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分水岭论文-钟家让

长治分水岭论文-钟家让

导读:本文包含了长治分水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出土青铜器,锈蚀物,文物保护,上党地区

长治分水岭论文文献综述

钟家让[1](2016)在《长治分水岭墓出土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治分水岭墓群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城区的角沿村石子河畔,地处上党盆地,历史上称之为上党。1954年至1972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长治市博物馆等单位为配合基本建设,在分水岭墓地先后进行了多次钻探和发掘,共钻探发现墓葬600座,选择性发掘了其中270余座。(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6-11-11)

王江[2](2013)在《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山西长治地区东周时期的分水岭墓地。整个墓地是经过仔细规划的,从墓地西南角至东北角,七对大型对子墓由早到晚呈直线分布,其他墓葬有规律的呈片分布。整个墓地以北向墓葬为主,东向墓葬次之,南向墓葬和西向墓葬最少。铜器墓葬全部为北向。东向墓葬一部分呈两线集中分布,另一部分呈片状区域分布。本文以公元前453年叁家分晋为春秋战国的分野,指出了报告在分期中的一些纰漏,并尝试对分水岭东周墓地的陶器重新分型定式,以陶器型式和组合为依据,对这批墓葬进行分期断代。对墓葬头向、墓底面积、墓葬深度、葬式、随葬品摆放位置、随葬兵器或带钩的方式等六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了分水岭东周墓地的墓地结构,归纳了墓地在不同时期、不同头向墓葬之间的共性与差别,研究了墓葬所反映的社会等级结构,以及墓地人群的来源及构成。还将分水岭东周墓地与周边的长子、潞河东周墓地进行了比较和研究。通过对全文的归纳和提炼,从分水岭东周墓地的规划方式,铜器墓葬和陶器墓葬的发展阶段,墓葬面积的差别,墓葬深度的变化趋势,葬式的主要形式,随葬品的摆放习惯,兵器摆放所体现的社会变化和社会分工,带钩和骨簪所体现的社会差别等几方面入手,将墓葬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反映到当时的社会等级中进行分析。通过文献考证,分析分水岭地区在东周时期的行政归属问题和文化传统问题。推断分水岭地区人群的组成。通过文献考证与墓葬研究得出:长治分水岭地区春秋时属于晋国,战国时分别被赵魏韩叁国控制,韩国控制的时间最长。北向墓葬的墓主是姬姓族群,东向墓葬的主人是非姬姓的异性族群,很可能包括赵人。南向和西向墓葬可能是居住在晋国的秦人。分水岭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赵魏韩之间的争夺并未对其丧葬习俗造成太大的影响,生活在该地区的族群一直很稳定,并且延续着晋文化的传统。(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3-06-01)

李夏廷,李建生[3](2012)在《也谈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发掘报告将分水岭墓地分作五期,时代从春秋中期至战国一代,并认为其间"有明显的缺环",第一期"为晋国墓葬……,第二、叁期为赵国墓葬,第四、五期为韩国墓葬";其考古学文化"战国以前为晋文化地方类型,战国以降为典型的赵文化,后来尽管有韩人活动,但就其文化面貌来说,并不会有变化"。本文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分水岭东周墓地是一个连续使用无间断的叁晋韩氏墓地。(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期刊2012年03期)

刘阳[4](2010)在《析长治分水岭战国墓出土的“铜牺立人擎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藏于山西省博物院的牺尊立人盘,把生动活泼的牺尊,身段婀娜、面目清秀的少女和做工精美的镂空盘有机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器上纹饰集中体现了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特点。该器充分体现了战国青铜工艺制作者的奇思妙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艺术。(本文来源于《晋中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叶知秋[5](2010)在《《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长治市博物馆编着,文物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本书为16开本,共406页,彩色图版24页,黑白图版163页,定价360元。1954~1972年,在山西长治分水岭墓地先后进行了多次钻探和发掘,2006(本文来源于《考古》期刊2010年07期)

秦秋红[6](2010)在《长治分水岭墓地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治分水岭墓群是长治地区发现的一处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明清的古代遗存地,主要遗存有春秋时期的墓群、车马坑遗址、战国时期的墓葬、汉代的墓葬。该墓地出土了一大批随葬品,主要有青铜器、玉器、陶器、铁器等,透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特征。(本文来源于《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韩炳华,崔剑锋[7](2009)在《山西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出土青铜器的科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59 bronze artifacts from the Fenshuiling cemetery of Eastern Zhou period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the ICP-AES and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ronze-making techniques of that time were rather mature and there may have been the techn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and manufacture of bronzes.The high tin content in most of the artifacts shows that the supply of tin was very plentiful.In addition,skilled artisans had mastered the casting technique of adding lead in the molding process by the Eastern Zhou period.(本文来源于《考古》期刊2009年07期)

