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论文-简文坤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论文-简文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莱因霍尔德·,尼布尔,原罪,社会公正,政治神学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论文文献综述

简文坤[1](2017)在《理想社会的探求—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从基督教伦理的角度研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展开:第一,社会的结构性罪恶是人本身的罪所造成的。尼布尔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基督教神学人性论之上的,他认为社会罪恶的唯一来源便是人的罪。人的罪主要表现为自私和傲慢之罪,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团体沾染上个人的罪,团体严重的罪使得它在掌握优势力量后总是倾向于压迫和剥削其他团体和个人,由此便生成一种不公正的关系。团体将它的私利神圣化,利用制度、文化及暴力机器企图一直维系这种非理性的不公正关系,就形成了社会结构性罪恶。第二,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应该加以区分。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是在二者区分的基础上展开的。他认为个人道德以无私作为最高的道德理想,而社会道德以公正作为最高的道德理想,个人道德要高于社会道德。第叁,实现社会公正可利用的叁种资源理性道德、社会强制、宗教信仰,叁种资源各有局限性,仅仅倾向于一种方式难以实现社会公正。因此,尼布尔强调叁种资源的综合使用。尼布尔认为彻底消除社会中的罪恶及不公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切的秩序都是不稳定的。人绝不可能通过他自己努力实现理想的社会,但人实现更高形式的正义和更稳定的和平却是可能的。他认为人应该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应该更加谦卑、宽容、节制,对圣灵抱有信仰和盼望,以超越历史的悲剧。第四,相比其他思想家的社会公正思想,尼布尔将宗教信仰用于解释社会罪恶的形成和社会公正的实现,具有巨大的独创性,对我国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尼布尔思想对我们是有启示的,他对人的罪的强调,让我们不得不放弃对人性的天真的幻想。让我们意识到仅用道德去约束权力是远远不够。制度、法律虽然可能会降低效率,但用制度、法律约束权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抵御权力被激情和利益的腐化。尼布尔对德性的强调,对我们解决当前出现的一些道德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他对团体的不信任,让我们不至于过于服从团体权威,而失去道德自由;他对谦卑和节制的强调,让我们不至于沉溺于非理性的自由,而在道德上过于放纵。最后,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是建立在西方社会经验基础之上的,必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尼布尔可能过高的估计宗教信仰的作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宗教信仰也有被激情和私利腐化的可能。尼布尔提出人们应该努力的克制他的自私冲动,尽力做到爱他人,以实现理想的社会,但是人似乎并没有这样强大的动力去这样做,反而多数人更愿意自己获利,他论述的政治神学思想似乎没有提供足够动力让人克制过分的自利而爱他人。(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6-01)

张诏阳[2](2013)在《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对克尔凯郭尔人性观的继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是20世纪美国着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尼布尔的人性观中,"自由"是其理论出发点。他认为人既是有限的又是自由的,人受到魔鬼的引诱,误用了自己的自由,走向犯罪。人犯罪的表现有骄傲之罪和情欲之罪两种,其中骄傲之罪是更为根本的罪。并且,他否认了人通过上帝的恩典可以完全摆脱罪的可能性,认为人在上帝面前永远是罪人。尼布尔的人性观中从自由走向罪这一思路是从19世纪丹麦的思想家克尔凯郭尔那里继承过来的。在人性观中,克尔凯郭尔通过对人的心理的分析来阐发为何人必然犯罪,对罪这一基督教教义作出了新的阐释。尼布尔深受克尔凯郭尔这一思想方法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他的人性观。(本文来源于《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七辑》期刊2013-08-01)

