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抑制论文-冯墨女

分心抑制论文-冯墨女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心抑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心抑制,行动导向,状态导向

分心抑制论文文献综述

冯墨女[1](2018)在《行动导向、状态导向分心抑制能力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132名初中生被试,采用Stroop色-词任务的负启动范式,探讨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个体分心抑制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行动导向的习惯化效应小于状态导向,而行动导向的负启动效应大于状态导向。负启动效应与更普遍的认知功能有关,是一种更一般、更灵活的抑制能力,而习惯化抑制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抑制能力。因此,行动导向比状态导向具有更好的分心抑制能力。(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施静,任俊,张振新[2](2012)在《积极情绪对选择性注意分心抑制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负启动实验范式,通过两个行为实验分别考察了积极情绪对位置分心抑制和特性分心抑制机制的影响。结果发现,积极情绪条件下被试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减少了,而特性负启动效应消失了;其它两种条件下被试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和特性负启动效应很明显。研究揭示,积极情绪下个体的特性分心抑制机制松弛化,而位置分心抑制能力也有所不足。(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2年05期)

田媛[3](2012)在《学习困难学生分心抑制能力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性注意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一直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抑制机制是选择性注意其中的一个重要机制,负启动范式作为研究抑制机制的主要实验范式,主要由位置负启动和特性负启动两种主要形式组成,分别用于探讨分心抑制能力中位置抑制能力和特性抑制能力的特点。分心抑制的积极抑制过程能够在个体激活相应的目标信息的同时使分心信息的内部表征得到相应的抑制,从而避免了分心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干扰对目标信息的加工,所以说分心抑制是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学习困难现象普遍存在,现今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学习困难的研究也就成为倍受学术界重视的一个领域。本研究首先利用AAT测验,PRS问卷评估的方法筛选出学习困难、学习优秀学生作为实验被试,从位置抑制和特性抑制的分离入手,通过认知行为实验(位置负启动任务,特性负启动任务)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Related Potentials, ERP)探讨学困生的分心抑制能力的特点。本文分别采用负启动实验范式考察了学困生和学优生的位置抑制能力和特性抑制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学困生的分心抑制能力较低于学优生。实验一结果显示,在位置负启动任务中,学困生和学优生均能产生显着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学困生的位置负启动量小于学优生并且在负启动条件下出现了增强的P300和P100波,显示学困生的位置抑制能力不如学优生;实验二显示在特性负启动任务中,学困组和对照组均产生了特性负启动效应,对照组的特性负启动效应较明显,学困生的特性负启动量显着小于学优生且出现了P300波的延迟,显示学困生的特性抑制能力显着低于学优生,可以看出特性抑制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2-05-01)

张均,冯正直[4](2010)在《沉思和分心对抑郁个体分心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诱导沉思和分心对抑郁个体分心抑制的影响。方法以贝克抑郁量表(BDI)、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50名被试进行测试,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正常(n=38)和抑郁情绪(n=42)被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从某医院门诊病例中筛选出抑郁患者组(n=22)。每组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沉思和分心任务诱导,然后采用负启动任务对注意的分心抑制进行研究。结果①抑郁患者组在沉思诱导下对悲伤面孔的正负启动效应与分心诱导差异不显着(P>0.05);在分心诱导下对高兴面孔的正(t=3.060,P=0.014)、负(t=3.527,P=0.006)启动效应显着低于沉思诱导。②沉思任务诱导下,抑郁个体表现为对悲伤面孔正(F=21.56,P=0.000)、负(F=34.17,P=0.000)启动效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③分心任务诱导下,抑郁患者组表现为对高兴面孔正(F=51.97,P=0.000)、负(F=10.21,P=0.000)启动效应低于正常对照组,对悲伤面孔的正(F=4.07,P=0.014)、负(F=9.70,P=0.000)启动效应也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抑郁个体分心抑制不受沉思诱导影响,分心任务诱导降低了抑郁患者对高兴面孔的分心抑制能力和增强了对高兴面孔的加工易化效应。(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施静[5](2010)在《积极情绪对选择性注意分心抑制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关研究显示,积极情绪拓宽了选择性注意的范围,并促进了宽松且灵活的认知加工模式的建立。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对信息加工的分心抑制能力显着地受到了削弱,且易受无关信息的影响。但当前的研究主要是从积极情绪与特性抑制方面去考虑的,忽略了分心抑制机制本身的特征,即分心抑制机制由位置抑制和特性抑制两种独立的抑制系统构成,它们有着不同的视觉通路。由此,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积极情绪对这两种抑制系统的影响是否相同呢?本研究在情绪诱导的基础之上,采用负启动实验范式,分别从位置抑制和特性抑制两个方面来系统地探讨积极情绪对分心抑制能力的影响,此外,本研究采用完善过的情绪负启动实验范式,来进一步验证了国外学者关于积极情绪对个体情绪信息分心抑制能力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广告的形式招募了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实验被试,采用负启动实验范式,通过叁个行为实验来考察积极情绪对选择性注意分心抑制机制的影响。实验1通过影片剪辑诱导被试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情绪,并探讨叁组被试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实验2采用情绪图片诱导被试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情绪,并探讨叁组被试的特性负启动效应。实验3采用情绪图片诱导被试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情绪,并探讨叁组被试的情绪信息负启动效应。结果发现,积极情绪条件下被试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减少了,而特性负启动效应和情绪负启动效应消失了;其它两种条件下被试的位置负启动效应、特性负启动效应和情绪负启动效应很明显,未发现消极情绪对分心抑制机制的影响。本研究揭示,积极情绪下个体的特性分心抑制(包括情绪信息分心抑制)机制松弛化了,而位置分心抑制能力也有所降低。这一结论与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相一致,说明积极情绪状态下,正常个体的特性分心抑制放松了,使得个体的注意中心拓宽了,进而推动了个体信息加工方式的转变,提高了认知灵活性和思维的多变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0-04-15)

