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固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镉,大米粉,发酵,共固定化
共固定论文文献综述
张虎,陈雨薇,方敏,吴永宁,宫智勇[1](2019)在《硅藻土共固定化微生物去除米粉中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稻谷中镉的污染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稻谷产量最大的国家,探讨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微生物去除镉效率,利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和硅藻土共固定化植物乳杆菌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结果: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对1号大米(0.459±0.006 mg/kg)和2号大米(0.873±0.031 mg/kg)中镉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0.020±0.100)%和(77.250±1.050)%。单因素实验发现,当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和硅藻土含量分别为3%、2%和1%;植物乳杆菌悬液OD62。为1.5;发酵时间为54 h;小球用量为2.5:5(小球质量:米粉质量);料液比为1:5.5时,其镉去除率最高,此时1号和2号米粉镉去除率达(90.010±1.010)%和(87.800±0.540)%,消减后米粉中镉含量为(0.051±0.003) mg/kg和(0.108±0.034) mg/kg。讨论:对其品质分析发现发酵过程中没有发生剧烈的化学变化而产生新的化学键或基团,对大米粉的品质几乎无影响,且弥补了传统发酵法中微生物难以分离的缺点。(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吴警涛[2](2019)在《高F值酵母寡肽的制备及双酶共固定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高F值寡肽是一类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小肽混合物,它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包含保肝护肝、治疗苯丙酮尿症、抗疲劳等,是目前活性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活性干酵母为制备高F值寡肽初始原料,利用超声破碎酵母细胞壁并对破碎工艺进行优化,获得破碎优化条件:超声功率400 W、时间20 min。从四种常用内切酶中筛选出碱性蛋白酶作为最适酵母抽提酶来获取酵母蛋白,单因素优化碱性蛋白酶抽提酵母细胞的最适条件为料液比1:6、温度50℃、加酶量1000 U·g~(-1)、pH 8.0、酶解时间6 h。采用纳滤浓缩酵母抽提液并去除游离氨基酸获得酵母粗肽,优化获得操作条件:500Da纳滤膜、0.3 MPa、浓缩3倍。利用α-胰凝乳蛋白酶和羧肽酶A双酶依次定向酶解酵母粗肽使芳香族氨基酸从酵母粗肽内游离出来。对这两种酶进行单因素和正交优选实验,获得α-胰凝乳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加酶量8000 U·g~(-1)酵母粗肽、温度40℃、pH 8.0、时间5 h;羧肽酶A最佳酶解条件:加酶量4 U·mL~(-1)、温度40℃、酶解pH 8.0、时间4 h。采用活性炭吸附,将游离的芳香族氨基酸去除以获得高F值寡肽。通过单因素优化获得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时间2 h,吸附温度30℃,吸附pH 2.5,吸附炭液比1:10。在此集成工艺下成功获得了数批F值在30-40之间的高F值酵母寡肽,整个过程多肽得率为14.1%,寡肽分子量1000 Da以下占比95%。为降低高F值寡肽生产成本,利用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复合磁性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比表面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Zeta电位仪等进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制备获得的磁性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2 nm,具有Fe_3O_4尖晶石结构而比表面积为78.9377 m2·g~(-1)且富含不同官能团。利用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固定α-胰凝乳蛋白酶,发现制备的固定化酶可重复利用性好且具有比游离酶更好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固定化α-胰凝乳蛋白酶循环使用8次(40℃、pH 8.0),酶活剩余率为65%。室温保存30天,固定化α-胰凝乳蛋白酶酶活剩余率为60%。以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为核心先固定α-胰凝乳蛋白酶再结合包埋法利用混合羧肽酶A的海藻酸钠包被磁性纳米颗粒形成双酶共固定的磁性凝胶颗粒,对于包埋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确定海藻酸钠浓度2.5%(w/v)、CaCl_2溶液浓度5%(w/v)、羧肽酶A加酶量500 U、固定时间2 h。通过荧光标记确认双酶均匀结合到了磁性凝胶颗粒上。利用制备的固定化酶酶解酵母粗肽,发现酶解5次后酶活剩余率为30%。