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东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东路事件,黑瞎子岛,中俄关系
中东路论文文献综述
刘显忠[1](2018)在《中东路事件与黑瞎子岛问题之史实澄清》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一些出版物和研究者把中东路事件与苏联占领黑瞎子岛联系在一起,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中东路事件虽是中苏边境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但其缘起于中东铁路问题,而不是中苏双方由边界争端、争夺黑瞎子岛而导致的边界事件,中东路事件的整个过程始终未涉及黑瞎子岛问题。无论是当时有关中苏冲突的报道还是最后签订的议定书都没有提及占领黑瞎子岛。从目前能看到的档案材料看,也没有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苏军占领黑瞎子岛的记载。学界认为苏军1929年占领了黑瞎子岛的观点,是因地理概念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解读。黑瞎子岛问题是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条约文本与附图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属于边界争端问题。它与1929年的中苏中东路冲突无关,1929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虽然苏联曾把边界线划在抚远水道上,并实际控制着该岛,但中方各个时期从来没有承认这一划分。(本文来源于《俄罗斯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朱正[2](2018)在《瞿秋白与中东路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1929年,中苏两国因为中东路问题发生了一场战争。俄国从赤塔到海参崴的铁路,中间有一段穿越中国领土,西起满洲里,东迄绥芬河,这一段就叫中东铁路。这是根据1896年李鸿章到俄国签订的中俄密约修造的,于1903年建成。密约第二条规定:(本文来源于《新文学史料》期刊2018年01期)
杨欢[3](2017)在《中东路事件与张学良政治思想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1929年以中东铁路权益归属问题为核心爆发的中苏武装冲突以东北军的惨败而收场,东北方面被迫议和,中东铁路又恢复到战前中苏共管的状态。这次惨痛的失利使张学良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认清苏联的实力,对其敌意减少;滋生出恐日、惧日心理,导致"九一八"事变后执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中日矛盾突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提出"全国抗战"理论,由"剿共"到联共抗日。(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7年18期)
于宝辰[4](2017)在《中东路事件中的满洲省委群众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东路事件是东北地区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国际事件,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中苏军事冲突。中东路事件牵动了东北地区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外交,经济形势,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东北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当时的满洲省委自身仍然稚嫩,从事群众工作的过程只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东路问题的由来导致了中东路事变具备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的两重性,这使得满洲省委不得不面对复杂和严峻的形势。在中东路事件中,社会环境表现出群众经济斗争情绪不断提高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反复,这些又影响到了满洲省委从事工作的具体客观条件。满洲省委在1929年7月到8月进行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发动群众进行八一赤色日示威,这一工作在在计划上和执行上都表现出来明显的机械主义和盲动主义。最后的结果是工作成为一场得不偿失的冒险,对满洲省委造成了一定损失。满洲省委在1929年9月到12月进行的群众工作主要是中东路工人运动工作。这一工作比较好地选择了政治意义充分、斗争条件有利的中东铁路哈尔滨枢纽,在计划上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工作中的实践符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实质。工作最终取得一定的进展,并为下一阶段的群众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满洲省委在1930年1月到3月进行的群众工作是以总罢工为目标的中东路工人运动工作。在中东路事件步入解决轨道和中东路恢复中苏共管的背景下,满洲省委将中东路工人运动推向了高潮。然而在斗争中,中东路工运发生了机会主义路线和总罢工路线的对立和决裂,中东路工运最终以惨烈的失败收场。中东路事件中的满洲省委群众工作对满洲省委的组织发展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满洲的党由此成为了一个工作和斗争的党。同时这一阶段的群众工作也是中共早期群众工作方法探索中的一部分。在推动中东路事件解决和捍卫解决成果上,中东路事件中的满洲省委群众工作也有其作用。(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7-05-19)
高珊[5](2016)在《浅析“中东路事件”起因以及对日本侵略东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东路事件"是张学良继承父业以来第一次对外进行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但其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受南京国民政府反共意识的影响和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由于张学良对形势判断失误而造成的。该事件破坏了东北地区中、苏、日微妙的平衡关系,更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样板,加快了日本的侵略步伐。(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6年12期)
