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操作矩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用飞机,维修,可操作性,关联矩阵
操作矩阵论文文献综述
常宁宁[1](2019)在《关联矩阵法在民用飞机维修可操作性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目前民用飞机研制过程中存在的维修可操作性问题,利用关联矩阵把设计要求分为若干元素,并按类进行分组,建立多层次的评估模型。包括维修性可操作设计的目标与要求、维修性验证、维修性评价。本文可以作为民用飞机在维修可操作性设计工作的参考,为提高飞机维修可操作性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对策。(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5期)
翟富刚,赵桂春,魏立忠,姚静,李冬明[2](2019)在《基于矩阵回路的锻造操作机能量回收及控制参数的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阀控式锻造操作机液压系统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大的问题,基于液压矩阵回路,利用泵/马达能量传递单元以及矩阵阀组的灵活组合,设计了能量回收液压系统,结合恒定压差的伺服控制方法,实现了对锻造操作机大车行走、夹钳下降两种动作的能量回收,为验证节能特性,进行了仿真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夹钳下降动作中,蓄能器回收了重力势能的39.2%;大车行走过程中,蓄能器回收了惯性势能的37.1%;采用能量回收系统后,泵源输出能量比原系统减少约13%。能量回收液压系统及恒定压差伺服控制方法实现了对锻造操作机两种动作的能量回收,为多执行器系统的节能发展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4期)
牛泽军[3](2018)在《基于全局二维操作码矩阵和密度聚类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恶意软件成为最主要的互联网安全威胁之一,并损害着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在过去的十年里,恶意软件数量急速增加,对计算机网络和系统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面对计算机恶意软件的传播,和恶意软件变种增加的问题,研究新型恶意软件检测的就显得极其重要。近几年,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相继提出,传统的基于特征码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通过读取恶意样本的二进制序列生成恶意软件的特征码库,并对新样本和特征码库的对比结果对已知恶意软件进行检测,但是这种方法无法检测恶意软件的变体和混淆恶意软件。因此一些学者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恶意软件检测领域,通过度量特征的相似度可以有效的检测恶意软件变体。但是目前很多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在提取特征时都会消耗大量的训练和检测时间,耗费大量的网络资源。针对这些方法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局二维操作码矩阵和密度聚类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恶意软件样本训练集反编译为汇编代码,然后提取操作码序列,利用N-gram算法转换为二维操作码序列,通过采用信息增益等方法构建二维操作码矩阵,随后采用密度聚类算法(DBSCAN算法)把训练集的二维操作码矩阵聚类成簇,然后计算测试集的二维操作码矩阵和簇矩阵之间的相似性,最后通过比较相似性判断测试样本是否为恶意软件。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提取了全局操作码序列,在不丢失恶意软件的行为信息,确保检测过程中准确率的情况下,采用聚类算法提取共性的行为模式,从而在匹配这些行为模式时减小搜索空间,使得训练时间和检测时间大幅缩短。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能够在不损失准确率的同时,减小时间开销,准确率达到90%以上,训练时间为每个0.045s,检测时间每个0.46s。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无论在准确率还是时间开销方面也都具有明显优势,在如今恶意软件规模越来越庞大的今天,具备广阔商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15)
王佳琳[4](2016)在《风险矩阵在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教学过程中的风险矩阵,通过"风险指数"对风险条目加以量化评价,并以此制定风险干预措施,为保证安全的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方法:通过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及问卷调查法确立风险矩阵。结果:在25个风险条目中,极高风险条目为2个,高风险条目9个,中风险条目12个,低风险条目2个。从各维度风险指数情况来看,心理性因素最高,为11.01±1.74分,管理性因素风险指数最低,为8.55±0.87分。结论:基础护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风险隐患,运用风险矩阵法能对风险的发生进行预判和评估,有助于提前进行风险控制,减少伤害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屠新兵[5](2016)在《中职C语言中矩阵操作编程方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矩阵操作是中职C语言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包括矩阵的运算、矩阵旋转、变化等,需要学生理解矩阵中元素位置与二维数组中行列下标之间对应关系,本文主要以C语言编程为例,对常见矩阵操作编程方法进行探索,使编程爱好者对于不同的矩阵操作有进一步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6年14期)
