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作用论文-徐国兴

麻醉药作用论文-徐国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麻醉药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麻醉药,发育期大脑,依托咪酯,儿童

麻醉药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国兴[1](2019)在《不同麻醉药对发育期大脑毒性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麻醉药对发育期大脑的毒性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手术患儿,依照使用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施以苯巴比妥复合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观察组施以依托咪酯复合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儿的记忆力、抽象思维与定向力的障碍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记忆力、抽象思维与定向力的障碍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苯巴比妥药物相比,依托咪酯会对发育期大脑产生更大的毒性作用,临床医生需要注意对该药物的使用。(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束庆华,傅朝霞[2](2019)在《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在麻醉药管理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在临床科室麻醉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医院2015年实行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实施前的现状调查设为实施前,将2016年实行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实施后的现状调查设为实施后。采用特制的工作质量调查问卷,分别于实施前后对麻醉药品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主要观察项目包括环境管理、药品管理、培训质量、人员工作质量等。比较实施前后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准备时间,进行病区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的环境管理评分、药品管理评分、培训质量评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不同麻醉方式(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全麻)准备时间均明显短于实施前(P<0.01)。病区实施后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应用于麻醉药品的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麻醉药品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及医务管理人员对于该管理方法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文婷,徐志新,李孟森[3](2019)在《局部麻醉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肿瘤居高不下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是困扰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难题。目前虽然可使用根治手术、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免疫学治疗和新的激素治疗,但癌症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难治的关键问题。手术是治疗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麻醉技术和其他围术期因素是影响恶性肿瘤手术后长期转归的潜在因素[1]。近年来,局部麻醉药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正在被现代医学工作者不断的揭示。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局部麻醉药能够对某些肿瘤细胞的凋亡、增殖、转移、癌基因DNA(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姜慧仙,程海燕,何亦溪,夏菁,毛秋霞[4](2018)在《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在医院麻醉药管理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在医院麻醉药管理中的作用,以提高临床科室麻醉药管理质量。方法:对医院2016~2017年的临床科室麻醉药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研究,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实施前为2016年的麻醉药使用管理,采用常规麻醉药管理方法即药学干预。实施后为2017年的麻醉药使用管理,在常规的麻醉药管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的管理模式对麻醉药进行管理。记录实施前后的麻醉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不合理用药率、处方调配合格率及利多卡因注射液空安瓿回收合格率。比较分析实施前后的麻醉药管理质量评分、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临床科室麻醉药登记手册完整性。结果:实施后的麻醉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不合理用药率显着低于实施前,而处方调配合格率显着高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实施后的麻醉药管理质量评分、患者对麻醉药学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着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空安瓿批号模糊率、发放批号与回收批号不符率,显着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缺少交接班护士签字、缺少药物批号、缺少回收批号、缺少药物规格及药物名称不规范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对临床科室麻醉药管理作用巨大,对提高麻醉药管理质量大有裨益,可有效降低麻醉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不合理用药率,显着提高处方调配合格率,并且能增加患者对麻醉药服务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田倩,麦思聪,孟尽海[5](2018)在《电针刺激对全麻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辅助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穴位电针刺激对全身麻醉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PLIF术的患者78例,年龄18~59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26例。3组均行全凭静脉麻醉。A组(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在A组基础上复合百会、四神聪、双侧内关电针刺激)、C组(在B组基础上复合双侧合谷、足叁里电针刺激)。B组、C组患者均于手术前1天、麻醉诱导前30min给予相应穴位电针刺激。记录3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铵用药量,患者入室、切皮、上内固定、拔管、离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SpO2),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3组各剔除1例。B组、C组瑞芬太尼用量少于A组(P<0.05),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丙泊酚、舒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胺用量以及术后第1天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入室、切皮、上内固定、拔管、离室时的MAP、HR和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C组恶心、呕吐发生比例均少于A组(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百会、四神聪、双侧内关电针刺激可以减少全麻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药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陈晓,曲振华[6](2018)在《吸入性麻醉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吸入麻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在心脏手术中吸入麻醉起到全身麻醉的同时还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主要通过有效抑制钙超载,还能够有效增强一氧化氮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更能够有效激活K-ATP敏感性钾通道和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等机制,最终实现对心肌的保护。七氟醚是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吸入麻醉药物。因此,本文以七氟醚为代表对吸入麻醉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8年02期)

黄燕若,莫怀忠[7](2017)在《TASK-1、TASK-3双孔钾离子通道与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TASK(Tandempore domain acid-sensitive Kchannel)是双孔钾离子通道(K2P)的一个重要亚型,它参与了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和细胞代谢等多个病理生理过程。TASK在多个器官、组织中被检测出高水平的表达,并且在心肌电生理活动、神经细胞兴奋性调控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麻醉药物的镇静、镇痛等作用依赖于多器官、多介质的共同调控,但其中机制还尚未明确。(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7年04期)

杨英,杨俊,杨简,刘晓雯,王辉波[8](2017)在《吸入麻醉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缺血性心脏病(IHD)是当前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物溶栓、冠脉介入、冠脉搭桥等再灌注治疗技术的开展,缺血心肌能及时恢复血流,明显降低了IHD的致残致死率。但缺血心肌在恢复血流后可出现组织损伤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增(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艾国,聂宏光[9](2016)在《麻醉药对肺脏的损伤及肺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临床麻醉药的普遍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就包括麻醉药对肺脏的一些不良影响。有资料显示,麻醉药的应用会导致肺损伤,主要表现为肺水清除率的下降,进一步发展为肺水肿。然而,另一方面,麻醉药对肺部又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于术中减轻缺血/再灌注对肺脏带来的损伤。该文就麻醉药对肺脏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6年10期)

邓克强,吴水祥,刘敏杰,邓斌,徐礼鲜[10](2015)在《吸入麻醉药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吸入性麻醉药的不断认识,其已广泛用于外科手术麻醉。特别是近年来吸入性麻醉药预处理(volatile anestheties preconditioning,VAPC)和后处理(volatile anestheties postconditioning,VAPO)概念的提出及其相关机制的深入研究,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法。研究表明,较低浓度的异氟醚、七氟醚等可以发(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麻醉药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在临床科室麻醉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医院2015年实行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实施前的现状调查设为实施前,将2016年实行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实施后的现状调查设为实施后。采用特制的工作质量调查问卷,分别于实施前后对麻醉药品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主要观察项目包括环境管理、药品管理、培训质量、人员工作质量等。比较实施前后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准备时间,进行病区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的环境管理评分、药品管理评分、培训质量评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不同麻醉方式(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全麻)准备时间均明显短于实施前(P<0.01)。病区实施后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应用于麻醉药品的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麻醉药品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及医务管理人员对于该管理方法的满意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麻醉药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徐国兴.不同麻醉药对发育期大脑毒性作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束庆华,傅朝霞.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在麻醉药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

[3].王文婷,徐志新,李孟森.局部麻醉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

[4].姜慧仙,程海燕,何亦溪,夏菁,毛秋霞.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在医院麻醉药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

[5].田倩,麦思聪,孟尽海.电针刺激对全麻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辅助作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

[6].陈晓,曲振华.吸入性麻醉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

[7].黄燕若,莫怀忠.TASK-1、TASK-3双孔钾离子通道与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贵州医药.2017

[8].杨英,杨俊,杨简,刘晓雯,王辉波.吸入麻醉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9].艾国,聂宏光.麻醉药对肺脏的损伤及肺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

[10].邓克强,吴水祥,刘敏杰,邓斌,徐礼鲜.吸入麻醉药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5

标签:;  ;  ;  ;  

麻醉药作用论文-徐国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