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评估论文-马卫武,王琳,刘韬,李旻

热力学评估论文-马卫武,王琳,刘韬,李旻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力学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朗肯循环,基团贡献法,工质,属性估算

热力学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马卫武,王琳,刘韬,李旻[1](2019)在《基于基团贡献法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模型对有机朗肯循环(ORCs)工质的评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团贡献(GC)法一般用于预测有机物的热力学属性参数,但对过程指标的预测能力有限,如热力循环过程的效率。本文发展了一种结合GC法和有机朗肯循环(ORC)热效率解析模型的方法,可以高效快速地估算有机朗肯循环的热效率,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GC方法的局限性。利用GC法与ORC热效率解析模型,筛选了60多种用于中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的有机工质。首先,运用GC方法预测了60多种有机工质的临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潜热r,液体的定压比热容c等热力学属性。其次,基于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得的ORC解析模型,可直接由GC法预测的热力学参数直接确定ORC的输出功wout和热效率η等性能指标。计算结果表明,与NIST数据相比,本文采用的GC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来估算热力学参数(T_c,P_c,r,c,w_(out),η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45%,9.29%,5.85%,11.5%,10.8%,2.9%)。其中热效率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约为2.9%),且所有预测值的误差在0~24%的范围内。本研究表明GC方法与ORC解析模型结合,不仅提供了一种估算热效率的直接方法(无需状态方程),并且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来评估有机工质的热力学性能。本文研究成果也为指导基于GC法的ORC有机工质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8期)

司怀家[2](2019)在《Mg-Er二元体系的热力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方法,对Mg-Er二元体系重新进行了热力学评估。用Redlich-Kister模型对溶体相(Liquid,HCP_A3和BCC_A2)进行描述。金属间化合物Mg_(24)Er_5和Mg_2Er存在一定的成分区间,并分别用双亚点阵模型表示:Mg_(24)(Mg, Er)_5和(Mg, Er)_2(Mg, Er)_1。化合物MgEr的成分区间较窄,作为化学计量化合物处理。基于文献评估的实验数据,获得一套自恰的Mg-Er二元体系的热力学参数。(本文来源于《资源信息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王建丰,张超,景勇,贾志明[3](2019)在《基于热力学方法的海上平台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热腐蚀影响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评估燃料气中H_2S超标对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热腐蚀的影响,在腐蚀机理研究基础上结合燃机的运行参数条件,采用热力学模拟方法完成了对25 MW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热腐蚀风险评估分析。通过分析杂质含量变化及燃料类型对腐蚀产物露点曲线的影响,得出了碱金属含量是涡轮叶片热腐蚀的关键影响因子,在(Na+K)质量分数小于1×10~(-5)%的条件下,即使当H_2S体积分数达到0.01%时,涡轮叶片也不会面临热腐蚀风险。这将对海上平台用国产25 MW燃气轮机燃料中杂质含量目标控制和高温涡轮叶片防护涂层设计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刘兴军,牛泽明,卢勇,郭毅慧,韩佳甲[4](2018)在《Co-Nb-W叁元系的热力学评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ALPHAD方法对Co-Nb-W叁元系合金开展了热力学评估。为了统一Co-Nb-W叁元系中μ相的热力学模型,首先对Co-W二元系的热力学进行了优化,并采用文献报道的1273、1373和1473 K 3个等温截面的相平衡实验数据开展了模型参数的优化。优化过程中采用亚正规溶体模型描述αCo和bcc等固溶体相,而λ、χ和Co_3Nb相则采用双亚点阵模型来描述,Co_7W_6和Co_7Nb_6相所用的点阵模型为(Co,Nb)_1(Co,Nb,W)_2(Co,Nb,W)_4(Co)_6。计算的等温截面和纵截面相图与实验结果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王正,石加顺,孔辉,肖赛君[5](2018)在《纯物质挥发能力评估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大气压下的沸点和特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常用来评估纯物质的挥发能力,但仍缺乏这2个指标为什么能够进行挥发能力评估的热力学分析。以纯液体为对象,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热力学模型,对沸点和饱和蒸气压评估纯物质挥发能力的热力学本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在一个大气压和沸腾温度下的摩尔蒸发焓能否作为纯物质挥发能力的判据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分析表明,摩尔蒸发焓可以作为纯物质挥发能力的新评估标准。摩尔蒸发焓越小,则纯物质越容易挥发,反之亦然。(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8年10期)

