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论文-崔秀丽,晁爱军,杨燕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论文-崔秀丽,晁爱军,杨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质疏松,髋部骨折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崔秀丽,晁爱军,杨燕[1](2019)在《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常规部分参数的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入院后血常规中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及白细胞/血红蛋白(Hb)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75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血常规、生化常规等临床资料,并按年龄及标本采集时间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随机抽取275例健康查体老年人为对照组。结果 WBC、NT、N%、WBC/Hb水平,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0~12 h组与其他各组比较,12~24 h组与48~60 h组及60~72 h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由于机体应激反应,WBC、NT、N%、WBC/Hb明显升高,骨折12 h后开始有下降趋势,48 h后下降更明显。此时少数患者上述指标无下降趋势甚至持续升高时,需进一步评估应激反应及合并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可能性以指导诊疗。(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张震,张庆峰,李伟,李德民,杨超群[2](2018)在《阿仑膦酸钠应用于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对BGP、PTH、BALP表达及预防复发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应用于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对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BALP)表达及预防复发效果分析。方法 84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接受外固定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同的康复锻炼,术后3 w时给予患者药物辅助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钙剂(钙尔奇D片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加ALN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骨密度;BGP、PTH、BALP表达水平及新骨折出现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L2~4、股骨颈、Wards叁角、大转子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 05),对照组L2~4、Wards叁角、大转子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BGP、PTH、BALP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实验组上升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无新骨折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其他部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LN有助于改善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症状及骨密度,明显调节体内BGP、PTH、BALP表达水平,具有良好的预防复发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刘其顺,王懿,潘雄,应行,林道超[3](2018)在《手术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影响手术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本院并接受了手术治疗的、年龄超过50岁的110例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80.91%(89/110)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等疾病。95.2%(104/110)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即进行手术治疗。20.90%(23/110)患者预后良好;35.45%(39/110)预后不良。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随访期总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36%、11.82%、25.45%、43.64%。随访结果经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OR=7.162)、合并心血管疾病(OR=3.018)、合并脑血管疾病(OR=11.352)、合并内科疾病数量(OR=9.115)、再入院或再手术(OR=6.375)分别是影响患者术后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年龄大、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疾病数量严重影响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应在术前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选择适宜手术时机,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的风险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8年04期)

史长安,王建伟,苏晨晨[4](2018)在《低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对老年男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对老年男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男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未来10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判定标准分为高危组(n=72)和低危组(n=48)。检测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比较血清DHEAS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老年男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因素。结果高危组在年龄、吸烟史人数、嗜酒史人数方面显着高于低危组(P<0.05),在BMI、DHEAS水平、雌二醇水平、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血清IGF-1水平、骨钙素水平、骨密度水平显着低于低危组(P<0.05)。DHEAS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与BMI、雌二醇水平、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血清IGF-1水平、皮质醇水平、骨钙素水平、骨密度水平呈正相关(P<0.05)。年龄越大、DHEAS及雌二醇水平偏低、骨密度值偏低的老年男性会增加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P<0.05)。结论低血清DHEAS水平能增加老年男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老年男性患者应提前进行DHEAS治疗,预防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卢思琦[5](2018)在《髋部几何学结构及社区跌倒风险评估与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个严重健康问题,其主要特点是低骨量和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最常见的临床后果。髋部骨密度已被用作髋部骨折的有效临床预测指标。骨几何结构也被认为是另一个重要的骨折预测指标,它是独立于骨密度的可以决定骨强度的重要指标。如果说骨强度是影响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内在因素的话,那么跌倒则是骨折发生的直接外在原因。研究表明老年髋部骨折与跌倒风险升高呈正相关。跌倒风险评估也是预测髋部骨折的重要工具,对骨折的干预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利用HSA软件和数理公式,通过病例对照探寻髋部几何学参数与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测量,统计分析检验跌到风险评分与髋部骨折的关系。第一部分目的:系统地探讨髋部几何学结构与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其中寻找影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估其对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的能力。对象与方法:基于本团队正在进行的纳入6294名65岁以上中国老年居民的骨质疏松研究队列,从中选择了近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折组(97例)以及匹配的非骨折对照组(388例)。对研究对象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骨密度(BMD),由髋部结构分析软件(HSA)在DXA扫描图像上分析得出叁十个全髋亚部位(包括股骨颈狭区,NN;股骨粗隆间区,IT;股骨干区,FS)几何学参数,并通过公式计算出七个传统的股骨颈几何结构参数。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研究对象两组间差异,并使用条件逻辑回归模型计算各参数对骨折的比值比。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UC)评估髋部几何参数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1)叁个亚部位的皮质骨内径(ED)、皮质骨厚度(CT)和屈曲应力比(BR)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2)传统几何学参数:股骨颈横截面积(CSA)和屈曲应力比,以及一些新的参数,例如股骨颈狭区皮质骨内径和外径(OD)、股骨粗隆间区皮质骨内径等,经Logistic回归分析都是独立于骨密度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影响因素。(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髋部几何学参数联合骨密度预测骨折风险的能力比骨密度单独预测的能力强。尤其在股骨颈狭区,骨密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96,联合几何学参数后,AUC增至0.705,且两者差异有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系统地评估了中国老年居民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和髋部几何学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果将提升我们对骨折决定因素的认知,并且为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提供线索。第二部分目的:探讨跌倒风险评估与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和对其预测作用对象与方法:对97名近期有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史的65岁以上老年人,和按照年龄性别以1:4的配比进行匹配的388名无骨折史的对照组,进行修改版的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FROP-Com)问卷调查和平衡能力测试,比较评估得分在骨折组和非骨折组间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分析评估工具对髋部骨折的预测作用。结果:静态平衡能力得分、姿势控制能力得分和动态平衡能力得分在两组间都有显着的差异。平衡能力测试总得分以及包含了FROP-Com和平衡能力测试的跌到风险评估总分也在骨折和非骨折组间表现出统计学差异,且骨折组的得分都比非骨折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静态平衡能力得分、姿势控制能力得分和动态平衡能力得分,以及平衡能力总分和跌倒风险评估总分,都是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93、1.418、1.172、1.114、1.050,95%置信区间不包括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6、0.560、0.586、0.617、0.570,都大于0.5,具有预测意义。结论:跌倒风险评估的高得分是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是预测的重要且有效的工具。跌到风险评估为髋部骨折的二级预防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4-01)

