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持人的情态语言(论文文献综述)
高燕博[1](2020)在《不同的叙事话语结构对综艺节目传播效果的影响——以《一本好书》与《见字如面》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越来越受观众的喜爱,打破了娱乐类综艺独占市场的局面。但是,有些文化类综艺却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本文从叙事话语的角度,分析由同一家公司制作收视差别却极大的两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本好书》与《见字如面》,分析节目呈现中叙事话语的异同,从而对以后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制作有一些启发。
如库艳木·麦提尼亚孜[2](2020)在《李琦诗歌风格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女诗人李琦从事诗歌创作已过40年了,她的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然而,迄今为止,研究她的专着和论文还不多,其诗歌风格尚缺少全面的、与时俱进的分析研究。本文旨在运用多学科的综合原理和方法,遵循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原则,分析、揭示其创作理念,基本格调,语言特色,从而概况出其诗歌风格及语言运用的几大特点,即“朴素自然”、“平实真实”,“澄明雅静”,此外,李琦在进入诗歌创作成熟期后,诗歌风格在保持既有特点的基础上,又呈现出了“沉郁顿挫”,“悲凉豪壮”的风格特点。其诗作题材更多元了,视角更广阔了,感情更深沉复杂,思考更凝重了。其诗歌风格逐渐凸现出了沉郁顿挫,悲凉豪壮的特点。愿李琦给社会奉献出更多的力作,盼学界给予她更多的关注。
刘艳[3](2020)在《场景式阅读构建:场域、程式与互动驱力——由《一本好书》说起》文中研究表明场景式阅读节目成为现象级文化综艺节目,深受人们喜爱与热捧。文章以人类学中的仪式理论、媒介变迁带来阅读样式的改变为视角,辨析场景阅读概念,指出场景阅读具有仪式与传播的双重属性与效果,是阅听、阅图(景)交叉相融的阅读实践。以微观社会学科中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分析场景式阅读的构成因素,从场域、程式、驱力3个层面论述场景式阅读效果的发生机制。
何鸣[4](2019)在《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意义和功能研究 ——语法—语用互动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汉语语气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过去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碍于汉语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时至今日,学界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仍未能达成共识。例如汉语中各语气词的核心语法义到底是什么?该如何界定?作为现代汉语中使用最频繁,分布最广的语气词,“啊”的核心语法义一直都有争议。文献显示,过去对“啊”核心语法义的描述众多,失于零散,难以统一。鉴于以往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或视角,以及汉语语气研究中“随文释义”方法传统的制约,本研究拟结合当前国内外对语法、语义、语用三者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Ariel(2008,2010)的编码-推论模式,从语法-语用互动视角,通过考察大量的语料,探究“啊”的核心语法义,及其语用意义与功能。具体而言,本研究拟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用在哪些句法位置中?“啊”句具有什么样的句法、语义特征?(2)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核心语法意义是什么?(3)现代汉语语气词“啊”在具体语境中表达哪些不同的语用意义?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通过语料库获取语料,对收集到的5234个“啊”用例进行了分析。采用四个步骤:第一步,对“啊”的句法位置进行标注;第二步,对不同位置中“啊”的用例进行单项和综合数据统计;第三步,对“啊”在不同位置的意义及功能进行分析;第四步,考察“啊”不同的意义和功能所指向的语法意义,同时结合语境因素考察其表达的语用意义。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本研究发现:(1)现代汉语中语气词“啊”用在四种不同句式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感叹句、陈述句、疑问句以及祈使句。“啊”在陈述句、感叹句中的位置特别灵活,可用于从句末到靠近句子述谓成分一端,再到靠近句子非述谓成分一端,最后到句首的多个句法位置中。而在祈使句、疑问句里,“啊”的位置则相对固定,常出现在句子末尾,也可出现在呼语后,而且句末带“啊”的陈述句、感叹句以及祈使句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句法、语义特征。