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裂缝,有限元,模拟,含水率
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魏开航[1](2015)在《基于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裂缝性油藏有限元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裂缝性油藏在油藏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压裂技术发展对提高油藏采收率具有特殊作用,因此模拟裂缝对于油藏渗流的开发动态的影响对指导目前裂缝性油藏开发及人工压裂的裂缝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主要基于一些特殊的裂缝形态,不能反映真实的裂缝形态对开发的影响,对裂缝的模拟没有达到更高要求,需要对生产动态有更实际的反映。对裂缝的数值模拟目前主要基于有限差分法,将裂缝描述为直线及平面,主要采用网格加密的方法反映裂缝的存在,因此对于实际裂缝的描述不能达到更精确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研究复杂的裂缝形态渗流问题局限性更大。因此,本文在有限元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对裂缝性油藏渗流问题建立了二维油-水两相渗流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二维平面上将裂缝处理为具有一定渗流能力的线段,采用任意四边形单元描述基质单元,采用伽辽金方法求解有限元,结合C++语言编制了有限元的数值模拟器,得到了稳定的数值计算结果。本文基于平面二维油水渗流方程,研究油藏注水对于裂缝性油藏的开发动态影响,并研究了裂缝的长度,开度,条数对裂缝性油藏的生产动态影响,并模拟了复杂裂缝形态的渗流,得到了各个裂缝形态下的饱和度分布图及生产井含水率变化曲线,为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5-06-01)
刘广峰,李帅,顾岱鸿,丁云宏,张璋[2](2014)在《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在体积压裂裂缝网络模拟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地层基质向裂缝渗流受到限制,采用体积压裂"打碎"储集层,形成复杂缝网,能够实现裂缝与油藏的最大接触。由于体积压裂形成体积压裂改造区(SRV区),常规双翼对称裂缝模型不再适用,新型缝网模型亟待研究。综合测井解释、岩石力学、微地震数据,在测试压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净压力拟合、缝网拟合,对比了离散裂缝网络(DFN)模型和裂缝簇两种模型,其中DFN模型拟合程度较高,证明DFN模型适合体积压裂裂缝网络模拟。(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4年06期)
糜利栋,姜汉桥,李俊键[3](2014)在《页岩气离散裂缝网络模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气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焦点,然而关于页岩气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关于页岩气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大多局限于常规油气藏数值模拟所采用的连续介质模型,但页岩气藏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连续介质模型不能准确表征页岩气特有的渗流特征。基于离散裂缝网络模型(DFN),从渗流理论出发,建立页岩气离散裂缝网络渗流数学模型,表征页岩气在干酪根中的扩散效应,孔壁的吸附—解吸附效应,纳米孔隙中的滑脱效应、Knudsen扩散效应以及裂缝内的非达西渗流规律。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渗流方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最终得出:1页岩气不同生产阶段,产气机理不同;2滑脱效应和Knudsen扩散效应对页岩气产能影响较大,而吸附—解吸附效应和干酪根中的扩散效应对延长页岩气稳产期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和现有页岩气数值模拟软件CMG(2012版)计算结果对比,该模型在模拟裂缝性页岩气藏时更符合实际情况,为页岩气数值模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任冀川[4](2014)在《基于离散裂缝网络的网络裂缝酸化井产能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裂缝性储层油气资源量丰富,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相对于水力压裂技术,网络裂缝酸化技术对于此种储层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而为了对裂缝性油藏进行更加有效的开发,在采取相应工艺技术的同时,也必须对其产能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但目前对于此种工艺措施后的产能预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网络裂缝酸化施工后,往往因包含有复杂的高导流能力裂缝网络而对流体的流动规律产生很大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的多重介质模型,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能够更加准确的描述此种类型储层的渗流规律。但前期所采用的离散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对裂缝进行了显式化处理,但其计算思路依旧是将裂缝与基质看做等效的渗流体进行迭加。这样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描述裂缝存在对于储层渗流的部分影响,但是在对于一些复杂裂缝的描述上则存在很大问题。其次,酸化过程中酸液对于基质及裂缝内部的填充物及污染物的溶蚀会大大改变裂缝的流动能力,而目前对于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获取及计算方法十分复杂,所需参数获取较为困难。本文针对裂缝型气藏的地质特征,分别将基岩和裂缝视为具有不同流动特征的独立系统。基于裂缝子模型法建立了独立于基质系统之外的裂缝系统子模型,并通过切割边界上的窜流方程进行流动耦合,形成了具有显式离散裂缝的裂缝型气藏渗流基本数学模型。并基于现场酸化改造资料给出了一种酸化前后裂缝渗透率的简化计算方法。随后基于基岩系统和裂缝子模型不同的几何特征,分别采用叁角形单元和混合单元对其进行了离散并推导出了相应的有限元插值函数。采用虚位移原理得到了渗流压力方程的泛函,形成了有限元计算的单元特性矩阵和列阵。最终建立了渗流有限元方整体方程组,并采用了能够有效克服刚度矩阵病态问题的预条件共轭梯度算法完成了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最后,基于提出的裂缝型气藏裂缝网络渗流模型与其有限元数值计算格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在Eclipse验证结果良好的基础上,通过概念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得到了裂缝的连通性、方位角、开度以及密度以及不同酸化措施对产能的影响,认识到了裂缝性油藏酸化的基本原则。并通过一个单井应用实例给出了一套完整的网络裂缝酸化井产能预测的基本方法及流程。本论文建立了一套网络裂缝酸化井产能预测模型及方法,为此类措施井的产能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4-06-01)
曹成,高潮,张磊[5](2014)在《离散裂缝网络模型与有限元方法在页岩气藏数值模拟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砂岩单孔隙介质油藏的数值模拟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由于页岩基质和裂缝之间显着的物性差异以及页岩气的吸附规律使得我们无法继续采用单孔隙介质来对其进行气藏数值模拟研究,对于复杂而致密的页岩气藏,其理论基础还不完善,调研国内外页岩气数值模拟现状,搞清楚气水在页岩气藏中的渗流机理,建立此流动机制的页岩气藏的控制方程,并建立页岩气藏离散裂缝网络数学模型,探索页岩气藏离散裂缝模型的离散化方法,使用有限元方法求解离散裂缝网络模型,通过离散裂缝网络数值模拟方法优化页岩气藏地层参数和裂缝参数,并作出产能评价,这些方面对页岩气藏离散裂缝网络数值模拟研究的突破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4年06期)
