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行为论文-田凡

听力行为论文-田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听力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积极行为支持,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干预

听力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田凡[1](2019)在《积极行为支持对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听力的损失,导致其在日常言语沟通中存在障碍,一般通过手语进行交流。受其手语使用范围的限制,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沟通相对困难,从而极易产生冲动、易怒、偏激等不良情绪。有研究表明,听力障碍儿童比同龄儿童在情绪上显得更加被动和不成熟。相比较普通儿童,听力障碍儿童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和好斗性,常表现出攻击行为。这些攻击行为的出现本身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财物损失,不仅对听力障碍儿童周围人群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对其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一定影响。问题行为干预在特殊教育领域中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而积极行为支持对处理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较大的应用潜力。积极行为支持主张通过教育性的行为处理手段,系统地对个体的问题行为实施干预,并使用行为功能评估有针对性地减少个体问题行为和增加积极行为。这种方法强调调整个体的生活环境、发展个体行为技能,从而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以一名具有攻击行为的听力障碍儿童为例,运用直接观察其日常行为,并与其教师和家长间接访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记录个案的详细情况,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根据分析个案的攻击行为拟定干预方案,探讨积极行为支持对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效果。通过前事控制、生态环境改善、行为教导和后果处理的具体策略,并辅助教师干预,有效降低了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的出现次数和严重程度,提高了其上课的参与度和沟通合作能力。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功能性行为评估能够有效揭示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的功能。2.积极行为支持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听力障碍儿童的攻击行为。3.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子萱[2](2019)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听力教学,高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也是听力教学。在高中阶段,许多学生想要提高英语听力,这就要求学生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准确的把握。因此将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许多高中英语听力的材料中,许多情况下表达者选用间接委婉的语气表达,他们通常不选择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目的,倾听者必须能够准确理解表达者的真正意义,并做出正确推断和判断。在听力对话中,可以经常听到言语行为理论,并且言语行为理论在每年的高考中出现的也是十分频繁。本论文共有两个研究问题:(1)高中生面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困难是什么?(2)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高中生听力推理能力有什么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并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本研究选取哈尔滨市第叁中学高二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对象,用时12周。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以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了高中英语听力,并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推理类题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实验班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听力教学,对照班将采用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使用SPSS软件对两个班级听力测试成绩进行处理和详细分析,并在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和SPSS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由此可以看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视阈下的听力教学对学生的推断能力有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所以,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运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推断能力。本论文的创新点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众所周知,除教师外,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听力教学更为行之有效,我们不仅要研究如何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听力教学中,还应该总结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听力教学的关系。针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因此,本文选定普通高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缩小了研究范围,充分研究了这一学段、水平的学生特点,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听力教学中,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能适合学习者的能力和需求,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雪梅[3](2019)在《听力障碍学生盲从行为的教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盲目从众则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不利于个人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及其个性的发展。