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夏农村3岁以下儿童喂养方式现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阿华[1](2021)在《幼儿健康相关行为与肺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基于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的住院患儿病历数据,分析该医院儿童住院病种以及年龄分布情况,了解儿科住院患儿的疾病谱和年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通过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健康相关行为与小儿肺炎的相关性,为小儿肺炎的预防提供新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2020年5月至11月住院患儿病历信息,包括临床诊断和年龄等资料,采用SPSS22.0软件对住院患儿的临床诊断、年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通过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5月至11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就诊的1~3岁肺炎住院患儿作为病例组,按同一个月入院、年龄相差2个月以内的匹配原则选取外科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可能的混杂因素,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向前回归法调整混杂因素,以P≤0.05为纳入标准,P≥0.10为剔除标准。采用χ2趋势检验分析如被动吸烟、开窗通风、洗手次数、户外活动时间等有序多分类变量与结局变量是否存在着线性相关趋势。结果:1.2020年5月至11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共收治住院患儿23637例,其中因肺炎而住院的患儿排在首位,共1785例,早产仅次于肺炎,是导致儿童住院的第二病因,住院人数为1081例,上呼吸道感染、腹股沟疝和癫痫三个病种均达到800例以上,依次位列儿童住院病种顺位的第三至五名。儿童住院病种排名第五至十名分别为腹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颅脑损伤以及发热性惊厥。2.肺炎住院患儿高度集中在0~3岁儿童,其中新生儿肺炎位居首位,共567例,而幼儿期肺炎住院人数位列第二位,为557例。3.本次病例对照研究共募集到110对符合要求的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患儿平均月龄为(21.47±6.62)月,对照组患儿平均月龄为(21.36±6.46)月;病例组中男患儿69例,女患儿41例,对照组中男患儿94例,女患儿16例;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居住地均以城镇为主,其中病例组患儿80.9%居住地在城镇,对照组患儿72.7%居住地在城镇。4.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次数(Waldχ2=7.466,P=0.006)、过敏史(Waldχ2=4.835,P=0.028)、每天视屏时间超过2h(Waldχ2=10.584,P=0.001)、洗手次数(Waldχ2=5.865,P=0.015)、户外活动时间(Waldχ2=7.138,P=0.008)、专心吃饭(Waldχ2=6.287,P=0.012)等6个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向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天视屏时间超过2h可能为小儿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时间可能为小儿肺炎发病的保护因素。其中,平均每天视屏时间超过2h的幼儿相较于每天视屏时间低于2h的幼儿,患小儿肺炎的风险增加2.529倍(OR=3.529,95%CI:1.566~7.952,P=0.002);与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低于30分钟的幼儿相比,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30分钟~1小时之间的幼儿患小儿肺炎的风险降低75.8%(OR=0.242,95%CI:0.078~0.754,P=0.014),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1~2小时之间的幼儿患小儿肺炎的风险降低83.7%(OR=0.163,95%CI:0.045~0.595,P=0.006),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幼儿患小儿肺炎的风险降低88.1%(OR=0.119,95%CI:0.027~0.522,P=0.005)。6.对洗手次数进行χ2趋势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日洗手次数与小儿肺炎之间可能存在线性相关趋势(趋势χ2=5.818,P=0.016)。结论:1.本研究得出的儿科住院患儿病种分布情况与我国多地分析结果较一致。肺炎位居儿科住院病种首位,小儿肺炎的预防仍然是减少小儿疾病负担的重要一环。2.肺炎住院患儿高度集中在0~3岁,应重点关注该年龄段儿童肺炎的防治。3.健康相关行为与小儿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在今后的1~3岁幼儿肺炎防治工作中,可加强宣传合理控制视屏时间、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从而达到预防小儿肺炎的目的。
金海玉[2](2020)在《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体格发育状况,分析该地区婴幼儿当前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并为改善当地婴幼儿营养状况和进一步提高生长发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选择《吉林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延边地区3个城市和2个贫困县,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抽取该地区6~23月龄婴幼儿1598名,并对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全部研究对象的月龄、性别、民族及居住地,用智能体检仪现场准确测量婴幼儿身长和体重,采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实施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通过与中国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201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比较,了解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采用Anthro 3.2.2软件计算不同月龄的年龄别身长(Z-scores oflength/height for age,HAZ)、年龄别体重(Z-scores ofweight for age,WAZ)、身长别体重(Z-scores ofweight for length/height,WHZ),并根据WHO推荐的标准判定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和肥胖。现场采集婴幼儿指尖末梢血,用Hemocue Hb301型血红蛋白便携式分析仪快速检测其血红蛋白含量。结果:1.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身长和体重水平存在性别、民族、月龄差异,其中各月龄组男婴幼儿平均身长和体重均高于女婴幼儿,汉族婴幼儿的平均体重高于朝鲜族婴幼儿,平均身长和体重均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延边地区各月龄组男、女婴幼儿平均身长和体重均高于中国(除15月龄身长)和WHO(除21月龄身长)参考标准,且HAZ、WAZ(除了 21~23月龄组)和WHZ均值均为正值;汉族婴幼儿WAZ值高于朝鲜族,城市WAZ和WHZ值均高于贫困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延边城市地区15~、18~、21~23月龄组男婴和各月龄组女婴(除6~月龄组)平均身长均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城区同月龄别平均身长,且15~、21~23月龄组男婴和8~、10~、15~、21~23月龄组女婴平均体重均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城区同月龄别平均体重;本地区贫困县各月龄组男、女婴幼儿(除15~、21~23月龄组)平均身长均高于2015年中国九市郊区同月龄别平均身长,且21~23月龄组男婴和8~、10~、15~、21~23月龄组女婴平均体重均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郊区同月龄别平均体重。4.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总的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2%、1.7%、1.8%、5.3%和1.5%,且面临着营养缺乏(6.7%)和超重肥胖(6.8%)双重负担。不同月龄组的营养状况有所不同,生长迟缓高发月龄在21~23月龄组(7.3%)、低体重高发月龄在15~月龄组(4.1%)、消瘦高发月龄在15~月龄组(3.3%)、超重和肥胖高发月龄均在6~月龄组(8.7%和2.4%),且高月龄组的营养缺乏患病危险较高,而低月龄组的超重肥胖问题却很严重。延边地区6~23月龄朝鲜族和汉族婴幼儿生长迟缓率分别为7.0%和3.0%,男、女婴幼儿肥胖率分别为2.1%和0.9%,城市和贫困县婴幼儿超重率分别为6.1%和3.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17.9%,12~月龄组以下贫血患病率为24.2%,12~月龄组患病率高达25.6%,而其后月龄组贫血患病率为11.5%,且不同月龄组贫血患病率差异显着(P<0.05)。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相关因素包括性别、民族和月龄,且男婴幼儿生长迟缓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3.722,95%CI:1.891~7.325),朝鲜族婴幼儿生长迟缓患病危险高于汉族婴幼儿(OR=2.705,95%CI:0.989~7.399),生长迟缓的患病危险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增加,其β值为0.820(OR=2.270,95%CI:1.753~2.938);低体重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和月龄,且男婴幼儿低体重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5.488,95%CI:2.013~14.957),低体重的患病危险随着月龄增长而增加,其β值为0.568(OR=1.765,95%CI:1.518~2.052);消瘦相关因素是性别,且男婴幼儿消瘦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13.199,95%CI:2.722~64.002);超重及肥胖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和地区,且男婴幼儿超重及肥胖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1.426,95%CI:0.961~2.117),城市婴幼儿超重及肥胖患病危险高于贫困县(OR=1.440,95%CI:0.933~2.223);贫血相关因素包括月龄和生长迟缓,且贫血的患病危险随着月龄增长而降低,其β值为-0.081;(OR=0.923,95%CI:0.898~0.948),生长迟缓婴幼儿的贫血患病危险显着增加(OR=1.834,95%CI:0.929~3.621)。结论:1.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身长和体重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民族、月龄分布特征的差异。本地区婴幼儿WAZ和WHZ值存在明显的民族和地区分布特征的差异。2.本地区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高于国家(2009年版)和WHO(2006年版)参考标准,城市≥15~月龄组男婴和各月龄组女婴的生长发育水平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城区,且贫困县女婴平均体重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郊区,应选择适宜的参考值评估本地区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态。3.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总的营养状况相对良好,但是依然存在着营养不良现象,且存在性别(肥胖)、民族(生长迟缓)和地区(超重)分布特征差异。本地区婴幼儿生长迟缓、低体重及消瘦患病水平相对较低,超重肥胖和贫血是目前本地区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4.不同特征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患病危险性有所不同,应根据婴幼儿性别、民族、月龄及居住地等不同特征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营养改善措施。