郎晓玲,郭召杰[6](2013)在《基于DFN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DFN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裂缝性储层建模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分大尺度和中小尺度两种裂缝级别建立DFN离散裂缝模型。首先,按照确定性建模方法,以叁维地震资料建立大尺度裂缝的空间分布模型。然后,以岩芯观测和成像测井解释的裂缝密度、长度、倾角、方位等统计信息为基础,在地震裂缝预测的属性体约束下,建立全区裂缝密度分布模型,并以该数据体为约束,利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中小尺度的裂缝网络模型,实现井间裂缝密度的约束。最后,通过整合大尺度和中小尺度的DFN模型,建立Z地区综合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及其裂缝孔隙度、渗透率等属性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储层裂缝的叁维空间分布特征,为该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地质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王晖,胡光义[7](2012)在《渤海C油田潜山裂缝型储集层随机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实现与优选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渤海C油田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地质特点,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油藏动态以及露头等资料,分析了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成因及发育特点,确定构造应力场和断层的分布为该油田储集层裂缝发育的2个主控因素。将构造应力场与断层分布相结合模拟离散裂缝网络,预测裂缝分布趋势。通过地质特征对比以及动态资料验证,优选出C油田的离散裂缝网络(DFN)。以离散裂缝网络(DFN)为平面约束条件,以井点岩心统计裂缝几何形态为"硬"数据,计算出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叁维分布,并建立了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地质模型,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2年01期)
郑松青,张宏方,刘中春,牟雷[8](2011)在《裂缝性油藏离散裂缝网络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常规碎屑岩储层相比,裂缝性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表征单元体尺度大,难以用等效连续模型表征,而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可以描述储层任意尺度上的非均质性.从裂缝性储层识别预测技术、建模方法、模型应用等方面对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进行分析,指出其发展趋势依赖3方面技术:(1)在储层识别和预测技术方面,需建立裂缝产状、长度、开度等属性的识别预测模型,为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建模提供准确有效的井点信息和井间信息;(2)在建模技术方面,需进一步研究裂缝产状、长度、开度等属性的空间相关性和结构性及其建模方法;(3)在模型应用技术方面,基于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成本过高,需降低其计算成本,以满足工程需要.(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徐维胜,龚彬,何川,秦关[9](2011)在《基于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储层裂缝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储层裂缝在叁维空间上的分布形态.首先对微电阻率成像测井EMI资料处理,人工识别出天然张开裂缝,计算裂缝的密度、长度、宽度、倾角、方位等参数,并生成LAS格式的数据;然后以GoCAD为软件平台,依据离散裂缝网络模型DFN原理,综合运用裂缝定量数据、测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地质模型.该模型客观地反映了储层裂缝的几何特征和分布形态,可为后续气藏数值模拟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唐永,梅廉夫,张春生,龙礼文,陈友智[10](2010)在《基于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裂缝储层的随机模拟——以王窑区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燕山期、喜山期构造活动作用下,王窑区块发育北东向和南北向共轭剪切裂缝。针对该裂缝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对裂缝进行了随机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轭裂缝北东向较为显着,且以高角度裂缝为主。裂缝对渗透率影响较为明显,将研究区的渗透率提高到20×10-3μm2,孔隙度增加约2%。(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0年05期)
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致密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地层基质向裂缝渗流受到限制,采用体积压裂"打碎"储集层,形成复杂缝网,能够实现裂缝与油藏的最大接触。由于体积压裂形成体积压裂改造区(SRV区),常规双翼对称裂缝模型不再适用,新型缝网模型亟待研究。综合测井解释、岩石力学、微地震数据,在测试压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净压力拟合、缝网拟合,对比了离散裂缝网络(DFN)模型和裂缝簇两种模型,其中DFN模型拟合程度较高,证明DFN模型适合体积压裂裂缝网络模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魏开航.基于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裂缝性油藏有限元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5
[2].刘广峰,李帅,顾岱鸿,丁云宏,张璋.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在体积压裂裂缝网络模拟上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
[3].糜利栋,姜汉桥,李俊键.页岩气离散裂缝网络模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
[4].任冀川.基于离散裂缝网络的网络裂缝酸化井产能预测模型[D].西南石油大学.2014
[5].曹成,高潮,张磊.离散裂缝网络模型与有限元方法在页岩气藏数值模拟中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4
[6].郎晓玲,郭召杰.基于DFN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王晖,胡光义.渤海C油田潜山裂缝型储集层随机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实现与优选方法[J].岩性油气藏.2012
[8].郑松青,张宏方,刘中春,牟雷.裂缝性油藏离散裂缝网络模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
[9].徐维胜,龚彬,何川,秦关.基于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储层裂缝建模[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
[10].唐永,梅廉夫,张春生,龙礼文,陈友智.基于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裂缝储层的随机模拟——以王窑区块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