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发展观论文-陈和香

和平发展观论文-陈和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和平发展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习近平,和平发展观,求实思维,系统思维

和平发展观论文文献综述

陈和香[1](2017)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平发展观蕴含的叁大思维》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深入分析国情、世情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作出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并对中国必须走和平道路的根本原因、内容、途径、底线等问题做了系统阐述,形成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和平发展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体现了他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式,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的国际战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本文来源于《特区实践与理论》期刊2017年05期)

陈兰馨[2](2016)在《邓小平和平发展观与我国国家战略转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在对世界经济政治局势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判断"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提出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为我国国家战略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从当时的国际关系背景和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分析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形成,在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及其和平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实施了百万大裁军和一切战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决策,为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巨大增长赢得了宝贵的机遇期。(本文来源于《“决策论坛——公共政策的创新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期刊2016-09-23)

陈坤[3](2015)在《“四要四不要”阐述新形势和平发展观》一文中研究指出2月23日,联合国举行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史为鉴,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为主题的安理会公开辩论会。中方提出“四要四不要”的主张得到各方积极回应。26日,第69届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决议,决定将于今年5月举行纪念世界反法(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5-03-03)

韩方明[4](2014)在《大国外交的和平发展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从没有谋求过地区与世界霸权,从来没有主动发动过侵略战争,并始终坚持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准则。 60多年里,中国外交在不同时期都很好地秉持了和平发展理念。习近平提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建设思路不仅将和平发展融入其中,还体(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4-12-18)

赵国宝[5](2014)在《党的和平发展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平作为一种安定和谐的社会形态,一直以来都受到中国历代贤达们的向往与推崇。中共历届领导人都是和平观的集大成者。只有和平环境才能为创造人类文明提供条件,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我们党确定的这一奋斗目标所包含的和平观与中国的传统和平文化之间具有关联性和融合性。(本文来源于《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侯之臣[6](2014)在《胡锦涛和平发展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主席向大会作了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为题的报告。在该报告中,胡锦涛就中国和平发展的思想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释。胡锦涛和平发展观是胡锦涛对当今国际和国内形势所做的概括和总结,它的内容深刻而丰富,是一系列关于和平发展的思想、态度、理论和方法的总结。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庄严地宣布: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新世纪、新形势下,中国政府和人民更加希望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的和平。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新世纪初,世界各主要国家相继出现财政赤字和金融危机,各国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2011年9月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本白皮书结合了当前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结合了中国实际的发展情况,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总体目标、对外方针政策、世界意义以及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方面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作出了明确而深刻的阐释。这既是对我国过去几十年来实际发展经验的总结又是我国今后必须坚持和奉行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和平的国际环境来之不易,我们应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千方百计某发展,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的整体和平。所以,中国的和平发展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世界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理论现实意义。本论文共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的是引言,其中包括本文选题的依据、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足和创新之处等。第二部分主要写的是胡锦涛和平发展观的形成。主要阐述的是胡锦涛和平发展思想的提出的背景、理论来源,以及形成的时代背景条件。其中,时代背景条件一节主要从国内和国际背景两方面来写。第叁部分写胡锦涛和平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本章节主要写和平发展的定义、以及其包括的主要内容。内容方面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对‘和平发展’加以阐述;接着本章的第二节又对胡锦涛和平发展观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写胡锦涛和平发展观的主要当代意义。其中,主要先讲了胡锦涛和平发展观的主要理论意义,理论意义方面是分叁个方面阐述;接着又着重讲述胡锦涛和平发展观的当代实践意义,实践意义部分又从五个方面展开;最后,文章第四部分的最后又对胡锦涛和平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本文来源于《喀什师范学院》期刊2014-06-01)

庞元正,仲计水[7](2013)在《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最符合中国人民和国家利益的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本质属性,因而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平发展的诉求已经蕴含在科学发展观的完整阐发和表述之中,如关于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和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等重要思想的表述,都深刻蕴涵着和平发展的思想。(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学刊》期刊2013年06期)

王艳茹[8](2012)在《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邓小平同志在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势的背景下,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和平发展观。和平发展观是邓小平对当时世界宏观形势的概括和总结,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和平发展的态度、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和平发展观提出在当时的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认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可否认,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虽然当前世界局部冲突和战争仍然此起彼伏,但仍无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可能。目前,欧美各国政府陷入了财政赤字或债务危机,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多年,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高居不下,可见发展问题依然是世界各国政府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和平发展理论使我国不再把防止世界大战作为重要任务,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了中国近30年的持续繁荣,和平发展是我们党和政府长期坚持的执政方针。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的和平发展观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1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和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始终坚持的和平发展理念,这既是对我国过去几十年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我国政府未来必须坚持的纲领性文件。当前,研究邓小平的和平发展观,对于如何有效利用当前的国际和平环境,如何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形成发展。主要阐述邓小平和平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邓小平和平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二部分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主要阐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叁部分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和重大意义。主要阐述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等基本特征;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四部分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主要阐述胡锦涛提出的和平发展道路及重大意义;和谐世界的主要内容、理论价值、和谐世界观与和平发展观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2-05-02)

杨洁勉[9](2011)在《试论和平发展观的发展和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平发展观具有多重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意义。经过30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和平发展观已成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发展观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自身建设和在国内外的有效性等挑战,因而需要在总体整合、理论更新、重视文化和制度保障元素等方面加以发展。在日益完善的和平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将在今后30年中对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现代国际关系》期刊2011年05期)

陈伟杰,郑迪[10](2010)在《科学发展观与绿色和平主义之和平政治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色和平主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起的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在国际政治领域中,它提出绿色和平政治思想,主张以非暴力的方式协调全球范围内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以实现世界上的永久和平与生态和谐。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除了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核心内容外,还包括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举措。两者在近些年来都在各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世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较两者的异同点,借鉴前者的合理因素,对认识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和平发展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邓小平在对世界经济政治局势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判断"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提出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为我国国家战略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从当时的国际关系背景和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分析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形成,在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及其和平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实施了百万大裁军和一切战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决策,为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巨大增长赢得了宝贵的机遇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平发展观论文参考文献

[1].陈和香.习近平总书记和平发展观蕴含的叁大思维[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7

[2].陈兰馨.邓小平和平发展观与我国国家战略转型研究[C].“决策论坛——公共政策的创新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6

[3].陈坤.“四要四不要”阐述新形势和平发展观[N].法制日报.2015

[4].韩方明.大国外交的和平发展观[N].人民政协报.2014

[5].赵国宝.党的和平发展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4

[6].侯之臣.胡锦涛和平发展观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4

[7].庞元正,仲计水.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J].党政干部学刊.2013

[8].王艳茹.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2

[9].杨洁勉.试论和平发展观的发展和挑战[J].现代国际关系.2011

[10].陈伟杰,郑迪.科学发展观与绿色和平主义之和平政治思想比较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

标签:;  ;  ;  ;  

和平发展观论文-陈和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