从句法上看,陈述句、感叹句中超过50%句式都是典型的判断句或评判结构;感叹句中,总数超过30%的用例包含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或副词结构,以加强相关对象所具有的性状、数量等方面的程度;祈使句一般由单音节动词或简单动词加上“啊”直接构成,或者是由“要”、“得”、“一定”、“别”、“不许”、“不能”、“不要”加上动词或动词短语后构成。从语义上看,陈述句和感叹句主要表达说话人对相关对象的一种评判或看法,祈使句要么表达呼救、命令或提醒,要么表达对听话人的一种要求,要么表达劝阻和禁止听话人进行某种动作或行为的情感态度。(2)语气词“啊”是一个典型的情态标记语,其所编码的核心语法义在于加强说话人对话语内容或命题内容等所持看法或评价的肯定态度,本质上是说话人强化自身有关话语作为断言、感叹、祈令以及问询等的态度,从而达到加强话语语气的目的。通过加强话语语气,结合话语内容,以及以说话人的知识、信念及心理状态为主的相关语境信息,“啊”又帮助传递并凸显说话人的某种情感或情绪,即体现在具体语境下说话人表达的语用含义。数据分析表明,语气词“啊”的使用,既有语法的一面,也有语用的一面;对其理解既包含对其编码意义进行解码的过程,又包含基于话语内容以及相关语境进行推论的过程。(3)语气词“啊”在不同类型的句式里,以及在这些句式的不同位置中,其表达的意义或发挥的功能不尽相同。除核心语法义和语用意义外,“啊”在陈述句、部分感叹句句中,以及使用在句首时,体现说话人在组织会话结构、话语信息结构,以及凸显说话人情感或情绪等方面所做出的目的安排:在陈述句句中,“啊”主要表示停顿,兼有标记话题、标记话语连续性,以及表示例举和列举的功能,已逐渐演变为功能性标记语;在陈述句句首,“啊”表示认同或肯定、发起会话,以及接管话轮等话语功能或语用功能,已逐渐演变为互动标记语;在感叹句句中、句首,主要表示凸显并增强说话人情感的功能,已逐渐演变为感叹标记语。此外,说话人的话语中带“啊”时,通过韵律特征以及说话方式等,体现出说话人的某种神态和表情。但这类用法只是体现话语的副语言特征。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得出结论: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使用已高度地规约化,其表达的不同意义及功能是其核心语法义与语境语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用法的背后体现了语法-语用之间选择与顺应的互动关系,综合表现为:言语使用者根据交际目的的需要,从现代汉语语气情态资源系统中,选择“啊”(以区分“吧”、“呀”等)表达情态意义;“啊”的基本核心语法义是强化对话语内容或命题内容所持肯定的态度,而在具体语境中为了顺应言语使用者在组织会话结构、话语信息结构,以及凸显说话人情感或情绪等方面的需要,其强化语气的核心语法义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并赋以其语用意义及语用功能。本研究的结论基于对大量语料的考察与分析,同时采用语法-语用互动关系的理论视角,旨在探求解释语气词“啊”的用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也是研究方法上的一次大胆尝试。与传统研究重于描写的方法相比,有其简化、抽象化、概括化的特点,更能加深对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的认识,克服“见树不见林”的弊端,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杨正义[5](2019)在《高清时代地方台主持人亟须提升三种能力》文中指出按国家广电总局规划要求,各级电视台陆续步入高清时代,由此给电视人带来的不仅是欣喜和自豪,更是工作上的责任和压力。尤其是对以高清演播厅为工作岗位的电视主持人而言,要求更高,责任更重,亟须不断提高情态语言创作、自我形象管理、高清技术学习与掌握等方面能力。
刘兰,陈维超[6](2019)在《场景理论下电视读书节目视听叙事创新策略——以《一本好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较传统文本叙事,视听叙事具有可建构性和空间性,并且受众选择对其叙事建构具有重要影响,而其叙事结构反过来又能为受众提供体验性、互动性与沉浸感。这种叙事模式极大契合了新媒体时代的受众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电视读书节目《一本好书》通过复合式叙事呈现、互动式叙事体验以及开放式叙事结构,极大调动了受众的参与性和互动体验。而针对其消解文学阅读方面的症候,节目还需要在视觉生产与意义输出之间寻求恰适的平衡点。
任潇[7](2018)在《浅谈体态语言在主持艺术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电视节目日新月异,花样层出。新媒体环境下随着节目传播方式的转变,互联网已经成为诸多节目传播的新渠道。各大网站上的自立节目、新兴的直播软件也占领了各大市场。主持人的一举一动更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被放大表现在公众面前,良好的体态语言既能反映主持人的自身气质,又能扩大观众群体,拓宽主持道路。不同的主持人有着不同的体态语言,这将成就主持人不同的风格。只有合理、恰当的运用体态语言,才能让主持人的仪态看上去亲切大方、端庄得体。