卜越[3](2020)在《中国0-3岁儿童照料模式的识别与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婴幼儿照料资源的紧缺限制了生育率的释放,对我国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探索现阶段中国0-3岁婴幼儿照料的模式、困境及其解决路径,为促进“二孩政策”的推行,完善生育保障制度,实现“幼有所育”的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首先,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三岁以下儿童照料政策,探究儿童照料责任在国家和家庭之间的转移,发现中国的婴幼儿照料政策总体沿着去家庭化的家庭主义—隐性的家庭主义—选择性的家庭主义的轨迹演变。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兴建大量托儿所提供公共儿童照料服务,市场化改革之后托儿所逐渐解体,儿童照料责任重新回到家庭。近年来政府鼓励多元主体提供儿童照料资源,但家庭仍然承担绝大部分的儿童照料压力。其次,本文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18的数据,运用交叉表分析和Logistics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索中国家庭在0-3岁儿童照料的分工模式。研究表明,目前家庭婴幼儿照料面临的困境在于:母亲负担过重、父亲长期缺位、隔代照料倍感压力。母亲是婴幼儿照料任务的最主要承担者,而超过三成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提供日间照料。0-3岁儿童照料呈现出显着的年龄和城乡差异。此外,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家庭婴幼儿照料的分工模式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母亲的经济收入和家务参与显着相关。再者,基于“为母亲松绑,为家庭减负”的原则,本文提出了0-3岁婴幼儿照料模式的三个优化方向:推进0-3岁儿童照料公共服务的建设,完善男性生育假期制度和以社区为依托建设儿童照料服务中心。人口仿真结果表明,2021-2050年我国每年0-3岁儿童的总量超过3600万人,公共托育存在大量需求,婴幼儿护理人员的缺口或达百万。本文还提出了每年给育有三岁以下儿童的男性放“父亲育儿假”的设想,并论证“父亲育儿假”的财政可行性。在建立起政府-企业-个人成本分担机制的前提下,由生育保险对父亲育儿假的支出金额不会超过财政总收入的0.1%,属于可负担的范围。另外,本文认为应当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依托社区构建0-3岁儿童照料服务中心,在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社区建设、家庭为基的模式中提供丰富的儿童照料资源,为儿童的成长营造有利的环境。最后,本文总结了瑞典、法国、日本以及台湾的婴幼儿照料政策,主要包括了时间支持、服务支持和经济支持三个方面。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主要包括:转变儿童照料的发展理念,建立适度普惠型的儿童照料制度以及大力培养专业的婴幼儿护理人才队伍。
武大伟[4](2020)在《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人类持续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儿童的健康水平反映了人类总体的经济和医疗水平,也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健康水平的体现。提高儿童的健康、促进儿童健康管理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目前学龄前儿童由于各种营养摄入不足,缺乏营养或卫生习惯差等原因,导致学龄前儿童容易出现贫血、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龋齿、肥胖等疾病,严重影响了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生长。因此对儿童健康现况的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的研究必不可少。目的: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超重和肥胖等营养状况的流行现况及变化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管理提供合理科学的健康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海口市4个市辖区,每个辖区随机抽取1个社区,共抽取4个社区,每个社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幼儿园,对抽中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幼儿园的海口市户籍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自制问卷收集被调查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家庭收入等)、生活方式、日常饮食情况、饮食行为等资料。并采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的儿童健康档案数据。分析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分布特征,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632份,回收有效问卷596份。调查对象男童317(53.19%),女童279名(46.81%),男童平均月龄54.87±11.41,女童平均月龄55.71±11.69。2.在调查的儿童中,儿童贫血检出率为12.22%,营养不良检出率7.14%(低体重2.73%、生长迟缓3.57%、消瘦3.15%),营养过剩检出率为12.39%(超重9.66%、肥胖2.73%)。3.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贫血风险更低(OR=0.489,95%CI 0.248-0.963);每周吃虾和贝类频次≥5天比<5天儿童的消瘦风险更高(OR=4.671,95%CI 1.376-15.856);少数民族比汉族儿童的低体重风险更高(OR=5.042,95%CI 1.308-19.441);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儿童的超重及肥胖风险更高(OR=2.679,95%CI 1.524-4.710)。4.相关性分析显示,儿童HAZ与由祖父母或其他人照顾、家庭收入水平、每周吃豆制品、每周和奶制品正相关;与户籍、每天累计运动时间、每天累计睡眠时间、挑食)与负相关。儿童WAZ与由祖父母或其他人照顾、独生子女、家庭收入水平、每周喝酸奶频次和食物响应正相关;与每日睡眠时长、不良进食习惯和外因性进食负相关。儿童BAZ与独生子女、食物响应和主动进食能力正相关;与每周吃虾及贝类的频次和不良进食习惯负相关。结论:1.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整体营养状况一般,生长发育水平低于WHO标准,贫血和营养不良情况还有很大改善空间,营养过剩情况较好,但存在逐年上升趋势。2.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受到自身特征、生活情况、日常饮食以及饮食行为的四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提示我们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政府之间合作,完善儿童健康监管体系,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家长健康意识水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监管,形成科学规范的儿童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徐娇[5](2019)在《婴幼儿营养包(YYB)干预效果、量效关系及模型构建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营养包(YYB)是豆粉添加微量营养素制成的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用于婴幼儿家庭营养强化,已广泛应用于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并被营养学界认为是适宜于发展中国家婴幼儿的营养干预措施,受到国内外较普遍关注。婴幼儿干预研究显示YYB对婴幼儿贫血具有显着改善效果,然而相关研究基本采用干预前后横断面调查进行比对分析,分析中未进行地区、月龄、性别等混杂因素的排除,未能科学设置对照组,未能对其他生长发育指标深入研究,未能建立YYB干预的量效关系,因此需要进行系统性深入研究,更科学地评估YYB的干预作用,建立YYB作用的量效关系。目的应用3省6县基线和YYB干预的监测序列数据,在一般性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采用PSM法消除地区、月龄和性别混杂因素影响后分月龄层次对YYB的作用进行效果研究,整合聚类后科学设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分月龄层次比较研究YYB对婴幼儿贫血、生长发育效果,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后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和logistics回归,以深入研究YYB干预对婴幼儿贫血、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实际作用及量效关系,构建量效模型,为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在山西、湖北和云南6县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乡/镇和村,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抽取监测对象。2012年11-12月完成1840名6-23月龄婴幼儿基线调查、2013年3-7月进行YYB发放的组织和登统,为监测地区婴幼儿发放YYB。2014年3-7月和2015年4-7月分别完成了 1789名和1893名6-23个月的婴幼儿YYB干预监测。