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景观论文-梁洪荣

田野景观论文-梁洪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田野景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乌素图召,农业生产,乡村旅游景观,结合周边

田野景观论文文献综述

梁洪荣[1](2019)在《内蒙古呼市西郊乌素图召周边环境的田野调查——兼论文化旅游景观设计及其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郊乌素图召及周边环境为调查研究对象的田野调查论文,调查研究的大背景是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实地的调查走访,梳理了乌素图召庙及周边地区,以农耕为主的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变迁。研究分析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寺院场所与农业体验相互结合的文化旅游景观发展趋势,对于探索未来乡村文化旅游景观设计的模式重构,创新文化旅游形式,助力乡村振兴,有着史料积累的和思路拓展的建设性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先清,张云鹤[2](2019)在《人类学、影像民族志与族群景观——林惠祥的早期台湾“原住民”田野摄影》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现代中国大陆最早开展台湾原住民田野调查的人类学先驱,林惠祥在1929、1935年两次台湾之行中都拍摄了不少台湾原住民社会生活的影像。这些珍贵的田野摄影作品,不仅生动地展示了20世纪初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原住民的族群景观与社会状况,而且体现了第一代中国人类学家很早就通过光影之间的视觉手段来生产民族知识。围绕林惠祥这些尚未被广泛认识的早期台湾原住民田野摄影的相关讨论,有助于思考人类学、田野摄影与民族志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程逸楠,刘杰,胡洋,王国华[3](2018)在《田野设计理论在绿色公路景观专项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景观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公路沿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调查,尤其是作为近两年交通运输部主推的绿色公路建设。田野设计主要由前期的田野调研和后续的田野景观设计组成,本文将结合福建省东山环岛公路的景观规划,提出基于田野设计理论的绿色公路景观设计方法,通过介绍东山环岛路的具体景观规划步骤与措施,总结相关技术要点,以期丰富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促进田野景观在公路沿线的开发利用。最终,期望通过积极挖掘公路沿线景观资源,凸显绿色公路特色,达到充分展现路侧田野景观价值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8年10期)

王建革[4](2018)在《19-20世纪江南田野景观变迁与文化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9世纪以来江南田野景观变迁的研究,可透视出江南景观变化的文化动力。这其中有两条价值观主线:一是传统士人与部分西方学者的观点,他们重视传统文化与传统农业,认为古典景观与古代的农耕技术都非常有价值,只是这一脉的发展一直未得到重视;一是占主导地位的李希霍芬的科学土地利用观和苏联的统一化农庄经营观,致使集体化时代的方格化规划、当下的城镇化建设,都存在着简单模仿西方的倾向,这是当前混乱化田野景观形成的原因之一。未来乡村景观建设的方向,在于传统田园风光与现代田园技术的结合。(本文来源于《民俗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马平,赵兵[5](2018)在《南京林业大学 用稻草营造景观 将课堂搬到田野》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风景园林学科转型与当前园林教学存在的问题,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学团队提出了一种简称为"322"的课外创新活动体系。以将课堂搬到田野的稻草景观营建竞赛为例,说明了这种课外创新活动体系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2期)

张光俊[6](2016)在《浅析新农村田野景观规划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农村建设逐渐成为了重点项目之一。尤其是在农村的田野景观建设中,应该更多的融入生态景观规划,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建设。新时期的农村的田野景观建设应该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一些能源加以利用,同时更好的对生态进行保护。本文主要对新农村田野景观建设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6年14期)

初鸿雁,舒梅娟[7](2016)在《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田野调查研究——以石河子市河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石河子市范围内玛纳斯河河道部分河段的植物种类,植物分布情况,工业分布以及河流水文资料,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资料分析,总结出玛纳斯河生态环境出现的部分问题,结合景观生态学、景观设计学知识提出应对策略,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支撑。一、玛纳斯河流域开发现状研究(一)自然条件玛纳斯河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发源于天山永久性积雪冰川,北流注入玛纳斯湖,河道全长(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6年04期)

姜丹[8](2013)在《基于场域理论的田野考察法在景观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景观规划设计教学逐渐向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发展,然而田野考察作为本课程最基础的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概念界定误区与运用偏差问题。因此,本文尝试将田野考察与社会学"场域"理论相结合,研究如何通过场域理论的关系构型拓展"田野"空间的分割组织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建立"关系性"思维模式,并启迪田野考察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教学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3年06期)

