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论文-高华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论文-高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烯烃共混物,接枝,木塑复合材料,界面结合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论文文献综述

高华[1](2011)在《木粉/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共混物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木塑复合材料是由木质纤维材料与热塑性塑料熔融复合形成的一类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型环保材料,它的广泛应用为废旧塑料和木质纤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废旧塑料往往是由性质各异的几种非极性聚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塑料组分之间、塑料与木质纤维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差,导致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低。本文以组成为80%PP-20%HDPE和80%HDPE-20%PP的聚烯烃混合物模拟聚烯烃类废旧塑料,马来酸酐(MAH)作为功能性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的同时进行接枝改性。考察了工艺参数及MAH用量对熔融指数和接枝率的影响,给出了每种接枝体系的最佳接枝条件。(1)聚烯烃共混物经马来酸酐接枝改性后,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得到提高;对于不同的共混物体系,MAH用量存在着不同的最佳值。(2)利用FTIR和SEM对共混接枝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接枝改性,在聚烯烃共混物中引入了极性酸酐基团,共混体系中PP和HDPE的相容性得到改善。(3)利用旋转流变仪对共混物流变性能的研究表明,80%PP-20%HDPE共混物接枝后更容易发生熔体结构破坏;随着MAH用量增加,共混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80%PP-20%HDPE共混物在低频区域出现“肩状倾向”、弹性增加和“拖尾”现象;80%HDPE-20%PP共混物随着MAH用量增加弹性特征越来越显着。(4)流变研究和挤出试验结果显示,与单一聚烯烃接枝物相比,共混接枝物的加工性能获得改善。以接枝改性的聚烯烃共混物作为基体,采用两步挤出法制备了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MAH用量、木粉填充量和木粉目数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聚烯烃共混物经过接枝改性后,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显着提高,80%PP-20%HDPE基和80%HDPE-20%PP基木塑复合材料分别在MAH用量为1.0%和0.1%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2)木粉填充量为7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当木粉目数为30-5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最好,而冲击强度在60-80目时最佳。(3)聚烯烃共混物经过接枝改性后,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显着降低,吸水速率下降。80%PP-20%HDPE基和80%HDPE-20%PP基木塑复合材料的24小时吸水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分别在MAH用量为1.0%和0.1%时最低。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厚度膨胀率都随着木粉含量增加而增加,随着木粉目数的增大而降低。(4)通过SEM观察断面形态,发现聚烯烃共混物经过接枝改性后,木粉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得到改善。(5)利用共混与马来酸酐接枝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合废旧塑料进行改性,木粉/混合废旧塑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都得到显着改善。运用旋转流变仪对木塑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和蠕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MAH用量、木粉填充量和木粉目数对复合材料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聚烯烃共混物经过接枝改性后,复合材料的"Payne"效应不显着,说明界面结合增强;增加木粉含量和木粉目数,都会使复合材料的“Payne”效应变显着。(2)木塑复合材料的黏弹性行为偏离于聚烯烃共混物体系,表现出“似固体行为”;基体经过接枝改性后,木塑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都降低,频率对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的影响增加,体系表现出强烈的剪切变稀行为。(3)随着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都显着升高,似固体行为越来越显着;随着木粉目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略有下降。(4)木塑复合材料的蠕变变形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基体经过接枝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蠕变变形显着降低,变形速率减慢,卸载后的残余应变也大大降低;随着木粉填充量的增加和木粉目数的减小,复合材料的蠕变变形降低,但填充量过多会因弱界面结合问题而导致变形增大。综上所述,利用熔融接枝法在聚烯烃共混物中引入极性酸酐基团,不但改善了聚烯烃共混物中PP和HDPE的相容性,而且提高了木粉与聚烯烃共混物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这表明共混接枝改性的方法是利用混合废旧塑料制备高性能木塑复合材料的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1-03-01)