张丽华,胡领红,白学军[6](2008)在《创造性思维与分心抑制能力关系的汉字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问卷法筛选出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两组大学生作为被试,利用负启动实验范式考察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大学生分心抑制能力的差异,探讨其分心抑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两组大学生均表现出明显的位置抑制能力。低水平组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特性抑制能力,但高水平组大学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特性抑制能力。因此,个体的特性抑制能力随创造性思维水平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刘明矾,姚树桥,杨会芹,向慧[7](2007)在《情绪评价任务中抑郁个体的分心抑制机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使用情绪负启动技术,在情绪评价任务中考察了抑郁个体和正常被试对正、负情绪词分心抑制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控制条件下相比,非抑郁控制组被试在负启动条件下对探测显示中正、负性靶子词的反应时间更长;抑郁个体只表现在对探测显示中正性靶子词反应时的延长,负性靶子词未出现负启动效应。结果说明,抑郁个体对负性信息存在抑制机制障碍,对负性信息的偏向与选择性注意中的维持成分有关。这提示心理治疗家应该注重训练抑郁个体对负性信息的抑制能力,预防抑郁复发的目标应集中在注意持续的控制上。(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7年03期)

胡领红[8](2007)在《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大学生的分心抑制能力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选择性注意中抑制机制的基本实验范式是负启动实验范式,它包括位置负启动和特性负启动两种形式,相应地考察位置抑制能力和特性抑制能力。这种主动的抑制机制能够保证与任务有关信息的内在表征被激活的同时,无关信息的内在表征也会得到积极主动的抑制,从而了避免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干扰或混淆对有关信息的加工,所以分心抑制是思维的流畅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对于思维的最高形式和核心——创造性思维,它与分心抑制的关系在国内外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从位置抑制和特性抑制的分离入手,探讨了创造性思维与分心抑制能力以及工作记忆容量的关系。本研究首先采用测验法筛选出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的大学生作为实验被试,然后在实验1和实验2中利用负启动实验范式分别考察了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大学生的位置抑制能力和特性抑制能力的异同,结果发现,不论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所有被试均能产生显着的位置负启动效应,都具有位置抑制能力;但两组被试的位置负启动量差异并不显着,这说明,人的位置抑制能力并不随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变化。低创造性思维水平组被试能产生显着的特性负启动效应,表现出明显的特性抑制能力;而高创造性思维水平组被试没有产生显着的特性负启动效应,这说明,特性抑制能力随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变化。实验3探讨了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被试的分心抑制能力及其与工作记忆容量的关系。结果发现,高创造性思维水平组的工作记忆容量显着高于低创造性思维水平组的工作记忆容量,而且,不论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两组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与其位置抑制能力之间均无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7-05-10)

张丽华,白学军,胡领红[9](2006)在《不同创造性思维水平大学生的分心抑制能力及工作记忆关系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性注意机制中的分心抑制能够避免无关信息干扰或混淆工作记忆的加工和储存,所以,分心抑制是思维的流畅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对于思维的最高形式和核心——创造性思维,它与分心抑制的关系在国内外至今还没有直接的实证研究。研究创造性思维与分心抑制能力及工作记忆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这不仅为分心抑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还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选拔创(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12-01)

沈德立,王敬欣[10](2003)在《分心抑制与年龄关系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负启动效应是指当前一个刺激中的干扰项作为后一个刺激中的目标呈现时产生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2×4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4个年龄组被试(小学生、初中生、大学生和老年人)位置负启动效应的产生情况,探讨了位置负启动效应与年龄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组被试都能产生显着的位置负启动效应;(2)各年龄组被试位置负启动量差异不显着,说明位置抑制能力呈稳定的年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03年01期)

分心抑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采用负启动实验范式,通过两个行为实验分别考察了积极情绪对位置分心抑制和特性分心抑制机制的影响。结果发现,积极情绪条件下被试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减少了,而特性负启动效应消失了;其它两种条件下被试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和特性负启动效应很明显。研究揭示,积极情绪下个体的特性分心抑制机制松弛化,而位置分心抑制能力也有所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心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1].冯墨女.行动导向、状态导向分心抑制能力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

[2].施静,任俊,张振新.积极情绪对选择性注意分心抑制过程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2

[3].田媛.学习困难学生分心抑制能力的特点[D].河南大学.2012

[4].张均,冯正直.沉思和分心对抑郁个体分心抑制的影响[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0

[5].施静.积极情绪对选择性注意分心抑制过程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0

[6].张丽华,胡领红,白学军.创造性思维与分心抑制能力关系的汉字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

[7].刘明矾,姚树桥,杨会芹,向慧.情绪评价任务中抑郁个体的分心抑制机制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7

[8].胡领红.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大学生的分心抑制能力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9].张丽华,白学军,胡领红.不同创造性思维水平大学生的分心抑制能力及工作记忆关系的实验[C].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

[10].沈德立,王敬欣.分心抑制与年龄关系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

标签:;  ;  ;  

分心抑制论文-冯墨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