因病机研究与临床调研[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7].李金惠,马融,胡思源,魏小维,王雪峰.金童颗粒治疗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小儿抽动障碍患者随机双盲对照试验[J].中医杂志.2016

[8].李红梅,王显.络风内动和肝风内动的理论思辨[J].中医杂志.2016

[9].黄芪,原静.从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理论探讨虫类药物在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J].天津中医药.2015

[10].刘冠影.针刺治疗肝风内动型颤证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

标签:;  ;  ;  

肝风内动论文-曾庆荣,刘中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