监测指标包括身长、体重测量,血红蛋白(Hb)检测及问卷调查,调查婴幼儿个人及家庭的人口学信息、出生及母乳喂养状况、家长与婴幼儿喂养相关知识调查、辅食添加及24 hr喂养状况况、两周患病率、YYB领取及食用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YYB与婴幼儿生长发育、贫血状况的统计分析和量效关系研究。1.对监测的人口学数据、家长营养与喂养知识数据、儿童辅食喂养数据、身体测量数据、血红蛋白数据和患病数据进行全面清理,排除人口学数据缺失个体,均值超出x±5SD的单项指标不纳入该指标统计,建立数据清理后的基本数据库。2.对所有数据进行一般性统计分析给出样本量、均值、标准差、统计差异和百分位分布。3.采用PSM对各监测指标进行专项差异性分析,观察YYB干预后与基线的差异。4.采用合成聚类分组,将人群分为YYB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比对分析,排除混杂干扰因素影响,深入分析YYB干预的营养学作用。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YYB干预与主要营养学指标的量效关系。并对总体研究进行综合讨论,确定YYB效果和本研究的局限性。结果本研究共收集3省6县5522名婴幼儿的相关序列数据,其中基线期调查1840名婴幼儿,完成设定目标1800名婴幼儿;干预期监测3682名婴幼儿,完成设定目标的3600名婴幼儿。数据清理后,2012年、2014年和2015年数据合格率分别为99.62%、87.26%和93.03%,均符合数据合格率>80%的预期。本研究中YYB食用频率为85.22%,YYB每周服用包数中位数为4.46包。儿童看护人以母亲为主,达76.61%,看护人的职业以家务为主,为73.99%。喂养可接受膳食率为53.72%。喂养人基线和干预后贫血知晓率均较低,为35.73%和44.31%。YYB干预数据显示,基线期与干预期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 3.98%、4.46%,9.82%、7.38%,2.56%、3.61%,2.67%、2.16%和 0.38%、0.30%;Hb 水平分别为 11.69±1.21 g/dL 和 12.04±1.11 g/dL;贫血率为 33.22%和14.81%;过去两周发烧率和腹泻率分别为13.58%、14.27%和14.21%、10.65%。基线期和干预期能达到满足可接受膳食、食物种类合格和辅食频次合格的婴幼儿比例分别为 52.19%、53.72%,63.55%、69.81%和 75.25%、74.12%。表明婴幼儿看护人以家庭主妇为主,营养知识低下,婴幼儿辅食喂养普遍不合格,生长迟缓和贫血是较为严重的营养问题。PSM后的数据显示看护人学历人数占比最高为初中,职业占比最高为家务。分析匹配后的KAP,干预期看护人的营养知识正答率为35.73%和43.17%,干预后显着高于基线期,表明营养知识水平有所提高。基线期和干预期PSM后比较,被调查婴幼儿的出生体重、WHZ、HAZ基线期与干预期分别为 3288.2 g,3256.4 g;0.02,-0.12;-0.55,-0.38;P 值分别为 0.0255,<0.0001,<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出生身长、基线期和干预期身长、体重、WAZ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匹配比较显示基线期和干预期Hb水平和贫血率分别为11.7 g/dl,12.0 g/dL;25.0%,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表明 YYB 可以显着促进婴幼儿的Hb提升,减少贫血率的发生。过去两周腹泻率显着下降,从基线的257人减少到干预后的192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6)。基线期和干预期PSM 比较,基线期和干预期被调查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和食物种类合格指标均有显着性增加,分别为4.30种/人·日,4.58种/人·日,P<0.0001;1127人,1203人,P=0.0083。但是辅食添加的频率分别为3.16次/日,3.03次/日,干预期低于基线期,P=0.0009。表明YYB干预对贫血、生长迟缓、腹泻率以及食物种类有显着改善作用。但同时数据显示YYB干预可能对消瘦、辅食添加频率有负向作用,需要深入观察研究。按YYB食用与否聚类科学分组分月龄层次比较的结果显示,YYB-FG组和YYB-NG组的身长分别为77.6cm、75.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6,P<0.001)。但YYB-FG组和YYB-NG组的体重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YYB-FG组和YYB-NG组的生长迟缓率分别为6.7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31,P<0.001)。YYB-FG组和YYB-NG组的消瘦率分别为3.71%、2.55%,消瘦率总体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3,P=0.022),但各年龄组内YYB-FG组和YYB-NG组的消瘦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YB-FG组和YYB-NG组的Hb分别为12.13 g/dL、11.71 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3,P<0.0001)。YYB-FG 组和 YYB-NG 组的贫血率分别为21.18%、3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43,P<0.0001)。服用YYB的婴幼儿与匹配未服用YYB的婴幼儿分组比较,每周服用包数1、2、3、4、5、6、7包增加的身长增量均值分别为0.7cm、1.1cm、1.1cm、0.9cm、0.3cm、0.6cm、0.6cm,血红蛋白增量均值分别为 0.30g/dL、0.29 g/dL、0.51g/dL、0.39g/dL、0.41g/dL、0.36g/dL、0.22g/dL,HAZ 增量均值分别为 0.28、0.40、0.40、0.35、0.15、0.18、0.24,WHZ 增量均值分别为-0.15、-0.32、-0.08、-0.09、-0.21、-0.16、-0.18,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YYB总包数、YYB服用总周数、YYB每周服用包数对回归系数和检验P值分别为,身长:0.002982、0.000,0.12596、0.000,0.058866、0.010;Hb:0.001278、0.000,0.004162、0.001;0.33632、0.000;HAZ:0.000998、0.000,0.003779、0.002,0.024291、0.005;WHZ:-0.00075、0.000,-0.00172、0.111,-0.02397、0.001。logistic回归分析YYB总包数、YYB服用总周数、YYB每周服用包数对回归系数和检验P值分别为,贫血率:-0.00333、0.000,-0.00867、0.003,-0.07178、0.000;生长迟缓率:-0.00119、0.026,-0.00451、0.269,-0.04846、0.117。表明 YYB 干预对于身长、Hb、HAZ和贫血率有显着量化关系,可用于YYB作用的量化估算。YYB干预对WHZ有负向影响,与本研究其他部分结果一致。不同YYB服用总包数对WHZ得分有负向作用,一是YYB有促进身长但没有增加体重的作用导致,二是消瘦为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通常不仅由喂养因素决定,与疾病或健康状况有较大关系,因此尚不能确定YYB会增加消瘦,需要深入探讨。依据多元线性回归公式,假定固定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调整YYB服用量计算显示,每多服用10包YYB,婴幼儿在干预期间的身长估计可增加0.03cm,婴幼儿的HAZ得分增加约0.01,Hb含量增加0.01g/dL。依据logistic回归公式,每多服用10包YYB,婴幼儿在干预期间的贫血率下降0.03%。这表明通过项目管理和促进,提高营养服用依从率,可以在现有效果基础上,增加YYB对身长及贫血的作用,并对作用效果进行量化估计。服用总包数对体重、WAZ、消瘦率、低体重率没有显着作用。创新点在国内首次应用PSM研究方法,实现高质、标准的随机分配基线期和干预期婴幼儿大样本数据,提高各协变量的均衡性,消除地区、月龄和性别混杂因素的干扰。将匹配后基线期和干预期的婴幼儿分月龄层次研究YYB干预效果,确证YYB不仅能够显着提升婴幼儿的Hb值、降低贫血率,还能显着提升身长、HAZ,并降低过去两周腹泻率。在国内首次采用整合聚类分组方法,科学设定了干预组和对照组,分组分月龄层次获得排除混杂因素后的YYB作用结果,确证YYB不仅能够显着提升婴幼儿的Hb值、降低贫血率,还能显着提升身长、HAZ,并降低生长迟缓率。首次提出YYB作用的量效关系模型,发现每多服用10包YYB,婴幼儿的身长增加约0.03cm,HAZ得分增加约0.01,Hb含量增加0.01g/dL,且贫血率下降0.03%,生长迟缓率下降0.01%。结论本研究采用YYB干预项目的监测数据,分析YYB大人群干预的效果和量效关系。得到如下结论:1.干预数据显示,6-24月龄婴幼儿存在生长迟缓、贫血等主要营养问题。看护人普遍无职业、受教育水平低,近1/5的看护人为祖父母。婴幼儿辅食可接受膳食率为53.7%,43.7%的家长不具备基本营养知识。母乳持续喂养到1岁和2岁的比例为0。2.YYB干预能有效改善干预地区婴幼儿的Hb水平和贫血状况。贫血率从干预前的33.2%,下降到干预后的14.8%。3.YYB干预能有效改善干预地区婴幼儿的身长、HAZ、生长迟缓率和两周腹泻率。4.YYB服用的总量、食用时长和每周服用量与婴幼儿身长、HAZ、生长迟缓率以及Hb水平、贫血率有正向量化关系。可用于有条件的YYB干预效果估算。5.YYB干预呈现对WHZ的负向作用和反向量化关系,作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专门研究。
赵飞[6](2019)在《衡阳市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衡阳市2016-2018年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现况和5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了解衡阳市7岁以下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与需求,为制定儿童保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衡阳市2016-2018年妇幼卫生年报表数据和衡阳市疾控中心提供的儿童计划免疫数据,整理和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间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的5项指标(新生儿访视率、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0-6月婴儿母乳喂养情况及儿童常规预防接种率)和5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的8项指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超重率、肥胖率和儿童贫血)。同时随机选取衡阳市区0-6岁的360名儿童家长对衡阳市的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与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儿童人口数2016-2018年,衡阳市7岁以下儿童逐年减少。2018年衡阳市有7岁以下儿童552517人;2、儿童健康管理2016-2018年,衡阳市新生儿访视率分别为95.03%、94.82%、96.02%;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逐年上升(90.55%、94.79%、95.5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逐年上升(90.58%、92.32%、92.39%),以上3项指标市区均低于县区;2016-2018年,衡阳市0-6月婴儿混合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8.51%、76.71%、80.32%,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2.22%、50.03%、53.45%,市区混合母乳喂养率低于县区,但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县区;2018年衡阳市11项儿童常规预防接种按规定按时接种率均在97%以上。