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空间表征论文-戴琨,晏碧华,杨仕云,游旭群

动态空间表征论文-戴琨,晏碧华,杨仕云,游旭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空间表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飞行员,动态空间表征,动态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策略

动态空间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戴琨,晏碧华,杨仕云,游旭群[1](2010)在《飞行员动态空间表征建构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动态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探讨了飞行员和对照组的动态空间表征的建构特征。从两个方面考察策略运用:(1)在客体运动轨迹表征反应选择项上,根据客体运动轨迹的几何特征将选择项设置为整体型策略和局部型策略;(2)有关策略运用的问卷测试。结果发现,在完成运动轨迹的动态工作记忆时,飞行员更多采用整体策略,控制组更多采用局部。结果提示具有较高空间能力的飞行员在合并运动刺激元素、整合客体表征转化为整体表征时具有优势。最后提出"延时动态空间表征"表达运动客体运动轨迹表征,其空间构型依赖于一段时间的客体运动特性的积累。(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戴琨,晏碧华[2](2009)在《客体运动特征和运动背景对动态空间表征加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静态空间能力是指对静止客体加工时的视觉化、定向、空间关系能力。动态空间能力是对运动客体的反应和处理,是客体以某种速度按照固定路径运动,被试估计时间、速度以及不同运动路径的交叉。本文采用相对到达时间任务(the relative arrival time tasks,RAT)考察了客体运动特征和运动背景对动态空间表征加工的影响,该任务是判断两个运动(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05)

杨仕云,晏碧华,游旭群[3](2009)在《民航飞行员动态空间表征建构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空间能力是指判断一个运动客体要到哪里去以及何时到达目的地,是个体对运动元素的反应和处理,是空间能力研究的新领域。本研究运用动态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the ball flight task,BFT)探讨飞行员和对照组的动态空间表征的建构特征。该任务中,被试需要辨认、记忆和识别一个圆球的运动轨迹,包括分析圆球轨迹以及在圆球运动完毕后将运(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05)