金鼎铭,王宏军,段宏义,刘敏,孙世萍[2](2010)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聚烯烃黏合性树脂共混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接枝率为3.5%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中分别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聚苯乙烯,在温度为200~210℃,时间为1~2 min的条件下挤出造粒,可制备高黏合性的共混物。结果表明,将其涂于金属材料表面,纯PP-g-MAH的黏合强度仅为0.936 N/mm,PP-g-MAH与PP以20/80(质量比)共混时,黏合强度提高到1.956 N/m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黏合性树脂共混物的断面,PP-g-MAH(20份)与其他聚烯烃共混后,共混物与金属材料的接触面增大,渗透力增强,有利于酸酐与极性物质形成键合力。(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0年03期)

张清锋,吕群,李珊珊[3](2009)在《聚烯烃熔融挤出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聚烯烃(聚乙烯和聚丙烯)进行马来酸酐单体接枝改性是拓宽聚烯烃使用范围的重要手段.文章对聚烯烃熔融接枝马来酸酐的反应机理、接枝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接枝率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聚烯烃熔融挤出接枝马来酸酐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侯茂奇,揣成智,田世雄[4](2008)在《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尼龙共混合金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同尼龙共混合金的制备方法及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08年09期)

谢婷亭,吴宏,李英,郭少云[5](2007)在《超声引发聚烯烃弹性体POE接枝马来酸酐》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烯-α-共聚物(POE)是一种新型的聚烯烃弹性体材料,对 POE 进行接枝改性可以改善它与极性高聚物间的界面亲和性,大大拓宽 POE 的使用领域。本文利用自制的超声挤出加工一体化设备,通过熔融接枝法制备了 POE 接枝马来酸酐产物(POE-g-MAH)。主要研(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期刊2007-10-01)

周晓明,揣成智,李强,田世雄[6](2007)在《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尼龙共混合金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同尼龙共混合金的制备方法及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07年S1期)

王丽姝[7](2007)在《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增容增韧尼龙66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在接枝型反应挤出机中接枝马来酸酐(MAH)的熔融反应规律,探索了单体MAH用量、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以及反应挤出工艺条件等对产物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从而得出制备PPR接枝马来酸酐产物(PPR-g-MAH)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为:MAH 2.5%、DCP 0.15%、螺杆转速45rpm、反应区温度190℃。分别采用红外光谱仪(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等对PPR-g-MAH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中无游离态MAH存在,MAH是以化学键接枝到PPR分子链上,接枝产物结晶度比原料有所提高,分子链上引入极性的酐基后040晶面峰略有增大,但晶型没有改变,仍为α晶型。将PPR-g-MAH作为尼龙66(PA66)的增韧剂,研究了PA66/PPR-g-MAH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及其微观形态。结果表明添加PPR-g-MAH后共混物力学性能得到显着提高,优于PA66/PP-g-MAH共混;PPR-g-MAH接枝率越大,PA66/PPR-g-MAH共混物力学性能越好,PPR-g-MAH在共混物中的分散颗粒大小越均匀,相容性也就越好。使用接枝型反应挤出机制备了高接枝率的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产品,将其分别作为PA66/PE、PA66/EVA和PA66/POE叁种共混物的增容剂。研究增容过程中共混物的加工性、力学性能、组分间相容性、微观结构以及吸水性等性能。结果表明,PA66/POE/PE-g-MAH共混物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的综合性能优于PA66/PE/PE-g-MAH和PA66/EVA/PE-g-MAH两个体系。针对PA66/POE/PE-g-MAH共混体系,详细研究了增韧剂POE和增容剂PE-g-MAH用量等对共混物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OE用量为18%、PE-g-MAH用量为9%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佳,增容效果最好。采用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手段,分别对PA66/POE/PE-g-MAH共混体系增容前后进行分析,考察了不同降温速率下共混物的结晶性和相容性。采用Avrami方程和莫志深法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处理,结果表明Avrami方程处理该体系并不合适,莫志深法的线性拟合度较好,增容剂PE-g-MAH的加入降低了PA66的结晶速率,提高了各组分间的相容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7-06-01)

