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注射论文-吴晓青,张玲,钟红玲,彭静

双注射论文-吴晓青,张玲,钟红玲,彭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注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肩关节腔注射,改良Nevaiser入路,冻结肩,肩关节活动功能

双注射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青,张玲,钟红玲,彭静[1](2019)在《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双注射治疗冻结肩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双注射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肩关节穿刺注射治疗的147例冻结肩患者,根据不同穿刺入路分为前方穿刺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肩峰下滑囊入路和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比较不同入路穿刺成功率以及注射治疗后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前方穿刺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肩峰下滑囊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穿刺成功率分别为62. 75%、91. 67%、75. 68%、86.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 262,P <0. 05);改良Nevaiser入路组、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前方穿刺入路组、肩峰下滑囊入路组(P <0. 05),改良Nevaiser入路组成功率与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351,P> 0. 05);其中前方穿刺入路组穿刺成功率最低(62. 75%)。注射治疗后,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组VAS及CMS评分改善情况显着优于其他3组(P <0. 05),其中肩峰下滑囊入路组VAS及CMS评分改善情况最差,前方穿刺入路组和改良Nevaiser入路VAS、C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5. 73/439. 72,P> 0. 05)。结论肩关节腔穿刺治疗冻结肩过程中,较单一前方穿刺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和肩峰下滑囊入路而言,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双注射入路在保证较为理想的穿刺成功率前提下可使药物充分浸润盂肱关节、肩峰下滑囊,有利于患者疼痛缓解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何丽霞,艾剑雄,杨任欢,牙祖蒙[2](2010)在《双注射壶皮肤扩张器的研制及其在构建自体复合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传统皮肤扩张器基础上改良为双注射壶,观察该种扩张器在构建自体复合皮中的的作用并评价其优越性。方法:在传统扩张器囊壁外粘贴另一个注射壶,经消毒后埋植于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背部,其中一个注射壶行注水扩张皮肤,另一个注射壶用于将原代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悬液注入扩张囊和在扩张囊周围形成的纤维包囊腔隙之间,2w后取出扩张囊,肉眼及光镜观察纤维包囊表面是否有上皮形成。结果:皮肤扩张顺利,无渗漏;自体表皮细胞悬液能顺利进入扩张囊与纤维包囊之间的间隙内,均匀分布其中;肉眼观纤维包囊透明度稍低,光镜下可见整个包囊有类似于假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层形成。结论:经改造的双注射壶皮肤扩张器在埋入皮下后,其周围形成的纤维包囊可作为上皮细胞的培养基,注入的上皮细胞可在其表面生长增殖而发生上皮化,两者结合可形成类似于皮肤的结构。另外,多设一个注射通道为局部给药、冲洗引流等干预手段提供了方便。(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1-19)

张茂,段群力,谭洪波[3](2010)在《肩关节双注射治疗早期冻结肩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肩关节腔内及肩峰下双注射治疗早期冻结肩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对门诊76例Ⅰ、Ⅱ期冻结肩患者,肩关节腔内及肩峰下双注射德宝松加利多卡因,注射后均进行系统的、正规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盂肱关节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使用VAS疼痛评分和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结果从首次治疗后经1~6个月(平均5.1个月)的门诊随访,Ⅰ、Ⅱ期冻结肩VAS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6.4±1.7),(3.4±2.1);(6.6±2.3),(3.7±2.1)。Constant评分分别为:(32.6±12.7),(89.3±10.5);(28.9±11.2),(83.7±9.8)。结论行肩关节腔内及肩峰下双注射德宝松加利多卡因是治疗早期冻结肩的一个较好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0年20期)

