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分层论文-朱竑祯,王纬波,殷学文,高存法

振动分层论文-朱竑祯,王纬波,殷学文,高存法

导读:本文包含了振动分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梁模型,功能梯度,耦合振动,动刚度法

振动分层论文文献综述

朱竑祯,王纬波,殷学文,高存法[1](2019)在《基于分层模型的功能梯度输流管道耦合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研究了材料属性沿管道壁厚方向呈梯度变化的输流管道的耦合振动。沿厚度方向将功能梯度材料离散为若干层均质材料;考虑流体在轴向的可压缩性及管壁与流体间的摩擦,通过Hamilton原理及流体动量方程、连续方程建立了功能梯度输流管道的耦合振动模型;采用动刚度法对管道单元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分析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梯度指数变化对管道动态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0期)

李寿涛[2](2019)在《基于振动频率和曲率识别FRP梁的双分层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Fibre Reinforced Polymer)因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和成型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工业、体育休闲以及土木工程等领域。对于FRP层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主要由树脂基体的强度决定,因此沿厚度方向的强度很低,使得分层损伤成为FRP材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主要破坏形式。分层损伤的出现会极大弱化结构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甚至可能造成整体结构失效,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寻求一种可靠、准确、高效的方法对FRP材料的损伤进行检测和识别具有重大意义。关于FRP分层损伤识别问题,现有文献主要针对单分层损伤进行识别,而对于双/多分层的识别研究较少。考虑到固有频率易于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现性;而振型曲率对结构的局部变化十分敏感等。本课题将以含双分层损伤的FRP层合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基于频率和基于曲率的两种方法对双分层损伤进行识别。通过构建含双分层损伤的FRP层合梁理论模型,以生成损伤参数对应的各阶频率变化值作为识别指标,利用遗传算法(GA)可预测出对应的损伤参数。构建含双分层损伤的FRP层合梁有限元模型以得到各阶纯弯曲振型数据,通过中心差分法转换为振型曲率以用于损伤识别。采用数值验证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种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以频率变化值作为识别指标,对比单分层识别算法和双分层识别算法,结果表明双分层识别方法更具通用性,能准确识别单/双分层损伤,而单分层识别算法预测双分层损伤的效果不佳。利用数值案例和实验案例对双分层识别算法进行验证,预测理论案例的各损伤参数平均误差均在±2.00%范围内,而实际案例的预测平均误差在±5.00%左右。因此说明双分层识别算法可有效识别单/双分层损伤。基于曲率模态提出叁个损伤识别指标(曲率模态绝对差、即刻损伤因子和曲率模态变化值相邻点差值)对FRP层合梁的双分层损伤进行识别。数值验证结果表明叁个损伤识别指标均能有效识别双分层损伤,尤其以曲率模态变化值相邻点差值的识别效果最好。实测曲率模态数据经滤波器滤波处理后依然存在较多杂波,难以区分杂波是由损伤引起或是由测量过程受到干扰造成,因此难以通过实测数据对损伤进行识别。综上,采用基于振动参数变化进行分层损伤识别时,应优先采用固有频率作为识别指标,该指标对FRP材料中的单/双分层损伤均能识别。(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海涛[3](2019)在《水平直线振动下颗粒物质分层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物质是由大量离散的固体颗粒组成的体系,并且这些固体在大多数的时间里都保持着直接的物理相互作用。不仅在生活中与人类息息相关,在工业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自然界中的砂石、土砾、浮冰、积雪;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煤炭、矿石、建材、药品、食盐、糖及谷物等粮食颗粒都属于颗粒物质。颗粒物质被视为“第四态物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物理特性类似于固体和液体,但往往表现出比普通固体和液体更为丰富的力学特性。近年来,颗粒物质已经成为物理学和力学的前沿,物理机制和力学特性引起的广大学者的关注。有很多关于颗粒物质的相关问题还需要研究。“簸之扬之,糠秕在前。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是古人对簸箕对谷物、砂砾和秸秆的混合物进行分层工作的一种描述。颗粒物质的分层就是混合颗粒在振动容器的作用下,不同物理属性的颗粒在不同空间上的聚集。混合颗粒分层的机理有很多,并没有归于同一,被众多学者认可的有几何填空、对流、成拱以及凝聚等。对颗粒分层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如激振力(频率、加速度、振幅),颗粒自身的性质(颗粒形状、尺寸、材料、湿度等),振动容器内的气压,颗粒层的厚度和振动容器(材料、几何参数)等。颗粒的分层是由振动引起的,振动方式(垂直或水平振动)和条件对分层行为起着决定性的行为。目前,大多数的颗粒分层研究集中在竖直振动上,而水平振动的研究也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本文采用叁维离散单元法,以EDEM为研究工具,研究水平直线振动下,叁种不同边界条件的混合颗粒分层行为。通过模拟在不同边界条件下颗粒的分层过程,从细观层次分析了颗粒的动力学行为、分层机理。研究发现,梯形槽斜面对颗粒的抛掷作用使颗粒流形成对流行为是分层的主要动力;在有凸起矩形槽中的混合颗粒,在水平振动下也会出现巴西果分层现象,但会减弱分层效果,随着振动强度增大,凸起的作用效果会减弱;组合条件下,外界输入颗粒体系的能量较小时,凸起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分层效果较差,输入颗粒体系的能量越大时,斜面的抛掷作用起到决定作用,分层效果较好。最后通过实验对组合条件下的分层效果进行了验证。本文所做工作为深入理解水平直线振动下颗粒物质的分层行为及完善颗粒物质动力学理论提供有益参考,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期刊2019-03-10)

