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业务复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PON,GEM,T-CONT,业务复用
业务复用论文文献综述
程毅辉[1](2019)在《GPON业务复用原理及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GPON系统中业务的复用原理,并通过一个故障实例的解决来进一步剖析GEM port、T-CONT如何实现ONU业务的复用。(本文来源于《广东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杨士霄[2](2019)在《5G新空口演进中eMBB与URLLC业务复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5G标准规范体系的演进将致力于解决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多样化、差异化性能指标,适用频谱资源的缺乏要求5G新空口频段能够同时承载超高速率、超低时延业务的需求。本论文主要从系统级建模与物理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eMBB与URLLC KPI及相关技术进行了讨论与研究。为了实现不同参数集配置的两种业务模型在同一频段上共存,本文分析了基于Short TTI的不同调度间隔下eMBB与URLLC的复用方法,旨在减少资源浪费,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论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点有:1.本文首先基于Short TTI技术与排队论模型对URLLC进行系统级建模,分析如何在有限的带宽与严格的QoS限制下高效地传输URLLC业务,并设计Compact DCI增加其传输效率。针对eMBB,本文则是将标准化中CBG重传技术应用其中。2.本文针对蜂窝网下混合业务场景,设计了Short TTI传输模式下的资源分配方案。方案设计考虑优先调度突发型业务,使系统时延尽可能最低。本文通过系统级仿真,分析单业务、混合业务下的吞吐量和时延等指标,提出了与eMBB/URLLC相适应的Short TTI应用场景,为业务复用技术打下基础。3.在基于Short TTI调度的混合业务的基础上,本文针对不同业务采用不同的调度TTI,研究其共存时的系统性能。针对资源预留复用方案,本文通过排队论模型分析评估了URLLC预留资源带宽大小与系统负载对eMBB业务性能的影响。针对动态资源复用,本文利用凸优化理论对通eMBB损耗进行系统级建模分析,旨在保证URLLC性能的同时最优化eMBB传输效率。最后,本文详细设计了动态资源复用中资源占用指示信令PI的参数配置,并结合CBG重传技术,通过系统级仿真评估资源分配方案与吞吐量验证其合理性,对于eMBB高热点高容量的传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1-20)
黄莹[3](2018)在《复用段单节点失效造成业务时隙错连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铁路通信系统中常见的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的应用和机理;对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在单节点失效的情况下,造成的时隙错连进行探讨;针对铁路常见的几个时隙错连现象导致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由此归纳出时隙错连产生的原因,为后期业务应用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本文来源于《铁道通信信号》期刊2018年09期)
杨士霄,高月红,张欣,李明菊[4](2018)在《5G新空口下eMBB与URLLC业务复用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5G标准规范体系的演进将致力于解决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多样化、差异化性能指标,适用频谱资源的缺乏要求5G新空口频段能够同时承载超高速率、超低时延业务。根据3GPP研究计划与进展,5G研究初期以eMBB为主,直到成熟期完善URLLC的标准化。本文主要从物理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eMBB与URLLC KPI及相关技术进行了讨论与研究。为了实现不同参数集配置的两种业务模型在同一频段上共存,本文分析了4种应用场景下eMBB与URLLC的两种基本复用方法,旨在减少资源浪费,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本文来源于《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8年08期)
滕清松[5](2017)在《二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节点对业务影响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华为传输网二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中的节点错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实际应用中出现节点错误指向现象对业务的影响给予了详细分析,由此归纳出节点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主要总结了笔者处理过的一起二纤双向共享复用段环特殊情况下的故障,并加以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科学家》期刊2017年16期)
高会生,方子希[6](2017)在《PTN时分复用业务的时延抖动分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分组传送网承载电力通信时分复用业务存在时延抖动问题,提出了随机封装和固定封装两种分组封装模式,建立了两种模式的单节点和串联路径端到端时延抖动数学模型.根据创建的两种模型,仿真研究了背景流量、网络节点数量、节点吞吐量和封装模式等参数对时延抖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配置这几个参数可以优化网络性能,为去抖动缓存的设置提供依据;而且固定封装模式具有较强的抗抖动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高会生,方子希[7](2016)在《PTN时分复用业务的最佳封装尺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组传送网承载电力通信时分复用业务存在随机时延问题,这种随机时延受业务封装尺寸的影响。为了精确分析封装尺寸对边缘路由器随机时延的影响程度,提出一种边缘路由器随机时延数学模型。该模型可用来计算业务的随机时延概率分布,以及一定范围内适宜的时分复用业务封装尺寸。为了验证该模型,利用Matlab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非结构化封装的时分复用业务,当封装尺寸处于16至32帧区间时,具有最优时延特性。