尹宏飞,党莹樱,赵新宝,谷月峰[6](2016)在《700℃级超超临界电站候选材料热力学评估及成分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对700℃级超超临界电站关键部件材料性能的要求,通过材料热力学模拟软件JMatPro8.0及相应的镍基高温合金数据库,研究了6种现有的700℃级电站关键部件高温合金的平衡相与高温力学性能,并对比分析了3种新设计的镍铁基合金性能。结果表明:IN740H合金的平衡相和高温力学性能最优;CCA617合金持久强度不能满足要求;IN706、TOS1X、USC141和GH2984合金的热力学平衡相中均有TCP相析出,组织稳定性较差;新设计的镍铁基合金性能满足要求,组织稳定性好,且镍铁基合金中大量Fe元素取代了Ni、Co,进一步降低了合金成本。(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6年18期)

赵新宝,尹宏飞,党莹樱,鲁金涛,袁勇[7](2016)在《一种超超临界电站用镍铁基高温合金凝固和析出相的热力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JMat Pro和镍铁基合金数据库,计算分析了一种新型γ′相强化镍铁基高温合金的凝固特征温度和热力学平衡相的析出行为;评估了调整γ′相形成元素Al、Ti,抗蚀元素Cr和C含量对合金凝固特征温度和相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相组成为γ、γ′、MC和M_(23)C_6;随着Ti和Al含量的提高,γ′相的析出温度和含量增加,Ti元素的影响更显着;Cr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合金液相线、固相线和M_(23)C_6相的析出温度并致M_(23)C_6相的析出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增加C含量会减小合金的结晶温度间隔、提高MC和M_(23)C_6相的析出温度和析出含量。本模拟研究结果将为合金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刘力恒,车淳山,孔纲,卢锦堂,张双红[8](2016)在《热镀Zn-0.2%Al镀层中Fe-Al抑制层失稳机理及其热力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450℃镀锌条件下,锌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Al,采用SEM观察镀层的结构特征,利用EDS定量分析相的微区成分,利用其线扫描和面扫描定性分析镀层截面元素变化情况.借助Miedema模型和Toop模型,计算了镀层中各二元Fe-Al,Fe-Zn和叁元Fe_2Al_5Znx(h)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热力学值,分析了随镀锌时间的延长,出现Fe_2Al_5抑制层失稳破坏而产生Fe-Zn反应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因为Fe-Al IMC比Fe-Zn IMC具有更稳定的热力学性质,钢基体与锌浴界面优先产生连续的Fe_2Al_5金属间化合物抑制层,抑制Fe-Zn反应,但随镀锌时间的延长,Fe_2Al_5的失稳破坏丧失对Fe-Zn反应的抑制作用,生成Fe Zn10(d)相.Fe_2Al_5抑制层的失稳机制有两种:一种是Fe_2Al_5/锌浴界面处Al的局部贫化导致Zn对Fe_2Al_5的侵蚀,形成Fe_2Al_5Znx,造成系统热力学稳定性降低,从而导致Fe_2Al_5被Zn侵蚀分解,同时在Fe_2Al_5/锌浴界面产生Fe Zn10(d)相;另一种是Zn通过Fe_2Al_5晶界向钢基体扩散,直接在Fe_2Al_5/钢基体界面产生d相,并引起Fe_2Al_5的迸发失稳.(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刘力恒[9](2016)在《热浸Zn-0.2 wt.%Al镀层中Fe-Al抑制层失稳机理及其热力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浸镀锌是钢铁防大气腐蚀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电力,交通,通讯,家用电器,建筑等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铝是热浸镀锌工业中最常采用的添加元素之一,在连续热镀锌和批量热镀锌领域都得到广泛使用。GI镀层(Galvanized coating)在连续热镀锌上大量使用,其铝含量一般控制在0.16–0.22 wt.%,浸锌时间极短,一般控制在几秒。批量热镀锌中铝含量控制很低一般在0.002–0.01wt.%,主要作用是减少锌液面氧化。因GI镀层具有镀层薄,形变能力强,耐蚀性高等优点,正有向批量热浸锌行业扩展的趋势。