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持续竞争优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现代产业体系,钻石模型
区域持续竞争优势论文文献综述
余川江[1](2012)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升级机制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的反思和西部地区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如何形成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升级的自我强化内生机制,反思波特的"钻石模型"以及进行相关数学证明,从构成要素和动态演进路径两个角度提出并进一步阐述"履带模型"的构建思路。案例实证着眼西部地区,运用"履带模型"分析框架,针对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升级问题,以内江制糖产业和夹江陶瓷产业为例从正反两面论证。最后,从系统构成和时序阶段两个角度,提出了推进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升级的应用建议。(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梁宇,徐建中,赵忠伟[2](2011)在《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持续竞争优势作用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和新经济的背景下,区域创新已经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文章在分析区域创新系统和区域持续竞争优势关系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持续竞争优势作用机制,并构筑了二者间互动发展模型,得出了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持续竞争优势动力源泉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周毅,吴碧波[3](2008)在《基于集群创新效应的区域持续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来自区域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作为一种空间产业的组织形式,企业集群成为了区域经济研究的显着特征,引起了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及社会学广泛兴趣。然而关于集群创新系统与区域持续竞争优势互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试图填补理论或实践在这方面的缺陷。(本文来源于《沿海企业与科技》期刊2008年07期)
王洪国[4](2007)在《基于区域持续竞争优势的引资政策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持续竞争优势是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课题。它将所研究的对象(区域)置于一个更大的范畴(大区域)中。作为地方利益主体,地方政府总是在寻求地方利益,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和投资管理权限的下放无疑为地方政府准备了利益选择的空间和条件。地方政府代表着叁种利益层次,以两种身份出现在经济生活舞台;作为宏观管理的中间层次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宏观利益,作为地方利益主体代表着地方利益,地方政府还存在着自身的利益。地方政府双重身份理论上不会改变,无论在什么体制下,地方政府总是作为宏观管理的中间层次和与中央对立的地方利益的代表的双重存在。改革不是改变地方政府双重身份本身,而是对其利益主体的身份进行某种规范的限制,使其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在承认地方政府利益的基础上,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综合比较各种成本与效益,探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经济利益的结合点和折衷点,以及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切入点和均衡点。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伴随市场经济产生、发展,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发展到今天,招商引资已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招商引资的背景、特点和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性与相关问题。对地方招商引资的政策定位和决策研究,促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规范招商引资,确保经济健康快速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招商引资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因恶性竞争产生资源浪费种种经济发展恶果。从招商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使用博弈论对不同区域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政策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基于区域持续竞争优势的引资政策的理论分析;第二部分阐述区域引资与区域持续竞争优势的相关关系分析;第叁部分是基于区域持续竞争优势的引资政策的完全信息与不完全博弈以及动静态博弈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7-11-01)
范太胜[5](2006)在《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区域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探讨的是如何培育区域产业拥有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内在成长能力,本文分析了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发展轨迹与系统结构模型。(本文来源于《科技和产业》期刊2006年06期)
袁朱[6](2006)在《如何打造持续的区域竞争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竞争优势是一个整体性概念,由多种优势因素构成。只有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加强、互动发展,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环境,才能产生具有一流国际水平的明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来源于《浙江经济》期刊2006年08期)
袁朱[7](2006)在《打造区域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增长速度名列前茅,成为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1978-2003年,GDP年均增长13.1%,从我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2004年突破万亿元大关。人均GDP为23942元,由第16位升至第4位,仅次于京津沪叁直辖市。然而(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06-03-24)
袁朱[8](2006)在《打造区域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浙江省与山西省地区间竞争优势对比分析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竞争优势是一个整体性概念,由多种优势因素构成,既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市场容量、人力资源,也包括知识的外溢效应;既包括基础设施、资本供给能力、技术结构,也包括制度环境;既包括企业竞争力,也包括区域内的专业化服务及企业间的协作;既包括地区主导产业竞争(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06年66期)
李群[9](2005)在《资源流动视角下区域持续竞争优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流动能够改变地区的资源禀赋,推动地区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并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和发展,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则推动了区域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同时,区域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对吸引资源流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等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资源流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上升的过程,也是区域持续竞争优势形成和提升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5期)
樊圣君,张旭亮,张振宇[10](2001)在《论区域集群的独特社会资本优势及对区域和国家持续竞争优势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企业、市场一样 ,区域集群也是生产组织的一种形式。与前两种形式不同的是 ,为长期的和基于过程的交易提供实现机制的区域集群具有独特的社会资本优势 ,即平等开放创新的社会资本。这种独特的社会资本 ,大大减少了区域集群的交易成本 ,提高了区域集群的经济效率。由社会资本而来的“独立性机制”带给区域乃至国家持续竞争优势。本文最后对“东方硅谷”——印度班加罗尔成功背后的平等开放创新的社会资本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01年04期)
区域持续竞争优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全球化和新经济的背景下,区域创新已经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文章在分析区域创新系统和区域持续竞争优势关系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持续竞争优势作用机制,并构筑了二者间互动发展模型,得出了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持续竞争优势动力源泉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持续竞争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1].余川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升级机制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的反思和西部地区的实证[J].软科学.2012
[2].梁宇,徐建中,赵忠伟.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持续竞争优势作用机制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1
[3].周毅,吴碧波.基于集群创新效应的区域持续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
[4].王洪国.基于区域持续竞争优势的引资政策博弈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
[5].范太胜.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J].科技和产业.2006
[6].袁朱.如何打造持续的区域竞争优势[J].浙江经济.2006
[7].袁朱.打造区域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6
[8].袁朱.打造区域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浙江省与山西省地区间竞争优势对比分析与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6
[9].李群.资源流动视角下区域持续竞争优势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10].樊圣君,张旭亮,张振宇.论区域集群的独特社会资本优势及对区域和国家持续竞争优势的意义[J].经济评论.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