边成修,李奉山[8](1974)在《长治分水岭269、270号东周墓》一文中研究指出1972年8月、我们在长治分水岭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发掘了269、270号东周墓和两个马坑(图一)。发掘地点位于分水岭西部,南距城壕约50多米。两墓东西并列,相距4.6米,东边的编为269号墓,西边的编为270号墓。两个马坑在270号墓的西南边约3.3米处,分别编为1号马坑和2号马坑(图二)。发掘前,墓地地面原有自然堆积土厚3米余,已在基建工程中被挖掉。墓口距现存地面深0.5米。两墓形制相同,均为竖穴土圹。圹内四壁不大整齐。269号墓的墓底略大于墓口,(本文来源于《考古学报》期刊1974年02期)

边成修[9](1972)在《山西长治分水岭126号墓发掘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1965年5月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晋东南工作组在长治市北郊分水岭发掘了一座大型战国墓,编号为126号,现将此墓资料,初步加以整理,介绍如下:(本文来源于《文物》期刊1972年04期)

边成修,叶学明,沈振中[10](1964)在《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第二次发掘》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治市位处太行山西麓潞安盆地,是晋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墓地位于该市北城墙外的分水岭,南跨城壕边,北近石子河,东西分布,高出附近地面约10米。面积东西约2、南北约0.75公里。岭顶地面已被历年取土挖成凸凹不平,地下文物屡经发现。根据勘察,此地不仅古墓丛集,且有新石器时代遗迹。(本文来源于《考古》期刊1964年03期)

长治分水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研究了山西长治地区东周时期的分水岭墓地。整个墓地是经过仔细规划的,从墓地西南角至东北角,七对大型对子墓由早到晚呈直线分布,其他墓葬有规律的呈片分布。整个墓地以北向墓葬为主,东向墓葬次之,南向墓葬和西向墓葬最少。铜器墓葬全部为北向。东向墓葬一部分呈两线集中分布,另一部分呈片状区域分布。本文以公元前453年叁家分晋为春秋战国的分野,指出了报告在分期中的一些纰漏,并尝试对分水岭东周墓地的陶器重新分型定式,以陶器型式和组合为依据,对这批墓葬进行分期断代。对墓葬头向、墓底面积、墓葬深度、葬式、随葬品摆放位置、随葬兵器或带钩的方式等六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了分水岭东周墓地的墓地结构,归纳了墓地在不同时期、不同头向墓葬之间的共性与差别,研究了墓葬所反映的社会等级结构,以及墓地人群的来源及构成。还将分水岭东周墓地与周边的长子、潞河东周墓地进行了比较和研究。通过对全文的归纳和提炼,从分水岭东周墓地的规划方式,铜器墓葬和陶器墓葬的发展阶段,墓葬面积的差别,墓葬深度的变化趋势,葬式的主要形式,随葬品的摆放习惯,兵器摆放所体现的社会变化和社会分工,带钩和骨簪所体现的社会差别等几方面入手,将墓葬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反映到当时的社会等级中进行分析。通过文献考证,分析分水岭地区在东周时期的行政归属问题和文化传统问题。推断分水岭地区人群的组成。通过文献考证与墓葬研究得出:长治分水岭地区春秋时属于晋国,战国时分别被赵魏韩叁国控制,韩国控制的时间最长。北向墓葬的墓主是姬姓族群,东向墓葬的主人是非姬姓的异性族群,很可能包括赵人。南向和西向墓葬可能是居住在晋国的秦人。分水岭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赵魏韩之间的争夺并未对其丧葬习俗造成太大的影响,生活在该地区的族群一直很稳定,并且延续着晋文化的传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治分水岭论文参考文献

[1].钟家让.长治分水岭墓出土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N].中国文物报.2016

[2].王江.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的初步研究[D].山西大学.2013

[3].李夏廷,李建生.也谈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

[4].刘阳.析长治分水岭战国墓出土的“铜牺立人擎盘”[J].晋中学院学报.2010

[5].叶知秋.《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简介[J].考古.2010

[6].秦秋红.长治分水岭墓地初探[J].长治学院学报.2010

[7].韩炳华,崔剑锋.山西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出土青铜器的科学分析[J].考古.2009

[8].边成修,李奉山.长治分水岭269、270号东周墓[J].考古学报.1974

[9].边成修.山西长治分水岭126号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

[10].边成修,叶学明,沈振中.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第二次发掘[J].考古.1964

标签:;  ;  ;  ;  

长治分水岭论文-钟家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