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朱亚峰,曾皎,顾家鹏,郭言,张晓莉,张萍,张帆,韩永凯,王旭生,杜爱玲,费鹏鸽,顾仁骏[1](2020)在《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建库—2019年01月31日关于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章。对其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文献质量及风险偏倚评估,并交叉核对,使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man 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初检文献459篇,最终纳入文献12篇,共2 348例患者,其中托吡酯组1 075例,卡马西平组1 273例。其中高质量文献3篇,低质量文献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托吡酯组完全控制540例,占52.38%(540/1 031);卡马西平组完全控制546例,占45.73%(546/1 1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3,95%CI(1.05,2.24),P<0.05]。托吡酯组有效204例,占37.02%(204/551):卡马西平组有效326例,占47.52%(326/6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5%CI(0.70,1.19),P>0.05]。托吡酯组出现不良反应372例,占39.45%(372/943);卡马西平组出现不良反应466例,占44.72%(466/10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5.95%CI(0.56,1.00),P<0.05]。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卡马西平。
许倍铭[2](2020)在《抗癫痫药物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安全用药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灵敏、准确、特异性高的检测方法同时检测多种抗癫痫药物,并研究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在个体化安全用药中所起到的作用。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多种抗癫痫药物浓度,包括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及其代谢物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为临床提供一种准确、方便、有效的治疗药物监测手段。血浆通过甲醇-蛋白沉淀法处理,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与0.1%甲酸95%乙腈溶液,流速:0.60 m L·min-1,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定量,ESI正离子方式进行检测。所得结果拉莫三嗪、卡马西平的线性范围为:0.5-20μg·m L-1(r=0.9979,r=0.9997)、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及其代谢物的线性范围为:1.5-60μg·m L-1(r=0.9990,r=0.9999,r=0.9994)。血浆低、中、高质控样本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差均小于15%,最低定量限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差均小于20%。血浆中提取回收率以及基质效应为89.51%-110.98%、96.43%-112.45%。在室温24 h、冻融3次以及-80℃冻存1个月三种条件下,其稳定性测定结果与理论值比较,相对误差均小于15%。回顾性收集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使用卡马西平或/和丙戊酸钠并进行了血浆谷浓度检测的住院患者共355人,其中78人使用了卡马西平进行了86人次血药浓度检测,浓度均值为4.99±2.44μg/m L、310名使用丙戊酸钠进行了658人次的血药浓度检测,浓度均值为46.09±26.87μg/m L,15人联用了两种药物。并运用DNA原位杂交荧光测序法对101名患者进行了HLA-B*1502基因检测,其中34例出现了突变(33.66%)。同时收集这些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χ2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未发现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出现显着的相关性,但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其平均血药浓度均值在6.85±3.89μg·m L-1高于总体人群。发现在使用丙戊酸钠的患者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相关(p<0.05),其中血氨值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呈现中等程度线性相关(r=0.54,p<0.05)。因此,对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来确保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本研究建立的同时分析血液中几种抗癫痫药物的UPLC-MS/MS法,可以同时得到多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可以作为常规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应用于临床。
申娟[3](2020)在《木丹颗粒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气虚血瘀型丘脑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木丹颗粒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丘脑痛患者用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PS)、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观察,并评估其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拓宽思路并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对60例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基础治疗,对照组在二级预防基础上给予卡马西平口服;治疗组在二级预防基础上给予木丹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口服。