通过对制备高F值寡肽的两种酶进行固定化并应用于实际酶解,发现双酶经固定化虽然酶解效率有所降低但是可实现重复使用,可见双酶共固定化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徐梦秋[3](2019)在《利用交联酶聚集体技术共固定化NADH氧化酶构建NAD~+再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交联酶聚集体(Combined cross-linked enzyme aggregates,combi-CLEAs)是一种多用途的无载体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两个或多个串联或者并联酶的共固定化。这些酶能够同体系催化多级级联或非级联的生物转化。与传统的固定化方法相比,这种固定方法有很多优势,例如更高的酶活性和可控性,更低的生产成本和不需要纯化的酶。氧化还原酶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条件温和、专一性高、立体选择性高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80%以上的氧化还原酶催化的反应需要辅酶NAD(P)~+/NAD(P)H的参与。但辅酶价格昂贵,大量使用必然会增加催化反应的成本,因此需要对辅因子进行有效的再生。其中还原型辅因子NAD(P)H的再生方法已被广泛报道,但氧化型辅因子NAD(P)~+的再生是目前工业催化领域的瓶颈。偶联两种相互平行但催化方向相反的酶用于再生辅因子具有再生效率高、体系简单等优点,但同时游离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回收困难、稳定性差等缺点。通过共固定化酶实现生物催化剂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弥补游离酶使用过程中的缺陷。本研究拟用combi-CLEAs来实现NAD~+的原位再生,拟通过辅因子的再利用来降低成本。论文的第二章对NADH氧化酶(Nox)和甘油脱氢酶(GDH)进行共固定化制备复合交联酶聚集体。其制备过程包括两步,首先是用沉淀剂将游离酶从溶液中沉淀,再通过交联剂戊二醛交联固定化。为了比较共固定化酶对于NAD~+原位再生的效率,分别制备了Nox-交联酶聚集体和GDH-交联酶聚集体。论文考察了固定化过程中沉淀剂的种类和浓度、Nox/GDH的比例、戊二醛的浓度、固定化温度等的影响。选择饱和硫酸铵作为沉淀剂、Nox:GDH为1:5、戊二醛:蛋白为1:20、固定化时间2 h,得到酶活性回收最高的combi-CLEAs和CLEAs混合物,分别为2.14和1.08 U/mg。当NAD~+浓度为0.05μM时,combi-CLEAs,CLEAs mixture和混合游离酶的TTN分别为2137,1849和1970,表明共固定化的交联酶聚集体再生NAD~+的效率高于交联酶聚集体体混合物和游离酶混合物。经过优化后,combi-CLEAs在55 ~oC条件下,其t_(1/2)比混合游离酶提高了11%,表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经10次重复利用后,combi-CLEAs和混合CLEAs分别保持了65%和56%的初始活性。最后,在催化甘油生成1,3-二羟基丙酮(DHA)实验中,在反应30 h后,combi-CLEAs能催化生成9.1 mM DHA,分别是混合CLEAs和混合游离酶的2.5倍和2倍。论文第叁章对Nox和半乳糖醇脱氢酶(GatDH)共固定化制备了复合交联酶聚集体。同时制备了Nox-交联酶聚集体和GatDH-交联酶聚集体。本章也考察了Nox/GatDH的、戊二醛的浓度、固定化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影响。在Nox:GatDH为1:5、戊二醛:蛋白为1:20、固定化时间8 h的条件下,combi-CLEAs和混合CLEAs获得最高酶活力分别为0.19 U/mg和0.17 U/mg。当加入0.05μM NAD~+,combi-CLEAs的TTN为134,是混合CLEAs和混合游离酶的1.6倍和1.6倍,表明利用combi-CLEAs再生NAD~+的效率高于CLEAs混合物和游离酶混合物。10次循环利用后,combi-CLEAs和CLEAs混合物分别保持了40%和32%的初始活性。本论文制备了两种combi-CLEAs,利用戊二醛与蛋白表面氨基酸残基反应实现酶的共价固定。通过这两种combi-CLEAs实现了辅因子的原位再生。研究结果表明,combi-CLEAs拥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在生物催化反应中,combi-CLEAs具有更好的催化效率。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固定化技术在辅因子再生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28)
余带兵,李红梅,杨娟,高露姣,孙十凡[4](2019)在《NMN转移酶和乙醇脱氢酶共固定化及其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磁性纳米颗粒对烟酰胺单核苷酸(NMN)转移酶和乙醇脱氢酶进行共价共固定,用以生产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并对共固定化条件、共固定化双酶酶学性质及其动力学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双酶最佳共固定化反应条件为:NMN转移酶和乙醇脱氢酶添加量分别为6.5U/mg和10.3U/mg,体系pH控制在5.0~7.0,25℃固定化2 h,NADH产率可达到87%,与游离酶的催化产率73%相比提高了14%。所得共固定化双酶在连续使用11次后,剩余酶活仍保留在61.1%左右,表明共固定化酶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双酶动力学方程推导与验证结果表明:共固定化双酶反应体系符合米氏方程,其动力学反应速率取决于固定化乙醇脱氢酶的反应速率。