展嵘[8](2018)在《大陆网络脱口秀的“表演”研究(2007-201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发展壮大,各类节目的传播媒介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媒介之一。在此背景下,网络原生节目的制作呈现出节节攀升的发展态势,而网络脱口秀节目则以其多变的节目风格、宽泛的节目选题、低廉的制作成本、平易的准入门槛等优势脱颖而出,受到广大节目制作者的青睐。网络脱口秀节目是数字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娱乐节目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出现对于整个传媒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分四个部分对2007-2017年间大陆网络脱口秀节目的“表演”进行初步探讨。首先,笔者对当下争议不断的“表演”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并对当下学界的相关争论进行了简要概括,笔者认为网络脱口秀主讲者的“表演”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表演,而是一种在公众面前根据节目需要合理的展示优秀自我的社会表演,是面对节目参与者及节目受众的一种反应,同时也对二者产生一定影响。但网络脱口秀的“表演”与传统意义上的表演仍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表现在假定性、生活性和艺术性三个特征上。随后笔者明确了网络脱口秀的概念,并对其“表演”元素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场地设计、服装化妆、道具使用以及戏拟性表演四个方面。其次,笔者对2007-2017年间的大陆网络脱口秀节目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简要探讨了不同类别节目的“表演”特征。在系统梳理后,笔者发现,虽然不同类型的网络脱口秀表现出不同的“表演”特征,但其在“表演”技巧上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笔者围绕“语言技巧”和“非语言技巧”两个方面对大陆网络脱口秀中的“表演”技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再次,虽然大陆网络脱口秀节目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其发展历程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每个阶段的“表演”形式与风格也各不相同:第一阶段受广播电视影响较大,主要是对广播电视脱口秀的模仿表演,笔者称之为“电视模仿秀”;第二阶段,许多人受利益或兴趣等因素影响,纷纷参与到网络脱口秀的制作当中,导致这一阶段虽然节目种类繁多,但质量却良莠不齐,只有一些独具个人表演风格的节目脱颖而出,笔者称之为“个人秀”阶段;第三阶段,许多自媒体和网站开始认识到“节目品牌”的重要性,通过专业的制作团队、优质的节目内容、丰富的节目形式等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和用户黏度,笔者称之为“品牌个性秀”阶段。最后,笔者将大陆的网络脱口秀与美国脱口秀节目进行了对比研究,力图找出其在“表演”方面的异同点,并关注了大陆网络脱口秀“表演”的未来趋势,思考了当前网络脱口秀的发展困境并给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对未来大陆网络脱口秀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吴胜楠,曾文婷,黄炳林,程木恩[9](2018)在《身势语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选题依据1、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需求伴随着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普及义务教育以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战略中,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学的教育是对于未来各类人才的启蒙教育,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只有从义务教育阶段就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够更好地践行国家
李金明[10](2017)在《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相互交谈的方式不仅仅是语言,有的时候也通过眼神或者肢体进行交流,也就是所谓的形体语言。而在话剧表演中,对于形体语言的运用则显得更加常见。在话剧表演中加入形体语言,不仅可以更加完美的诠释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理活动,而且还有利于演员对舞台人物形象进行二度创作。这不仅仅是对于话剧而言的,在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像影视剧、曲艺表演以及歌剧中都都会大量的运用到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已经成了话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话剧表演中,演员若要充分的展示人物角色,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能力。
