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养分动态论文-王璐,姜英君,张清华,王崇军

土壤养分动态论文-王璐,姜英君,张清华,王崇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养分动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耕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

土壤养分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王璐,姜英君,张清华,王崇军[1](2019)在《扎兰屯市耕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扎兰屯市为研究对象,对第2次土壤普查(1982~1985年)、2003年、2017年3个时期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5年来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水土流失和有机肥投入不足是导致有机质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增加的趋势,2017年有22%的样本有效磷含量超过阈值。应继续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10期)

杨飞翔,黄璜,陈灿,常培恩,欧林志[2](2019)在《稻鳖共作模式中的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产量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稻鳖共作模式中的土壤养分变化及产量形成规律,选取湖南地区常用的两个水稻品种黄华占(H)及Y两优800(Y),设置稻鳖共作模式(T)及常规单作模式(N),以头季稻+再生稻(R)两季种植的方式,通过定时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变化情况及产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T模式中全氮、全磷含量呈"峰"型变化,N模式全程为缓慢下降趋势,相对平均差值为全氮15.3%、全磷16.35%;碱解氮、有效磷及有机质等指标在不同模式间变化趋势相似,相对平均差值为碱解氮5.3%、有效磷6.97%;T模式中有机质含量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相对平均差值为6.7%。T模式头季稻平均增产9.75%,再生稻平均增产10.05%。(本文来源于《国际(长沙)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06)

杨飞翔,黄璜,陈灿,常培恩,欧林志[3](2019)在《稻鳖共作模式中的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产量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稻鳖共作模式中的土壤养分变化及产量形成规律,选取湖南地区常用的两个水稻品种黄华占(H)及Y两优800(Y),设置稻鳖共作模式(T)及常规单作模式(N),以头季稻+再生稻(R)两季种植的方式,通过定时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变化情况及产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T模式中全氮、全磷含量呈"峰"型变化,N模式全程为缓慢下降趋势,相对平均差值为全氮15.3%、全磷16.35%;碱解氮、有效磷及有机质等指标在不同模式间变化趋势相似,相对平均差值为碱解氮5.3%、有效磷6.97%;T模式中有机质含量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相对平均差值为6.7%。T模式头季稻平均增产9.75%,再生稻平均增产10.05%。(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岳永寰,靳瑰丽,宫珂,韩万强,王惠宁[4](2019)在《小尺度下醉马草生长动态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植物,研究异质生境对其生长的影响,为醉马草的生长适应机制和扩散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天山北坡中段典型的醉马草蔓延扩散区的阴坡、阳坡、沟底3种小尺度异质生境,分析其生长动态特征与土壤养分关系。【结果】3个生境下醉马草的生长特征总体上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阴坡显着制约了5~6月株体增高(P<0.05),但对其他月份株高及各月株丛径和分蘖数影响不显着(P>0.05);阴坡的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含量显着高于沟底和阳坡(P<0.05),而沟底和阳坡之间则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醉马草株高与土壤养分只在4~6月存在显着负相关性(P<0.05),即高的土壤养分含量会抑制醉马草的株高生长,其他生长特征均与土壤养分没有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小尺度异质环境下,坡向可以影响醉马草分蘖和拔节期株高的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分配,但并不能最终改变年内醉马草的生长总趋势和强度。(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陆荣杰[5](2019)在《不同经营方式毛竹林地表径流养分流失动态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经营方式毛竹林水土流失的年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差异,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毛竹园为试验区,在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区域分别设置独立观察站,进行了为期1年的连续定点观测研究。主要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毛竹林地产流和产沙量;研究了毛竹林地径流养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坡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毛竹林年产流量分别为4 851.0 m~3·hm~(-2)和8 086.5m~3·hm~(-2),年产沙量分别为34.8 kg·hm~(-2)和49.4 kg·hm~(-2),说明集约化经营增加了自然降雨条件下毛竹林产流和产沙量。(2)毛竹林集约经营增加了氮、磷随径流流失的风险,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毛竹林径流水总氮(TN)年流失量分别为25.05 kg·hm~(-2)和45.26 kg·hm~(-2),总磷(TP)年流失量分别为0.21 kg·hm~(-2)和0.31 kg·hm~(-2),与粗放经营相比,集约经营径流水氮、磷流失分别增加了80.68%和47.62%。(3)自然降雨条件下粗放经营毛竹林每年通过径流和泥沙流失的总氮、总磷分别为25.13 kg·hm~(-2)和0.23 kg·hm~(-2),集约经营总氮、总磷分别为45.38 kg·hm~(-2)和0.35kg·hm~(-2),氮、磷流失主要以径流流失为主。(4)毛竹林径流水中TN浓度与土壤碱解氮(AN)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而TP浓度与土壤有效磷(AP)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5)径流中4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平均浓度表现为Ca~(2+)>Mg~(2+)>Na~+>K~+,集约经营毛竹林交换性盐基离子流失高于粗放经营;盐基离子浓度动态变化主要受季节和经营方式影响,在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变化活跃,且集约经营导致盐基离子在3、4月流失增加,9、10月流失减少。(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9-05-07)