王春絮,李立鹏[6](2016)在《基于散射矩阵的时延力反馈遥操作系统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力反馈功能的遥操作系统一般采用双边控制方式,系统的主从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延,使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本文利用二端口网络将遥操作系统的通信环节模拟成无损耗传输线,有效地解决了具有力反馈功能的遥操作系统在存在时延的情况下的稳定性问题,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给保证系统较高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6年10期)
李桂荣[7](2016)在《HSE培训矩阵在采油厂操作岗位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HSE培训矩阵是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是建立在岗位职责描述及HSE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岗位员工需要掌握的HSE知识与技能,对应明确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培训周期、培训课时、培训师资等。通过建立并实施矩阵式的培训计划,进一步落实HSE培训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提高培训工作针对性,提升岗位员工HSE能力。因此,开展岗位员工HSE培训矩阵对于创新培训模式,保证培训效果,深化安全风险受控管理具有主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6年08期)
蔡文海,陈洺均[8](2016)在《基于OpenMP并行编程模型与性能优化的稀疏矩阵操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核处理器的普及,传统的串行编程方式已无法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资源,业界提出了用并行编程模型解决此类问题的多种方法,OpenMP便是其中一种。OpenMP并行编程模型提供了一种可以通过编译语句对现有串行程序进行并行化运行的方法,提高了现有程序对计算机处理器的利用率。基于OpenMP探讨大型稀疏矩阵转置分别在串行编程模型与并行编程模型中计算机处理器的利用率,针对矩阵转置中数据相关性进行加锁操作,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OpenMP并行编程模型的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6年03期)
孙全海[9](2015)在《LMPC控制矩阵及其操作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取》一文中研究指出简介LMPC(线性模型矩阵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控制原理,以38500 m3/h空分设备为例,讨论了LMPC控制矩阵中操作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取及控制方法,介绍LMPC的使用情况。(本文来源于《深冷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林济铿,潘光,潘毅,张辉,戴赛[10](2014)在《基于矩阵环和操作的Mayeda生成树实用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向图G的生成树问题,在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应用广泛;针对Mayeda生成树不易编码实现问题,提出易于编码实现的Mayeda生成树实用算法及基于矩阵环和操作的实现方法。提出Mayeda生成树实用算法,并证明该实用算法生成树的不重复性和完备性;进而提出基于矩阵环和操作的实用算法的实现方法,以命题的形式证明了该实现方法的有效性;相对于遍历方法,该实现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算法复杂性分析及算例均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Mayeda生成树实用算法的完备性、不重复性(即不同的树支交换必定生成不同的树)以及基于矩阵环和操作实现方法的快速性,为基于它编码的电力系统配网重构随机进化优化快速获得其最优解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31期)
操作矩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阀控式锻造操作机液压系统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大的问题,基于液压矩阵回路,利用泵/马达能量传递单元以及矩阵阀组的灵活组合,设计了能量回收液压系统,结合恒定压差的伺服控制方法,实现了对锻造操作机大车行走、夹钳下降两种动作的能量回收,为验证节能特性,进行了仿真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夹钳下降动作中,蓄能器回收了重力势能的39.2%;大车行走过程中,蓄能器回收了惯性势能的37.1%;采用能量回收系统后,泵源输出能量比原系统减少约13%。能量回收液压系统及恒定压差伺服控制方法实现了对锻造操作机两种动作的能量回收,为多执行器系统的节能发展提供了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操作矩阵论文参考文献
[1].常宁宁.关联矩阵法在民用飞机维修可操作性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9
[2].翟富刚,赵桂春,魏立忠,姚静,李冬明.基于矩阵回路的锻造操作机能量回收及控制参数的设计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9
[3].牛泽军.基于全局二维操作码矩阵和密度聚类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8
[4].王佳琳.风险矩阵在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5].屠新兵.中职C语言中矩阵操作编程方法探索[J].山西农经.2016
[6].王春絮,李立鹏.基于散射矩阵的时延力反馈遥操作系统稳定性研究[J].电子世界.2016
[7].李桂荣.HSE培训矩阵在采油厂操作岗位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
[8].蔡文海,陈洺均.基于OpenMP并行编程模型与性能优化的稀疏矩阵操作研究[J].软件导刊.2016
[9].孙全海.LMPC控制矩阵及其操作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取[J].深冷技术.2015
[10].林济铿,潘光,潘毅,张辉,戴赛.基于矩阵环和操作的Mayeda生成树实用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