王伟,陈越时,陈以一,侯和涛[4](2019)在《外挂PC复合墙板的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真实反映地震作用下墙板与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的动力协同工作性能,设计了叁层足尺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通过柔性减震连接件外挂PC复合墙板结构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考察其动力损伤演化机制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外挂PC复合墙板的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结构可以满足我国规范对于抗震安全性的要求,并且表现出损伤控制和低残余位移特性。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和墙板完好无损;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无损,墙板微损;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集中于柔性支撑,梁柱框架无损,墙板及连接无显着破坏;超大地震作用下梁翼缘局部进入塑性,墙板节点和墙板边缘及预埋件处有显着破坏但主体结构完好。采用柔性减震连接件外挂的PC复合墙板不会影响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的变形恢复能力,其相对于主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变形适应性,提高了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的层间变形均匀性,在支撑松弛的情况下可以显着提高结构刚度,从而降低层间位移响应和扭转响应,并削弱了柔性支撑在动力作用下突然张紧产生的冲击效应。总体上,外挂PC复合墙板的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和震后可恢复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贾宝惠,张刚,蔺越国,卢翔[5](2019)在《湿热环境下含分层平面编织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推导与有限元仿真,研究了湿热环境下一端固支与四端固支约束含分层平面编织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不同分层夹角及分层位置的振动特性。首先基于Mindlin一阶剪切变形理论与Hamilton原理,考虑湿热应力和质量效应,依据湿度与温度的等效性,推导了受湿热环境影响的含分层层合板的湿热本构方程与固有频率表达式。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自带的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接口,编制相应的接口程序,建立了一系列温湿度组合下的分层损伤模型。并将数值结果与文献中试验值进行了验证。算例结果表明:湿热效应下,分层加剧了湿热环境下平面编织层合板各阶固有频率的下降;不同的分层夹角会引起固有频率值的改变,夹角越大固有频率下降幅值越大;湿度对分层层合板振动特性的影响比温度对分层层合板振动特性的影响显着;湿热效应会引起高阶频率向低阶的漂移,加剧局部共振现象;表面分层与中面分层都会引起各阶固有频率值下降,但下降幅值两者之间差别不大。(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越时,王伟,陈以一[6](2018)在《叁层足尺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体系在真实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响应与性能,以某3层足尺房屋钢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输入不同水准下的3条地震波进行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结构动力分步损伤行为、主(余)震层间变形、残余位移响应及其柔性支撑的可修复性。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满足我国规范对于抗震安全性的要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集中于柔性支撑而主框架基本保持弹性,表现出损伤控制的特征,且震后基本无残余位移。