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行政民主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行政民主化,公民协商,社会治理
行政民主化论文文献综述
高杨[1](2014)在《我国行政民主化过程中的公民协商》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协商是当今政府社会治理改革的目标之一。由于实践中存在诸如尚未形成公民平等协商的互动条件、缺乏指导公民协商的系统理论、缺少保障协商的有效制度和法律支撑等问题,因此,完善我国行政民主化过程中的公民协商,应加强协商参与型的行政网络建设,提高公民协商的理论意识教育,强化公民协商的监督和保障机制,为实现法治、责任、透明的民主化政府,提供动力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关锋[2](2013)在《公共行政民主化与新公共管理的对立及融合的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行政民主化与新公共管理是西方现代政治理论的两大基石,公共行政民主化是西方政治理论的最终目标,新公共管理则是对公共事务进行专门化管理的理论。公共行政民主化与新公共管理,两者之间存在者相似性和统一性,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对立性,我们在分析西方政治理论的时候注意区分两者的对立性时也要意识到两者融合的可能性,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也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理论能起到借鉴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两者的差异性以及融合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3年07期)
莫于川[3](2013)在《行政民主化与行政指导制度发展(下)——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行政指导实践作为故事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既往的诸多典型事例启示人们,当今的行政监管执法过程中必须树立现代依法行政观念,才能正确引导行政方式创新实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提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首先就是必须重新认识政府的角色和职能,由消极行政转向积极行政、秩序行政转向服务行政、单纯的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为主的现代行政模式,质言之,需要将政府的角色认知由"必要的罪恶"转变为"民众的伙伴";民主的基本品格是自由和平等,行政民主具体表现为体现广泛参与性、两造互动性、平等协商性、可自由选择性(民主四性)的行政方式创新,行政民主化不仅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渐次生发的行政革新过程;行政指导是行政监管执法和服务过程中的新事物,是代表性的柔性行政方式,行政指导的理念、特点、功能、类型、程序和救济制度值得认真研究和系统梳理,通过深化认识和立法建制,妥善运用并充分发挥出行政指导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抓手作用;同时,行政指导行为的固有缺陷和负面效应也须高度重视、认真克服,努力实现行政指导行为的法治化,提升依法行政、民主行政、高效行政的水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指导制度发展道路。(本文来源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莫于川[4](2013)在《行政民主化与行政指导制度发展(上)——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行政指导实践作为故事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既往的诸多典型事例启示人们,当今的行政监管执法过程中必须树立现代依法行政观念,才能正确引导行政方式创新实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提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首先就是必须重新认识政府的角色和职能,由消极行政转向积极行政、秩序行政转向服务行政、单纯的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为主的现代行政模式,质言之,须要将政府的角色认知由"必要的罪恶"转变为"民众的伙伴";民主的基本品格是自由和平等,行政民主具体表现为体现广泛参与性、两造互动性、平等协商性、可自由选择性(民主四性)的行政方式创新,行政民主化不仅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渐次生发的行政革新过程;行政指导是行政监管执法和服务过程中的新事物,是代表性的柔性行政方式,行政指导的理念、特点、功能、类型、程序和救济制度值得认真研究和系统梳理,通过深化认识和立法建制,妥善运用并充分发挥出行政指导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抓手作用;同时,行政指导行为的固有缺陷和负面效应也须高度重视、认真克服,努力实现行政指导行为的法治化,提升依法行政、民主行政、高效行政的水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指导制度发展道路。(本文来源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李年清[5](2012)在《试论行政民主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普遍兴起了公共行政的改革,行政权力下放、民营化、职能外包、行政任务私有化、公私合作等方兴未艾。这场公共行政变革以民主价值为取向,鼓励私人参与,强调公私协商,广泛采取行政契约的方式达到行政目的。行政民主化的时代正悄然到来。行政民主化的背景是国家和社会的日益行政化导致传统行政的正当性产生危机。代议民主在今天高度复杂与多元的社会情境下无法单独地作为行政的正当性规范基础。协商民主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代议制的“民主赤字”问题,与代议民主一道成为了当代行政的正当性规范基础。行政民主化就是当代行政回应传统行政民主化程度不够的产物。行政民主化增加了行政的正当性和可接受性,有可能提高行政的效能和行政的质量,但行政民主化并非没有“反对派”。悲观主义者或者保守主义者认为,行政民主化赋予私人公权力可能产生多数暴政和加剧行政俘获的危险,尤其在我国的情境下,这种危险并非危言耸听。公法面对公共行政范式的变迁,尤其面对私人行使公权力,存在回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公法自身规范的体系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进行重塑,也即公法自身须要变迁。在规制私人公权力的问题上,公法学已有的路径是通过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的方式进行,但实践证明效果不佳,需要找寻新的路径。全文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引论主要说明本文选题的背景、待解决的问题、选题的意义、研究的进路与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一章论述当代公法应当回应的对象——行政民主化。