二、主持人的情态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持人的情态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的叙事话语结构对综艺节目传播效果的影响——以《一本好书》与《见字如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场景式叙事与陈述式叙事 |
二、叙事话语的简与繁 |
三、专家解读诉说传承 |
四、结语 |
(2)李琦诗歌风格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缘由与思路 |
二 研究历史与现状 |
三 研究价值和意义 |
四 研究方法与主题 |
五 研究重点及难点 |
六 研究创新与观点 |
第一章 创作理念朴素自然 |
第一节 早年经历初塑文学气质 |
第二节 中俄文学经典奠定诗风基础 |
第三节 创作理念渐趋明朗 |
第二章 整体诗风平实真挚 |
第一节 意象选取匠心独具 |
第二节 抒情方式温婉热烈 |
第三节 整体诗风纯朴真挚 |
第三章 澄明雅静的语言特色 |
第一节 巧用简洁的名词成分 |
第二节 频用紧凑的四字结构 |
第三节 灵活多样的功能语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场景式阅读构建:场域、程式与互动驱力——由《一本好书》说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场景式阅读 |
1.1 场景式阅读的概念 |
1.2 场景式阅读的属性 |
1.2.1 仪式 |
1.2.2 传播 |
1.3 场景式阅读的效果 |
2 基于互动仪式链场景式阅读的构建 |
2.1 构成要素 |
2.2 发生机制 |
2.2.1 共同场域:身体沉浸与共同焦点 |
2.2.2 多元程式:视听叙事与情感刺激 |
2.2.3 互动驱力:情感能量与符号资本 |
3 结语 |
(4)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意义和功能研究 ——语法—语用互动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本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回顾 |
2.1 语气词“啊”的历史来源 |
2.2 语气词“啊”研究概观 |
2.2.1 语气词“啊”的意义研究 |
2.2.2 语气词“啊”的功能研究 |
2.2.3 语气词“啊”研究存在的问题 |
2.3 国外语气/情态研究概观 |
2.3.1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气/情态研究 |
2.3.2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语气/情态研究 |
2.3.3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气/情态研究 |
2.3.4 交际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气/情态研究 |
2.3.5 国外语气/情态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语法-语用互动视角 |
3.1 汉语界语法、语义与语用三个平面的关系研究 |
3.1.1 “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 |
3.1.2 两个“三角”的语法研究 |
3.2 国外语法、语义与语用三者的关系研究 |
3.2.1 语法与语用的互动研究 |
3.2.2 解释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编码-推论模式 |
3.3 语法-语用互动视角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基于语料库的语料收集 |
4.2 语料的定性定量分析 |
第五章 现代汉语中“啊”的分布与“啊”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
5.1 “啊”的使用分布 |
5.2 “啊”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
5.2.1 句末带“啊”陈述句和感叹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
5.2.2 句末带“啊”祈使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现代汉语中“啊”的意义、性质与功能 |
6.1 陈述句里“啊”的意义、性质与功能 |
6.1.1 陈述句句末的“啊” |
6.1.2 陈述句句中的“啊” |
6.1.3 陈述句句首的“啊” |
6.2 感叹句里“啊”的意义、性质与功能 |
6.2.1 感叹句句末的“啊” |
6.2.2 感叹句句中的“啊” |
6.2.3 感叹句句首的“啊” |
6.3 祈使句句末“啊”的意义、性质与功能 |
6.4 疑问句句末“啊”的意义、性质与功能 |
6.4.1 特指问句的“啊” |
6.4.2 是非问句的“啊” |
6.4.3 反复问句的“啊” |
6.4.4 反诘问句的“啊” |
6.4.5 选择问句的“啊” |
6.5 本章小结:“啊”的意义、性质与功能 |
第七章 现代汉语中“啊”的语法-语用互动关系阐释 |
7.1 “啊”的语法意义 |
7.2 “啊”的语用意义 |
7.3 “啊”的使用条件 |