陈晓浪,陈博鑫,于杰,郭少云,罗筑[8](2006)在《马来酸酐/苯乙烯熔融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OW化学公司研发的乙烯一辛烯共聚物是一种新型聚烯烃弹性体(POE),具有较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共聚单体分布均匀和结构可控。POE有优异的耐紫外光性、流变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与聚烯烃亲和性好、低温韧性好等优点,广泛地用于聚烯烃的改性。但是POE的非极性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对POE进行官能团化。可提高其与极性聚合物的界面亲和性,极大地(本文来源于《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陈民杰,张军[9](2002)在《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作为增容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共混改性是制备新型高分子材料极为有效的方法 ,其中的关键是要解决各种聚合物之间一般相容性很差的问题 ,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加入合适的增容剂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 (PO g MAH)是研究的很多的增容剂。制备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的方法有熔融法、溶液法、辐射法和固相法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熔融法 ,笔者主要介绍了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作为增容剂在改性聚酰胺 (PA6、PA6 6、PA12、PA10 10 )、聚酯 (PET、PBT)、热塑性聚氨酯 (TPU )等聚合物共混物 ,聚烯烃 /无机填料 ,聚烯烃 /有机纤维 ,复合增强材料 ,粘结剂等方面的应用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与其它聚合物原位反应生成共聚物 ,一方面降低了表面张力 ,使得分散相在基体中分散得更好 ;另一方面增强了两相的粘合力 ,从而达到了增容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弹性体》期刊2002年05期)

俞强,林明德,张伟,顾井丽[10](2002)在《聚烯烃弹性体与马来酸酐的熔融接枝》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双螺杆挤出机作为反应器 ,比较了聚烯烃弹性体 (PO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与马来酸酐 (MAH)的熔融接枝反应。尽管两种树脂具有相近的支化度 ,但由于POE树脂的大支链对大分子自由基之间的偶合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所以 ,POE/MAH接枝体系的接枝率明显高于LLDPE/MAH接枝体系 ,而且接枝产物保持了较好的流动性 ;酸酐在POE树脂上的接枝率随过氧化物和接枝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接枝树脂可以明显提高PE与铝之间的粘接强度(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02年04期)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接枝率为3.5%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中分别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聚苯乙烯,在温度为200~210℃,时间为1~2 min的条件下挤出造粒,可制备高黏合性的共混物。结果表明,将其涂于金属材料表面,纯PP-g-MAH的黏合强度仅为0.936 N/mm,PP-g-MAH与PP以20/80(质量比)共混时,黏合强度提高到1.956 N/m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黏合性树脂共混物的断面,PP-g-MAH(20份)与其他聚烯烃共混后,共混物与金属材料的接触面增大,渗透力增强,有利于酸酐与极性物质形成键合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论文参考文献

[1].高华.木粉/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共混物复合材料[D].东北林业大学.2011

[2].金鼎铭,王宏军,段宏义,刘敏,孙世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聚烯烃黏合性树脂共混物[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0

[3].张清锋,吕群,李珊珊.聚烯烃熔融挤出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进展[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侯茂奇,揣成智,田世雄.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尼龙共混合金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8

[5].谢婷亭,吴宏,李英,郭少云.超声引发聚烯烃弹性体POE接枝马来酸酐[C].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07

[6].周晓明,揣成智,李强,田世雄.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尼龙共混合金的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2007

[7].王丽姝.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增容增韧尼龙66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8].陈晓浪,陈博鑫,于杰,郭少云,罗筑.马来酸酐/苯乙烯熔融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的研究[C].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2006

[9].陈民杰,张军.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作为增容剂的应用[J].弹性体.2002

[10].俞强,林明德,张伟,顾井丽.聚烯烃弹性体与马来酸酐的熔融接枝[J].塑料工业.2002

标签:;  ;  ;  ;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论文-高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