内容分为四部份:第一节、第二节梳理行政民主化产生的背景,即从夜警国家到行政国家的变迁引发了行政的正当性危机;第叁节,阐释行政民主化的内涵、边界和例证;第四节,论述了我国语境下行政民主化的必要性和特殊性。第二章探讨行政民主化可能孕育的风险。尽管行政民主化可能带来的风险有很多,但本文并不欲就所有风险进行探讨,而是捕捉最主要的风险进行分析。内容分为二部份:其一,行政民主化可能孕育多数暴政的问题,分析了多数暴政的概念、促使多数暴政的原因和存在的例证;其二,行政民主化可能导致越多的行政裁量,进而存在加剧行政俘获的风险。第叁章讲述行政民主的规范化。公法给予行政民主化的因应就是行政民主的法制化、规范化。本部分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其一,分析了行政民主化的合法性,即行政民主化的现有宪法法律依据;其二,提出要发展拘束性规范,保证行政民主化的责任性。分别从宪法、组织法、行为法、程序法和救济法的角度作了一定的探讨。第四章论述公法规制私人权力的进路。行政民主化可能带来许多风险,同样规制风险的路径亦可能多样化。本文则主要从两个可能路径进行了初步分析:其一,通过扩展公法规范适用于私人主体来规制私人权力的膨胀;其二,通过契约本身建构责任性机制,即把契约当作责任源泉来规制公-私混合权力。最后部分为本文结论。重申公法学者应当认真对待“行政民主化赋予私人公权力”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12-03-01)
彭剑[6](2011)在《信息公开,政府行政民主化的起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公开符合全球化浪潮中世界民主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基本途径。信息公开的行政实践,有助于中国建构一种全新的以"透明化、公平化、参与化"为运行特征的行政文化,建构一种以人为本、满足群众基本知情权的执政模式。应对信息安全问题,是"十二五"期间对政府执政智慧的考验。有法可依,多管齐下,才能超越阻力,走向真正的信息公开。(本文来源于《绿叶》期刊2011年06期)
池忠军[7](2011)在《公共行政民主化与新公共管理的对立及融合的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受新公共管理影响之时,不能忽视对它的批判,西方的公共行政在学术上不但没有被新公共管理化,而且在相互激荡中更加促进学术创新。公共行政民主化或称民主制的公共行政,在对新公共管理批判的理论中的独特性,彰显了公共行政立足于人类实践理性的根基。但也不能仅仅从公共行政民主化的努力与新公共管理的对立来审视,还要看到二者有融合可能性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段红柳[8](2010)在《行政民主化进程中的行政法制革新及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国家相继掀起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其重要价值导向之一是将民主精神贯彻到公共行政领域,通过缩减和优化政府职能,放松政府管制,还权于社会等措施重新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由"以政府为中心"的重管制模式向"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中心"的公共服务模式转变。当代行政管理和行政法制实践越来越多地增加了民主因素,行政民主化成为当今世界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本文来源于《湖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刘云[9](2009)在《我国行政民主化发展的制度选择——从法治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民主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也是我国行政改革和行政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行政民主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制度化建设不高。在法治视野下,从程序法制建设、政务公开制度、行政参与制度、权力制约监督制度、政府责任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加强行政民主化的制度建设对于推动我国行政民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何兵,昌君[10](2007)在《审计独立:行政民主化的基本前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依法行政的角度来审视国家审计的意义必须建立在对两个前提的认识之上。其一是对审计机关职能和审计工作功能的定位。从我国宪法第九十一条、审计法第二条的规定来看,审计机关的职能定位是对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实施经济监督.从审计法第十六条到第叁十条对审计机关职责的详细阐述中,我们则可以清晰地看到上述经济监督职能的实现方式是以对预算(本文来源于《中国审计》期刊2007年13期)
行政民主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共行政民主化与新公共管理是西方现代政治理论的两大基石,公共行政民主化是西方政治理论的最终目标,新公共管理则是对公共事务进行专门化管理的理论。公共行政民主化与新公共管理,两者之间存在者相似性和统一性,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对立性,我们在分析西方政治理论的时候注意区分两者的对立性时也要意识到两者融合的可能性,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也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理论能起到借鉴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两者的差异性以及融合的可能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政民主化论文参考文献
[1].高杨.我国行政民主化过程中的公民协商[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
[2].关锋.公共行政民主化与新公共管理的对立及融合的可能性[J].金田.2013
[3].莫于川.行政民主化与行政指导制度发展(下)——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行政指导实践作为故事线索[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
[4].莫于川.行政民主化与行政指导制度发展(上)——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行政指导实践作为故事线索[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
[5].李年清.试论行政民主化[D].中国政法大学.2012
[6].彭剑.信息公开,政府行政民主化的起点[J].绿叶.2011
[7].池忠军.公共行政民主化与新公共管理的对立及融合的可能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8].段红柳.行政民主化进程中的行政法制革新及走向[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
[9].刘云.我国行政民主化发展的制度选择——从法治的视角[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
[10].何兵,昌君.审计独立:行政民主化的基本前提[J].中国审计.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