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海松酸论文-赵彦芝,周菊英,杜方凯,许海棠,卢建芳

丙烯海松酸论文-赵彦芝,周菊英,杜方凯,许海棠,卢建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丙烯海松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丙烯海松酸聚乙二醇酯,steglich酯化,两亲性,聚集行为

丙烯海松酸论文文献综述

赵彦芝,周菊英,杜方凯,许海棠,卢建芳[1](2019)在《丙烯海松酸聚乙二醇酯的合成及聚集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松香和丙烯酸为单体合成了丙烯海松酸,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合成的丙烯海松酸进行了表征。以丙烯海松酸和聚乙二醇2000为单体采用条件温和的steglich酯化法合成了两亲性的丙烯海松酸聚乙二醇酯,并应用红外(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热重(TG)研究了该物质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丙烯海松酸聚乙二醇酯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 700,多分散系数为1.2,分解温度在308~410℃范围内。采用表面张力和芘稳态荧光法测定了该物质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其CMC为1 g/L。用共振光散射(RLS)、动态光散射(DLS)和扫描电镜(SEM)法研究了丙烯海松酸聚乙二醇酯水溶液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1 g/L的丙烯海松酸聚乙二醇酯水溶液在高于聚集温度74℃时胶束聚集,随着溶液的质量浓度由1 g/L增加到1.5 g/L时,聚集温度由74℃降低到65℃;1 g/L丙烯海松酸聚乙二醇酯水溶液的温度由25℃升高到85℃时,水合粒子平均直径(D_h)由295 nm增加到1 056 nm。(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卢言菊,赵振东,古研,王婧,徐士超[2](2017)在《微波辐射下丙烯海松酸烯丙酯的合成、表征及UV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松香树脂酸经过结构修饰,得到具有两个烯丙基团的高纯度聚合单体,可以在聚合过程中为高分子产品引入刚性菲环结构。以丙烯海松酸钠和氯丙烯为原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2),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同时加入5%的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为催化剂,0.2%的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在微波功率400 W、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50℃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得到丙烯海松酸烯丙酯(AA),产品为黄色黏状液体,产物收率为72.9%。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A上引入的CC特征吸收峰出现在1686 cm-1和1648 cm-1处,气相色谱鉴定纯化后AA的GC含量为98.6%,气质联用和核磁共振进一步验证了产物结构的正确性。以AA为单体对其UV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合单体是打开双键的自由基聚合反应,UV固化反应的表干时间随引发剂添加量的增加、光照距离的缩短以及光照强度的增大而缩短,TG和DSC分析结果表明AA的UV固化产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初始热分解温度为292.9℃,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为49.6℃。(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7年06期)

卢言菊,张海波,赵振东,王迷霞,王婧[3](2016)在《γ位加成丙烯海松酸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波辅助条件下以树脂酸和丙烯酸为原料,经Diels-Alder加成反应制备得到丙烯酸改性松香。以气相色谱(GC)跟踪不同反应条件下丙烯酸改性松香主要成分丙烯海松酸(APA)的GC含量,得出APA的GC含量最高的条件为:10 g树脂酸,反应温度230℃,微波功率400 W,反应时间90 min,n(丙烯酸)∶n(树脂酸)2∶1,在此条件下,APA的GC含量为78.4%,枞酸型树脂酸转化为APA的转化率达98.6%。将丙烯酸改性松香通过控制p H值和过柱子进行提纯,制备得到GC纯度为95.7%的γ位加成丙烯海松酸,并对产物结构进行GC、GC-MS、FT-IR、1H NMR和13C NMR的表征,采用二维核磁解析确证了产物结构的正确性;DSC结果表明产物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9.78℃;TG分析表明产物的热失重温度为335.9℃,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李健,饶小平,宋湛谦,肖国民,商士斌[4](2014)在《丙烯海松酸及其噻二唑衍生物的制备及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松香与丙烯酸通过D-A加成反应,制得左旋海松酸丙烯酸加合物(丙烯酸松香),该化合物经进一步分离提纯得到丙烯海松酸。以丙烯海松酸为起始原料,经酰氯化,酰肼化,双酰肼化和关环反应等步骤合成了6个噻二唑类衍生物分别为:丙烯海松(2-甲基)噻二唑(5a)、丙烯海松(2-苯基)噻二唑(5b)、丙烯海松(2-苯乙基)噻二唑(5c)、丙烯海松(2-对氟苯基)噻二唑(5d)、丙烯海松(2-对氯苯基)噻二唑(5e)、丙烯海松(2-对硝基苯基)噻二唑(5f),通过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初步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制备的化合物5f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达到64 mg/L,比市售杀菌剂新洁尔灭(128 mg/L)的活性高。(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4年03期)