孙东[4](2009)在《复方倍他米松双注射治疗早期原发性冻结肩的短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原发性冻结肩(Idiopathic Frozen Shoulder, IFS)是一类发病隐匿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IFS发病率约3%-5%,多见于50-60岁人群,女性较男性发病率略高。但是,人们对于IFS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使得目前对于原发性冻结肩的诊断及治疗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证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治疗IFS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目前使用激素的方法很多,有全身系统用药如:口服和静脉滴注(Interavenous Injection, IV);也有局部使用如:盂肱关节腔、肩峰下滑囊及痛点注射等方式。其中,全身系统用药由于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大,对患者副反应较大;痛点注射疗效欠佳;而关节腔内或肩峰下局部使用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还可以明显减少激素的副作用。近年来,我们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进行双腔注射(Double Side Injection, DSI)即肩峰下及盂肱关节腔同时注射,治疗早期IFS,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拟探讨非引导下盂肱关节腔穿刺新方法,观察分析复方倍他米松DSI(盂肱关节腔及肩峰下间隙注射)治疗早期IFS的短期有效性与安全性。材料与方法1.非引导下改良Nevaiser穿刺入路进行盂肱关节穿刺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研究我们对Nevaiser关节镜入路(NA)进行改良,扪清NA入路穿刺点,在其外侧、盂肱关节正上方,肩锁关节内侧0.5cm,紧贴肩峰处标记,即为我们改良的Nevaiser穿刺入路(MNA)。对满足实验入组条件的90例盂肱关节腔造影患者,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分别采用MNA、前方入路(AA)、后方入路(PA)行盂肱关节腔穿刺45例、20例和25例,并注射造影剂;以造影剂在盂肱关节腔中(Intra-articular,IA)显影为成功,造影剂泄漏或在关节腔外(Extra-articular,EA)显影为失败;比较3组患者造影剂显影位置、计算穿刺成功率并观察各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2.复方倍他米松双腔注射治疗早期原发性冻结肩的短期疗效观察对126例早期IFA患者男性48例(43~65岁),女性78例(40~68岁)随机分成叁组(每组42例): A组:复方倍他米松双腔1ml+5ml利多卡因注射(肩峰下及盂肱关节腔内)治疗,每周一次连续5周;B组采用单纯盂肱关节内复方倍他米松1ml+5ml利多卡因注射治疗,每周一次连续5周;C组为口服组仅予以塞来昔布口服,200mg/日连续服用5周。各组同期都进行系统的正规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并行对照研究。治疗后6周、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盂肱关节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使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Pain Score,VAS)疼痛评分、肩关节修正Constant评分(Modified Constant Score)及关节主动前举、外展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评价疗效。结果1.非引导下改良Nevaiser穿刺入路进行盂肱关节穿刺的准确性分析结果改良Nevaiser入路(Modified Nevaiser Approach, MNA)穿刺组:91.1%(41例)关节腔显影(Intra-articular, IA),腋隐窝明显扩张。4例关节腔未显影(Extra-articular, EA),其中2例弥散在冈上肌及喙突下滑囊,2例肩峰下滑囊及冈上肌间隙。前方入路(Anterior Approach, AA)穿刺组:50%(10例)IA,腋隐窝明显扩张。10例EA,6例在肩胛下肌腱(Subscapular Muscle Tendon, SMT )或肩胛下肌内,4例患者造影剂显影均在叁角肌间隙。后方入路(Posterior Approach, PA)穿刺组:76%(19例)IA,6例EA,4例位于冈上肌间隙,1例于叁角肌间隙,1例于小圆肌处显影。叁组穿刺成功率比较:MNA组与AA组及PA组比较:λ2分别为13.85 (v=1 P=0.001)及9.72(v=1,P=0.002);AA组与PA组比较:λ2为0.45(v=1,P=0.502);MNA组成功率最高且与其他两组均有显着差异,AA组和PA组成功率无显着差异。术后仅前方入路组5例患者穿刺点胀痛>24 h,VAS评分6-9分,予以口服塞来昔布200mg后症状好转.未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及穿刺相关感染。其余两组均未出现穿刺点灼烧感、全身乏力、头昏、心慌、胸闷,或穿刺点持续流血等;穿刺点疼痛均可耐受;术后均未出现不可耐受性疼痛或患肩感觉及运动障碍等并发症。2.复方倍他米松双腔注射治疗早期原发性冻结肩的短期疗效126例入组患者中105例患者完成全部治疗及随访,随访结果如下:治疗后6周结果:A组:VAS: 2.38±0.92修正Constant评分(Modified Constant Score, MCS%):74.67±2.75主动前举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141.62±10.92主动外展ROM(°):138.79±10.24;B组:VAS: 3.47±0.72 MCS(%): 64.80±1.93主动前举ROM(°):129.74±10.52主动外展ROM(°):126.84±11.63;C组:VAS: 5.52±0.75 MCS(%): 48.45±4.57主动前举ROM(°):104.39±20.09主动外展ROM(°):90.91±19.38;叁组各项结果经方差分析后结果:A组、B组、C组在VAS评分、MCS、外展及前举ROM方面均有显着差异,p<0.05且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治疗后3月结果:A组:VAS: 1.47±0.86 MCS(%): 83.39±3.74主动前举ROM(°):156.62±10.99主动外展ROM(°): 157.94±9.86; B组: VAS: 2.45±0.80 MCS(%): 73.38±2.42主动前举ROM(°):144.47±11.08主动外展ROM(°):146.05±10.60;C组:VAS: 4.03±0.92 MCS(%): 58.12±5.36主动前举ROM(°):113.64±24.54主动外展ROM(°):105.30±20.08;结果经方差分析后:A组、B组、C组在VAS评分、MCS、外展及前举ROM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且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治疗后6月结果:A组:VAS: 1.24±1.18 MCS(%):88.44±4.04主动前举ROM(°):167.35±11.23主动外展ROM(°): 167.94±9.86; B组: VAS: 1.39±1.05 MCS(%): 83.34±2.93主动前举ROM(°):162.89±11.31主动外展ROM(°):161.05±11.52;C组:VAS: 2.76±0.79 MCS(%): 69.78±4.77主动前举ROM(°):122.73±24.88主动外展ROM(°):120.30±20.08;叁组结果经方差分析后:A组和B组在VAS评分方面及前举ROM方面无显着差异、与C组有显着差异且A、B组优于C组;MCS方面及外展ROM方面叁组有显着差异,且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结论(1)非引导下经改良Nevaiser穿刺点行盂肱关节腔穿刺,其穿刺点容易确定,穿刺方向恒定,穿过结构较少,对关节结构影响较小;具有成功率高、安全可靠、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在盂肱关节的穿刺中广泛使用。(2)复方倍他米松双腔注射治疗早期原发性冻结肩可在短期内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与单纯盂肱关节内注射及口服NSAID药物相比,双注射治疗在短期内缓解疼痛及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效果更显着。(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9-05-01)

