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朱虹

陕西省韩城市人民医院超声科陕西韩城715400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应用于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临床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4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接受低频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比较单行低频超声诊断同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及罗-阿氏窦显示率。结果:低频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66.7%,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1.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超声检查罗-阿氏窦显示率为62.5%,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罗-阿氏窦显示率为87.5%,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临床应用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罗-阿氏窦显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胆囊腺肌增生症;罗-阿氏窦

【中图分类号】R7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444-01

胆囊腺肌增生症(gallbladderadenomyomatosis)又名胆囊腺肌瘤病,是指胆囊黏膜上皮增厚和肌层肥厚的一种非炎症、非肿瘤性的良性病变。该病症于临床上并不少见,好发于成年女性群体,人群患病率约为3.0%至5.0%[1]。该病症一般情况下临床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在饮食后会出现右上腹不适感或隐痛,因此胆囊腺肌增生症于临床诊断过程中极易被漏诊或误诊[2]。超声检查为目前胆囊腺肌增生症临床诊断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高频超声及低频超声联合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效果,回顾性分析24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超声诊断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24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诊原因为上腹部疼痛不适,或门诊医师提议患者接受胆囊超声检查。其中,男性7例,女性17例;年龄32至66岁,平均年龄(45.8±2.2)岁。上述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确诊为胆囊腺肌增生症。

1.2检查方法

应用CEVoluson730ProV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低频探头频率设置为1至5MHz,高频探头频率设置为3至9MHz。检查前嘱咐患者禁食8至12小时,检查时,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必要时可行坐位背部超声检查。由同一位医师先后应用低频探讨和高频探头常规扫查胆囊。低频探头多切面观察胆囊形态及大小,对于胆囊明显增厚毛糙,而病灶边缘不规整的病理则再行改用高频探头进行定位扫查,重点观察胆囊浆膜层是否完整,壁内是否存在小囊样结构,记录相关参数。

1.3观察指标

追踪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将病理学检查结果同超声诊断结果予以对照研究,比较单行低频超声扫查同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扫查的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及罗-阿氏窦显示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采用t和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

24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经低频超声检查后判定为胆囊腺肌增生症,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66.7%,经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扫查的患者中有22例患者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1.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4,P=0.0330<0.05)。

2.2罗-阿氏窦显示率

单行低频超声检查显示罗-阿氏窦15例(62.5%),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显示显示罗-阿氏窦21例(87.5%),比较两者罗-阿氏窦显示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0,P=0.0455<0.05)。

3讨论

胆囊腺肌增生症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胆囊增生性疾病,目前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法进行治疗。但是对于发病机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病因尚未明确,现阶段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症缘于胚胎期胆囊胚芽囊化不全演变、胆囊动力学异常或患者机体长期受胆囊结石及慢性炎症刺激,由此致使胆囊黏膜上皮增厚和肌层肥厚,引发炎症[3]。GIA病症最初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并不会发生恶变。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虽然属于一种良性病变,但是不能否认其存在恶变的可能性[4]。目前,医学临床针对该病症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胆囊,以预防病情进展,而对于怀疑存在恶变可能性的患者则进一步进行冰冻病理检查,以降低癌变的可能性。但是该病症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故而,提升胆囊腺肌增生症临床正确诊断率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应用于胆囊腺肌增生症临床诊断的诊断方法主要为CT检查、X线检查及超声检查等。有学者认为,超声检查较之于X线检查更为快捷,操作更为简便,且具无创性,而CT检查价格较为高昂,并不利于降低受检者的经济负担。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在接受低频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腹部低频超声穿透力较强、探查深度深且范围广,在明确病灶区位置及大小方面优势显著,但是其分辨率低,因此无法清晰显示作为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基本依据的罗-阿氏窦,由此极易导致误诊。而高频超声分辨率较高,并不会受混响伪像影响,可清晰以影像学显示直径小于2毫米的罗-阿氏窦,但是其穿透力、探查深度和探查范围均不及低频超声,因此不建议应用于肥胖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

本次研究证实,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临床应用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及罗-阿氏窦显示率均显著高于单行低频超声检查结果(P均<0.05)。提示说明两者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有效提高罗-阿氏窦显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具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莫晓萍,郑昌富,阮伟武等.高频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6):784-784,787.

[2]郑辉,周春艳,姜菊等.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J].临床荟萃,2011,26(8):714-715,封3.

[3]马娜,徐光,姚晶晶等.局限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7):645-647.

[4]刘丽,叶霞.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诊断价值[J].农垦医学,2014,36(3):232-233.

标签:;  ;  ;  

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