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学科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学科中心主义,去学科化,科学化培养,综合素质
学科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彤[1](2019)在《师范毕业生“学科性”和“师范性”的新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科中心主义"和"去学科化"思想无疑将师范生所应该具备的"师范性"割裂开来。基于二者所带来的弊端,应当将"师范性"和"学科性"紧密联合。我们应科学化地培养师范生,时刻关注师范毕业生的全面整体性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周友士[2](2019)在《数学课程:“学科性”还是“教育性”——基于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争议的分析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百年来,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各种争议,如课程内容的深度与难度,运算技能与计算器使用,发现学习与启发讲解,以及欧氏几何内容的处理等。这些争议缘于不同的课程哲学观、目的观、教学观,其实也是数学课程的"学科性"与"教育性"之争。分析其产生原因,对于提高我们课程改革的辨识能力,改进我国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4期)
蒋重跃[3](2019)在《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性与科学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一个大的学科分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事实上,都是毋庸置疑的存在。不过,一段时间以来,在某些分支领域中,彰显个性受到了片面追捧,坚守共性遭遇了被割弃的厄运。由此而来的,是学术功底和科学方法的忽视和削弱,学术创新能力受到一定损伤。从本质上说,所有学术研究都是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两者是统一的。我们所谓的个性,只不过是本领域内的共性相对其他领域和范围的共性而言具有自己的特点而已,而所有学术研究都有个性这本身就是共性的一种表现。既然有共性,那就一定有共同的规则。这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以下叁点是本文要讨论的:其一,分化与组合相统一是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则之一。研究者可据以选定适合发挥才能的领域交叉地带,施展抱负、开拓创新。其二,打破单一学科限制,尽可能学习相关的多领域知识,这有利于以问题为导向,发现多重本质,形成全面认识。其叁,科学程序和方法应该得到尊重。搜集材料、编织结构、分析数据,是通向真理的必经通道,循此,才可能把握研究对象的根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作出创造性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马莹[4](2019)在《学科性美术教学——“DBAE”理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DBAE是一种以学科为基础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理论。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美国。DBAE理论四个内容领域的学习特点,体现出了美术教育全面、综合、均衡等特征。它的教学设计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习完整的美术知识。这一理论的出现、实施对世界范(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9年02期)
甘晓妹[5](2018)在《我市实施小学“弹性离校”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全媒体 甘晓妹)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将在全市小学全面实施“弹性离校”制度,为全市有需求小学生提供延时照顾服务,缓解部分学生家长接孩子难问题,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据介绍,凡正常放学后按时离校有困难的小(本文来源于《徐州日报》期刊2018-12-13)
郑昀,徐林祥[6](2018)在《语文美育学的学科性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确立语文美育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基于以下两个认知:首先,作为语文美育学研究对象的语文美育,无论是静态层面还是动态层面,都具有学科潜质,兼具学术性与教学性。其次,语文美育学具备现代学科体制"抽离化"要素,其知识体系呈现出独特的现代性学术逻辑。语文美育学是一门学科,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李建荣[7](2018)在《学科性公司:让“副业”转“正业”》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没有导航定位系统,很多先进的装备就变成了瞎子、聋子。在5月底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一款名为“智途”的高精度辅助驾驶系统引发了极大关注,该系统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叁代北斗卫星导航基带处理芯片。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一家掌(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06-07)
杨芊夏[8](2018)在《当代体育传播理论的学科性梳理——评《当代体育传播:体育、媒介与社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传播学是体育学与传播学相互融合的交叉学科,尽管表面上看属于边缘学科,但在两大主体学科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就当前研究成果来看,体育传播学已经与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大部分学科实现了交叉融合,其中包括文化研究、符号学、修辞学、现象学、叙事学等,部分研究还涉及自然科学中的自学科。体育传播研究作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构成,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彰显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就国内情况来讲,体育传播研究基本上(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8年09期)
苏慎宇[9](2018)在《例释叁维目标的学科性及其核心目标》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目标作为新课改的成果之一,其正确性和指导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老师对叁维目标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一些误区,尤其是对叁维目标整体性和统一性的认识。有的老师认为,每节课都必须体现叁维目标,否则就不是新课堂,其实这只是片面地理解了叁维目标的整体性,新课程专家余文森在《"叁维目标"就像一个(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导学》期刊2018年07期)
田燕芳[10](2018)在《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整合的思考与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就"活动课"而言,各学科之间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或通性。这些"共性"有:在活动的目标上,都是为了培养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与自然,在知识的实践运用中,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活动资源上,都是以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为支撑;在活动的时间上,一般都在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因而,从理论上分析,学科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完全可以打破"学科界线",实现学科间活动课的整合与重构。而作为最具有"包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显然是设计这类"共性活动"的母体学科。(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8年02期)
学科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百年来,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各种争议,如课程内容的深度与难度,运算技能与计算器使用,发现学习与启发讲解,以及欧氏几何内容的处理等。这些争议缘于不同的课程哲学观、目的观、教学观,其实也是数学课程的"学科性"与"教育性"之争。分析其产生原因,对于提高我们课程改革的辨识能力,改进我国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科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丹彤.师范毕业生“学科性”和“师范性”的新走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2].周友士.数学课程:“学科性”还是“教育性”——基于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争议的分析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3].蒋重跃.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性与科学性问题[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马莹.学科性美术教学——“DBAE”理论探析[J].艺术家.2019
[5].甘晓妹.我市实施小学“弹性离校”制度[N].徐州日报.2018
[6].郑昀,徐林祥.语文美育学的学科性问题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
[7].李建荣.学科性公司:让“副业”转“正业”[N].科技日报.2018
[8].杨芊夏.当代体育传播理论的学科性梳理——评《当代体育传播:体育、媒介与社会研究》[J].传媒.2018
[9].苏慎宇.例释叁维目标的学科性及其核心目标[J].新课程导学.2018
[10].田燕芳.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整合的思考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