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壤退化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竞争指数,生态恢复,马尾松,侵蚀退化区
红壤退化区论文文献综述
王从容,李守中,杨贤宇[1](2019)在《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区不同恢复水平生境内先锋树种竞争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区先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ionana Lamb.)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恢复水平样地,构建Voronoi图确定林木生长空间和邻近竞争木,采用V_Hegyi竞争指数定量分析亚热带红壤丘陵生态恢复早期不同生境恢复阶段先锋树种竞争特征.结果显示:对象木个体竞争强度与其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随着个体胸径的增大,个体受到的竞争压力逐渐减弱.林木竞争结构和竞争强度在不同样地间具有显着差异(P <0.005),其全林分个体平均竞争强度依次为中等恢复水平样地(3.839 63)>强度侵蚀水平样地(2.315 83)>阔叶树进入样地(2.019 12)>较高恢复水平样地(1.084 75).本研究表明从马尾松占优势的针叶林阶段向针阔混交阶段的生态过程中,林木竞争指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竞争在驱动群落发生演替的同时又受到群落结构变化和个体生长状况的影响而不断调整;因此针对不同生境恢复水平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小竞争对生境恢复带来的不利影响.(图3表4参39)(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颖[2](2014)在《长汀红壤退化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土壤系统养分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省长汀县是我国南方花岗岩红壤水土流失区的典型区,由于人类历史上对植被的破坏和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亚热带地带性常绿阔叶林不断退化,伴随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生产力逐渐降低。红壤的侵蚀退化已成为限制红壤退化区工、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壤侵蚀程度、植被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治理时间等指标,采用时空代换法,在长汀县河田镇选取不同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的4个典型样地,以植被-土壤系统的养分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植被优势种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为纽带,采用野外调查和典型取样方法,分析了植物不同器官的碳、氮、磷、钾主要营养元素的分配特征,以及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及pH值7项指标的分布特征,重点探讨了侵蚀退化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土壤系统的养分动态特征、分配规律和耦合关系,初步阐明了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发育对土壤养分恢复的促进作用和土壤养分胁迫下优势种马尾松的生态适应特征。本研究对于深入认识亚热带花岗岩山地红壤侵蚀退化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土壤系统的养分动态特征和耦合关系,识别生态恢复过程中的肥力限制因子和指导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8)
王秋云[3](2014)在《南方红壤严重退化区芒萁生长与微环境因子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南方红壤区的生态恢复是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代表性区域之一。芒萁作为南方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的先锋植被,在生态恢复与重建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本研究以微地形为视角,以南方红壤严重退化区的典型坡面为对象,以微地形数据、土壤养分数据、芒萁生长特征数据以及定期观测的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测量学、土壤学、空间分析学、数理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与分析方法,对实验样区不同部位土壤养分含量及芒萁生长特征进行分析。基于高分辨率DEM模拟微地形下光热资源,并依此探讨地表温度模拟,继而研究芒萁生长的微气候因素。主要成果包括:1)借助实时动态差分仪,实测实验样区微地形及芒萁斑块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生成高分辨率DEM,通过DEM提取了坡度、坡向、坡位及地形湿度指数等地形因子。2)根据室内土壤化验数据,分析实验样区土壤养分状况及不同部位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并结合芒萁生长特征及芒萁斑块数据,分析不同部位芒萁长势差异及整体分布状况。3)基于DEM构建光热资源模拟所需的多项地理要素,辅以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实验样区不同时期的日照时数及太阳辐射量,并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同时对芒萁覆盖区光热资源进行统计。4)分析地形湿度指数及地下5cm土壤湿度、太阳辐射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太阳辐射的地表温度模拟多元回归方程,深入分析模拟残差,提出改进措施,并阐述有无芒萁覆盖区的地表温度、地面最高温度、土壤湿度等小气候因素差异,为研究南方红壤严重退化区芒萁蔓延的限制因子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邹爱平[4](2008)在《红壤退化区侵蚀景观格局及其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进行流域综合管理正在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国家之一,近20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开发建设项目大面积扰动土地,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出现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现象,使水土流失状况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特征。本文基于地形图、SPOT5遥感数据等,综合利用ArcGIS9.0、ArcView3.3、ERDAS IMAGINE8.7、ENVI4.2等软件,采用景观格局分析、传统方法与新技术相结合、理论分析与野外定位观测相结合等方法,对全国30条典型小流域之南方红壤丘陵区的一个典型代表—长汀县朱溪河小流域展开研究,目的是为小流域水土保持行政管理、水土保持规划以及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提供可借鉴方法。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1)建立了大比例尺、高精度的朱溪河小流域地理空间数据集,探讨了综合利用不同软件各自优点进行小流域空间数据建立的实用技术与方法。2)详细分析了2000年以来朱溪河小流域土壤侵蚀数量结构与空间位置的演化,得出微度和轻度侵蚀大幅度增加,而中度以上侵蚀明显减少;土壤侵蚀分布总重心向西南偏移;所有高程带、坡度等级和坡向类别上的SEII和SEIC均下降等结论。3)分析了朱溪河小流域侵蚀景观时空格局的变化,得出整体景观向均质化方向发展;不同坡度等级内各景观类型结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其景观空间关系和景观异质性也发生了显着变化;人类活动的干预是小流域侵蚀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4)监测了2007年游屋圳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状况,耕地面积约2.05 km~2,土壤侵蚀面积约5.32 km~2,累计综合治理面积约5.28 km~2,植被覆盖度达55%。(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红壤退化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福建省长汀县是我国南方花岗岩红壤水土流失区的典型区,由于人类历史上对植被的破坏和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亚热带地带性常绿阔叶林不断退化,伴随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生产力逐渐降低。红壤的侵蚀退化已成为限制红壤退化区工、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壤侵蚀程度、植被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治理时间等指标,采用时空代换法,在长汀县河田镇选取不同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的4个典型样地,以植被-土壤系统的养分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植被优势种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为纽带,采用野外调查和典型取样方法,分析了植物不同器官的碳、氮、磷、钾主要营养元素的分配特征,以及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及pH值7项指标的分布特征,重点探讨了侵蚀退化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土壤系统的养分动态特征、分配规律和耦合关系,初步阐明了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发育对土壤养分恢复的促进作用和土壤养分胁迫下优势种马尾松的生态适应特征。本研究对于深入认识亚热带花岗岩山地红壤侵蚀退化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土壤系统的养分动态特征和耦合关系,识别生态恢复过程中的肥力限制因子和指导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壤退化区论文参考文献
[1].王从容,李守中,杨贤宇.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区不同恢复水平生境内先锋树种竞争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2].赵颖.长汀红壤退化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土壤系统养分动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3].王秋云.南方红壤严重退化区芒萁生长与微环境因子关系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4
[4].邹爱平.红壤退化区侵蚀景观格局及其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