杜子银,蔡延江,王小丹,张斌,杜忠[6](2019)在《放牧牲畜粪便降解及其对草地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牧牲畜粪便沉积是影响草地土壤养分动态的重要途径之一,粪便降解过程调控着其养分返还效率,从而可能对草地土壤养分平衡和植被生长的养分供应等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放牧牲畜排粪行为特性、牲畜粪便的物质组成及其降解过程、以及粪便养分归还对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等进行了系统论述,阐明了牲畜粪便降解与其养分迁移转化的关系,以及粪便养分输入对放牧草地生态系统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效应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加深对牲畜粪便降解的养分动态变化过程的认知和厘清粪便-植物-土壤体系养分迁移和转化的影响机制积累理论基础,进而为优化牲畜粪便管理模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和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付晶晶,周丕生,黄震宇[7](2019)在《不同施肥处理对温室草莓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水平下,草莓一个生育期内土壤中pH值、电导率值、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中EC值、硝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在草莓生育前期大幅下降且生长结束期后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幼苗期水平,其中不同配比施肥对生育期前后土壤酸碱性无显着影响(P>0.05);0~20、20~60 cm土层EC值、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施肥水平的增加显着升高(P<0.05);但在施肥量水平达到S-F (N 270 kg/hm~2、P_2O_5 180 kg/hm~2、K_2O 240 kg/hm~2)时,0~20 cm土层土壤EC值达到1.255 mS/cm,硝态氮含量达到532.5 mg/kg,此水平下造成硝态氮在生长结束期的累积,加大土壤盐渍化的产生风险;综合考虑,施肥水平为S-E (N 180 kg/hm~2、P_2O_5 120 kg/hm~2、K_2O 160 kg/hm~2)时,既能满足草莓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可以避免硝态氮的累积,抑制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产生。(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郗敏,李毛毛,陈婷,李悦,孔范龙[8](2019)在《胶州湾滨海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中枯落物-土壤养分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为期52 d的室内实验模拟胶州湾滨海湿地米草、碱蓬、芦苇枯落物的分解过程,测定枯落物及土壤中有机碳(TOC)、氮(N)和磷(P)含量,研究枯落物分解过程中枯落物-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52 d的分解过程中,米草、碱蓬和芦苇枯落物碳损失分别占初始总碳含量的24.44%、74.20%和49.75%;土壤中碳发生净积累;米草枯落物中氮发生净积累,碱蓬枯落物中氮发生净释放,芦苇枯落物中氮先积累后释放,后两者枯落物氮损失分别占初始总氮含量的37.93%和4.81%;土壤中氮发生净积累;枯落物和土壤中磷均表现为净释放,米草、碱蓬和芦苇枯落物磷损失分别占初始总磷含量的42.37%、59.27%和28.48%;枯落物-土壤系统中C、N、P的动态变化与枯落物和土壤性质密切相关,这主要是由微生物的活性和养分需求决定的。(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莺[9](2018)在《山核桃林地表径流养分流失动态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系胡桃科山核桃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高档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核桃已经成为主产区农户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由于山核桃林大多位于坡度超过25°的贫薄陡坡土壤上,加之近年来农户不断清除林下植被、增加化肥用量等不良经营,导致了水土流失加剧,养分流失,从而污染了林地周边水体。因此,探明山核桃林养分流失的现状和动态变化以及养分流失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择集约经营管理的山核桃林,采用闭合小区试验。为改进传统径流小区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的不足之处,因地制宜创建了卡口站监测装置。利用卡口站进行1年的定位监测,记录每次降雨的降雨量及径流量,采集1年中每次降雨时的地表径流水,测定其氮(N)、磷(P)、钾(K)、钠(Na)、钙(Ca)、镁(Mg)的浓度,分析径流水中养分动态变化,以揭示山核桃养分流失特征;同时采集土壤表层样品,分析土壤有效氮、磷含量,研究径流水中养分浓度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关系,期望为控制山核桃林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结果表明,山核桃林地径流量较大,最高可达312.50 t·hm~(-2),且径流量与降雨量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y=1.209 3x+56.177 0,R2=0.884 8,P<0.05),降雨量越大,产生的径流量越大。(2)结果表明,径流水中总氮(TN)平均浓度在2.01~3.70 mg·L~(-1)之间,总磷(TP)平均浓度在0.01~0.11 mg·L~(-1)之间。径流水中不同形态的氮浓度按如下顺序递减:溶解性氮>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其中溶解性氮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式,占TN的60.7%。径流中磷素浓度较低。山核桃林地径流水氮流失浓度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土壤中有效磷含量虽然较低,但其有效磷含量与径流磷流失浓度之间存在显着的线性关系(y=0.065 8x-0.028 7,R~2=0.319 5,P<0.05)。径流中Ca~(2+)、Mg~(2+)、K~+和Na~+等主要盐基离子的平均浓度表现为Ca~(2+)>Mg~(2+)≈Na~+>K~+,其平均浓度在径流中相对较低。(3)山核桃林径流水中氮、磷元素的流失浓度已超过了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存在较大的面源污染风险。1年中山核桃径流氮和磷流失量分别为11.02 kg·hm~(-2)和134.82 g·hm~(-2),前者是后者的82倍。山核桃林养分流失以径流水流失为主。山核桃林土壤退化严重,今后的林地管理要侧重于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有效拦截地表径流,增厚地层土壤,此外,要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山核桃需肥规律合理地施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8-12-25)