刘军川,薛庆云,文良元,纪泉,石磊[6](2018)在《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早期骨代谢的前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早期骨代谢的特点,并对骨折早期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指导早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80例,分为老年髋部骨折组120例(股骨颈骨折60例和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及非骨折组(60例)。老年髋部骨折组平均年龄为(80.1±7.1)岁,其中男34例,女86例。非骨折组平均年龄(78.5±4.6)岁,其中男25例,女3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别于入院后、术后第1天测量血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P1NP、β-CTX、OC、25(OH)D、ALP、钙、磷],术后测定骨密度。非骨折组入院后即测定血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P1NP、β-CTX、OC、25(OH)D、ALP、钙、磷]和骨密度。通过组间和组内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并分别比较老年髋部骨折组内不同骨折类型患者及不同性别患者早期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老年髋部骨折组与非骨折组相比,髋部骨密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25(OH)D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磷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P1NP、β-CTX、OC和AL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髋部骨折组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与股骨颈骨折患者相比,血清钙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1NP、β-CTX、OC、25(OH)D、ALP和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髋部骨折组中,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比较:血清OC、ALP和磷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血清P1NP、β-CTX、25(OH)D和钙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早期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P1NP、OC、25(OH)D、钙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P<0.01,P<0.05),β-CTX、磷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与非骨折组相比,老年髋部骨折组髋部骨密度明显较低,25(OH)D、钙、磷水平明显较低,应重视25(OH)D和钙剂的补充;髋部骨折早期骨代谢水平即发生明显变化,骨形成减弱而骨破坏增强,应在早期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靳延利,苗强,刘涛,薛建利[7](2018)在《女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对患者骨折危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女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对患者骨折危险的影响,以及股骨近端几何结构是否是独立于骨密度之外与髋骨骨折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171例65周岁以上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患者(试验组,其中股骨颈骨折9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4例),另在同时期门诊收治65周岁以上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386例(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分析技术(DXA)分析比较这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MD)差异,并分析股骨近端几何结构与两种髋骨骨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的体重、股骨颈横截面积(CSA)、股骨颈长(NL)、股骨颈宽与股骨近端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股骨近端骨密度比试验组高(P<0.05)。此外,在股骨颈骨折组中,股骨颈横截面积与股骨颈长骨折的比值比(OR)分别降低了1.98和1.72倍,而股骨颈宽骨折的OR增加了1.52倍;在粗隆间骨折组中,股骨颈宽骨折的OR则增加了1.44倍(P<0.05),并且这些OR与股骨近端骨密度没有相关性。结论股骨颈宽是除骨密度以外独立的与女性髋骨骨折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庞炎旭[8](2018)在《骨密度在评估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DXA法骨密度测量在预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38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9例,平均年龄(70.6±10.1)岁,股骨转子间骨折9例,平均年龄(74.3±7.1)岁;均为低能量损伤,同期选择我院骨科门诊未发生骨折33例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9.5±8.9)岁。应用我院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健侧髋部四个区域(股骨颈、转子间、Ward区、全髋部)和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进行测量;对照组检侧左侧髋部和腰椎BMD。对比分析BMD的差异。结果:1.骨折组在股骨颈、转子间、全髋部、Ward区及腰椎的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股骨颈骨折组与转子间骨折组之间在股骨近端四个区域BMD及腰椎的BMD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骨折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股骨颈、转子间、全髋部的BMD下降分别为25.1%、25.1%、24.7%,Ward区下降最多为37.5%,腰椎区域下降最少为11.7%;4.骨折组与对照组在转子间区的T值下降比例最大为127.4%,腰椎依然下降幅度最小为32.7%,股骨颈为75.7%,全髋部为93.5%,Ward区下降为68.4%;5.对照组腰椎T值低于或接近髋部T值,骨折组中髋部各部位T值下降明显快于腰椎T值下降速度,T值低于或接近腰椎T值,髋部骨折后存在T值比倒置现象;6.在股骨近端测量BMD发现骨折组T值≤-2.5占84%,而对照组为21%,T值≤-3.5骨折组为31%,对照组未有发现,骨折组有16%未达到骨质疏松程度,两组骨质疏松程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腰椎测量BMD发现骨折组T值≤-2.5占74%,而对照组为45%,T值≤-3.5骨折组为31%,对照组18%,骨折组有26%未达到骨质疏松程度,两组骨质疏松程度比较没有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老年髋部骨折患者BMD明显低于未骨折患者,说明BMD与髋部骨折有一定相关性,但是与髋部骨折类型无关;2.髋部BMD测量值比腰椎BMD测量值对评估髋部骨折风险更有价值;3.当老年人髋部各区域BMD低于同龄健康人群髋部BMD值25%左右且髋部与腰椎T值比出现倒置时,骨折的风险性会明显升高;4.当股骨近端T值≤-3.5时具有高度髋部骨折风险;5.部分骨量正常的人群依然发生了骨质疏松性骨折,而一些骨质疏松的患者未发生骨折,显示除BMD外,骨骼的显微结构对骨折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丁晓伟,赵忠海[9](2017)在《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非药物防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为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骨痛和脆性骨折,尤其以老年人髋部骨折常见。老年髋部骨折后死亡率上升,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只有约40%病人能完全恢复独立生活,多数继发对侧髋部骨折发生~([1])。韦永中等~([2])研究表明,初次髋部骨折再次骨折的发生率为21.21%。Stenvall等~([3-4])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抗骨质疏松综(本文来源于《实用老年医学》期刊2017年09期)