佟斯文,王景泽[6](2016)在《中东路事件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东路事件一直是学界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按时间划分经历了数个时期。经过前期"以论带史"式的讨论及学术反思,研究在上世纪80—90年代迈上正轨,并于近年达到高峰。虽然以往研究成果已堪称丰富,但其中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评析以往研究,在促进现存问题解决之余,也将推动今后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董慧[7](2016)在《中东路事件后的各方态度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29年张学良为收回中东铁路利权,发动了中东路事件,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国内方面,中东路事件使得张学良对南京政府不信任,并在军事上采取保留态度;南京政府与苏联断交,与日本关系紧张,在国际上陷入孤立;我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迅即表明反对立场,发动南京政府反共反人民的实质宣传。国际上,苏联与日本的关系得到缓和,但也埋下了苏日矛盾的苦果;日本渔翁得利,联苏制中,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美国出于利益与国际形象的考虑干预争端,促进了中苏冲突的和平解决。(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刘芙蓉[8](2016)在《中东路事件与中国对外关系走向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东路事件是1929年7月至12月中苏之间由于中东铁路的路权归属问题爆发的一场战事冲突。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中东路事件问题的研究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事件的起因、责任及事件的结局等,一直有不同说法,甚至一般史书的记载也不同程度存在语焉不详的缺憾。为此,本文依据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解密的档案材料,系统梳理和分析中东路事件的来龙去脉,对该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结局进行系统的考察和研究,藉此对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时期的内外政策作全面系统的评价,以为历史提供启示和借鉴。中东路事件的发生既缘于东北亚的复杂局势,更缘于南京政府的反苏反共立场和东北当局的强硬态度。在中东路事件中,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出于爱国热情,在东北易帜后有所作为的心态驱使下,没有清楚地认清苏俄国内的政治军事实力,轻率地展开收回东北主权的爱国之争,由此引起中苏武装冲突。在此次战争中,东北军损失惨重,张学良痛心疾首,最后不顾南京国民政府反对,独自与苏联议和,中东路以恢复原状而收场。中东路战争虽然结束,但是对中俄、中日、中美、中欧之间的关系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导致中苏关系由和缓走向交恶、对日关系上产生怯敌之心、在对美对欧关系上愈加被动。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南京国民政府要控制张学良这一真实意图和东北当局的失策外,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的“一边倒”策略及共产国际在这一事件背后的推波助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无论如何,对张学良在中东路事件中的捍卫国家主权之举,应有充分认识,不能断然认为张学良发起收回中东路主权的事件是“鲁莽之举”。(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6-05-01)
金满楼[9](2016)在《中东路事件迷局》一文中研究指出1929年5月27日下午,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内正在举行会议,人声嘈杂中,一群全副武装的东北军警突然破门而入。一阵紧张的突击搜查后,苏联驻哈总领事及中东路苏方人员等39人被悉数逮捕。4个月后,年轻的少帅张学良或许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贸然之举竟然触发了中苏历史(本文来源于《党政论坛(干部文摘)》期刊2016年04期)
邓齐滨[10](2016)在《从格列巴杀尹富案看中东路司法权的收回》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俄国以"借地筑路"的理由,通过修建中东铁路,意图攫取东北的主权和领土,中东铁路沿线的司法权也因此而丧失。随之而来的是在中东铁路附属地范围内发生的大量案件中,侵害国人权益、显示公平的案例屡见不鲜,格列巴杀尹富一案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这些案例让国人看清了俄国对我国东北虎视眈眈的野心,因此,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国人逐渐努力收回司法权,这对巩固边防、抵制列强侵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08期)
中东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29年,中苏两国因为中东路问题发生了一场战争。俄国从赤塔到海参崴的铁路,中间有一段穿越中国领土,西起满洲里,东迄绥芬河,这一段就叫中东铁路。这是根据1896年李鸿章到俄国签订的中俄密约修造的,于1903年建成。密约第二条规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东路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显忠.中东路事件与黑瞎子岛问题之史实澄清[J].俄罗斯学刊.2018
[2].朱正.瞿秋白与中东路战争[J].新文学史料.2018
[3].杨欢.中东路事件与张学良政治思想的转变[J].兰台世界.2017
[4].于宝辰.中东路事件中的满洲省委群众工作[D].延边大学.2017
[5].高珊.浅析“中东路事件”起因以及对日本侵略东北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16
[6].佟斯文,王景泽.中东路事件研究述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董慧.中东路事件后的各方态度及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6
[8].刘芙蓉.中东路事件与中国对外关系走向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6
[9].金满楼.中东路事件迷局[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6
[10].邓齐滨.从格列巴杀尹富案看中东路司法权的收回[J].长江丛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