3、儿童健康状况2016-2018年,衡阳市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98‰、1.51‰、1.83‰,婴儿死亡率分别为3.44‰、2.82‰、3.5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69‰、4.77‰、5.86‰,以上3率市区均明显高于县区;2016-2018年,衡阳市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分别为1.59%、1.08%、1.62%,生长迟缓发生率分别为0.62%、0.58%、0.43%,超重率分别为0.91%、0.74%、0.68%,肥胖率分别为0.46%、0.30%、0.25%,以上4项指标均逐年下降;儿童贫血率逐年上升(3.16%、3.45%、3.65%)。市区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超重率、肥胖率和贫血率均明显高于县区。4、儿童保健服务现状调查衡阳市0-6岁儿童保健建档率78.06%,计划免疫建卡率94.72%,体检率75.56%,家长保健知识知晓率78.61%。常住儿童保健4项指标依次为92.20%、99.02%、90.72%、93.66%,优于流动儿童的59.35%、89.03%、55.48%、58.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家长对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满意率为76.39%。是否常住儿童和是否父母抚养的家长满意率不同(P<0.01);不同居住形式的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有所不同。结论1、衡阳市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规范有效:新生儿访视率、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0-6月婴儿母乳喂养情况和儿童常规预防接种率均已达到且超过《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湖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目标要求;但0-6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低于湖南省的基本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2、衡阳市5岁以下儿童健康维持在较高水平: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超重率、肥胖率和儿童贫血8项指标均已达到且超过儿童发展纲要(规划)的目标要求。但儿童贫血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贫血防治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衡阳市儿童保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于流动儿童保健管理有待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儿童保健服务。
杨吉酉[7](2019)在《贫困农村地区照养人喂养行为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得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由之前的高速发展变成了中高速发展,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向技术型驱动模式转型。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便是人才。一个国家的人才资源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儿童早期发展是未来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阶段。人从出生到三岁这个时间段是智力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同时也是多数能力(听觉、视觉、语言和认知等)的最佳发展期,儿童早期大脑的良好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人力资源的发展,在这个年龄阶段对其进行教育投入将会得到更高的回报率,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响儿童智力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先天遗传以及后天培养。而先天的遗传因素是很难进行控制和改变的,因此提高后天培养将是提高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手段,儿童后天的培养包括成长阶段的营养补给以及良好的教育。如果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则身体的发育就会变得迟缓,缺乏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降低免疫力,同时对儿童的发育及生存产生长期影响。大量研究证明,照养人的喂养行为与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在这个关键期缺乏营养和有效刺激儿童发展的家庭及社会环境等要素,将会对婴幼儿以后的学习成绩、成年后的收入、整个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通过保障儿童早期发育时期营养补给和健康水平来保障其智力水平的健康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研究使用来自秦巴贫困山区营养包项目的基线数据和三期追踪数据,对6-30个月各月龄段的婴幼儿进行多维度的喂养现状分析;找出影响照养人喂养行为的因素;探究喂养行为对孩子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解决儿童早期发展问题、促进农村地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发现:(l)贫困农村地区照养人普遍过早停止喂养母乳,对于配方奶有较大依赖。通过观察辅食的喂养方式能够看出,6-23月龄儿童中能够达到食物最小多样性的儿童比例为42%,符合最小进餐频率标准的比例为62%,水平偏低。(2)喂养行为与照养人的教育水平以及是否母亲照养成显着负相关关系,照养人之所以没有采用正确的喂养方式,是因为他们对于喂养不够了解,获取喂养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3)样本整体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贫血率虽然随着月龄增加显着减少,但整体贫血率高达31.6%,发育迟缓率为4.5%。(4)喝早开奶的婴幼儿,6月前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与儿童健康发育指标统计学上没有显着差异,符合最小饮食多样性标准的婴幼儿在生病次数上表现更好,符合最小进餐频率标准的婴幼儿在血红蛋白含量、贫血率上表现更好。政策建议:(l)关注并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尤其是新生儿照养人的知识水平。(2)增加农村地区网络覆盖,拓宽婴幼儿喂养知识学习的渠道。(3)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宣传。(4)加大对农村地区现有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评估,在公共财政领域,使投入效率得到提升,充分整合各项资源,显着提升工作效率。
何瑞[8](2018)在《大连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通过对2010~2015年大连市15个区(市)县户籍7岁以下儿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动态分析,了解大连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的变化趋势;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根据2010~2015年大连市15个区(市)县户籍7岁以下婴幼儿体检汇总资料计算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2.病例对照研究:2015年1月1日~2015年5月31日间,从大连市各社区防治站儿童体检资料中,收集7岁以下生长发育迟缓儿童173例组成病例组,按照1:1的比例选取同性别、同居住行政区、年龄相近正常儿童组成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儿童的一般情况、父母情况、家庭经济状况、新生儿出生时的情况、儿童饮食喂养情况等。3.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录入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各年份城市与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率,绘制线图,描述其变化趋势。以“是否生长发育迟缓”为因变量,儿童的一般情况、父母情况、新生儿出生时的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儿童饮食喂养情况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的动态变化2010-2015年间大连市城市7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率在0.21%~0.46%之间波动变化,2011年男、女的生长发育迟缓率均较高,分别为0.49%和0.43%。6年间,农村7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率在1.0 4%~1.2 9%之间波动变化,2 010年农村男、女的生长发育迟缓率均较高,分别为1.28%、1.30%。2010-2015年之间,农村7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率均高于城市,分别是城市的5.6倍、2.3倍、5.3倍、3.4倍、2.8倍、2.7倍。在这6年的时间里,城市男孩与女孩的生长发育迟缓率差异不明显,除2013年外农村男孩的生长发育迟缓率稍低于女孩。2.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父亲生育年龄≥35岁、母亲身高偏矮、出生身长偏矮、婴幼儿食欲“中”和“差”是生长发育迟缓的主要危险因素。父亲生育年龄≥35岁的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几率为父亲生育年龄<35岁的儿童的2.103倍(95%OR CI:1.283~6.235)。母亲身高偏矮的儿童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OR值为14.580;出生偏矮的儿童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OR值为7.710。食欲中等的儿童相对于食欲好的儿童更易发生生长发育迟缓,前者发育迟缓率约为后者的2.300倍(95%OR CI:1.079~4.902),食欲差的儿童发育迟缓率约为食欲好的儿童的3.572倍。结论:1.2010~2015年间大连市7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率在0.21%~1.29%之波动变化,低于全国水平,农村仍高于城市。2.父亲生育年龄大于35岁、母亲身高偏矮、出生身长偏矮、婴幼儿食欲差是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主要危险因素。