当前对低铝热镀锌的界面镀层生长机理的研究还存在众多争议与不解,如Fe-Al抑制层优先生成与失稳分解的原因,Fe-Zn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反应的位置以及方式,整个低铝热镀锌体系相的转变动力本质等,这些都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本工作围绕上述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选取常见的Q235钢材为基体,Zn-0.2wt.%Al的镀液,研究了450、470和490℃,10~300 s下界面反应的演变规律与IMC各相转变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镀层横截面和剥离自由锌层后表面的结构特征,利用能谱仪(EDS)定量分析相的微区成分以及利用其线扫描和面扫描定性分析镀层中IMC分布及元素变化情况,并根据X射线衍射(XRD)确定相组成。借助Miedema模型和Toop模型,计算了镀层中各二元Fe-Al,Fe-Zn和叁元Fe2Al5Znx(η)IMC的热力学值,分析了随浸锌时间的延长,出现Fe2Al5抑制层失稳破坏而产生Fe-Zn反应的根本原因,并探讨了不同温度下抑制层失稳形式的差别,提出了更加完善的Fe2Al5抑制层破坏理论。主要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钢基体浸入Zn-0.2 wt.%Al液中,Fe2Al5抑制层优先在钢基体界面生成。由于在钢基体/锌浴界面Fe-Al IMC反应消耗高浓度的Al,使得紧邻Fe2Al5层的锌浴中的Al出现局部贫化,甚至低于锌浴本体中Al的浓度。因为Fe2Al5会阻碍Fe向锌浴中溶解,这将导致Al要通过长程扩散才能与基体Fe反应生成Fe2Al5,使得反应受扩散控制,也即动力学控制。随着界面处Al的消耗,Fe2Al5生成受动力学控制时,反应速率将下降,甚至停滞,从而Fe-Zn反应在热力学上的劣势将削弱,Fe-Al反应将与Fe-Zn反应形成竞争,由于此时界面贫Al处Zn含量极高,使得Fe-Zn反应将在动力学上占据优势,进而出现明显的Fe-Zn反应。Fe2Al5抑制层随镀锌时间的增加而破坏,随后发生Fe-Zn反应。Fe2Al5抑制层的失稳有两种原因,也分别对应两种不同位置的δ相生成:一是Al的局部贫化理论,Fe2Al5临近锌浴层局部出现Al的贫化,Fe2Al5生成反应受阻,Zn得以侵蚀Fe2Al5,固溶为Fe2Al5Znx(η),热力学计算表明η的稳定性低于Fe2Al5,当Zn固溶量达到一定限度后会失稳分解,在锌浴/Fe2Al5之间形成δ相,相变过程可以描述为:Fe2Al5→η→L+η→L+η+δ→L+δ;另一种是Zn扩散贯穿抑制层理论,Zn既可以经由Fe2Al5的晶界贯穿扩散到钢基体,也可以对Fe2Al5侵蚀造成腐蚀应力开裂,进而在钢基体/Fe2Al5之间形成δ相,引起迸发组织的形成。不同温度下,对于Fe-Zn反应δ形成的位置会有所差异。450℃下,无直接证据表明Zn扩散贯穿抑制层效应和Al的局部贫化效应哪种先使得δ相生成。在470℃下,Al的局部贫化理论和Zn扩散贯穿抑制层理论两者相互博弈中开始是Al的局部贫化效应占据优势,而后才产生Zn扩散贯穿抑制层效应。490℃下情况与470℃类似,只是IMC生成的时间上要相对提前。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Fe-Al IMC比Fe-Zn IMC具有更低的反应Gibbs自由能,钢基体浸在Zn-0.2 wt.%Al液中时Fe-Al IMC为优先生成相,与实验结果吻合。由于Zn的固溶,Fe2Al5Znx比Fe2Al5热力学稳定性差,该结果可以直接证实Al的局部贫化理论,同时迸发的Fe2Al5晶体也会被Zn侵蚀,且迸发的碎片化Fe2Al5更易被Zn的侵蚀分解,间接吻合Zn扩散贯穿抑制层理论,两种Fe2Al5失稳机制相互共存,相互竞争,且会受制于温度、时间和Al含量以及钢基体表面本身的性质的影响,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某一种会占据绝对优势。单一热力学因素不足以解释不同温度下,Fe2Al5抑制层形成的时间有所差异,即温度越高,Fe2Al5越难形成。事实上490℃时Fe2Al5连续抑制层在10 s时已经生成,而且Fe-Al抑制层上方已经开始发生了Fe-Zn反应,相比而言,450℃时30 s才出现明显的Fe-Zn反应,470℃30 s才出现Fe-Al抑制层,这说明温度的升高虽然在热力学方面阻碍了Fe2Al5抑制层的生成,但却并非是完全决定的单一因素,因为温度升高相对足够大时,在动力学上的效应将更加明显,温度较大程度的升高使得原子扩散的速率加快和钢基体Fe的溶解度上升明显。温度升高对热力学和动力学影响的博弈导致了450、470和490℃下Fe2Al5抑制层出现的时间上并未出现规律性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20)