以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以VAS评分、LDL、Lp-PLA2、IMT、PS、中医证候积分为疗效观察指标,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为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各评估一次,并观察记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收集数据后使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西医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LDL、Lp-PLA2、IMT和PS均有显着降低(P<0.01),LDL治疗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Lp-PLA2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IMT和斑块积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单项积分及总积分比较:治疗组经治疗各个单项积分均有改善(P<0.05);对照组除肢体麻木无明显改善外(P>0.05),肢体疼痛、手足拘挛、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汗出均有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在肢体麻木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肢体疼痛、手足拘挛、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汗出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3.疗效比较:在中医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2.07%,两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在疼痛疗效评价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6%,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性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常规(RBC、HB、WBC、PLT)、肝功能(ALT、AST)、肾功能(Scr、BUN)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中度及重度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丘脑痛效果较明显,在改善患者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降低Lp-PLA2、IMT和PS等方面优于单用卡马西平,未发现明显降低LDL作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李洋[4](2020)在《细胞色素P4503A4酶介导的卡马西平-中草药相互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癫痫是较为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全世界范围内影响约6,500万人。在我国人口中,大约有900万人患有癫痫,每年新发患者超过60万人。卡马西平作为抗癫痫一线药物,经过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代谢生成卡马西平10,11-环氧化物,主要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及顽固性癫痫。但是,卡马西平治疗窗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4-12 mg/L,与其他药物同服易诱发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以往研究表明,在我国广泛使用传统中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历史悠久,因此,评估中药中活性成分对CYP3A4介导卡马西平代谢影响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临床上许多中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数据均来自非卡马西平CYP3A4探针反应。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CYP3A4介导的卡马西平体外检测方法来准确评估临床中草药-卡马西平的相互作用风险,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1.对液相色谱检测技术进行条件优化,建立体外CYP3A4介导的卡马西平及主要代谢产物卡马西平10,11-环氧化物的检测方法。2.借助于本研究建立的基于卡马西平特异性体外CYP3A4探针底物反应评价了65种中药天然产物中开展中草药-卡马西平的相互作用风险评估。3.根据筛选出的具有抑制作用的中药单体成分,通过抑制动力学实验进行进一步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预测,利用分子模拟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1.本研究建立了体外CYP3A4介导的卡马西平及主要代谢产物检测方法,产物浓度在0.4-100μM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验证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精密度好,回收率高。2.通过CYP3A4介导的卡马西平体外评价模型的建立,从65种中药天然产物中展开中草药活性成分对卡马西平相互作用的筛查,发现100μM香芹酚对CYP3A4介导的卡马西平10,11-环氧反应的抑制残留活性为22.7±1.4%(p<0.01),进一步对其抑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进行测定。香芹酚对其催化的反应产生浓度依赖型的抑制,IC50值为15.3±1.4μM。3.对香芹酚进一步开展了可逆抑制类型和抑制动力学参数测定。发现随着香芹酚浓度的增加,CYP3A4介导的卡马西平10,11-环氧反应的动力学反应符合非竞争性抑制的特征(Vmax变大、Km不变),通过非线性拟合,获得可逆抑制常数Ki值为14.1±1.0μM。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CYP3A4介导的卡马西平10,11-环氧化探针反应检测方法,具有简单、方便、准确、易操作的特点。2.使用本研究建立的基于卡马西平特异性体外CYP3A4探针底物反应,筛选出芳香类植物中的香芹酚与卡马西平共用时,可能产生严重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3.对香芹酚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香芹酚对CYP3A4介导的卡马西平产生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周芳伊[5](2019)在《HLA-B*1502基因检测指导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的安全性及成本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口服卡马西平的癫痫患者行HLA-B*1502基因检测,分析HLA-B*1502基因与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的相关性,从而评价HLA-B*1502基因检测应用于口服卡马西平癫痫患者的安全性。