7.4 “啊”的语法-语用互动关系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局限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语料中“啊”的句法位置的手动标记一览 |
附录 B:语料中“啊”的意义及功能的手动标记一览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5)高清时代地方台主持人亟须提升三种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把握情态语言的表现能力 |
1. 修炼好情态语言的基本功 |
2. 把握住情态语言的灵活度 |
二、提高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 |
三、运用高清技术的适应能力 |
(6)场景理论下电视读书节目视听叙事创新策略——以《一本好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文本到场景:复合式的叙事呈现方式 |
(一) 通过场景构建缩小叙事空间, 强化观众在场感和仪式感 |
(二) 通过参演嘉宾的戏剧性表演, 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及互动心理 |
(三) 影视化后期制作提升节目完整性和视听效果 |
二、从被动到主动:互动式视听叙事体验 |
三、从“单义性”到“多义性”:开放性的叙事结构 |
四、反思:视听阅读下独创审美的消解与重构 |
(7)浅谈体态语言在主持艺术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主持人、体态语言的基础概念 |
(一) 主持人 |
(二) 体态语言 |
二、主持人体态语言的重要性 |
(一) 情态语言丰富主持人近景的表现 |
(二) 手势语言帮助主持人传情达意 |
(三) 身姿语言树立主持人形象 |
(四) 空间语言提高视觉效果 |
三、主持人体态语言表现力提升方法 |
(一) 观察细化面部与手势动作 |
(二) 训练与提升身姿语言 |
(三) 学习形体加强空间驾驭能力 |
四、结论 |
(8)大陆网络脱口秀的“表演”研究(2007-201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脱口秀节目的“表演”初探 |
第一节 备受争议的“表演” |
第二节 网络脱口秀的概念辨析及“表演”元素分析 |
第二章 大陆网络脱口秀节目的“表演”技巧 |
第一节 网络脱口秀的分类及表演特征 |
第二节 网络脱口秀的“表演”技巧 |
第三章 近十年网络脱口秀的“表演”流变 |
第一节 网络脱口秀的发展分期 |
第二节 网络脱口秀的“表演”流变 |
第四章 中美网络脱口秀的“表演”异同及思考 |
第一节 中美网络脱口秀的“表演”异同 |
第二节 对大陆网络脱口秀节目的思考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类型 |
(一) 身势语言: |
(二) 情态语言: |
(三) 空间语言: |
二、在话剧表演中演员运用形体语言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
(一) 演员舞台经验少, 形体语言表现不出应有的效果。 |
(二) 演员艺术修养不够, 没有真正把握形体语言的技巧。 |
三、在话剧表演中提高对形体语言运用的方法与技巧 |
(一) 形体语言应该尽量贴近人们的生活。 |
(二) 形体语言应尽量与角色性格及剧情发展相符合。 |
(三) 形体语言应与台词的运用向配合。 |
(四) 演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艺术修养。 |
四、结语 |
四、主持人的情态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的叙事话语结构对综艺节目传播效果的影响——以《一本好书》与《见字如面》为例[J]. 高燕博.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6)
- [2]李琦诗歌风格论[D]. 如库艳木·麦提尼亚孜. 喀什大学, 2020(07)
- [3]场景式阅读构建:场域、程式与互动驱力——由《一本好书》说起[J]. 刘艳. 图书馆论坛, 2020(10)
- [4]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意义和功能研究 ——语法—语用互动视角[D]. 何鸣.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5]高清时代地方台主持人亟须提升三种能力[J]. 杨正义. 电视研究, 2019(09)
- [6]场景理论下电视读书节目视听叙事创新策略——以《一本好书》为例[J]. 刘兰,陈维超. 现代视听, 2019(03)
- [7]浅谈体态语言在主持艺术中的运用[J]. 任潇. 大众文艺, 2018(10)
- [8]大陆网络脱口秀的“表演”研究(2007-2017)[D]. 展嵘. 兰州大学, 2018(11)
- [9]身势语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A]. 吴胜楠,曾文婷,黄炳林,程木恩.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 2018
- [10]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与研究[J]. 李金明. 祖国, 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