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家庭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分析

浅议家庭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家庭环境;影响;学困生

近年来,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例如我们平川二中的招生规模已经由2007年的28个班,上升到2012年的34个班,每班大约65人左右。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学生的个体差异日趋明显。

由于其成长环境、义务教育段的教育资源等差异,使得他们实际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长期以来的“快节奏、大容量、高难度”的课堂教学,一些思维速度慢、基础差的学生可能成为受害者,逐渐产生一些在教师、家长眼中的“落后学生”或“差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困难学生”。

“学困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习有困难,跟不上教学节奏,导致学习成绩差或思想品德欠好,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学困生”在每位教师的教育生涯中都会碰到。造成他们“学困”的原因主要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信心、自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学困生”不是天生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困生”家庭环境方面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学困生”在家庭环境方面不外乎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1.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农村家庭。在农村,绝大部分家长文化素质程度较低,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只顾忙农活,甚至有时还要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负责任地交给学校。

2.家庭结构不完整。学困生中有较大一部分家庭残缺不全,父母或离婚,或正在闹离婚。如一些学困生的家长往往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在子女面前吵架,不懂得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子女的学习得不到安宁。一些家长精神上有极大的失落感,无心管教子女,因而对孩子放任,极少顾及孩子的学习。家长的烦躁情绪也影响到孩子,孩子易出现孤僻、冷漠的心理,对学习也失去兴趣。时间一长,孩子也无法集中心思学习,成了学困生。

3.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现实社会教育体制落后,考试繁难,升学率低,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又习惯于用考试分数衡量学生。农村家长普遍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有相当多的家长在从事繁重辛劳但收入相对低下的体力劳动时,深切感受到学好文化的重要。他们在教育子女要好好读书时最常说的话是:“认真点,将来考个好一点的大学,才能找个好工作,不然,就只能像我一样辛苦一辈子。考上了,我砸锅卖铁也供你。”平时苦于无法给孩子以学业辅导,只能一遍遍重复这样的话,令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他们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分数,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有时是明确的告知,有时是委婉的暗示,对孩子不是班级最好而感到惋惜;当看到学业不理想时,多是觉得自己的心血白费了,失望的同时,对孩子生出一股怒意,动辄埋怨、责骂甚至动武,而不是思考孩子有什么学习困难,心理感受如何,更想不到如何帮助孩子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殊不知,父母的过高期望常带给孩子害怕失败的心理,抑制了积极的动力。

在高压情况下,特别是父母运用严厉、武断和过分控制的办法时,孩子很可能形成被动的、缺少动力的学习状态。

事与愿违,孩子甚至以报复和对抗的形式找平衡,对父母的高标准要求干脆放弃。由于他们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较好的状态,使追求完美的父母满意,于是就不去努力或作较小的努力。久而久之,学生用各种方法避免家长知道真实成绩,厌学情绪严重,成绩一再下降。

4.家长不当的言行举止。学困生中很多人都抱有“读书无用”的思想,这种想法有社会不良思潮的侵袭,但更多是家长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的结果。不爱学习的学困生家庭里,不少家长本身也是不学无术的。古语说得好,“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缺乏家庭的学习氛围,要指望孩子的变异是不现实的。当为人父母者流连于牌桌、舞厅、酒台前时,子女处于无人监管的情形下,就不太可能完成自觉的学习,久而久之,就跟不上教学。更有甚者,不负责任地对子女说上不上学无所谓,学得好不好更不要紧,将来只要会赚钱就行,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多得是。于是,孩子在这样的言论浸染和行为导向下,自然会觉得学习不是件重要的事,成绩不好也没什么要紧,反正父母并不关心也没有施加太多的压力,玩的天性得以蔓芜。

我们说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家长作为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他们的言行更会影响到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学困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很多是从家长那里“传染”过来的,抽烟、喝酒、赌博……有的家长则过分溺爱,从不让孩子参加劳动,使孩子形成了怕吃苦的习惯,毅志力不强,学习上一碰到困难就习惯性退缩,久而久之就成了“学困生”。具体表现方面:

1.很多家长以学习成绩为主,影响学生健康发展

社会转型期的产业结构调整,自由择业带来的竞争,更加重了升学压力,分数的绳索把家长和学生牢牢地束缚着。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次要的或可有可无的。追求考试分数的家庭教育只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坠入家长自设的分数圈套,从而丧失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现实社会中惟分数至上的家庭教育的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令人痛心不已。

2.在溺爱的家庭中,学生失去养成教育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求怎样做就怎样做,父母对待孩子百依百顺,不打折扣。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或者又由于长期不在家而对孩子产生愧疚感,只能在生活上满足子女的要求,不能管理学生在家的时间安排,使孩子处于失控状态。今年暑假,据对我校40位学生的家访发现,父母在家陪伴孩子的只有8人,其他35人家长都在工作,而自制力差是青少年的通病,在家的作息毫无规律,要么睡觉、看电视,要么外出和朋友一起玩、一起上网等。由于家长的监控作用没有起到,导致学生不能科学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直接影响复习和预习效果,从而使放假成了放羊,这样也造成学困生的产生。家长以工作忙为理由,甚至错误地认为教育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与教师长期不联系,使成绩越来越差。

由于家长娇宠子女,要求不严,放松教育,甚至纵容放任,用溺爱代替教育,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的习惯、蛮横放肆的性格,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学习上也决定不会是刻苦努力、成绩优秀的学生。

3.在“放任”的家庭中,学生难以成才

对孩子行为的对与错一概不管不问,对其学习努力与否也不关心,任其所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孩子表现为对事物无是非观念,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好坏也顺其自然,这种家庭环境也很难使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二、家庭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1.平衡协调型家庭

这类家庭表现为和平稳定,虽然也有矛盾和争执,但能很快缓和平静。之所以出现矛盾和争执,或是因为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或是因为夫妻间性格的差异,或是因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同而发生矛盾。但大家的向心力依然起主导作用。在这种家庭中的学生也是幸运的,他们能在不断调节的和谐有趣的家庭中读书学习,身心发展也是健康愉快的。

2.友爱和睦型家庭

处在这种家庭中的学生倍受家庭的爱护,可以从每个成员身上获取支持和力量,家庭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安静可靠的环境,他们本人也会有一种蓬勃进取的力量,其学习成绩自然也会优良踏实。

3.自我修养型家庭

这类父母能了解子女的心理,并依据其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对子女的态度非常民主,不墨守成规,善于因势利导,能尊重其意见和好奇心,学习上关心辅导,生活中言传身教,父母子女间建立起一种互相帮助,尊敬友爱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对子女的学习是一种强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各种才能,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教育方法。家长学习兴趣对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文化程度的差异除了表现在辅导能力上有明显的差别外,还表现在家长学习兴趣、家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差别。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

最后,任何一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都是不能选择的,家长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文化素质也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我们可以尽量寻找提高子女成绩的方法,以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

*白银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编号:BY[2011]G285

参考文献:

[1]张志英.教育统计学[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10.

[2]周小山,严先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3]夏志清,杨君.学困生习得无助的防治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

[4]顾朝云.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心理辅导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9(11).

[5柳术艳.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J].科学教育研究,2008(4).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730900

标签:;  ;  ;  

浅议家庭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