蔡佳音[9](2013)在《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全面分析我国5岁以下(0-59.9个月)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总结现有儿童营养政策措施存在的不足,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对我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政策建议,为我国政府及卫生部门开展儿童营养改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内容:构建儿童营养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框架;梳理国内外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分析指标,并确定本研究采用指标;分析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及地区间差异;分析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总结国内儿童营养改善政策措施;总结部分国家主要儿童营养问题及其改善措施;提出儿童营养改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构建本研究分析框架,总结国内外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分析指标和儿童营养改善政策措施、我国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利用《世界卫生统计年鉴》、《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等报告中的数据资料,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分析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通过专家咨询,听取专家对我国儿童营养问题与影响因素,以及在改善对策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应用Meta分析法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儿童营养不良问题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1.构建了儿童营养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框架。该框架包含四个部分,即宏观层面的社会因素、中观层面的家庭因素、微观层面的个人因素和儿童营养问题。2.总结国内外现有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指标,从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性疾病患病情况两个维度,挑选身高、体重、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等8个定量分析指标,评价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3.对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正在逐步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良、肥胖、微量营养素缺乏等营养问题,且城乡间和东、中、西部地区间都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农村儿童营养不良、中重度贫血等疾病患病率高于城市;城市儿童肥胖、维生素D缺乏等疾病患病率高于农村;2岁以下儿童为微量营养素缺乏疾病的高发人群。4.对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的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发现社会政策等社会因素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最广泛,家庭收入等家庭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疾病、遗传等个人因素对婴幼儿营养状况具有直接影响。同时,Meta分析也显示,居住地、低出生体重、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对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5.总结我国现有儿童营养改善政策与措施。政策主要包括《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婴幼儿营养策略》等策略与制度;措施主要包括制定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开展儿童营养与膳食指导、建立儿童营养监测与调查系统、发放婴幼儿营养包、开展爱婴医院建设及开展儿童营养健康教育等。6.梳理部分国家儿童营养问题及改善措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儿童肥胖问题严重,且儿童营养不良依然存在;在改善措施方面,重视儿童营养立法、设立儿童营养改善专项资金、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等。尼泊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依然严重,主要通过加强部门合作、开展综合干预项目等措施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研究结论:1.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地区差异依然显着,贫困地区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依然严重,城市肥胖问题日益显现;2.5岁以下儿童营养受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尤以社会因素影响广泛而深刻;3.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改善综合干预措施取得效果,但在立法、部门合作、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4.相关领域研究内容不够聚焦,对社会因素分析不够深入,难以有效发挥决策支持作用。政策建议:1.完善社会政策,改善儿童生存环境;2.明确重点人群和地区,制定并落实有效干预措施;3.加强多部门合作,共同应对多层次的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4.发展地方经济,缩小城乡及地区差距;5.强化健康教育,普及儿童营养知识;6.完善儿童营养监测系统,提供可靠数据信息;7.深入开展儿童营养相关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陈藜[10](2013)在《我国孕产妇与儿童卫生干预措施覆盖率的现状及公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背景近二十年来,我国孕产妇和儿童的生存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己基本达到了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4和5。然而孕产妇与儿童的生存与健康仍面临着两个巨大的挑战。一是既往我国的妇幼卫生体系中缺乏整合和连续性,使妇幼卫生服务的成本——效益没有得到最大化。二是孕产妇和儿童生存整体的改善掩盖了地区和人群间的差异。既往研究已经明确整合若干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而要连续、有效地改善孕产妇和儿童生存与健康,弥合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异,就需要综合反映保健连续性的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覆盖率指标,并对干预措施覆盖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差异进行分析,既有利于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导向与配置,又可以明确需要重点干预的人群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妇幼卫生健康公平性的研究热度递增。在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中发现社会经济状况好的家庭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覆盖率普遍优于社会经济状况差的家庭,城市地区、受教育程度高、和非少数民族的妇幼卫生服务利用程度更好。我国的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在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孕产妇保健的利用程度较差。然而现有的文献中均在以下几点局限性:1)尚没有体现保健连续性的孕产妇和儿童干预措施指标体系。2)孕产妇产前保健和产后保健的公平性研究结论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且尚未发现针对儿童卫生服务(如免疫接种、常见病管理)公平性的研究。3)个体水平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研究和对公平性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通过选择综合评价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覆盖率的指标,并应用不公平的测度方法描述我国地区和个体(不同家庭社会经济状况)两个层面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的现状和不公平程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二、研究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08年开展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部分,共计调查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6456户家庭。由经过培训的卫生工作者使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询问。本研究中仅采用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部分的家庭一般情况、家庭成员健康询问调查、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情况和5岁以下儿童情况四个部分的数据。分析产前、产时和产后孕产妇干预措施以及早开奶时,分析的样本量为7414名母亲——儿童对。而在分析儿童喂养(除早开奶外)、免疫接种和儿童腹泻时,总分析的样本量为9639名5岁以下儿童。通过回顾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覆盖率指标体系和国内的指标体系,最终选择了11项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覆盖率作为分析的核心指标。通过加权计算描述我国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覆盖率的现状和地区差异、采用绝对差值和相对比值来定量分析地区差异的大小,并辅以地理分布图来直观呈现各省的分布。以家庭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作为划分人群社会经济状况的依据,并采用健康不公平绝对和相对指标(集中指数)来测度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的覆盖率的公平性,通过(Q1-Q2)/(Q5-Q4)和图示计算不公平的类型。三、研究结果(一)孕产妇与儿童卫生干预措施覆盖率的现状至少进行一次产前保健和住院分娩的覆盖率最高,分别为94.65%和89.55%。儿童期辅食添加、免疫接种和腹泻的口服补液治疗的覆盖率分别为72.45%、80.38%和73.96%。至少进行1次产后访视的覆盖率为53.94%。产前保健的质量指标的两项指标(满足产前检查基本质量和产前保健至少5次且满足产前检查基本质量)的覆盖率为62.01%和39.08%。早开奶和纯母乳喂养6个月的比例均低于40%。