张士闪[9](2012)在《新时期中国艺术学的“田野转向”与学科景观——以艺术民俗学为核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学研究发生了"田野转向"并影响深远。这主要表现在:学者具有强烈的学科创建意识,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成果渐次涌现,关注艺术活动的民间发生现场、敞显个体的艺术生存智慧、秉持文化-生活的整体研究范式渐成主流。艺术人类学、艺术民俗学、审美人类学、艺术社会学、民俗艺术学以及音乐民族学、音乐人类学、音乐民俗学、戏曲人类学、舞蹈民俗学、美术人类学等,便是由学科背景不一的众多学人在这一"田野转向"潮流中建构或重构的。考察历史宿因,辨析由众多交叉学科汇成的这一"田野转向"的逻辑起点、学术理念及其背后所隐含的社会需要,对于新时期中国艺术学的学术积累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本文重点阐述对象的艺术民俗学,以如下学术追求加入这一学术大合唱:强调个体以艺术活动建构世界的能力;深入具体发生场域,对艺术活动进行整体研究;注重艺术民族志书写中的主体间性;提倡从个案出发、以小见大的研究策略。(本文来源于《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部分)》期刊2012-07-20)

陆丽雯[10](2010)在《明代贵州田野景观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作为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集中的省区,如今也是石漠化分布最广泛、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贵州于明代建省,明代政府在贵州修筑道路、建立卫所、大举移民,肇始贵州规模化的开发,明代成为贵州开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以明代方志、行人笔记等文献资料为依据,以交通道路为线索,从明人视角观察当时明代贵州地貌、气候、植被等田野景观,并结合现代人视角对明人眼中的景观要素进行分析,最后从明代交通线疏密、移民、垦殖等方面评估明代开发对景观影响的强度。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本文的研究意义及思路,以及相关学术研究的回顾和名词的界定。第二章梳理了明代贵州的交通干线,为第叁章以“移步换景”的视角叙述田野景观构架空间布局。第叁章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分地形、气候、瘴疠、植被、石漠化、虎患六个部分描述明人观察到的田野景观,并与现代景观作对比,还对明人叙事的主观因素作出分析。第四章从交通线疏密程度、军事移民及其垦殖、种植技术等方面对明代移民活动作用于景观的强度做出评估。通过以上研究,笔者认为明代田野景观与现代景观大不相同,在明代几百年内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同时明人的感情、视角以及社会风气也对明代贵州景观塑造产生影响。军事移民进入贵州,对贵州景观产生了一定影响。囿于资料的缺乏和资料间的对比性,本文并不轻易地对景观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结论,只是提出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5-25)

田野景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现代中国大陆最早开展台湾原住民田野调查的人类学先驱,林惠祥在1929、1935年两次台湾之行中都拍摄了不少台湾原住民社会生活的影像。这些珍贵的田野摄影作品,不仅生动地展示了20世纪初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原住民的族群景观与社会状况,而且体现了第一代中国人类学家很早就通过光影之间的视觉手段来生产民族知识。围绕林惠祥这些尚未被广泛认识的早期台湾原住民田野摄影的相关讨论,有助于思考人类学、田野摄影与民族志文本之间的互文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田野景观论文参考文献

[1].梁洪荣.内蒙古呼市西郊乌素图召周边环境的田野调查——兼论文化旅游景观设计及其他[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

[2].张先清,张云鹤.人类学、影像民族志与族群景观——林惠祥的早期台湾“原住民”田野摄影[J].西北民族研究.2019

[3].程逸楠,刘杰,胡洋,王国华.田野设计理论在绿色公路景观专项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

[4].王建革.19-20世纪江南田野景观变迁与文化生态[J].民俗研究.2018

[5].马平,赵兵.南京林业大学用稻草营造景观将课堂搬到田野[J].建筑与文化.2018

[6].张光俊.浅析新农村田野景观规划建设[J].明日风尚.2016

[7].初鸿雁,舒梅娟.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田野调查研究——以石河子市河段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

[8].姜丹.基于场域理论的田野考察法在景观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装饰.2013

[9].张士闪.新时期中国艺术学的“田野转向”与学科景观——以艺术民俗学为核心的考察[C].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部分).2012

[10].陆丽雯.明代贵州田野景观的分析[D].复旦大学.2010

标签:;  ;  ;  ;  

田野景观论文-梁洪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