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论文-张薇薇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论文-张薇薇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日关系,务实合作,战略互惠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薇薇[1](2018)在《深化中日经济合作,助推“战略互惠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中日两国签署了《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但自2010年开始中日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挫折,战略互惠关系的推进也受到不利影响。以2014年底中日达成改善关系的四点原则共识为起点,中日关系逐渐积累改善势头。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正式访问日本,显示中日关系重回正常发展轨道。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也获得新的推动力。当前,无论是中日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还是国际环境,相较十年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把握中日经济合作的新契机,挖掘两国在双边和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增长点,深化务实合作,扩大共同利益,是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过,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影响,中日务实合作的推进并不会一帆风顺,而需要两国政治家审时度势、悉心引导,也需要两国民间精诚合作、克服阻力、共创未来。(本文来源于《和平与发展》期刊2018年03期)

张豪[2](2015)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困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2010年以来中日关系中危机的不断涌现,以及安倍第二次担任首相后解禁行使集体自卫权,并在历史问题上与国际社会的认知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中日关系在这一背景下继续冷却,作为中日关系正式定位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难以继续推进。笔者认为,中日关系陷入了一个结构性的发展困局,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难有非常积极的改变,究其原因是复杂多元的。本文通过从全球大势、双边关系和国内政治叁个层面,分析中日关系发展所面临的障碍以及这一困局的症结所在。(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5年11期)

张旭东[3](2015)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能否触底反弹》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本文来源于《今日中国》期刊2015年01期)

高兰[4](2015)在《突破“72年体制” 建立战略互惠关系框架下的新型中日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的斗而不破的中日关系现状,思考中日关系走向。即本文回顾了"72年体制"到"2006年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缺陷,设想在超越"72年体制"、深化"2006年体制"的基础上,改善中日关系,防止中日关系交恶甚至破裂,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建构符合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与国家利益诉求的新型中日关系制度框架。(本文来源于《国际观察》期刊2015年01期)

吕克俭[5](2014)在《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重回正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日贸易从无到有,从复交时的不到10亿美元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亿美元,日本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地。中日经贸合作的不断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本文来源于《国际商报》期刊2014-11-10)

董立延[6](2014)在《从战略互惠到紧张对峙——21世纪中日经济政治关系的变化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关系对双方都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然而,中日关系复杂多变、曲折坎坷。2012年7月,日本野田首相宣布将钓鱼岛收归国有,导致中日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由战略互惠关系转入紧张对峙关系。鉴于中日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缘战略格局,一方面,中日双方应当立足当下,积极建立战略互信关系,本着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精神,通过谈判妥善解决历史认识问题、资源、领土所有权等争端问题;另一方面,中日应当面向未来,"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不断夯实和拓展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发展在双边、地区及国际等各层次的互利合作,使中日关系尽快回到战略互惠的原点。(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4年01期)

王文军[7](2012)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建立及其现实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关系从政治层面来讲,自确立正常邦交关系以来经历了一个先热后冷的过程。虽然两国的政治关系时有起伏,但在经济贸易领域两国的合作不断加深,形成相互依存的局面。2006年以来中日进入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重新定位时期,"战略互惠"关系表明两国将在更加宽广的领域进行战略层上面的对话与合作。中日关系既有机遇,又面临诸多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两国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战略利益发生了碰撞,产生了结构性矛盾。如何推进中日双边关系,使战略互惠关系落到实处,需要两国政府和人民发挥各自智慧,做出慎重选择。(本文来源于《经济视角(下)》期刊2012年09期)

唐家璇[8](2012)在《认清大势 顺应潮流 共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新局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毗邻而居,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周恩来总理对两国交往历史有过精辟概括,"两千年友好,五十年不幸"。1972年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结束了战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使中日关系重回和平、友好、合作的轨道,也深刻改变了国际和地(本文来源于《国际展望》期刊2012年05期)

王泰平[9](2012)在《排除干扰,大力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是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值得隆重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本人在日本当,田中角荣首相一行来中国谈判复交时,我也奉调临时回国参与工作。作为一个亲历者和见证人,回顾40年前复交时的情景,看看两国关系的现实,真是感慨无量,面对40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可以说有四个没想到:一是没有想到1972年仅有10亿美元的贸易额2011年竟达到3449亿美元,中国取代(本文来源于《亚洲的未来与中日关系——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9-15)

王泰平[10](2012)在《排除干扰,大力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是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值得隆重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本人在日本当,田中角荣首相一行来中国谈判复交时,我也奉调临时回国参与工作。作为一个亲历者和见证人,回顾40年前复交时的(本文来源于《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3期(总第108期)》期刊2012-09-01)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2010年以来中日关系中危机的不断涌现,以及安倍第二次担任首相后解禁行使集体自卫权,并在历史问题上与国际社会的认知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中日关系在这一背景下继续冷却,作为中日关系正式定位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难以继续推进。笔者认为,中日关系陷入了一个结构性的发展困局,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难有非常积极的改变,究其原因是复杂多元的。本文通过从全球大势、双边关系和国内政治叁个层面,分析中日关系发展所面临的障碍以及这一困局的症结所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张薇薇.深化中日经济合作,助推“战略互惠关系”[J].和平与发展.2018

[2].张豪.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困局[J].智富时代.2015

[3].张旭东.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能否触底反弹[J].今日中国.2015

[4].高兰.突破“72年体制”建立战略互惠关系框架下的新型中日关系[J].国际观察.2015

[5].吕克俭.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重回正轨[N].国际商报.2014

[6].董立延.从战略互惠到紧张对峙——21世纪中日经济政治关系的变化与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2014

[7].王文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建立及其现实困境[J].经济视角(下).2012

[8].唐家璇.认清大势顺应潮流共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新局面[J].国际展望.2012

[9].王泰平.排除干扰,大力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C].亚洲的未来与中日关系——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10].王泰平.排除干扰,大力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C].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3期(总第108期).2012

标签:;  ;  ;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论文-张薇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