雷学臣[10](2018)在《不同间伐比例对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土壤养分动态和林木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林的间伐不仅涉及林木生长与收获,而且关系到人工林的地力维持。如何维护人工林的地力、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已成为当今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和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 Law)混交林(简称为杉莲),通过间伐设置3种不同的杉木:乳源木莲比例(1:1对照处理、2:1处理和3:1处理),利用土壤温湿度电子仪、原位氮矿化培养法、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法(PLFAs)等,来研究杉木与乳源木莲不同混交比例下的土壤温湿度、土壤养分(氮矿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林木生长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温度在每日的18:00达到最大值(18.94~20.10℃),在08:00达到最小值(17.54~18.74℃),且均表现出:3:1>2:1>1:1。土壤相对湿度在每日的02:00达到最大值(90.91~95.40%),在每日的18:00达到最小值(89.68~94.32%),总体表现出与土壤温度表现出相反的趋势。3中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土壤温度与土壤相对湿度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而冬季,土壤温度与土壤相对湿度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2)土壤含水量为26.77~40.94%;土壤无机氮含量以铵态氮含量占据主导位置,各处理铵态氮含量平均值总体上表现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其中春季铵态氮含量表现为1:1>3:1;而硝态氮含量表现出相反趋势: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各季节不同处理间的硝态氮含量无显着差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春季和冬季显着高于夏季和秋季,其中春季速效磷含量表现为1:1处理和2:1处理显着大于3:1处理。(3)从结果来看,2:1处理和3:1处理明显增加土壤氮矿化量和年硝化量等,能改善土壤氮素的供应情况,提高了对土壤微生物和林木的养分供应,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氮素淋溶量。(4)土壤细菌PLFAs量占土壤微生物总PLFAs的43.62~48.21%,处于优势地位,其次为真菌PLFAs量,而放线菌的生物量最低(5.74~6.69nmol/g)。相对于对照处理,3:1处理能显着地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可能促进土壤土壤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加快研究区的氮素循环。而2:1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显着变化。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各类特征磷脂脂肪酸PLFAs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速效磷含量土壤各类特征磷脂脂肪酸PLFAs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5)间伐44个月后,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为15.82~17.19cm,杉木的平均胸径为13.37~13.67cm,且乳源木莲的胸径年增长量大于杉木胸径年增长量,表明杉木与乳源木莲的竞争中乳源木莲占据优势地位。相比1:1处理,3:1处理和2:1处理均能显着提高杉木和乳源木莲的年平均胸径增长量,促进杉木和乳源木莲的生长。综上,杉木与乳源木莲间伐后均能显着地提高土壤温湿度、土壤年氮矿化量和林木胸径。其中,3:1处理能显着地提高土壤微生物总PLFAs量,可能是促进土壤养分矿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增加矿化同时增加了养分淋溶风险,可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来防治或者减少土壤侵蚀的产生,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样地间伐后的土壤淋失作用,维持森林地力。(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期刊2018-12-01)