李健[5](2013)在《丙烯海松酸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QSAR研究(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海松酸为原料,经酯化、SWERN还原、硫代、溴代等反应,制备了丙烯海松酰胺、丙烯海松肟酯、丙烯海松希夫碱、丙烯海松酰腙、丙烯海松酰基硫脲、丙烯海松噻二唑6大类共53个新化合物;采用IR、NMR、元素分析、质谱等手段对(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13年01期)

林明涛,王基夫,刘玉鹏,王春鹏,储富祥[6](2012)在《丙烯海松酸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松香与丙烯酸的Diels-Alder加成反应制备了丙烯海松酸,考察了原料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丙烯酸用量的增加,产物的酸值和软化点逐步升高至不变;紫外光谱研究发现,随着丙烯酸用量的增长,枞酸型树脂酸相对含量下降,而海松酸型树脂酸的含量未见显着变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显示,在松香树脂酸与丙烯酸的加成反应中,树脂酸中的海松酸、异海松酸、脱氢枞酸等不参与反应,而长叶松酸、枞酸和新枞酸异构化为左旋海松酸,与丙烯酸发生加成反应;即使丙烯酸过量,长叶松酸和枞酸转化率最高也只可以达到91%和86%;研究还发现,加成产物丙烯海松酸有二种构造异构体,分别占丙烯海松酸量的20%和80%。(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2年05期)

李健[7](2012)在《丙烯海松酸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OSA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松香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丙烯海松酸是松香发生D-A加成反应的深加工产品,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反应活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丙烯海松酸为原料,经酯化、SWERN还原、硫代、溴代等反应,制备了丙烯海松酰胺、丙烯海松肟酯、丙烯海松希夫碱、丙烯海松酰腙、丙烯海松酰基硫脲、丙烯海松噻二唑六大类共53个新化合物;采用IR、NMR、元素分析、质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对合成的化合物分别进行了抑菌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并建立了抑菌活性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以期指导下一步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采用滤纸片法对丙烯海松酰胺、丙烯海松肟酯、丙烯海松希夫碱、丙烯海松酰腙、丙烯海松酰基硫脲、丙烯海松噻二唑六大类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性能研究。受试菌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丙烯海松肟酯类化合物:3c(12.17mm)、3d(10.00mm)、3f(10.33mm);丙烯海松希夫碱类化合物:4a(15.70mm)、4b(17.00mm)和4c(16.70mm);丙烯海松酰腙类化合物:5a(10.00mm)、5c(10.00mm);丙烯海松酰基硫脲类化合物:6f(10.00mm);丙烯海松噻二唑类化合物:7f(10.66mm)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表现在256μg/mL浓度下,抑菌环直径比市售杀菌剂新洁尔灭(7.90mm)的抑菌环直径要大,这些化合物可以作为抑菌剂进一步分离提纯和开发。采用MTT比色法对丙烯海松酰胺、丙烯海松肟酯、丙烯海松希夫碱、丙烯海松酰腙、丙烯海松酰基硫脲、丙烯海松噻二唑六大类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受试细胞以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人肝癌SMMC-7721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受试细胞,根据改进寇氏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当IC_(50)<10μg/mL时,判断该化合物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NCI-H460细胞、SMMC-7721细胞和MCF-7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丙烯海松肟酯类化合物3k对NCI-H460细胞、SMMC-7721细胞、MCF-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均接近于10μg/mL,显示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抑制作用,同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随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呈S型曲线变化;丙烯海松希夫碱衍生物对体外培养的NCI-H460细胞、SMMC-7721细胞、MCF-7细胞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现在他们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均接近或小于10μg/mL,其中化合物4h对NCI-H460细胞和MCF-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6.75μg/mL和5.58μg/mL;化合物4i对MCF-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达到5.19μg/mL,这些结果表明4h和4i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杀伤抑制作用。对合成的丙烯海松酸衍生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QSAR,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用量子化学软件Gaussian03W对合成的丙烯海松酰胺、丙烯海松肟酯、丙烯海松希夫碱、丙烯海松酰腙、丙烯海松酰基硫脲、丙烯海松噻二唑六大类化合物进行最低能量计算和构型的几何优化,再通过Codessa2.7.15中的最佳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得到了对应于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IZ),相关系数为R2=0.9423的包含了5个结构描述符的最佳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模型和对应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IZ),相关系数为R2=0.8928的包含了5个结构描述符的最佳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模型。该模型显示影响这些化合物抑制大肠杆菌活性的5个结构描述符分别是:N原子的最大静电荷、最大静电荷、H原子的最小静电荷、C原子的最大静电荷、被占据的电子水平或原子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5个结构描述符分别是:N原子的最小静电荷、C原子的最小静电荷、H原子的最小静电荷、分子偶极的总杂化组成、Onsager-Kirkwood溶剂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2-05-01)