(二)孕产妇与儿童卫生干预措施覆盖率的地区差异通过地区和分省分析,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最低的仍然多集中在西部省份,如云南、青海、贵州、新疆、西藏等省份。尽管大多数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在城乡之间未见显着的差别,然而Ⅳ类农村地区产前保健和住院分娩最低。此外,与至少进行过一次产前保健的高覆盖率(95%)相比,至少进行过4次或5次产前保健以及满足产前检查基本质量的比例则仅为66%、52%和62%,而产前保健至少5次且满足产前保健基本质量的比例更低(39.08%)。(三)孕产妇与儿童卫生干预措施覆盖率的公平性无论其整体覆盖率的高低,产前、产时和产后保健的集中指数均大于0,提示存在着随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升高而覆盖率增加的趋势,即亲富人(pro-rich)现象,且不同指标之间的不公平程度也存在差异。最富裕与最贫困人群产前保健至少5次且满足产前检查基本质量覆盖率的绝对差值达到了57%,最富裕人群的覆盖率是最贫困人群的3.94倍。住院分娩在最贫困与最富裕人群覆盖率的差距较小(差值为12%,比值为1.15)。产后访视整体的覆盖率低,而最富裕与最贫困人群之间的覆盖率也存在着差距(差值为25%,比值为1.58)。婴幼儿喂养中仅发现纯母乳喂养6个月存在不公平的现象(集中指数=-0.93,P<0.0001),其覆盖率随着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的上升而下降,即“亲穷人”。对于免疫接种和儿童腹泻的管理,本研究没有发现显着的不公平现象。对于不公平类型的分析发现,整体覆盖率高(≥90%)的干预措施(如至少进行一次产前保健、住院分娩),其不公平的类型为bottom型,提示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最差的20%的人群干预措施的覆盖率明显落后于其他等级。而覆盖率低(39%-70%)的干预措施(如至少进行过5次产前保健、孕早期进行产前保健、有质量的产前保健、至少进行过4次产前保健且有质量的产前保健以及至少进行过5次产前保健且有质量的产前保健),其不公平的类型为top型,即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最好的20%的人群干预措施的覆盖率明显优于其他等级。(四)不公平的影响因素家庭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在产前保健和产后保健不公平中所占比重最大(47.05%-118.8%)。反映产前保健质量的有效覆盖率指标中,母亲职业和东中西部地区对不公平的贡献率则分别为0.1845-0.2029和0.1212-0.1264。至少进行一次产后保健“亲富人”贡献大的影响因素也包括东中西部地区(贡献率为0.1540)和母亲职业(贡献率为0.1474)。住院分娩不公平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母亲教育程度(贡献率为0.3690)、家庭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贡献率为0.2401)和母亲产次(贡献率为0.1768)。四、结论我国孕产妇和儿童卫生服务存在发展不平衡。产前、产时保健和儿童期的免疫接种均已达到了较高的覆盖率,然而产后保健、婴幼儿喂养的覆盖率则较低。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干预措施最低的仍然多集中在西部省份和Ⅳ类农村地区,提示西部和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是没有得到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的有效覆盖,是未来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此外,尽管产前保健的粗干预措施覆盖率高,但是产前保健质量较差且地区差异大。可见即使医疗卫生服务达到了较高的利用,如不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卫生工作者的技能和服务水平,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仍未全面惠及目标人群,有效改善孕产妇和儿童的生存与健康。无论整体覆盖率的高低,产前、产时和产后保健均存在着随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升高而覆盖率增加的趋势,即亲富人(pro-rich)现象。但干预措施的不公平类型不尽相同。不公平类型的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不公平产生的规律与趋势,从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尽量弥合不公平。家庭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在产前和产后保健不公平中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影响产前和产后保健不公平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对于孕期和产后相关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购买力。反映产前保健质量的有效覆盖率指标中,母亲职业和东中西部地区对不公平的贡献,说明母亲职业和中西部地区对孕期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也有一定的影响。消除健康不公平既可以采用重点人群的直接干预,也可以实施惠及全体居民的全面覆盖策略。无论何种策略的实施,都需要建立妇幼卫生公平性的监测和评估系统,对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的公平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持续的监测,明确重点人群并建立追踪机制,为促进卫生服务的公平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证据支持。
二、宁夏农村3岁以下儿童喂养方式现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夏农村3岁以下儿童喂养方式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幼儿健康相关行为与肺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儿童住院病种及年龄分布情况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年龄分期 |
1.3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住院患儿病种统计情况 |
2.2 肺炎住院患儿年龄分布情况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1~3 岁幼儿健康相关行为与肺炎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变量的定义及其赋值 |
1.5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匹配因素分布情况 |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临床诊断分布情况 |
2.3 病例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分析 |
2.4 小儿肺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2.5 小儿肺炎健康相关行为因素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2.6 健康相关行为频次与小儿肺炎的相关性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肺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1-3岁幼儿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营养低下流行现状 |
1.2 微量营养素缺乏流行现状 |
1.3 营养过剩或过度流行现状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3 评价标准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生长发育分布特征 |
3.2 与其他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比较 |
3.3 营养状况分布特征 |
3.4 贫血分布特征 |
3.5 贫血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
3.6 营养状况和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生长发育状况 |
4.2 营养状况 |
4.3 小结 |
4.4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目录 |
(3)中国0-3岁儿童照料模式的识别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 |
2.1.1 新家庭经济学理论 |
2.1.2 女权主义视角 |
2.1.3 家庭失灵理论 |
2.1.4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2.1.5 人口安全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研究成果 |
2.2.2 国内研究成果 |
2.2.3 研究述评 |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0-3岁儿童照料政策的演变 |
3.1 第一阶段(1949-1981):去家庭化的家庭主义 |
3.2 第二阶段(1982-2009):隐性的家庭主义 |
3.3 第三阶段(2010-至今):选择性的家庭主义 |
3.4 本章小结 |
4 中国0-3岁儿童照料模式的识别 |
4.1 数据来源 |
4.2 0-3岁儿童照料的家庭分工 |
4.2.1 0-3岁儿童的主要照料者 |
4.2.2 孩子年龄和照料模式的交叉分析 |
4.2.3 户口性质与照料模式的交叉分析 |
4.3 0-3岁儿童照料的家庭困境 |
4.3.1 女性的照料任务最为繁重 |
4.3.2 父亲的长期缺位 |
4.3.3 隔代照料的无力感 |
4.4 影响3岁以下婴幼儿照料模式的因素 |
4.4.1 变量的定义和描述性统计 |
4.4.2 模型的选择和研究假设 |
4.4.3 影响因素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中国0-3岁儿童照料模式的优化 |
5.1 推进0-3岁儿童照料公共服务建设 |
5.1.1 公共托幼的现实困境 |
5.1.2 公共托幼的需求仿真 |
5.1.3 发展0-3岁儿童照料公共服务的路径 |
5.2 完善男性生育休假制度 |
5.2.1 父亲育儿假的积极影响 |
5.2.2 男性生育休假安排的现状和问题 |
5.2.3 父亲育儿假制度的财政支出测算 |
5.3 以社区为依托建设0-3岁儿童照料服务中心 |
5.3.1 社区婴幼儿照料服务中心的优势 |
5.3.2 参与主体和运行模式 |
5.4 本章小结 |
6 发达国家(地区)的儿童照料经验借鉴 |
6.1 瑞典 |
6.2 法国 |
6.3 日本 |
6.4 台湾 |
6.5 其他国家(地区)的婴幼儿照料政策给中国的启示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建议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研究创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4)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儿童健康管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
1.3 理论依据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质量控制 |
1.8 统计分析方法 |
1.9 技术路线 |
2 研究结果 |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2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变化 |