张诏阳[3](2012)在《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人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1892-1971)是20世纪美国着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基督教政治家。他是基督教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人性观扭转了当时在美国流行的乐观主义风气,影响深远。笔者认为,在尼布尔的人性观中,“自由”是其理论出发点。本文把尼布尔的人性观分为两条思路来理解,第一条是从自由走向罪,第二条是自由使爱成为一种可能。尼布尔是一个非常关注现实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具有现实性和悖论性的特征,他提出其人性观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当时在美国流行的乐观主义人性观。在尼布尔人性观的第一条思路——从自由走向罪中,尼布尔认为人既是有限的又是自由的,人受到魔鬼的引诱,误用了自己的自由,走向犯罪。人犯罪的表现有骄傲之罪和情欲之罪两种,其中骄傲之罪是更为根本的罪。尼布尔的恩典观阐述了人永远是罪人,可以说是他的罪观的延续。在尼布尔人性观的第二条思路——自由使爱成为一种可能中,尼布尔认为,人在堕落后仍然具有自由,爱是自由的需求,是人的应然状态,爱要求人们做到谦卑与宽容。然而,他又认为,由于人是有罪的,因此人的行为不可能完全符合爱的律法的要求,爱的律法不可能在现实中完全得到实现,爱是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性。尼布尔从克尔凯郭尔的人性观那里继承了从自由走向罪这一思路,并进一步发展了克尔凯郭尔的人性观。在尼布尔的人性观中,无论是罪,还是爱,都是从自由中推导出来的。尼布尔人性观的两条思路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理解了这两条思路,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尼布尔对于人性抱着既不过分乐观,也不过分悲观的态度。(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欧阳肃通[4](2012)在《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论神学的历史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问题始终是基督教神学的核心议题之一,其中心便是有关人的罪与救赎。关于这一问题,巴特在现代神学史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通过对上帝与人之言说的绝对区分来揭示这点。但是从有限的人性如何能够获得通向上帝之无限性的进路,这始终是一个难题。在后巴特时代,围绕着这一问题,神学家展开了不同的论述。本文所要论述的美国神学家莱(本文来源于《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四辑》期刊2012-01-01)

方晓鹏[5](2011)在《莱因霍尔德·尼布尔基督教现实主义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1892年—1971年)是基督教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上个世纪创立了基督教现实主义理论并积极参与美国国内的政治事务以及国际事务,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篇论文将以20世纪初期为历史背景,着力发掘尼布尔基督教现实主义理论的内涵。文章紧紧抓住尼布尔对现实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这个线索来研究,展现了尼布尔从一个自由主义者向现实主义者的转变过程。本文开篇部分在对尼布尔生平进行了简单介绍以后,随之对其以”原罪论”和“牺牲之爱”构成的人性观进行了阐述,基于“原罪观”的人性论是尼布尔分析社会问题以及政治问题的出发点和分析依据,然后对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这二者关系的论述实质上是对个人道德和国家道德的分析,展现出个人道德与国家道德截然对立的图景。接着阐述了尼布尔对美国外交传统的影响,尤其是他对“美国责任论”问题的见解,以及他对国际政治领域中“秩序与正义”问题的态度。文章中还提及了尼布尔对美国冷战政策的影响以及他的战争观。最后,文章论述了尼布尔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他的不足。尼布尔基督教现实主义思想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密切相关的,它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尼布尔的基督教现实主义思想影响了众多的学者和政治精英,这其中就包括汉斯·摩根索,尼布尔可以说是国际政治领域现实主义的启蒙者。尼布尔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的思考在今天并没有失去现实意义,纵观当今的国际政治动态尤其是美国的外交举动,基本都可以通过对尼布尔理论的研究而获得依据和线索。(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1-12-01)

方永[6](2009)在《基督教现实主义与美国社会的转型——兼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思想在美国的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的美国,每逢公民就国家政策应当发生怎样的改变发生争论之时,尤其是在总统大选期间,在大众传媒的政治评论和相关的学术着作中,总是充斥着基督教现实主义者的声音和他们对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思想的呼唤,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主党的阵营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种情况即使在尼布尔于1971年去世之后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尽管尼(本文来源于《基督宗教研究》期刊2009年00期)

谢荣谦[7](2009)在《社会失范的宗教伦理关照》一文中研究指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1892年——1971年)是美国基督教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二十世纪美国最着名的神学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之一,其理论贡献与社会活动对当时美国社会以及西方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力求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出发,以尼布尔所处的时代危机为背景,探讨尼布尔思想中基督教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深入挖掘其思想中的现实主义因素。围绕其基督教信仰并以此为前提进行讨论,不断寻求尼布尔对当时问题的解答。尼布尔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基于基督教信仰,对现实社会问题、政治局势的关注。本文紧紧抓住这一特征,层层深入,力图对当前现实问题有所启发。本文在开始部分简单介绍了汉语学界对尼布尔思想的研究情况,并且明确指出社会失范是文化危机的社会层面表达。在对尼布尔生平简要介绍之后,对其理论中体现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接下来对尼布尔思想中的理论主题进行了梳理。从其基督教伦理现实主义的理论特征出发,分别论述了尼布尔的人性观、伦理观、历史观和民主政治思想,以期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最后,对其思想作以总体性的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得到启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思想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巨变,是当时历史环境下的必然产物。但我们也应看到,尼布尔的思想不但是对当时文化危机、社会失范问题的思考,同时也给现在的我们很多启示。尤其是在危机四伏的今天,尼布尔的“爱”、“正义”似乎更具有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09-04-28)