朱代漫,李长荣,郭翠萍,杜振民,李均钦[10](2016)在《Ni-Yb二元系的热力学评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文献报道的相平衡和热化学实验数据,利用相图计算(Calphad)方法对Ni-Yb二元系进行热力学评估。考虑到液相混合焓在25%Yb(摩尔分数)附近有急剧变化,液相采用缔合物模型,组份为Ni、Yb Ni3和Yb;端际固溶体相包括FCC_A1(Ni)、FCC_A1(Yb)和BCC_A2(Yb),均采用亚规则溶体模型,并按照Redlich-Kister多项式进行描述;中间化合物Yb_2Ni_(17)、YbNi_5、YbNi_3、YbNi_2、α-YbNi和β-YbNi都没有明显的固溶度实验数据,均按严格计量比处理。优化得到的Ni-Yb二元系热力学参数自洽合理,能够很好地再现该体系的热化学性质和相图数据。(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6年04期)

热力学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方法,对Mg-Er二元体系重新进行了热力学评估。用Redlich-Kister模型对溶体相(Liquid,HCP_A3和BCC_A2)进行描述。金属间化合物Mg_(24)Er_5和Mg_2Er存在一定的成分区间,并分别用双亚点阵模型表示:Mg_(24)(Mg, Er)_5和(Mg, Er)_2(Mg, Er)_1。化合物MgEr的成分区间较窄,作为化学计量化合物处理。基于文献评估的实验数据,获得一套自恰的Mg-Er二元体系的热力学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力学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1].马卫武,王琳,刘韬,李旻.基于基团贡献法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模型对有机朗肯循环(ORCs)工质的评估(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2].司怀家.Mg-Er二元体系的热力学评估[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

[3].王建丰,张超,景勇,贾志明.基于热力学方法的海上平台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热腐蚀影响评估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9

[4].刘兴军,牛泽明,卢勇,郭毅慧,韩佳甲.Co-Nb-W叁元系的热力学评估(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5].王正,石加顺,孔辉,肖赛君.纯物质挥发能力评估的热力学分析[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

[6].尹宏飞,党莹樱,赵新宝,谷月峰.700℃级超超临界电站候选材料热力学评估及成分设计[J].热加工工艺.2016

[7].赵新宝,尹宏飞,党莹樱,鲁金涛,袁勇.一种超超临界电站用镍铁基高温合金凝固和析出相的热力学评估[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

[8].刘力恒,车淳山,孔纲,卢锦堂,张双红.热镀Zn-0.2%Al镀层中Fe-Al抑制层失稳机理及其热力学评估[J].金属学报.2016

[9].刘力恒.热浸Zn-0.2wt.%Al镀层中Fe-Al抑制层失稳机理及其热力学评估[D].华南理工大学.2016

[10].朱代漫,李长荣,郭翠萍,杜振民,李均钦.Ni-Yb二元系的热力学评估(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6

标签:;  ;  ;  ;  

热力学评估论文-马卫武,王琳,刘韬,李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