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颓废与虚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春电影,《东京物语》,犬儒主义,《青春残酷物语》
颓废与虚无论文文献综述
张冲,王艳秋[1](2017)在《颓废、虚无的状态与犬儒主义的文化认知——日本第四消费时代青春电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二战后自文学流派到电影都对日本的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小津安二郎在1953年的《东京物语》里谈到了家庭及人存在"荒诞"与"令人失望"的本质;1960年,大岛渚在《青春残酷物语》中对日本现代性大加挞伐,不同于《东京物语》"城市太大了"的感慨,他对大兴土木及大力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批判,年轻人在"金钱至上"的主流价值观中势必被毁灭;1970年叁岛由纪夫组织盾会成员发动暴动,在演讲中指责:"战后日本被经济繁荣夺去了魂魄!"(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7年17期)
黄沙[2](2017)在《人生的虚无与爱情的绝望——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作品中的颓废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颓废"是中国新文学现代性特征之一,也是关注现代作家不可回避的重要元素,然而尽管新时期以来"张爱玲热"已成为一种文学史现象,但在解读颓废文学的领域里,张爱玲却是一个被遗忘的对象。本文就以《倾城之恋》为例,从时代变动下的虚无感受、软弱人性下的爱情消解、浪漫外衣下的华丽幻象和颓废意象下的苍凉色调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张爱玲作品中的颓废色彩,以期能以新的视角给张爱玲研究以一定补充。(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06期)
邱蕴琛[3](2015)在《浅议诺曼·梅勒作品中的颓废与虚无》一文中研究指出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1923—2007)是美国着名犹太裔作家。梅勒对于美国文坛的贡献首先是在于其题材涉猎的广泛。尽管梅勒曾经声称自己极其憎恨作家干预社会的积极态度,但他在行动上却展现出了强烈的使命感,20世纪美国发生的社会重大事件,如二战、越战、女权运动、登月等几乎无不被其纳入视野,美国社会在他的总结下呈现出病态麻木的一面。其次,从小说创作方法而言,现实主义、自然(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5年11期)
梁鸿[4](2009)在《愤怒的颓废 强大的虚无——朱文《磅、盎司和肉》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几乎可以说,对生活的荒诞、虚无感以及对这荒诞和虚无的愤怒是朱文所有小说的主题。《磅、盎司和肉》虽然只是一个小短篇,但作者却以精炼的语言、高超的叙事技巧把生活之无聊与存在之荒谬深刻地揭示出来。这是一篇愤怒之(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09年09期)
张西存[5](2007)在《从荷戟战斗到颓废虚无——吕纬甫人生之路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正处于"五四"退潮时期,各种保守和反动势力猖獗,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有了分化,"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先生成了散兵游勇,他最突出的感觉是孤独和彷徨。后来,先生在《题〈彷徨〉》诗中写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07年23期)
涂薇[6](2005)在《在虚无中破碎与褫夺——19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颓废色彩之主题意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性本身包含的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悖论关系导致了虚无主义的产生。卡林内斯库将各种虚无主义归入于颓废概念的讨论。在颓废意识的中心,虚无首先意味着传统价值的破碎;其次,在传统的废墟上并没有出现新的替代物,或者可以借用黑格尔的这一表述:丰碑在坍塌之前就已经是一片废墟了。西方的虚无主义有其深厚的宗教背景("上帝死了"预示着一个存在深渊的被开启);而在中国,虚无主义更多地指向现实生活的此岸,并与知识分子的传统经世理想结合在一起。李泽厚先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分析中相当精辟地指出:(本文来源于《创作评谭》期刊2005年12期)
杨荷泉[7](2005)在《伊甸园里的失乐园:从感伤、颓废到荒诞、虚无——试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另一种美学品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于 20世纪初内忧外患、理想与现实分离的感伤时代,这一时代的精神氛围孕育出 20世纪中国文学两种不同层面的美学品格。笔者从美学精神的角度,重新梳理出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流变过程中所隐含的感伤、颓废、荒诞乃至消解一切的虚无主义这一潜在美学品格,并对照主流文学中激情、进取、严肃、崇高的理想主义美学特征,给以扫描、阐释,并推断它的可能走向。(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05年01期)
窦爱芳[8](2000)在《以虚无与颓废的方式抗争——浅析穆时英小说主题及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时英 ,30年代中国新感觉派着名作家 ,其小说创作运用感觉主义、意识流和心理分析等技法 ,描写旧中国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穆时英在小说中以孤独、失意、漂泊的焦虑体验和开放、跳跃的叙事方式来深刻地感受和表现他所处的那个特殊年代 ,以虚无与颓废的方式进行灵魂上的挣扎与抗争(本文来源于《许昌师专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赵玉中[9](1999)在《虚无思想的流露 颓废情绪的渲泄——谈《秋虫》《西窗》的思想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解读了徐志摩的《秋虫》、《西窗》的思想意义,着眼于诗人的具体思想实际及其心境,把其诗与其散文、日记加以参照评说,较为客观地挖掘了这两篇颇有争议的作品的思想倾向。(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颓废与虚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颓废"是中国新文学现代性特征之一,也是关注现代作家不可回避的重要元素,然而尽管新时期以来"张爱玲热"已成为一种文学史现象,但在解读颓废文学的领域里,张爱玲却是一个被遗忘的对象。本文就以《倾城之恋》为例,从时代变动下的虚无感受、软弱人性下的爱情消解、浪漫外衣下的华丽幻象和颓废意象下的苍凉色调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张爱玲作品中的颓废色彩,以期能以新的视角给张爱玲研究以一定补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颓废与虚无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冲,王艳秋.颓废、虚无的状态与犬儒主义的文化认知——日本第四消费时代青春电影研究[J].电影评介.2017
[2].黄沙.人生的虚无与爱情的绝望——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作品中的颓废意识[J].名作欣赏.2017
[3].邱蕴琛.浅议诺曼·梅勒作品中的颓废与虚无[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
[4].梁鸿.愤怒的颓废强大的虚无——朱文《磅、盎司和肉》赏析[J].名作欣赏.2009
[5].张西存.从荷戟战斗到颓废虚无——吕纬甫人生之路解读[J].名作欣赏.2007
[6].涂薇.在虚无中破碎与褫夺——19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颓废色彩之主题意象分析[J].创作评谭.2005
[7].杨荷泉.伊甸园里的失乐园:从感伤、颓废到荒诞、虚无——试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另一种美学品格[J].语文学刊.2005
[8].窦爱芳.以虚无与颓废的方式抗争——浅析穆时英小说主题及手法[J].许昌师专学报.2000
[9].赵玉中.虚无思想的流露颓废情绪的渲泄——谈《秋虫》《西窗》的思想倾向[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