听力障碍学生在认知、自信心、判断力、自我评价等方面存在着比健听学生更多的盲从行为。采用树立榜样、提升认知水平、打造优良班风等措施,能有效地引导听力障碍学生将盲目的从众心理转为积极的从众心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宁夏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章宝丹[4](2019)在《医学院校学生听力损失相关行为干预效果评估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目的基于基线调查分析结果和健康信念理论构建听力损失相关不良行为管理路径,并按照PDCA循环法对某高校医学院学生进行听力损失相关不良行为的干预研究。分析干预措施对医学院校学生听力相关知识、听力健康信念和听力损失不良行为的影响。并提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学院校学生听力损失不良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对策,为高校开展基层卫生服务提供新思路。二、研究方法1.干预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11月~2018年9月,采用PDCA循环法开展干预研究。基于基线调查分析结果和健康信念理论构建听力损失相关不良行为管理路径。对干预组开展线上与线下活动,即“医耳EAR”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分发护耳知识宣传单、教练护耳操、举办“安全用耳,保护听力”竞赛、微信群讨论、开展征文比赛、教师及班委提醒、一对一提供听力损失相关行为建议和登记听力损失相关行为记录卡。对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分别间隔3个月,对干预前、干预后、维持情况下的两组人群进行3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含基本情况、听力相关认知、听力健康信念和听力损失相关不良行为情况4部分。2.数理统计:采用Epidata 3.1与SPSS21.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通过配对卡方检验、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配对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t'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医学院校学生听力相关知识、听力健康信念、听力损失相关不良行为的干预效果。叁、研究结果1.实际参与叁次调查共830人,其中干预组419人,对照组411人。2.在医学院校学生听力相关知识的干预效果方面,听力相关知识干预措施对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中的脑膜炎、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吸烟、睡眠少、压力大、水果和蔬菜摄入少,噪声危害人体系统的视觉系统,听力下降的初期表现的眩晕、注意力不集中,预防听力下降的方法的戒烟、保持愉悦的心态、适量饮酒知识点有更好效果。此外,吸烟、睡眠少、水果和蔬菜摄入少、注意力不集中、适量饮酒这5个知识点的干预效果持久性更佳。3.在医学院校学生听力健康信念的干预效果方面,干预措施对感知到听力损失的易感性得分、严重性得分、感知到改变不良听力损失行为的障碍得分、自我效能得分有更好效果。4.在医学院校学生听力损失不良行为的干预效果方面,耳机每日使用频率变化值的模型的自变量为有无实施干预措施(β=0.341,P<0.001)。耳机平均每次使用时长变化值的模型的自变量为干预前听力下降的初期表现的认知(β=0.041,P=0.013)、干预前自我效能得分(β=0.013,P=0.035)、有无实施干预措施(β=0.117,P=0.048)。耳机使用最大音量变化值的模型的自变量为有无实施干预措施(β=0.145,P=0.001)。平均每天戴耳机玩游戏时长变化值的模型的自变量为有无实施干预措施(β=0.102,P=0.023)、干预前听力下降的初期表现的认知(β=0.030,P=0.025)。手机通话方式变化值的模型的自变量为有无实施干预措施(β=0.146,P=0.043)。在嘈杂环境提高耳机音量概率变化值的模型的自变量为干预前障碍得分(β=0.015,P=0.023)。是否戴耳机听音乐/广播入睡变化值的模型的自变量为有无实施干预措施(β=0.225,P<0.001)。睡觉时间变化值模型的自变量为干预前自我效能得分(β=0.008,P=0.002)。每天平均摄入水果和蔬菜量变化值的模型的自变量为有无实施干预措施(β=0.126,P=0.001)。5.有342人(81.6%)表示对整个听力健康干预过程很满意或比较满意;有337人(80.4%)表示在听力健康干预中很获益或比较获益。6.基于健康信念理论构建听力损失相关不良行为管理路径,并按照PDCA循环法开展,具有可操作性。四、研究结论基于健康信念理论建立的干预方案能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听力相关知识知晓率、提升听力健康信念得分、降低听力损失相关不良行为率;基于健康信念理论构建听力损失相关不良行为管理路径,并按照PDCA循环法实施干预方案能对高校开展基层卫生服务提供新思路。建议进一步完善干预方案,委托专门组织来承办听力干预活动,并形成常规化活动;发挥校医务室医务人员的听力健康教育作用,家校联动,提供社会支持,促使学生改变听力损失相关不良行为。(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谭秋月,林超[5](2018)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对听力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对听力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1例胆红素脑病新生儿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接受换血治疗;对照组44例,接受蓝光照射、0.9%氯化钠溶液灌肠等方案治疗。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6 h后总胆红素、血气指标。分别于患儿出生后72 h、12个月时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于患儿12个月时应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检查量表测定行为发育商,应用0~12个月52项神经行为检查量表测评神经运动行为发育情况。结果 (1)观察组治疗6 h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氧分压明显升高、血pH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0.05)。(2)观察组12个月时,BAEP检查Ⅲ、Ⅴ波潜伏期,Ⅰ~Ⅴ波间期分别为(4.22±0.21)ms、(6.35±0.41)ms、(4.80±0.28)ms,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45±0.38)ms、(6.62±0.41)ms、(4.99±0.41)ms],BAEP正常患儿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12个月时,行为发育商、52项运动评分分别为(79.44±10.31)分、(83.86±10.2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41±10.25)分、(77.81±12.28)分],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红素脑病(警告期)患儿,应该积极采用换血疗法,方可有效抑制疾病对患儿听力、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3期)