欧阳肃通[8](2008)在《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论美国历史的反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今天美国面临反恐战争时代,尼布尔后期关于美国历史之反讽的思想再次受到关注。尼布尔将反讽视为人性的必然后果之一,它是人性潜藏的无意识弱点所造成的,它导致人对自身的过高评价和对自由的误用,经常做出超乎自己能力的事。而尼布尔将二战之后美国所面临的世界历史处境就视为如此。在此情况下,美国人常常自认为出于善意,但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因而对此不知如何是好。而尼布尔站在基督教人性观与历史观的高度,指出了美国人应当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弱点。而这也是他的思想的现实意义所在。(本文来源于《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期刊2008-09-01)

万永[9](2007)在《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宗教宽容思想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d Niebuhr,1892—1971)是美国当代最着名的新教神学家,他对当代美国思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又以对宗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论述最为着名。尼布尔的整个学术生涯都旨在回答这一问题,从其第一部代表作《文明需要宗教吗?》提出的问题为始,到其最后一部代表(本文来源于《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期刊2007-06-04)

方永[10](2006)在《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政治神学的新自由主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从政治神学的高度,对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神学思想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论证尼布尔的政治神学的新自由主义性质。在美国,以莱因霍尔德?尼布尔为主要代表的基督教现实主义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它从二十世纪叁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主宰着美国新教神学几乎达半个世纪之久,这在二十世纪整个基督教神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是,基督教现实主义是属于新正统主义还是属于自由主义,一直存在着争论。因为尼布尔对自由主义的致命攻击使之成为不可信的,所以人们一般不再把基督教现实主义归入自由主义;同时,尼布尔对老正统派的批评以及他对许多自由主义思想的采用,也使人们很难把基督教现实主义归入老正统派。有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在20世纪的新教神学中主要有叁大派:正统主义、新正统主义、自由主义。既然既无法把基督教现实主义归入自由主义,也不能把基督教现实主义归入老正统派,人们很自然地认为,基督教现实主义属于新正统派。自基督教现实主义出现开始一直到现在,许多神学家认为它是卡尔?巴特的新正统主义神学在美国的表现形式。持这种看法的神学家,既有自由主义神学家,也有基要主义神学家,甚至还有尼布尔自己的一些学生和追随者。但是,那个一般的观点不是没有注意到尼布尔的神学思想与巴特的神学思想之间的根本性的分歧:巴特的神学刻意地逃避现实的实践,尤其是社会政治生活,而尼布尔的神学总是追求实践的表达,尤其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表达;而且没有注意到:正如正统派有老正统主义与新正统主义之分一样,自由派也有老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分。尼布尔对自由主义的致命攻击虽然使我们不可能把基督教现实主义归入老的自由主义,但是,把它归入新的自由主义,未免不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再者,考虑到尼布尔本人对新正统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巴特的激烈而无情的批评以及他拒绝接受新正统主义或巴特主义这个标签,再考虑到不少现代基督教思想史家和政治思想家认为基督教现实主义实际上属于自由主义阵营,我认为,把以尼布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基督教现实主义归入新自由主义,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观点。许多现代基督教思想史家和政治思想家虽然已经认识到尼布尔的神学思想属于自由主义神学阵营,但是他们苦于没有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足以概括尼布尔的整个神学思想的制高点,没有能够发现隐藏在尼布尔的着作中、但从未被尼布尔本人清楚地表述出来的理论体系,因而没有对此做出详细的理论论证。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寻找一个适当的立场、并且发现隐藏在尼布尔的思想之中的那个独创性的理论体系,详细地论证尼布尔的神学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神学。笔者经过数年的研究,发现只有政治神学是一个足以概括尼布尔的整个神学思想的制高点。从政治神学这个立场看,尼布尔在基本神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叁个方面的贡献实际上是由他创立的新教政治神学的叁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尼布尔的思想来源和思想特征都可以从基本神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这叁个方面来说。尼布尔的基本神学源于宗教改革运动,他的政治哲学思想源于文艺复兴运动,他的伦理思想源于先知运动。他力图以先知运动的思想为中心,把宗教改革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统一起来,实现一种新的综合,结果就是形成了以现实主义的自由主义为根本特征的政治神学。