通过成本效果分析,评价HLA-B*1502基因指导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的经济性。方法于2016年01月2017年04月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皮肤科住院的符合入组条件的癫痫患者进行登记入组,提取患者外周血DNA,送至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进行测序,分析其基因型与药疹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于2017年05月2018年04月对同院神经内科口服卡马西平和口服丙戊酸钠符合入组标准的癫痫患者进行登记入组,设置对照组A方案(口服卡马西平)、B方案(口服丙戊酸钠)和基因指导组C方案(HLA-B*1502基因检测阴性口服卡马西平),运用跟踪随访及调查问卷的方法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依从性与费用情况。结果1.第一部分研究期间符合入组条件的癫痫患者共105例,通过Pearson卡方值检验所有入组患者的性别(P=0.522)、城乡分布(P=0.569)、年龄(P=0.565)、病因(P=0.968)、发作类型(P=0.458)均与HLA-B*1502基因检测结果无相关性(P>0.05)。2.HLA-B*1502基因检测总阳性率为14.29%(15/105),所有入组癫痫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药疹,药疹发生率为11.43%(12/105),其中轻型药疹发生率为6.67%(7/105),中重型药疹发生率为4.76%(5/105);HLA-B*1502基因阳性者药疹发生率91.67%(11/12),阴性者药疹发生率8.33%(1/12);未发生药疹组HLA-B*1502基因阳性率3.81%(4/105),阴性率88.57%(93/105)。3.本研究发现,发生药疹患者的平均用药时间为0.052±0.034年(即6-30天),未发生药疹患者的平均用药时间为1.75±1.08年,二者通过方差齐性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29.335,P<0.01)。4.第二部分研究发现基因指导C方案与对照A方案、B方案在性别(P=0.118)、年龄(P=0.752)、城乡分布(P=0.063)及病程(P=0.99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基因指导C方案的总有效率比A方案的总有效率要高(P=0.04),同时比B方案的总有效率也要高(P=0.034),对照组中B方案的总有效率比A方案的总有效率要高(P=0.006),三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基因指导C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值7822.99元与A方案12253.89元、B方案12165.01元相比更经济,三者之间统计学差异有意义(T=7.347,P=0.018<P=0.05)。结论1.卡马西平所致药疹一般发生在用药后1个月内,并与HLA-B*1502基因存在强相关性。2.HLA-B*1502基因指导抗癫痫治疗更安全,成本效果更好。
龙袅袅[6](2017)在《人类白细胞抗原与药物分子复合物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药物不良反应普遍存在于各种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阻碍了多种药物推广。药物过敏即属于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GWAS)发现多种严重的小分子药物过敏反应与病人体内所携带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亚型有高度关联性,且这类疾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致死率都显着高于其他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者们将这一类HLA关联性药物过敏称为药物超敏综合征。在药物超敏综合征中,相关的药物小分子会介入HLA与T细胞受体的抗原呈递和识别过程。由此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并攻击人体自身的正常细胞,进而导致药物超敏综合征的症状。卡马西平是一种用于治疗癫痫和神经性疼痛疾病的处方药,因其疗效显着且价格低而受到广泛使用。由这种药物引发的过敏症状包括有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和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病情恶化时会导致死亡。研究者发现,在亚洲地区的汉族人群、泰国人群和印度人群中,卡马西平药物超敏综合征的发病与病人体内携带的HLA-B*15:02基因型高度关联。且体外实验表明,在卡马西平存在的条件下,表达HLA-B*15:02的抗原呈递细胞会被特异性的杀伤性T细胞裂解。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即从原子水平层面分析卡马西平药物小分子具体的介导HLA的抗原呈递和被T细胞识别的过程,分析具体的分子机制和结构特征。我们通过分子克隆获取了这一 HLA蛋白的基因片段并构建了该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然后用E.coli原核表达体系进行蛋白表达。随后通过离子交换柱层析、亲和层析以及分子筛等多种纯化手段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获取了高纯度(纯度>95%)、性状均一且具有生理活性的HLA-多肽蛋白复合物。通过高通量晶体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条件继续进行优化,最终获得了性状良好的蛋白晶体。将筛选出的晶体送至上海同步辐射光源收集其衍射数据。对晶体衍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最终解析出了 HLA-多肽复合物的结构。我们将继续通过生化实验手段和结构生物学研究方法对HLA-多肽-卡马西平三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并将其与已获取的二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比对分析。这将能直接从原子分辨率水平上回答卡马西平药物小分子导致药物过敏的机制,并对其他药物过敏研究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这一系列具备精确三维原子坐标的卡马西平和HLA复合物结构将能提供新型的药物靶点,并能精确指导药物设计,拥有巨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潘骊,李素华,张晓乐[7](2017)在《146例卡马西平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卡马西平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以"卡马西平"、"不良反应"、"致"、"carbamazepine"、"CMP"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依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与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2篇文献,146例病例,194例次ADR。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和精神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和血液系统损害等,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包括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者致器官衰竭,甚至致死。结论临床合理使用卡马西平时,应重视其ADR监测,尤其应警惕该药导致的重型药疹,确保用药安全。