土壤养分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明稻鳖共作模式中的土壤养分变化及产量形成规律,选取湖南地区常用的两个水稻品种黄华占(H)及Y两优800(Y),设置稻鳖共作模式(T)及常规单作模式(N),以头季稻+再生稻(R)两季种植的方式,通过定时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变化情况及产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T模式中全氮、全磷含量呈"峰"型变化,N模式全程为缓慢下降趋势,相对平均差值为全氮15.3%、全磷16.35%;碱解氮、有效磷及有机质等指标在不同模式间变化趋势相似,相对平均差值为碱解氮5.3%、有效磷6.97%;T模式中有机质含量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相对平均差值为6.7%。T模式头季稻平均增产9.75%,再生稻平均增产1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养分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1].王璐,姜英君,张清华,王崇军.扎兰屯市耕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J].中国农技推广.2019

[2].杨飞翔,黄璜,陈灿,常培恩,欧林志.稻鳖共作模式中的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产量形成[C].国际(长沙)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论文集.2019

[3].杨飞翔,黄璜,陈灿,常培恩,欧林志.稻鳖共作模式中的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产量形成[J].作物研究.2019

[4].岳永寰,靳瑰丽,宫珂,韩万强,王惠宁.小尺度下醉马草生长动态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新疆农业科学.2019

[5].陆荣杰.不同经营方式毛竹林地表径流养分流失动态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

[6].杜子银,蔡延江,王小丹,张斌,杜忠.放牧牲畜粪便降解及其对草地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9

[7].付晶晶,周丕生,黄震宇.不同施肥处理对温室草莓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

[8].郗敏,李毛毛,陈婷,李悦,孔范龙.胶州湾滨海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中枯落物-土壤养分动态[J].生态学杂志.2019

[9].王莺.山核桃林地表径流养分流失动态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

[10].雷学臣.不同间伐比例对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土壤养分动态和林木生长的影响[D].南昌工程学院.2018

标签:;  ;  ;  

土壤养分动态论文-王璐,姜英君,张清华,王崇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