俞春生,赵义荣,李继川,吕志宇,许德志[10](2017)在《中药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益肾健脾方联合鲑鱼降钙素用于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按本研究各项标准纳入70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用双盲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阿仑膦酸钠,观察组加用鲑鱼降钙素和益肾健脾方。对比术前术后两组骨代谢指标,以及术前术后Wards、(L2~4、大转子)股骨颈骨BMD;对比术前术后两组髋关节功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术后观察组Ca~(2+)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ACP与ALP均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明显;观察组术后CT、PTH低于对照组,BGP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股骨颈骨B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Harris分值较对照组高(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益肾健脾方联合鲑鱼降钙素能改善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改善个别骨密度指标,促进康复,提高髋关节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7年14期)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应用于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对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BALP)表达及预防复发效果分析。方法 84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接受外固定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同的康复锻炼,术后3 w时给予患者药物辅助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钙剂(钙尔奇D片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加ALN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骨密度;BGP、PTH、BALP表达水平及新骨折出现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L2~4、股骨颈、Wards叁角、大转子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 05),对照组L2~4、Wards叁角、大转子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BGP、PTH、BALP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实验组上升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无新骨折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其他部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LN有助于改善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症状及骨密度,明显调节体内BGP、PTH、BALP表达水平,具有良好的预防复发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1].崔秀丽,晁爱军,杨燕.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常规部分参数的变化规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张震,张庆峰,李伟,李德民,杨超群.阿仑膦酸钠应用于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对BGP、PTH、BALP表达及预防复发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3].刘其顺,王懿,潘雄,应行,林道超.手术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8

[4].史长安,王建伟,苏晨晨.低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对老年男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J].临床骨科杂志.2018

[5].卢思琦.髋部几何学结构及社区跌倒风险评估与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评价[D].苏州大学.2018

[6].刘军川,薛庆云,文良元,纪泉,石磊.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早期骨代谢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8

[7].靳延利,苗强,刘涛,薛建利.女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对患者骨折危险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8

[8].庞炎旭.骨密度在评估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的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18

[9].丁晓伟,赵忠海.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非药物防治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7

[10].俞春生,赵义荣,李继川,吕志宇,许德志.中药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7

标签:;  ;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论文-崔秀丽,晁爱军,杨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