邹蓉[8](2016)在《卡马西平在临床应用现状》文中提出卡马西平(Carbamazopine,CBZ)又名酰胺咪嗪,氨甲酰氮卓,属亚氨基二苯乙烯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和三环抗抑郁药物丙咪嗪基本相似。该药物经口服易吸收,与进食同时服用可以增加药物的吸收。在服药24 d后药物可达稳态的血液浓度,血液的有效浓度为210μg·ml-1,经过肾脏代谢,药物基本以代谢物形式经尿液排出体外,有少量经粪便排出。在1962年,Bolm首次使用卡马西平来治疗三叉神经痛。经临床证实卡马西平为治疗舌咽神经痛、癫痫发作以及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之一。该药可延长动作电位的兴奋期,从而抑制发自丘脑腹前核到额叶神经冲动的传导。卡马西平不但具有抗癫痫发作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外周神经痛、抗抑郁躁狂、抗利尿等的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
李雪雁[9](2016)在《卡马西平治疗药物监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卡马西平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可有效控制多种类型癫痫的发作,尤其是治疗癫痫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和癫痫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卡马西平在临床抗癫痫治疗时,存在下面几个特点:有效血药浓度范围较窄,为(412mg·L-1)、机体对该药物的反应个体差异大以及不良反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上应用的时候,有必要对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目前卡马西平治疗药物监测常见的方法是测定其在人血清中的谷浓度,关于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而具体到如何依据卡马西平的血清药物浓度测定结果进行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进而评价治疗药物监测技术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疾病中的作用,目前该方面的报道很少见。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进行卡马西平的治疗药物监测,并评价其在癫痫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将此方法用于测定卡马西平片剂中主药的含量及有关物质,从而对临床常用的卡马西平片剂进行质量控制;其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卡马西平在人血清中的谷浓度,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分两次萃取,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 KH2PO4(75:25,V/V),检测波长为238 nm,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最后将卡马西平治疗药物监测应用于临床,观察组患者进行卡马西平治疗药物监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卡马西平治疗药物监测,通过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卡马西平治疗药物监测在癫痫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进行卡马西平片剂的质量控制,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卡马西平在人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观察组患者进行卡马西平治疗药物监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45%,对照组患者没有进行卡马西平治疗药物监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95%,经分析,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呼吸不规则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马西平治疗药物监测能够提升癫痫患者疾病治疗的有效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黎忠良,彭维杰,熊友健[10](2016)在《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变化对癫痫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变化对癫痫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为癫痫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癫痫患儿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后检测患儿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分析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变化对癫痫患儿临床疗效影响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儿经卡马西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并不随血药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疗效,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随其血药浓度的上升而上升,其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处于4.08.0μg/m L范围内,治疗癫痫患者的总有效率为最高(67.21%),且不良发生率较低(11.47%)。结论:提高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不增加其治疗效果,相反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监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控制在治疗窗范围内,可获得最理想的疗效和最低的不良反应。