未对支撑进行修复的结构在余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有所放大,但对支撑进行简易修复之后,结构抗震性能基本完全恢复。在超大地震作用下,主框架作为第二道抗震防线发展局部塑性变形,但震后残余位移仍然很小。柔性支撑初始是否张紧对结构初始刚度和层间位移分布有较大影响。支撑在动力作用下的突然张紧对结构产生了冲击效应,而支撑的延性可有效缓解此效应的影响。研究总体表明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体系应用于低多层建筑时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与震后可恢复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李盼杰[7](2018)在《叁元混合颗粒系统振动分层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物质体系是指粒径在1μm以上的颗粒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离散体系,是与流体、固体并存的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物质形态。颗粒物质的应用不仅涉及建筑、工业、医药等领域,而且沙尘暴、泥石流、雪崩等自然灾害也与颗粒物质的运动密切相关。因此,对颗粒物质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具有很重要的科学意义。颗粒物质在受到外力及内力的共同作用下,会表现出类似流体的性质,但与流体所不同的是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尺寸分离现象。颗粒分离问题首次由Brown报道并受到工程界的重视,并在1987年被Rosato引入物理领域,将这一问题命名为“巴西果”效应。之前有关颗粒分离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闯入系统及二元混合系统,而多元混合物中的分离问题还没有被广泛研究,其分离机制及影响分离的因素仍需进行研究。此外,以往针对颗粒分层行为的研究多采用球形颗粒,忽略了颗粒形状对分层过程的影响,而现实生活中,颗粒物质的形状千差万别,且已有学者的研究表明颗粒形状对其分选等行为有显着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球形及非球形颗粒的叁元混合系统在振动中表现出来的运动行为及影响系统分离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1)在相同条件下,叁元系统并没有像二元系统那样形成明显的分层结构,而是形成小颗粒沉积在底部,较大颗粒在颗粒床上部混合的部分分层结构;(2)叁元系统在振动分层过程中存在对流现象,且对流是系统产生混合的原因,系统最终处于部分分层结构是由于混合机制(对流作用)与分离机制(渗漏作用)达到平衡的结果;(3)中等颗粒的加入对系统的分层有抑制作用,且分层效果受中等颗粒参数影响显着,粒径越大系统分层效果越差,且质量分数存在一临界值,小于该值时系统混合熵随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大于该值时系统混合熵不变;(4)通过对比球形及胶囊状颗粒的振动过程,发现球形颗粒的分层效果好于胶囊状颗粒,大颗粒及球形颗粒运动比小颗粒及胶囊状颗粒活跃,研究其受力及动能变化规律,表明大尺寸颗粒及球形颗粒间作用力、力矩和动能均大于小尺寸颗粒和胶囊颗粒,这就从力与能量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结果。(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郭晟,吴永兴,郭年琴[8](2018)在《组合振动筛筛面颗粒松散与分层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组合振动筛合理参数,采用颗粒粘结和Hertz-Mindlin模型,应用叁维离散元法模拟分析筛面上物料的松散和分层,以颗粒间键粘结的平均数和物料沿筛面方向的平均切向力的大小作为衡量物料的松散效果,得到颗粒间键粘结的平均数随振幅、振动强度和筛面倾角的增加均减小,物料对筛面的平均切向力随振幅、振动强度和筛面倾角的增加均增大。当振幅大于7mm、振动强度大于5.5和筛面倾角大于25°时,松散效果趋于稳定,对松散后的物料在筛面上分层效果的研究,得到组合振动筛参数为上筛在高频小振幅下的松散分层效果好,下筛在低频大振幅下物料运动时间延长,透筛效果增加。(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03期)