杨花荣,刘妮,贺梦超,白亚婷[6](2018)在《听觉脑干电反应可有效预测听力损失患儿的行为听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幼儿听力损失程度对听觉脑干电反应(ABR)预测行为听阈(B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听觉脑干电反应和行为听阈测试的179例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患儿(共311只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179例患儿进行听觉脑干电反应测试和行为听阈测试,分析听觉脑干电反应与行为听阈相关性,分析ABR阈值与行为阈差值与ABR阈值的影响因素及校正因子以及相关线性回归方程。结果不同频率刺激下,ABR阈值与行为听阈均呈正相关(P<0.05);不同刺激频率下ABR阈值均可预测行为听阈;ABR阈值预测行为阈差值的误差与听力损失程度相关(P<0.05),通过校正可以减少预测误差。结论听觉脑干电反应可以有效预测听力损失患儿的行为听阈,听力损失程度影响听觉脑干电反应与行为听阈间的差异,恒定的修正系数有利于听觉脑干电反应预测行为听阈的精确性。(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07期)

赵金晓,罗玲,史文迪[7](2018)在《听力损失儿童倍频程CE-Chirp听性脑干反应与行为测听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听力损失儿童倍频程CEChirp听性脑干反应(ABR)反应阈与行为测听阈值的结果差异,探讨倍频程CE-Chirp ABR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1例(共40耳)听力损失儿童,在安静环境下分别测试裸耳倍频程CE-Chirp ABR反应阈与行为测听听阈,将两种不同的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听力损失儿童倍频程CE-Chirp ABR反应阈与行为测听阈值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各频率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3、0.830、0.836和0.845,P均<0.05。结论两种测试方法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倍频程CE-Chirp ABR作为一种客观测听技术,对听力损失儿童客观反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较好的反映听力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期刊2018年02期)

张烨[8](2018)在《言语行为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在交流的时候,不只会用直接的字面意思来表达自己想要描述的东西或者事件,也会用字面意思之外的隐含意思来表达。总的来说,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包括言外、言内以及言后叁种言语行为。在这种叁种言语行为中,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言外行为,因为其表达的是言语者字面意思意外的含义。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教学听力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说话者的言外之意,才能促进听力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言语行为理论的概念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状态,然后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如何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08期)

杨花荣,白治丽,王娜娜,延青,田宪琴[9](2017)在《听力障碍患儿家庭管理方式对患儿行为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听力障碍患儿家庭管理方式对患儿行为特征的影响。方法以120例3~6岁听力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家庭管理测量量表(Fa MM)分别调查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和家庭管理情况,并对影响患儿心理行为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中,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0.83%,男孩中主要问题为攻击性、多动和分裂样,女孩中主要问题为多动、抑郁和社交退缩。与无行为问题患儿相比,有行为问题患儿认可、照护能力和家长关系评分显着降低,疾病关注、管理困难和精力消耗评分显着升高(P<0.05)。患儿认可、照护能力及家长关系与患心理行为问题呈负相关,疾病关注、管理困难和精力消耗与之呈正相关,其中精力消耗是患儿产生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听力障碍患儿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家庭管理方式对其有较大影响,精力消耗为产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改善家庭管理方式,提高患儿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7年12期)