杨萍,徐莉,张耀凯[8](2012)在《基于丙烯海松酸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过渡金属离子和有机桥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1-4]。本工作以丙烯海松酸(H2L)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地制备了一个新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配合物[Cd2L2(DMF)(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王宏晓,商士斌,徐徐,谭卫红[9](2011)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丙烯海松酸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松香和丙烯酸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丙烯海松酸,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微波功率、物料配比等因素对丙烯海松酸含量的影响。确定了微波辐射条件下丙烯海松酸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1 h,反应温度为180℃,丙烯酸和精制松香的摩尔比为1.2∶1,微波辐射功率为110 W。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能够显着地加速丙烯酸和松香的加成反应。(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1年07期)

王宏晓,商士斌,宋湛谦,徐徐[10](2009)在《丙烯海松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丙烯海松酸聚酯多元醇(AAPP)、聚醚N-210及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丙烯海松酸型水性聚氨酯(AAWP),对所得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热失重、镜面光泽、摆杆硬度、耐冲击强度、附着力、柔韧性、耐水性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当丙烯海松酸聚酯多元醇的加入量为丙烯海松酸聚酯多元醇与聚醚N-210总质量的40%时,产品的综合性能优良,分别达到:镜面光泽为131.6,摆杆硬度为0.80,耐冲击强度为80 kg.cm,热失重5%时的温度260.3℃,耐水性合格,柔韧性为0.5 mm,附着力1级。(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09年S1期)

丙烯海松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松香树脂酸经过结构修饰,得到具有两个烯丙基团的高纯度聚合单体,可以在聚合过程中为高分子产品引入刚性菲环结构。以丙烯海松酸钠和氯丙烯为原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2),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同时加入5%的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为催化剂,0.2%的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在微波功率400 W、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50℃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得到丙烯海松酸烯丙酯(AA),产品为黄色黏状液体,产物收率为72.9%。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A上引入的CC特征吸收峰出现在1686 cm-1和1648 cm-1处,气相色谱鉴定纯化后AA的GC含量为98.6%,气质联用和核磁共振进一步验证了产物结构的正确性。以AA为单体对其UV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合单体是打开双键的自由基聚合反应,UV固化反应的表干时间随引发剂添加量的增加、光照距离的缩短以及光照强度的增大而缩短,TG和DSC分析结果表明AA的UV固化产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初始热分解温度为292.9℃,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为49.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丙烯海松酸论文参考文献

[1].赵彦芝,周菊英,杜方凯,许海棠,卢建芳.丙烯海松酸聚乙二醇酯的合成及聚集行为[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9

[2].卢言菊,赵振东,古研,王婧,徐士超.微波辐射下丙烯海松酸烯丙酯的合成、表征及UV固化反应[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7

[3].卢言菊,张海波,赵振东,王迷霞,王婧.γ位加成丙烯海松酸的制备及表征[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6

[4].李健,饶小平,宋湛谦,肖国民,商士斌.丙烯海松酸及其噻二唑衍生物的制备及抑菌活性[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4

[5].李健.丙烯海松酸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QSAR研究(摘要)[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3

[6].林明涛,王基夫,刘玉鹏,王春鹏,储富祥.丙烯海松酸的合成研究[J].应用化工.2012

[7].李健.丙烯海松酸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OSAR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8].杨萍,徐莉,张耀凯.基于丙烯海松酸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2012

[9].王宏晓,商士斌,徐徐,谭卫红.微波辐射条件下丙烯海松酸的合成[J].化工进展.2011

[10].王宏晓,商士斌,宋湛谦,徐徐.丙烯海松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9

标签:;  ;  ;  ;  

丙烯海松酸论文-赵彦芝,周菊英,杜方凯,许海棠,卢建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