2.3 不同特征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
2.4 不同生活情况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
2.5 不同日常饮食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
2.6 不同饮食行为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
2.7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8 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相关性研究 |
3 讨论 |
3.1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日常生活现况 |
3.2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日常饮食现况 |
3.3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现况 |
3.4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现况 |
3.5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现况 |
3.6 海口市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现况 |
3.7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
3.8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
3.9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的相关性分析 |
3.10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
4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策略探讨 |
4.1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策略 |
4.2 儿童贫血的防治策略 |
4.3 儿童自身及家庭因素建议 |
4.4 社会因素建议 |
5 结论 |
6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发展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 |
致谢 |
(5)婴幼儿营养包(YYB)干预效果、量效关系及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设计 |
1 研究思路 |
1.1 研究选题和数据选择 |
1.2 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选取统计方法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案 |
3.1 数据纳入与整理 |
3.2 数据特点 |
4 技术路线图 |
5 预期产出及创新点 |
5.1 预期产出 |
5.2 创新点 |
第二部分 营养包干预效果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
1 方法 |
2 结果 |
2.1 基本状况的匹配分析 |
2.2 婴幼儿看护人情况的匹配分析 |
2.3 身体测量的匹配分析 |
2.4 血红蛋白与贫血的匹配分析 |
2.5 婴幼儿患病率的匹配分析 |
2.6 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的匹配分析 |
2.7 看护人营养知识正答率的匹配分析 |
3 讨论 |
3.1 婴幼儿匹配情况 |
3.2 看护人状况 |
3.3 生长发育状况 |
3.4 贫血 |
3.5 患病率 |
3.6 辅食添加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营养包干预聚类及效果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基线、营养包服用和营养包未服用聚类 |
1.2 服用营养包与未服用营养包的两组比较分析 |
2 分析结果 |
2.1 身体测量的两组比较分析 |
2.2 生长发育状况两组比较 |
2.2.1 Z评分比较 |
2.2.2 Z评分与营养包服用量、时长和频率相关性分析 |
2.2.3 生长发育相关率的比较 |
2.2.4 生长发育与营养包服用量、时长和频率相关性分析 |
2.3 血红蛋白与贫血的两组比较 |
2.3.1 婴幼儿的血红蛋白与贫血率的比较 |
2.3.2 婴幼儿贫血状况与营养包服用量、时长和频率相关性分析 |
2.4 每周服用包数对不同月龄婴幼儿身长体重增量的影响 |
2.4.1 每周服用包数对不同月龄婴幼儿身长增量的影响 |
2.4.2 每周服用包数对不同月龄婴幼儿体重增量的影响 |
2.5 不同身长,体重,血红蛋白,Z得分的变化差值 |
2.5.1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身长增量的影响 |
2.5.2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体重增量的影响 |
2.5.3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血红蛋白增量的影响 |
2.5.4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的WHZ增量的影响 |
2.5.5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的HAZ增量的影响 |
2.5.6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的WAZ增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婴幼儿身体测量的比较分析 |
3.2 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
3.3 婴幼儿贫血状况比较 |
3.4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
3.5 不同身长、体重、血红蛋白和Z得分的变化差值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YYB干预作用的回归分析及模型创建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线性判断 |
1.2 残差正态性 |
1.3 方差齐性 |
1.4 共线性 |
1.5 统计方法 |
2 回归结果 |
2.1 婴幼儿身长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1.1 营养包服用总包数回归分析结果 |
2.1.2 服用总周数、每周服用营养包数回归分析结果 |
2.2 婴幼儿体重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2.1 营养包服用总包数回归分析结果 |
2.2.2 服用总周数、每周服用营养包数回归分析结果 |
2.3 婴幼儿血红蛋白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3.1 婴幼儿血红蛋白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3.2 婴幼儿校正血红蛋白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4 婴幼儿Z评分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4.1 婴幼儿HAZ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4.2 婴幼儿WAZ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4.3 婴幼儿WHZ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5 婴幼儿贫血和生长发育状况logistics回归 |
2.5.1 婴幼儿贫血率回归分析结果 |
2.5.2 婴幼儿生长迟缓率回归分析 |
2.5.3 婴幼儿低体重率回归分析 |
2.5.4 婴幼儿消瘦率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回归模型创建及分析 |
3.2 YYB服用总包数对婴幼儿贫血和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
3.3 营养包服用总周数和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贫血和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
4 结论 |
4.1 营养包服用总包数回归结果 |
4.2 服用总周数和每周食用频率回归结果 |
第五部分 总体讨论 |
1 研究设计 |
2 营养包对改善婴幼儿贫血和生长发育状况的总体效果 |
3 存在问题和研究的局限性 |
3.1 监测数据的局限性 |
3.2 指标选择的局限性 |
3.3 婴幼儿自然生长的影响 |
3.4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3.5 营养包干预可能的负面作用 |
4 结论 |
5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6-23月龄婴幼儿YYB干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件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衡阳市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2 研究目标 |
2.3 研究内容 |
2.3.1 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现状 |
2.3.2 7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 |
2.3.3 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满意度与需求调查 |
2.4 研究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6 技术路线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衡阳市7岁以下儿童人口分布情况 |
3.2 衡阳市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现况 |
3.2.1 2016-2018 年新生儿访视率 |
3.2.2 2016-2018年 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 |
3.2.3 2016-2018年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
3.2.4 2016-2018年6 个月内婴儿混合母乳喂养 |
3.2.5 2016-2018年6 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 |
3.2.6 儿童免疫接种现况 |
3.3 衡阳市5岁以下儿童健康现况 |
3.3.1 2016-2018 年新生儿死亡率 |
3.3.2 2016-2018 年婴儿死亡率 |
3.3.3 2016-2018年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3.3.4 2016-2018年 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 |
3.3.5 2016-2018年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 |
3.3.6 2016-2018年 5岁以下儿童超重率 |
3.3.7 2016-2018年 5岁以下儿童肥胖率 |
3.3.8 2016-2018年 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情况 |
3.4 衡阳市儿童保健服务满意度与需求调查 |
3.4.1 调查儿童的基本情况 |