二、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2)抗癫痫药物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安全用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绪论 |
第一章 UPLC-MS/MS法同时分析血液中几种抗癫痫药物浓度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药品与试剂 |
2.2 仪器 |
2.3 标准品的配制 |
2.3.1 空白混合AEDs工作液的配制 |
2.3.2 空白血浆工作液的配制 |
2.4 血浆样品的处理 |
2.5 UPLC-MS/MS法同时测定AEDs条件 |
2.5.1 超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条件 |
2.5.2 质谱扫描 |
2.5.3 特异性考察 |
2.5.4 线性关系 |
2.5.5 基质效应与回收率 |
2.5.6 准确度与精密度 |
2.5.7 稳定性考察 |
2.6 临床应用 |
3 结果 |
3.1 质谱扫描 |
3.2 色谱专属性考察 |
3.3 标准曲线 |
3.4 基质效应与提取回收率 |
3.5 精密度与准确度 |
3.6 稳定性考察 |
3.7 临床应用 |
4.讨论 |
第二章 卡马西平遗传因素及血药浓度与其ADR的相关性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患者资料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HLA-B*1502 基因检测实验步骤 |
2.4 荧光检测仪条件 |
2.5 CBZ血药浓度监测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患者基本情况 |
3.2 患者HLA-B*1502 基因型结果 |
3.3 患者CBZ使用情况 |
3.4 CBZ治疗药物监测结果 |
3.5 患者ADR发生情况 |
4 讨论 |
第三章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其ADR的相关性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患者资料 |
2.2 统计方法 |
3.结果 |
3.1 患者基本情况 |
3.2 患者VPA使用情况 |
3.3 患者ADR发生情况 |
3.4 VPA治疗药物监测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参考文献 |
(3)木丹颗粒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气虚血瘀型丘脑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标准 |
3.4 脱落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试验设计及分组 |
4.2 治疗方法 |
5 观察项目及指标 |
5.1 一般情况 |
5.2 疗效性指标 |
5.3 疗效评价标准 |
5.4 安全性指标 |
6 不良反应分级标准 |
7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结果 |
1 试验完成情况 |
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3 两组疗效性指标比较 |
3.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3.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彩超结果比较 |
3.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单项积分及总积分比较 |
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
4.1 疼痛疗效评价标准 |
4.2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
5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比较 |
5.1 两组血常规比较 |
5.2 两组肝功能、肾功能比较 |
5.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讨论 |
1 选题依据 |
2 西医对丘脑痛的认识 |
3 本病与相关西医指标的关系 |
4 中医对丘脑痛的认识 |
5 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丘脑痛的分析 |
6 木丹颗粒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气虚血瘀型丘脑痛的理论探讨 |
6.1 木丹颗粒的组方及应用依据 |
6.2 木丹颗粒单味药及组方分析 |
6.3 应用木丹颗粒治疗本病的现代研究依据 |
7 结果分析 |
7.1 一般情况比较分析 |
7.2 VAS评分及及疼痛疗效评价分析 |
7.3 中医证候及中医疗效的分析 |
7.4 西医指标分析 |
8 安全性分析 |
9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丘脑痛的中西医研究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名单 |
个人简历 |
(4)细胞色素P4503A4酶介导的卡马西平-中草药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卡马西平CYP3A4探针分析方法的建立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中药活性物质对CYP3A4介导的卡马西平代谢抑制效果研究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香芹酚对CYP3A4介导的卡马西平的抑制作用研究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卡马西平药物代谢与临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HLA-B*1502基因检测指导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的安全性及成本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
第一部分 HLA-B*1502 基因检测指导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五、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HLA-B*1502 基因检测指导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五、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表 |
课题资助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6)人类白细胞抗原与药物分子复合物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卡马西平及其适用症 |
1.1.1 卡马西平适用症 |
1.1.2 卡马西平药物分子的作用机制 |
1.1.3 卡马西平诱发的药物不良反应 |
1.2. 人体免疫系统 |
1.2.1 人体淋巴系统 |
1.2.2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