孙雪葱[10](2017)在《关于N1听力考试中间接语言行为学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能力考试(JLPT,The Japanese-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 以下简称JLPT)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日语水平考试。对于检测日语专业本科生的日语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根据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历年统计:中国考生在"语言知识"和"阅读"部分的成绩远远高于欧美考生,但是听力部分的得分却总是不尽人意。尤其是在日语能力测试改革之后,这一状况更加明显。新JLPT进一步强调了听力在整个考试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可以说,日语听力始终是制约日语能力测试合格与否的主要因素,占有首要地位并起到关键性作用。在JLPT中,听力考试内容大多取材于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对话,涉及日常的衣食住行,文化习俗,社会问题等各个方面。影响考生听力成绩的因素也有很多。语言知识方面的难点,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与积累来解决,考生的心理状态也可以通过平常的练习来不断改善。有关日本的文化差异与语言习惯等难点则很难在日常的学习中加强。日本人说话的典型的语言习惯便是委婉,不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要充分理解听力对话,不仅要掌握单词、语法等知识,还必须考虑日语语境,推断言外之意。这在听力考试中成为了考生的一大障碍。因此,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于日语能力听力考试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但是,笔者通过对先行研究的分析后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N1听力考试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少之又少。所以,假设影响考生N1听力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考生对于N1听力中的间接言语行为没有充分的掌握,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则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本稿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先行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本论文的定位。第叁章介绍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于其定义和分类进行简单的分析。第四章阐述日语能力考试的改革对听力部分带来的变化、以及听力部分的地位与重要性。第五章对于1995年至2016年N1听力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60道包含间接言语行为的真题,针对这260道真题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充分证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于N1听力考试的可实用性。并对于日语中间接言语行为发达的原因从叁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第六章对于N1听力中260道包含间接言语行为的真题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根据句式的不同,从肯定句、疑问句、省略句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表明间接言语行为中,不同句式与其机能的不对应关系。并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发现难点,找出解决方法。第七章结论。对上述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对今后深入研究的课题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7-05-01)

听力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听力教学,高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也是听力教学。在高中阶段,许多学生想要提高英语听力,这就要求学生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准确的把握。因此将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许多高中英语听力的材料中,许多情况下表达者选用间接委婉的语气表达,他们通常不选择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目的,倾听者必须能够准确理解表达者的真正意义,并做出正确推断和判断。在听力对话中,可以经常听到言语行为理论,并且言语行为理论在每年的高考中出现的也是十分频繁。本论文共有两个研究问题:(1)高中生面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困难是什么?(2)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高中生听力推理能力有什么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并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本研究选取哈尔滨市第叁中学高二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对象,用时12周。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以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了高中英语听力,并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推理类题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实验班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听力教学,对照班将采用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使用SPSS软件对两个班级听力测试成绩进行处理和详细分析,并在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和SPSS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由此可以看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视阈下的听力教学对学生的推断能力有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所以,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运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推断能力。本论文的创新点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众所周知,除教师外,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听力教学更为行之有效,我们不仅要研究如何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听力教学中,还应该总结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听力教学的关系。针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因此,本文选定普通高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缩小了研究范围,充分研究了这一学段、水平的学生特点,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听力教学中,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能适合学习者的能力和需求,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力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田凡.积极行为支持对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D].济南大学.2019

[2].赵子萱.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王雪梅.听力障碍学生盲从行为的教育对策[J].宁夏教育.2019

[4].章宝丹.医学院校学生听力损失相关行为干预效果评估与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5].谭秋月,林超.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对听力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

[6].杨花荣,刘妮,贺梦超,白亚婷.听觉脑干电反应可有效预测听力损失患儿的行为听阈[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

[7].赵金晓,罗玲,史文迪.听力损失儿童倍频程CE-Chirp听性脑干反应与行为测听相关性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

[8].张烨.言语行为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

[9].杨花荣,白治丽,王娜娜,延青,田宪琴.听力障碍患儿家庭管理方式对患儿行为特征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7

[10].孙雪葱.关于N1听力考试中间接语言行为学习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标签:;  ;  ;  ;  

听力行为论文-田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