(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王其东,毛相朝[5](2018)在《β-琼胶酶与α-新琼二塘水解酶共固定化以提高3,6-内醚-L-半乳糖产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种通过β-琼胶酶AgWH50B和α-新琼二塘水解酶K134D共固定化形成的多酶体系水解琼脂糖一步产生3,6-内醚-L-半乳糖和琼叁糖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效率高。K1 34D是α-新琼二塘水解酶AgaWH117的一个突变体,将其共价固定在功能化的磁性纳米颗粒上后,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表征了β-琼胶酶AgWH50B和α-新琼二塘水解酶K134D共固定化形成的多酶体系。与游离的琼胶酶相比,共固定化的琼胶酶提高了琼脂糖到3,6-内醚-L-半乳糖的转化效率。通过共固定化酶水解琼脂糖,3,6-内醚-L-半乳糖的产率是40.6%,较游离酶提高了6.5%。在重复利用8次之后,共固定化酶仍然保持着46.4%的酶活。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有关于两种不同琼胶酶共固定化的报道。实验结果提供了一种通过共价固定化在磁性纳米颗粒上的共固定化酶水解琼脂糖产3,6-内醚-L-半乳糖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段松涛,任晓莉,李夏楠,徐冬敏,张家杰[6](2018)在《海藻酸钙共固定化蒽醌和脱色菌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海藻酸钙共固定化蒽醌和脱色菌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共固定化蒽醌和脱色菌对橙黄II模拟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脱色作用,当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在pH为6~8,室温条件下,经过脱色72 h后,所测脱色效率达到81.50%。(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谷耀华,薛屏[7](2018)在《离子液体再生纤维素微球共固定漆酶-介体体系及对吲哚的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混合体系固定化介体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介体分子被封装于具有叁维网络通道结构的纤维素微球中.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了微球的形貌、结构和组成.利用多巴胺自聚合作用将漆酶固定在封装介体的纤维素微球上,实现了漆酶与介体的共固定.由于固定化ABTS的介导作用,制备的球状共固定漆酶-ABTS催化剂,对吲哚的降解率达到99%以上,并呈现出相比于游离漆酶更高的耐热性和耐酸碱性.球状共固定漆酶-ABTS催化剂可重复用于吲哚的生物降解,连续循环使用9次,吲哚的降解率保持在89.6%.(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陈萧萧,黄敏玲,汪薇,任文彬,白卫东[8](2018)在《共固定化酶制备奶香基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共固定化酶对制备奶香基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共固定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制备奶香基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共固定化酶的添加量为黄油的质量的100%,酶解时间为2 h,酶解温度是40℃。该条件下得到的酶解产物奶味浓厚、能耐高温、留香时间长。(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8年05期)
陈萧萧,黄敏玲,汪薇,任文彬,白卫东[9](2018)在《共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其在奶香基料制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共固定化条件对共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固定化的最佳条件是:磷酸缓冲液p H 6.5,海藻酸钠浓度1.5%,总加酶量30 mg/g海藻酸钠,CaCl_2浓度4.0%,共固定化温度30℃,共固定化时间30 min。此时共固定化酶的固定化率为98.0%,操作稳定性良好。(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8年05期)
亢涵,李红梅[10](2018)在《玉米芯-海藻酸钠共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生产NAD》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 ET30α(+)-Nmnat共固定化生产NAD的固定化条件进行研究。比较不同载体和不同固定化方法,确定玉米芯—海藻酸钠共固定化为最佳方法。优化共固定化条件,得到的最适条件为:固定化过程中吸附和混合时间分别为0.5 h、1 h,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3%,玉米芯-全细胞质量比为5∶4,CaCl_2质量分数为2%,转速为140 r/min。与游离细胞相比,共固定化细胞具有更高的产率和更好的操作稳定性。玉米芯-海藻酸钠共固定化适宜用于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 ET30α(+)-Nmnat生产NAD。(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8年02期)