杨仕云[4](2009)在《飞行员动态空间表征建构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空间能力是指判断一个运动客体要到哪里去以及何时到达目的地,是个体对运动元素的反应和处理,是空间能力研究的新取向。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论文通过实验研究和相关研究,比较系统地考察了飞行员在运动客体动态空间表征建构上的优势,探讨了影响动态空间表征建构的客体因素和背景因素以及动态空间能力对飞行员飞行绩效的预测。研究1考察了相对到达时间任务(RAT)的客体影响因素和飞行员的认知加工优势。实验1a采用Pelleggrino的相对到达时间判断任务探讨了民航飞行员、飞行学员和普通大学生的动态空间能力的加工水平。结果发现:在客体运动特性上,所有被试均对显示屏上(X轴)从左到右(西→东)的运动客体的判断(反应速度、反应准确性)都好于从右到左(东→西)的任务判断。相对于其余两组,在动态空间距离判断任务上,飞行员的优势体现在从右到左的运动客体判断上。在相对到达时间判断任务上,飞行员在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方向上都有绝对优势。而飞行学员在动态距离判断任务中,判断绩效好于大学生并集中体现在传统的从左到右的任务加工上,说明现有飞行学员选拔在一定程度上对参选者的数量判断任务的加工水平进行了筛选。在相对到达时间判断上,飞行学员的判断成绩和大学生比无优势且低于飞行员,说明了选拔没有重视和引入该任务的检测。实验1b采用了自创设的相对到达时间任务(RAT)的变式进一步考察了该任务的客体影响因素,并同时探讨了飞行员的加工优势。发现客体大小-速度高低结合因素影响相对到达时间判断,即大客体高速行驶而小客体低速行驶时他们的相对到达时间更易区分。同时发现客体运动方向影响相对到达时间判断,与两眼视线有一定夹角的运动方向会使运动时间判断更难。就飞行员和对照组比较看,飞行员判断绩效好,并且这种优势更体现在与两眼视线方向不一致的运动方向,飞行员对两个运动客体相对到达时间的判断已经能够脱离客体大小与方向因素的影响。研究2探讨了背景因素对相对到达时间任务(RAT)的影响,并研究了飞行员的加工优势。结果发现,改变客体之间性质的不均匀空间背景下判断绩效差于均匀空间下的一般视觉噪音条件,与无背景条件比有背景条件均不利于判断。在人员对比上,实验发现在任何一种背景条件下飞行员的判断绩效均好于控制组,说明飞行员对两个客体相对到达时间判断的优势。虽然在不均匀空间中飞行员的判断绩效也受到了影响,但控制组在不均匀空间下对运动客体的相对运动时间判断更难。与控制组比较,飞行员易于从视觉噪音和不均匀空间条件下提取目标客体的运动信息。研究3用自创设动态空间定位任务检验了飞行员和控制组即时动态空间表征的建构质量。发现了飞行员在动态空间表征的定位反应中的优势,通过控制反应前间隔时间发现动态空间表征质量会随着时间而降低,这种影响对控制组更大。研究4采用空间定向动态任务修订版(SODT-R)对飞行员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在五个反应变量指标中,发现飞行员在对运动客体的方向控制上好于对照组,表现在快速掌握方向控制操作并及时调整客体的运动方向。飞行员用于权衡操作的反应潜伏时间更长,在操作过程中反应频率更少。结果显示飞行员在空间任务上的高定向能力表现为在完成任务时的动态掌握的整体权衡策略。研究5运用动态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BFT)探讨了飞行员和对照组的动态空间工作记忆特征,发现了飞行员对运动客体运动轨迹的动态工作记忆的整体性知觉-记忆-识别上具有优势。在完成运动轨迹的动态工作记忆时,飞行员更多采用整体策略,控制组更多采用局部/片断策略。研究6通过考察飞行员动态空间能力与其飞行绩效的关系,探讨了动态空间能力对飞行技能的预测。发现飞行技能评定越高的飞行员在动态空间定位任务中错误数更少,在动态空间定向任务中反应潜伏时间越长、反应频率更少,在动态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反应正确数更多。五个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了飞行员在合并刺激元素、整合客体表征转化为整体表征时具有优势,这种整合优势在研究1、2、3中表现为即时表征的建立,在研究4、5中表现为延时表征的形成。而研究6的结果反映出了高飞行技能飞行员在情境意识上的优势。作为对研究发现的总结,本文提出运动空间中的“即时动态空间表征”的概念,表达个体对运动空间即时的客体之间位置关系和数量/距离关系的准确清晰的整体性掌握;提出“延时动态空间表征”表达个体对运动客体的运动轨迹表征的整体掌握。本文还总结了飞行员动态空间表征建构的优势模型,指出飞行员动态空间表征建构的优势表现在即时动态空间表征和延时动态空间表征两个方面,飞行员在动态空间表征建构中的优势可归为其情境意识决策优势。本文研究结果对建立航线飞行员选拔与训练模型有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动态空间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的静态空间能力是指对静止客体加工时的视觉化、定向、空间关系能力。动态空间能力是对运动客体的反应和处理,是客体以某种速度按照固定路径运动,被试估计时间、速度以及不同运动路径的交叉。本文采用相对到达时间任务(the relative arrival time tasks,RAT)考察了客体运动特征和运动背景对动态空间表征加工的影响,该任务是判断两个运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空间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1].戴琨,晏碧华,杨仕云,游旭群.飞行员动态空间表征建构的策略研究[J].心理科学.2010

[2].戴琨,晏碧华.客体运动特征和运动背景对动态空间表征加工的影响[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3].杨仕云,晏碧华,游旭群.民航飞行员动态空间表征建构的策略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4].杨仕云.飞行员动态空间表征建构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动态空间表征论文-戴琨,晏碧华,杨仕云,游旭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