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特殊目的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证券化,特殊目的载体,制度创新,组织形态
特殊目的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李彧[1](2017)在《特殊目的载体组织形态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产证券化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创新。其基本原理非常简单,就是以特定化了的资产为基础,运用资产证券化技术,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以资产本身的现金流为偿付来源进行融资。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金融领域最为重大的创新,并迅速被世界各国所借鉴。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引进了这一先进的融资制度,并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产生了国际间资产证券化。其不同于以往的融资方式体现在:一是其融资活动并不依靠融资人本身的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而是以特定化的资产为信用基础。二是结构复杂,参与主体包括了发起人、发行人、服务机构、承销机构、中介机构等众多参与者,交易结构也包括了基础资产的转让、信用增级、证券发行等部分。而资产证券化制度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特殊目的载体(SPV)的设置,整个证券化的过程都是围绕着特殊目的载体而构建的。特殊目的载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载体,通过“真实出售”从原始权利人处取得并持有基础资产,将基础资产独立于原始权利人。特殊目的载体也凭借其独立的地位,加上弱化经营活动、限制对外负债、防止实质合并和等安排实现基础资产的“风险隔离”。可见,特殊目的载体是资产证券化能够实现的关键环节。对特殊目的载体的法律性质进行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并理解特殊目的载体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发挥的功能。使特殊目的载体能够更加全面地适应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特殊目的载体法律制度和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本文以对资产证券化活动金融本质为出发点,围绕特殊目的载体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特殊目的载体立法提出了相关建议。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资产证券化中的特殊目的载体”。本章主要是对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活动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进行介绍。资产证券化的不同定义反映出的正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活动(或者说金融现象)所体现出来的广泛性、复杂性、发展性。通过对定义的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资产证券化活动的本质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将不同的资产证券化活动进行分类。同时,本章还详述了资产证券化对世界经济和金融格局带来的影响,指出了对这一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而这一金融活动是围绕着特殊目的载体而展开的。通过介绍典型的资产证券化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操作过程和简单归纳了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几种特殊目的载体组织,如信托、公司和有限合伙,简要描述了特殊目的载体在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中的作用。第二章“特殊目的载体的核心功能和经济本质”。本章从特殊目的载体的核心功能和经济本质两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首先研究了特殊目的载体的叁大核心功能——“真实出售”、“风险隔离”、“税收问题”对其组织形态的要求。提出资产证券化的各种创新都是为如何更好地实现上述功能而开展的。本章第二部分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为基础,对特殊目的载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特殊目的载体得以存在并且以目前形式呈现的经济学上的原因。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特殊目的载体的经济本质。并以此为出发点,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关于特殊目的载体中投资者保护的问题。第叁章“美国特殊目的载体组织形态创新”。通过对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的分析,可以发现:当今特殊目的载体制度不是来源于理性设计的结果,而是在证券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为解决一个个现实问题逐渐积累而成的。特殊目的载体现状的塑造与其说来源于理论上的构建,不如说来源于实践中演化。那么也就是说,在对未来特殊目的载体制度的构建中,也可以以实用主义为指导,无需过度拘泥于传统法律框架的束缚。塑造目前特殊目的载体形态的重要因素就是交易成本。第四章“大陆法国家特殊目的载体组织形态创新”。本章主要以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采纳资产证券化制度的经验为研究对象。特别是以其立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殊目的公司(SPC)和特殊目的信托(SPT)为研究对象。结合前文对特殊目的载体金融本质的研究结果。就特殊目的公司和特殊目的信托的法律制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特殊目的载体有别于其借用的公司或信托,是一种具有独特性的新型法律载体。这种对公司和信托这两类传统法律载体(或准实体)的改造,也是特殊目的载体组织形态的一项创新。第五章“对完善我国特殊目的载体制度的思考”。本章分为叁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特殊目的载体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和缺失。第二个部分从我国证券化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法律传统,在借鉴日、台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提出在立法范围上,我国目前因为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阶段局限,应该以特殊目的载体专门立法为先导。在立法思想上,将特殊目的载体视为一种新型的、独立的、有明确设计目的法律组织。因交易成本的考虑,目前借用公司和信托的基本框架,但在具体规则上,可根据资产证券化的需要而进行改造。第叁个部分则是远景的设想。特殊目的载体本就异于传统的公司或者信托,无论在构建目的还是实际作用上都不相同。所以在资产证券化发展较为成熟后,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特殊目的载体用于证券化活动。(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7-05-17)
石建光[2](2009)在《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机构的组织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资产证券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国,它具有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通过证券化转为流动性资产的特点。承担着风险隔离和资产转移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来探讨我国特殊目的机构的制度环境。(本文来源于《商业文化(学术版)》期刊2009年04期)
特殊目的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资产证券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国,它具有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通过证券化转为流动性资产的特点。承担着风险隔离和资产转移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来探讨我国特殊目的机构的制度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殊目的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彧.特殊目的载体组织形态创新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
[2].石建光.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机构的组织形态[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