(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刘瑞冰[8](2015)在《基于自相似业务流的AOS空间信道复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空间任务中数据传输和管理体系的要求,CCSDS开发了高级在轨系统(AOS),并且大量的研究表明任何类型的网络流量均具有自相似性,故本文对自相似业务流下的AOS空间信道复用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自相似业务流下包信道复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具有自相似特性的源包到达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非空竭服务模型与再生循环方法,推导出了高效率帧生成算法中的平均帧生成时间和平均包时延的理论公式;并在自相似流下推导出了自适应帧生成算法的复用效率、平均帧生成时间和平均包时延的理论公式;最后对这两种帧生成算法所推导的理论公式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公式曲线与仿真曲线拟合良好,因此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可以将该实验结果作为理论基础进行相应的指导。其次,对自相似业务流下虚拟信道调度算法进行了研究。在自相似业务流下,将虚拟信道调度算法与帧生成模块进行联合优化,对基于帧紧迫度的边界可移动虚拟信道调度算法与传统动态调度算法以及边界不可移动的调度算法进行仿真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帧紧迫度的边界可移动虚拟信道调度算法在系统平均调度时延、最大时延、信道利用率等方面的性能均优于其它两种算法。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该研究结果可以提供相应的理论分析和指导。(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5-12-08)
许俊现,高会生,汪洋[9](2015)在《用于线路纵差保护的PTN时分复用业务时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PTN承载的时分复用业务具有显着随机性,利用此类业务传输线路纵差保护数据需要全面分析业务时延和通道不对称性。在全面分析业务时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时延模型,该模型包含固定时延和随机时延两种分量。给出了数据分组随机时延的数值仿真方法,该方法可用来研究以太网帧长、带宽占用率和路径跳数等不同条件下的时延分布特征。定量分析了PTN承载时分复用业务对线路纵差保护通信需求的适应性。研究成果具有工程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5年23期)
刘瑞冰,潘伟杰,宿晋,范玉娜[10](2015)在《基于自相似业务流的AOS等时帧生成算法的复用效率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任何类型的网络流量均呈现自相似特性,传统的泊松分布到达模型已不再适用于高级在轨系统(AOS)多路复用研究。两级多路复用技术是AOS协议的关键技术之一,第一级多路复用即包复用模块,第二级多路复用为虚拟信道调度模块。本文基于malab仿真软件对自相似业务流下等时帧生成算法的MPDU复用效率进行研究仿真。(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5年10期)
业务复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5G标准规范体系的演进将致力于解决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多样化、差异化性能指标,适用频谱资源的缺乏要求5G新空口频段能够同时承载超高速率、超低时延业务的需求。本论文主要从系统级建模与物理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eMBB与URLLC KPI及相关技术进行了讨论与研究。为了实现不同参数集配置的两种业务模型在同一频段上共存,本文分析了基于Short TTI的不同调度间隔下eMBB与URLLC的复用方法,旨在减少资源浪费,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论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点有:1.本文首先基于Short TTI技术与排队论模型对URLLC进行系统级建模,分析如何在有限的带宽与严格的QoS限制下高效地传输URLLC业务,并设计Compact DCI增加其传输效率。针对eMBB,本文则是将标准化中CBG重传技术应用其中。2.本文针对蜂窝网下混合业务场景,设计了Short TTI传输模式下的资源分配方案。方案设计考虑优先调度突发型业务,使系统时延尽可能最低。本文通过系统级仿真,分析单业务、混合业务下的吞吐量和时延等指标,提出了与eMBB/URLLC相适应的Short TTI应用场景,为业务复用技术打下基础。3.在基于Short TTI调度的混合业务的基础上,本文针对不同业务采用不同的调度TTI,研究其共存时的系统性能。针对资源预留复用方案,本文通过排队论模型分析评估了URLLC预留资源带宽大小与系统负载对eMBB业务性能的影响。针对动态资源复用,本文利用凸优化理论对通eMBB损耗进行系统级建模分析,旨在保证URLLC性能的同时最优化eMBB传输效率。最后,本文详细设计了动态资源复用中资源占用指示信令PI的参数配置,并结合CBG重传技术,通过系统级仿真评估资源分配方案与吞吐量验证其合理性,对于eMBB高热点高容量的传输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业务复用论文参考文献
[1].程毅辉.GPON业务复用原理及应用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2019
[2].杨士霄.5G新空口演进中eMBB与URLLC业务复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3].黄莹.复用段单节点失效造成业务时隙错连处理[J].铁道通信信号.2018
[4].杨士霄,高月红,张欣,李明菊.5G新空口下eMBB与URLLC业务复用技术的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8
[5].滕清松.二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节点对业务影响的探讨[J].科学家.2017
[6].高会生,方子希.PTN时分复用业务的时延抖动分析模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
[7].高会生,方子希.PTN时分复用业务的最佳封装尺寸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6
[8].刘瑞冰.基于自相似业务流的AOS空间信道复用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
[9].许俊现,高会生,汪洋.用于线路纵差保护的PTN时分复用业务时延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
[10].刘瑞冰,潘伟杰,宿晋,范玉娜.基于自相似业务流的AOS等时帧生成算法的复用效率仿真[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