共固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F值寡肽是一类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小肽混合物,它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包含保肝护肝、治疗苯丙酮尿症、抗疲劳等,是目前活性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活性干酵母为制备高F值寡肽初始原料,利用超声破碎酵母细胞壁并对破碎工艺进行优化,获得破碎优化条件:超声功率400 W、时间20 min。从四种常用内切酶中筛选出碱性蛋白酶作为最适酵母抽提酶来获取酵母蛋白,单因素优化碱性蛋白酶抽提酵母细胞的最适条件为料液比1:6、温度50℃、加酶量1000 U·g~(-1)、pH 8.0、酶解时间6 h。采用纳滤浓缩酵母抽提液并去除游离氨基酸获得酵母粗肽,优化获得操作条件:500Da纳滤膜、0.3 MPa、浓缩3倍。利用α-胰凝乳蛋白酶和羧肽酶A双酶依次定向酶解酵母粗肽使芳香族氨基酸从酵母粗肽内游离出来。对这两种酶进行单因素和正交优选实验,获得α-胰凝乳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加酶量8000 U·g~(-1)酵母粗肽、温度40℃、pH 8.0、时间5 h;羧肽酶A最佳酶解条件:加酶量4 U·mL~(-1)、温度40℃、酶解pH 8.0、时间4 h。采用活性炭吸附,将游离的芳香族氨基酸去除以获得高F值寡肽。通过单因素优化获得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时间2 h,吸附温度30℃,吸附pH 2.5,吸附炭液比1:10。在此集成工艺下成功获得了数批F值在30-40之间的高F值酵母寡肽,整个过程多肽得率为14.1%,寡肽分子量1000 Da以下占比95%。为降低高F值寡肽生产成本,利用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复合磁性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比表面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Zeta电位仪等进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制备获得的磁性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2 nm,具有Fe_3O_4尖晶石结构而比表面积为78.9377 m2·g~(-1)且富含不同官能团。利用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固定α-胰凝乳蛋白酶,发现制备的固定化酶可重复利用性好且具有比游离酶更好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固定化α-胰凝乳蛋白酶循环使用8次(40℃、pH 8.0),酶活剩余率为65%。室温保存30天,固定化α-胰凝乳蛋白酶酶活剩余率为60%。以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为核心先固定α-胰凝乳蛋白酶再结合包埋法利用混合羧肽酶A的海藻酸钠包被磁性纳米颗粒形成双酶共固定的磁性凝胶颗粒,对于包埋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确定海藻酸钠浓度2.5%(w/v)、CaCl_2溶液浓度5%(w/v)、羧肽酶A加酶量500 U、固定时间2 h。通过荧光标记确认双酶均匀结合到了磁性凝胶颗粒上。利用制备的固定化酶酶解酵母粗肽,发现酶解5次后酶活剩余率为30%。通过对制备高F值寡肽的两种酶进行固定化并应用于实际酶解,发现双酶经固定化虽然酶解效率有所降低但是可实现重复使用,可见双酶共固定化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固定论文参考文献
[1].张虎,陈雨薇,方敏,吴永宁,宫智勇.硅藻土共固定化微生物去除米粉中镉的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吴警涛.高F值酵母寡肽的制备及双酶共固定化[D].江南大学.2019
[3].徐梦秋.利用交联酶聚集体技术共固定化NADH氧化酶构建NAD~+再生系统[D].江苏大学.2019
[4].余带兵,李红梅,杨娟,高露姣,孙十凡.NMN转移酶和乙醇脱氢酶共固定化及其动力学特性[J].精细化工.2019
[5].王其东,毛相朝.β-琼胶酶与α-新琼二塘水解酶共固定化以提高3,6-内醚-L-半乳糖产量[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6].段松涛,任晓莉,李夏楠,徐冬敏,张家杰.海藻酸钙共固定化蒽醌和脱色菌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J].山西化工.2018
[7].谷耀华,薛屏.离子液体再生纤维素微球共固定漆酶-介体体系及对吲哚的降解[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8].陈萧萧,黄敏玲,汪薇,任文彬,白卫东.共固定化酶制备奶香基料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8
[9].陈萧萧,黄敏玲,汪薇,任文彬,白卫东.共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其在奶香基料制备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2018
[10].亢涵,李红梅.玉米芯-海藻酸钠共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生产NAD[J].工业微生物.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