3.4.2 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保健现况比较 |
3.4.3 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 |
3.4.4 不同类型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率 |
3.4.5 不同居住类型儿童的保健服务需求 |
第四章 讨论 |
4.1 衡阳市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现况 |
4.1.1 新生儿访视率、健康管理率和系统管理率 |
4.1.2 儿童常规预防接种率 |
4.1.3 0-6 月婴儿母乳喂养 |
4.2 衡阳市5岁以下儿童健康现况 |
4.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4.2.2 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价 |
4.3 衡阳市儿童保健服务满意度与需求调查 |
4.3.1 儿童保健服务现况分析 |
4.3.2 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 |
4.3.3 儿童保健服务内容需求分析 |
4.4 存在的问题 |
4.5 建议与对策 |
4.5.1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引导 |
4.5.2 完善儿童发展纲要(规划)的监测统计体系 |
4.5.3 深化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
4.5.4 加强儿童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儿童保健能力 |
4.5.5 积极开展新生儿筛查,加强儿童常见病防治和保健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贫困农村地区照养人喂养行为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框架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照养人喂养行为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影响喂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
2.3 婴幼儿健康状况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 照养人喂养行为与婴幼儿健康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 研究现状评述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3 喂养行为的相关概念 |
3.4 研究对象 |
3.4.1 样本地区 |
3.4.2 样本选择 |
3.5 数据收集 |
3.6 统计学处理 |
3.6.1 描述性分析 |
3.6.2 相关性分析 |
3.7 质量控制 |
第4章 照养人喂养行为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 |
4.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性分析 |
4.2 照养人喂养行为现状描述性分析 |
4.2.1 照养人喂养行为现状描述 |
4.2.2 婴幼儿饮食结构描述 |
4.2.3 照养人喂养行为信息来源 |
4.2.4 母乳喂养行为异质性分析 |
4.2.5 辅食喂养行为分月龄分析 |
4.2.6 辅食喂养行为异质性分析 |
4.3 喂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
4.4 分月龄段婴幼儿健康现状描述性分析 |
4.5 婴幼儿健康现状的异质性分析 |
4.6 婴幼儿健康现状与喂养行为的相关关系分析 |
4.6.1 婴幼儿健康现状与喂养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
4.6.2 婴幼儿健康现状与喂养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3 创新与不足 |
5.3.1 创新之处 |
5.3.2 本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大连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 前言 |
(二) 对象与方法 |
1. 病例对照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方法 |
2.2 测量方法 |
2.3 父母身高和遗传靶身高分类标准 |
2.4 生长发育迟缓的诊断标准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三) 结果 |
1. 生长发育迟缓率的动态变化 |
2.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2.2 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2.3 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六)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 |
3.1 相关概念 |
3.1.1 生长发育 |
3.1.2 儿童营养性疾病 |
3.1.3 儿童营养的影响因素 |
3.2 研究框架 |
3.2.1 理论基础 |
3.2.2 本研究采用的分析框架 |
3.3 儿童营养状况分析指标 |
3.3.1 国际组织及部分国家儿童营养状况分析指标 |
3.3.2 我国常用儿童营养状况分析指标 |
3.3.3 本研究采用的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定量分析指标 |
3.4 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 |
3.4.1 生长发育情况 |
3.4.2 营养性疾病 |
3.5 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
3.5.1 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影响因素的文献研究 |
3.5.2 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影响因素Meta分析 |
3.6 我国儿童营养改善政策措施 |
3.6.1 儿童营养相关政策 |
3.6.2 儿童营养改善措施 |
3.7 部分国家儿童营养问题及改善措施 |
3.7.1 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儿童营养问题及改善措施 |
3.7.2 尼泊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儿童营养问题及改善措施 |
4 讨论 |
4.1 关于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讨论 |
4.1.1 农村和西部地区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依然严重 |
4.1.2 2岁以下儿童易患微量营养素缺乏疾病,锌缺乏、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 |
4.1.3 肥胖问题逐渐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
4.2 关于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的讨论 |
4.2.1 社会因素对儿童营养的影响范围最广 |
4.2.2 家庭因素对儿童营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4.2.3 个人因素对婴幼儿营养状况有直接影响 |
4.3 对我国儿童营养改善政策措施的分析 |
4.3.1 相关政策措施仍需完善,儿童营养立法工作有待加强 |
4.3.2 医改促进了儿童系统管理工作的加强,推动儿童营养状况进一步改善 |
4.4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4.4.1 结合实际问题制定儿童营养政策 |
4.4.2 建立儿童营养改善专项资金 |
4.4.3 重视部门间合作 |
4.5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
4.5.1 部分专项调查数据与年报数据不一致 |
4.5.2 Meta分析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少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完善社会政策,改善儿童生存环境 |
5.2.2 明确重点人群和地区,制定并落实有效干预措施 |
5.2.3 加强多部门合作,共同应对多层次的儿童营养影响因素 |
5.2.4 重点帮扶农村及西部地区,缩小城乡及地区差距 |
5.2.5 强化健康教育,普及儿童营养知识 |
5.2.6 完善儿童营养监测系统,提供可靠数据信息 |
5.2.7 深入开展儿童营养影响因素研究,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二 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影响因素Meta分析森林图 |
致谢 |
(10)我国孕产妇与儿童卫生干预措施覆盖率的现状及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框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综合评价孕产妇和儿童卫生干预措施的指标筛选 |
研究背景 |
研究方法与结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三章 我国孕产妇和卫生儿童干预措施的现状与地区差异 |
研究背景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孕产妇与儿童卫生干预措施覆盖率的公平性研究 |
研究背景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分解分析不公平的影响因素 |
研究背景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四、宁夏农村3岁以下儿童喂养方式现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幼儿健康相关行为与肺炎的相关性研究[D]. 吴阿华.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D]. 金海玉. 延边大学, 2020(05)
- [3]中国0-3岁儿童照料模式的识别与优化研究[D]. 卜越. 浙江大学, 2020(01)
- [4]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D]. 武大伟.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5]婴幼儿营养包(YYB)干预效果、量效关系及模型构建研究[D]. 徐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02)
- [6]衡阳市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赵飞. 南华大学, 2019(01)
- [7]贫困农村地区照养人喂养行为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研究[D]. 杨吉酉.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8]大连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何瑞.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4)
- [9]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D]. 蔡佳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01)
- [10]我国孕产妇与儿童卫生干预措施覆盖率的现状及公平性研究[D]. 陈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