何意,肖毅[9](2017)在《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振动阻尼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模态应变能法求解复合材料模态阻尼的方法,并拓展于含分层损伤模态阻尼分析。利用ABAQUS软件构建了含分层损伤层合板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并利用高斯积分法给出了应变能法在有限元中的实现路线。采用静-滑动一体化摩擦模型计算了分层界面接触损耗能量,探讨了界面接触问题对分层板阻尼特性的影响。通过一阶自由振动衰减试验获得了分层试件的阻尼比,并对比计算值验证了界面接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面:分层产生的接触会影响层合板结构阻尼,并随着分层尺寸占比越大影响越显着。当分层占比达到一定比例后,还会导致阻尼振幅依赖性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36-40》期刊2017-10-21)

沈国浪,李占福,童昕,蓝明通[10](2017)在《基于DEM的振动筛振动参数对分层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直观地研究振动筛的分层情况,提高振动筛的筛分效率和处理量,通过对比3种典型分层构型中各颗粒的分布情况,提出采用分层沉降系数评价分层质量。应用离散单元法(DEM)模拟分析了筛分过程,据此研究了振动频率、摆动频率、摆动角度、振动方向角、振幅等振动参数对颗粒筛分过程中分层沉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频率为18 Hz,摆动频率为10 Hz,摆动角度为0.5°,振动方向角为36°,振幅为2.1 mm时,分层质量最好,此时的分层构型最利于筛分的进行。(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振动分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Fibre Reinforced Polymer)因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和成型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工业、体育休闲以及土木工程等领域。对于FRP层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主要由树脂基体的强度决定,因此沿厚度方向的强度很低,使得分层损伤成为FRP材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主要破坏形式。分层损伤的出现会极大弱化结构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甚至可能造成整体结构失效,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寻求一种可靠、准确、高效的方法对FRP材料的损伤进行检测和识别具有重大意义。关于FRP分层损伤识别问题,现有文献主要针对单分层损伤进行识别,而对于双/多分层的识别研究较少。考虑到固有频率易于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现性;而振型曲率对结构的局部变化十分敏感等。本课题将以含双分层损伤的FRP层合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基于频率和基于曲率的两种方法对双分层损伤进行识别。通过构建含双分层损伤的FRP层合梁理论模型,以生成损伤参数对应的各阶频率变化值作为识别指标,利用遗传算法(GA)可预测出对应的损伤参数。构建含双分层损伤的FRP层合梁有限元模型以得到各阶纯弯曲振型数据,通过中心差分法转换为振型曲率以用于损伤识别。采用数值验证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种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以频率变化值作为识别指标,对比单分层识别算法和双分层识别算法,结果表明双分层识别方法更具通用性,能准确识别单/双分层损伤,而单分层识别算法预测双分层损伤的效果不佳。利用数值案例和实验案例对双分层识别算法进行验证,预测理论案例的各损伤参数平均误差均在±2.00%范围内,而实际案例的预测平均误差在±5.00%左右。因此说明双分层识别算法可有效识别单/双分层损伤。基于曲率模态提出叁个损伤识别指标(曲率模态绝对差、即刻损伤因子和曲率模态变化值相邻点差值)对FRP层合梁的双分层损伤进行识别。数值验证结果表明叁个损伤识别指标均能有效识别双分层损伤,尤其以曲率模态变化值相邻点差值的识别效果最好。实测曲率模态数据经滤波器滤波处理后依然存在较多杂波,难以区分杂波是由损伤引起或是由测量过程受到干扰造成,因此难以通过实测数据对损伤进行识别。综上,采用基于振动参数变化进行分层损伤识别时,应优先采用固有频率作为识别指标,该指标对FRP材料中的单/双分层损伤均能识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动分层论文参考文献

[1].朱竑祯,王纬波,殷学文,高存法.基于分层模型的功能梯度输流管道耦合振动[J].振动与冲击.2019

[2].李寿涛.基于振动频率和曲率识别FRP梁的双分层损伤[D].广州大学.2019

[3].刘海涛.水平直线振动下颗粒物质分层行为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9

[4].王伟,陈越时,陈以一,侯和涛.外挂PC复合墙板的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5].贾宝惠,张刚,蔺越国,卢翔.湿热环境下含分层平面编织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特性[J].复合材料学报.2019

[6].陈越时,王伟,陈以一.叁层足尺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

[7].李盼杰.叁元混合颗粒系统振动分层的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8].郭晟,吴永兴,郭年琴.组合振动筛筛面颗粒松散与分层仿真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9].何意,肖毅.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振动阻尼特性[C].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36-40.2017

[10].沈国浪,李占福,童昕,蓝明通.基于DEM的振动筛振动参数对分层质量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17

标签:;  ;  ;  ;  

振动分层论文-朱竑祯,王纬波,殷学文,高存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