王成恩,万贤杞[5](2004)在《300cm~3双注射注塑机液压系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注射容量 30 0cm3 双注射注塑机液压系统节能低耗高效设计(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04年02期)

双注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在传统皮肤扩张器基础上改良为双注射壶,观察该种扩张器在构建自体复合皮中的的作用并评价其优越性。方法:在传统扩张器囊壁外粘贴另一个注射壶,经消毒后埋植于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背部,其中一个注射壶行注水扩张皮肤,另一个注射壶用于将原代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悬液注入扩张囊和在扩张囊周围形成的纤维包囊腔隙之间,2w后取出扩张囊,肉眼及光镜观察纤维包囊表面是否有上皮形成。结果:皮肤扩张顺利,无渗漏;自体表皮细胞悬液能顺利进入扩张囊与纤维包囊之间的间隙内,均匀分布其中;肉眼观纤维包囊透明度稍低,光镜下可见整个包囊有类似于假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层形成。结论:经改造的双注射壶皮肤扩张器在埋入皮下后,其周围形成的纤维包囊可作为上皮细胞的培养基,注入的上皮细胞可在其表面生长增殖而发生上皮化,两者结合可形成类似于皮肤的结构。另外,多设一个注射通道为局部给药、冲洗引流等干预手段提供了方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注射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青,张玲,钟红玲,彭静.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双注射治疗冻结肩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2].何丽霞,艾剑雄,杨任欢,牙祖蒙.双注射壶皮肤扩张器的研制及其在构建自体复合皮中的应用[C].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2010

[3].张茂,段群力,谭洪波.肩关节双注射治疗早期冻结肩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0

[4].孙东.复方倍他米松双注射治疗早期原发性冻结肩的短期疗效观察[D].第叁军医大学.2009

[5].王成恩,万贤杞.300cm~3双注射注塑机液压系统设计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4

标签:;  ;  ;  ;  

双注射论文-吴晓青,张玲,钟红玲,彭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