1.2.3 T细胞受体(TCR)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
1.2.4 免疫系统的负面效应 |
1.3. 药物过敏反应 |
1.3.1 药物不良反应 |
1.3.2 延迟型过敏反应中MHC介导TCR识别药物分子 |
1.4. 卡马西平药物过敏与HLA |
1.4.1 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加工处理过程 |
1.4.2 药物过敏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
1.4.3 卡马西平药物过敏与HLA |
1.4.4 卡马西平药物过敏中的其他影响因素 |
1.5. 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
1.5.1 蛋白质分子的四级结构 |
1.5.2 蛋白质结构测定手段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案 |
2.1. 卡马西平及其适用症 |
2.1.1 实验仪器 |
2.1.2 试剂盒、工具酶 |
2.1.2.1 试剂盒 |
2.1.2.2 工具酶 |
2.1.2.3 质粒和菌种 |
2.2. 实验方案 |
2.2.1. HLA基因构建 |
2.2.2. β_2m基因构建 |
2.2.3. HLA和β_2m蛋白表达载体构建 |
2.2.4. 重组质粒转化,构建蛋白表达菌株 |
2.2.5. 蛋白表达及检测(以HLA为例,β_2m方法相同) |
2.2.6. 蛋白包涵体纯化(以HLA为例,β_2m方法相同) |
2.2.7. SDS-PAGE蛋白胶的制作 |
2.2.8. 包涵体蛋白定量检测 |
2.2.9. 包涵体复性 |
2.2.10. 复性产物纯化 |
2.2.11. 结晶条件筛选 |
2.2.12. 结晶条件优化 |
2.2.13. 晶体衍射数据收集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HLA及β_2m表达载体构建 |
3.1.1. HLA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3.1.2. β_2m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3.1.3. 蛋白包涵体表达 |
3.1.4. 包涵体复性及复性产物检测和纯化 |
3.1.5. 蛋白结晶条件筛选和晶体优化 |
3.1.6. HLA-多肽复合物结构解析 |
第4章. 讨论与展望 |
4.1. 结果讨论 |
4.2.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146例卡马西平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收集方法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
2.2 原患疾病情况 |
2.3 联合用药 |
2.4 ADR发生时间 |
2.5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
2.6 严重ADR分析 |
2.7 ADR结局 |
3 讨论 |
3.1 性别与年龄 |
3.2 ADR与原患疾病、发生时间的关系 |
3.3 ADR与用药剂量 |
3.4 ADR与联合用药 |
3.5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
3.6 严重ADR表现 |
4 建议 |
4.1 关注重症药疹发生 |
4.2 加强临床用药指导 |
4.3 注意用药过程监测 |
4.4 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 |
(8)卡马西平在临床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卡马西平的临床应用 |
1. 1 抗癫痫发作作用 |
1. 2 抗心律失常作用 |
1. 3 抗外周神经痛作用 |
1. 4 治疗不宁腿综合征 |
1. 5 治疗精神疾病 |
1. 6 其他临床作用 |
2. 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 |
3. 卡马西平安全用药注意事项 |
(9)卡马西平治疗药物监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部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片中主药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
1.1 前言 |
1.2 实验部分 |
1.3 结果与讨论 |
1.4 小结 |
第2部分 卡马西平治疗药物监测分析方法的建立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小结 |
第3部分 卡马西平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变化对癫痫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别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血药浓度变化的关系 |
2.2 患儿用药后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药浓度间的关系 |
3 讨论 |
四、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 朱亚峰,曾皎,顾家鹏,郭言,张晓莉,张萍,张帆,韩永凯,王旭生,杜爱玲,费鹏鸽,顾仁骏.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0(06)
- [2]抗癫痫药物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安全用药研究[D]. 许倍铭.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3]木丹颗粒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气虚血瘀型丘脑痛的临床观察[D]. 申娟.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4]细胞色素P4503A4酶介导的卡马西平-中草药相互作用研究[D]. 李洋.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
- [5]HLA-B*1502基因检测指导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的安全性及成本效果分析[D]. 周芳伊. 南华大学, 2019
- [6]人类白细胞抗原与药物分子复合物结构研究[D]. 龙袅袅. 武汉大学, 2017(01)
- [7]146例卡马西平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潘骊,李素华,张晓乐. 中国药物警戒, 2017(04)
- [8]卡马西平在临床应用现状[J]. 邹蓉.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05)
- [9]卡马西平治疗药物监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 李雪雁. 新乡医学院, 2016(04)
- [10]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变化对癫痫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J]. 黎忠良,彭维杰,熊友健. 抗感染药学,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