这一根本特征体现在构成其政治神学的叁个要素上。尼布尔在基本神学上属于福音主义,既宣讲个人的审判和得救,也宣讲共同体的审判和得救,强调个人得救是通过履行对其所属的共同体的责任和义务来实现的。这既不同于正统主义所宣讲的个人福音,也不同于旧自由主义所宣讲的社会福音。尼布尔在伦理学上属于社群主义,他严格区分个人道德与群体道德,从而把伦理学的重心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转移到共同体与作为其成员的“亚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既不同于个人主义伦理学也不同于集体主义伦理学的社群主义伦理学。尼布尔在政治哲学方面属于冲突合作论传统,他强调:和谐是人的理想,但现实的常态是冲突,通过合作的加强,人们逐渐接近、但不可能实现和谐的理想。尼布尔的政治神学的这叁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其中,基本神学规定着其他的两个要素。他的基本神学给他的政治神学提供了一个以自由为中心的人学框架,进而确立了一个以生命力为质料、以爱为形式、以正义为现实结构的政治神学。这种政治神学,从根本上讲,属于自由主义神学阵营,但不是旧的自由主义,而是新的自由主义。在尼布尔的思想中,自由比罪更为根本。自由是人的本性,人必然自由,但不必然犯罪。在人的自由中,群体自由比个人自由更为重要。所以,解决社会不义的问题,关键不在个人的不义,而在于群体的不义。群体的自私使解决社会不义问题不可能不诉诸强力。强力是人的生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生命力是自由的质料,它是多样的,而且内在地存在着自我与他者的矛盾。这一内在矛盾的出路是走向他者,在爱中,在对共同体的忠诚、对他者和责任和对权威的服从中,在宽容、互爱和对邪恶的愤怒中,使生命力与爱统一起来,实现人的自由。人的自由之实现,有赖于一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结构,即社会制度。制度正义是最基本的正义,但是,制度正义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着给人提供秩序的制度。制度是通过力量的均衡实现的。正义的制度总是体现着爱的原则,它通过确立平等的原则而接近爱。在现实生活中,国内关系的正义和国际关系的正义具有不同的准则,国内关系正义的基本准则是平等,国际正义的基本准则是秩序。他认为,老自由主义的根本缺就是重视个人甚于重视群体,重视道德甚于重视力量,重视情感甚于重视制度,也就是说,它忽视群体,忽视个人对群体的依赖,忽视社会生活中强制的因素,忽视社会制度的建设。因此,老自由主义不但不能解决社会不义问题,反而使社会不义程度更为严重。但是,自由主义所追求的根本价值是没有错的。只要辅以正确的行动方略,自由主义就会获得自己的新生。总之,尼布尔的政治神学是新自由主义的。尼布尔对老自由主义的致命批评,不是为了推翻自由主义,而是为了改造自由主义,使其获得新的生命。他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尼布尔之所以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美国自由主义在宗教界的最伟大的发言人。(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06-04-01)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是20世纪美国着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尼布尔的人性观中,"自由"是其理论出发点。他认为人既是有限的又是自由的,人受到魔鬼的引诱,误用了自己的自由,走向犯罪。人犯罪的表现有骄傲之罪和情欲之罪两种,其中骄傲之罪是更为根本的罪。并且,他否认了人通过上帝的恩典可以完全摆脱罪的可能性,认为人在上帝面前永远是罪人。尼布尔的人性观中从自由走向罪这一思路是从19世纪丹麦的思想家克尔凯郭尔那里继承过来的。在人性观中,克尔凯郭尔通过对人的心理的分析来阐发为何人必然犯罪,对罪这一基督教教义作出了新的阐释。尼布尔深受克尔凯郭尔这一思想方法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他的人性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论文参考文献

[1].简文坤.理想社会的探求—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7

[2].张诏阳.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对克尔凯郭尔人性观的继承与发展[C].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七辑.2013

[3].张诏阳.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人性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2

[4].欧阳肃通.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论神学的历史进路[C].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四辑.2012

[5].方晓鹏.莱因霍尔德·尼布尔基督教现实主义思想研究[D].燕山大学.2011

[6].方永.基督教现实主义与美国社会的转型——兼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思想在美国的命运[J].基督宗教研究.2009

[7].谢荣谦.社会失范的宗教伦理关照[D].黑龙江大学.2009

[8].欧阳肃通.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论美国历史的反讽[C].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2008

[9].万永.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宗教宽容思想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C].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2007

[10].方永.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政治神学的新自由主义性质[D].武汉大学.2006

标签:;  ;  ;  ;  ;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论文-简文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