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流论文-刘丽芳,程俊文,徐建民

核心流论文-刘丽芳,程俊文,徐建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心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心流,强化传热,螺旋弹簧,流体状态

核心流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芳,程俊文,徐建民[1](2018)在《内插螺旋弹簧核心流强化传热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管内插入不同圈径的螺旋弹簧在核心流强化传热区域的传热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弹簧圈径大小对核心流强化传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管内核心流区域插入螺旋弹簧对传热具有显着的强化作用,其强化效果与插入弹簧的圈径大小以及流体状态有关。(本文来源于《化工装备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刘丽芳,程俊文,徐建民[2](2018)在《内插螺旋弹簧换热管核心流强化传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LUENT模拟计算及实验这两种方法,对内插不同圈径螺旋弹簧换热管在核心流区域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内插螺旋弹簧圈径大小对管内速度场、温度场及对核心流强化传热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管内核心流区域插入不同圈径螺旋弹簧具有显着的强化传热作用,增加幅度为5%~20%;管内核心流区域插入螺旋弹簧的强化传热效果与插入弹簧的圈径大小以及流体状态有关,存在一个内插螺旋弹簧的最优值。(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期刊2018年01期)

刘光远,王瑞波,郭秋亭,魏志,谢疆宇[3](2015)在《2.4m跨声速风洞壁板参数对核心流均匀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声速风洞试验段壁板参数多,影响规律复杂,获得壁板参数对流场均匀性的影响规律是提高设备调试质量与效率的关键途径。基于2.4m跨声速风洞多期流场校测试验情况,以马赫数分布标准偏差为指标,汇总分析了大型跨声速风洞试验段壁板结构参数对核心流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核心流均匀性对试验段入口处加速区壁板开孔率特别敏感,除保证开孔率分布连续外,还应避免加速区气流的过膨胀效应。在风洞运行范围内,引射缝均发挥降低堵塞干扰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郑勇[4](2009)在《管内核心流分段填充多孔介质的传热强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能源、电子、化工、石油、制药等各个行业中,换热器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换热设备的换热能力以及换热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上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益和产业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日趋强烈;另一方面,全球能源严重短缺,供应紧张,二者形成强烈矛盾。能源的短缺和匮乏严重地制约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可持续性,没有能源的供应保障,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受到巨大阻力,发展速度骤减,最终面临的便是停滞不前。因此,针对换热设备的换热能力和换热效率的提高这一目标,对强化传热技术进行长期、广泛、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各种强化传热技术中,基于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理念的管内插入扭带的强化传热技术和在管内层流充分发展段的核心流区域部分地填充多孔介质强化传热技术,与传统的在流体边界区域采取传热强化措施不同,上述两种强化传热技术主要是针对流体流动的中心区域而采取的传热强化措施。本文通过对圆管管内层流充分发展段的核心流区域的测试段分段填充多孔介质,并建立管内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对位于圆管层流充分发展段的核心流区域测试段以不同的填充密度分段填充多孔介质后各种多孔强化管的流体流动和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管内层流充分发展段内填充金属多孔介质后,边界流的温度梯度较大,管内核心流的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圆管壁面与管内流体之间的换热得到明显强化,在分段填充的单元管长相同的情况下,多孔介质填充密度越大,多孔强化管的换热性能越强。此外,当多孔介质填充密度相同时,分段填充多孔介质的基本单元管长越小越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刘伟,杨昆[5](2009)在《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机理与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在充分发展的管内层流核心流区域采取强化传热措施,从而在管内壁附近形成一个等效的热边界层,以加大壁面附近流体的温度梯度,达到强化表面换热的目的,但又不显着地增加流动阻力.对空气和水2种流体的分析比较和计算结果说明:管内核心流传热强化的原理和方法对指导高效-低阻热交换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刘伟,明廷臻[6](2009)在《叶片旋流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分析与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管内湍流强化传热方法一般是增加壁面换热面积,但这会显着提高管内流动阻力。本文根据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高效低阻的叶片旋流管,分析其传热强化的机理,建立相应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圆管内置若干组旋流叶片后,可显着强化管内湍流换热,且流动阻力的增幅低于换热强化的增幅;当常温水流过管长为960mm,管径为20mm的圆管,且在管内核心流区域设置4组4叶片旋流单元时,其性能评价系数SPEC在Re数为3000~15000的范围内均超过1.5,最高可达1.9左右。(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刘伟,明廷臻[7](2008)在《管内核心流分层填充多孔介质的传热强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概念,在管内层流充分发展段的核心流内分层填充多孔介质,并建立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光管相比,填充金属多孔介质后,管内核心流的温度更均匀,而边界流的温度梯度更大,全场平均协同角低于36o,壁面与流体之间的换热显着增强;此外,对于提出的两种型式的强化传热管,为提高其性能评价准则值,宜在速度较高的管内核心流内填充孔隙率相对较低,而在速度梯度较大的核心流内填充孔隙率相对较高的多孔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32期)

郑兆清,杨臣,杨昆,赖凤麟,吴国强[8](2008)在《方管核心流区域添加内插物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方管核心流区域添加内插物强化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传热与阻力特性和PEC值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方管内的换热平均强化了2.2倍,PEC值为1.06~1.8之间。此外,实验表明,在层流和湍流情况下PEC均大于1,但层流状态下效果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赖凤麟[9](2007)在《管内核心流区域对流传热强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管内强化对流换热机理的分析,将强化换热的重点转移到管内流动的核心流区域,提出了在管内的流动核心区布置横竖交叉成“十”字型细杆进行强化传热的方法,提高对流换热系数,降低流体流动阻力,同时,要使实验装置紧凑,尽可能的减少成本。之后,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组建实验台架,以水作为工质,对方管和圆管进行了传热和阻力性能实验,实验雷诺数范围为Re=1000~8500,并测量实验段压降和换热系数,将其与光管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方管强化管内传热系数比光管时平均增加了220%,压降增大了650%。而圆管时强化管传热系数平均增加190%,压降比光管时增大了600%。整个实验结果中,层流范围内PEC值均大于1,在湍流范围内则在“1”附近波动。这表明,通过在受限空间充分发展段(管内核心流中心区域)布置细杆后,可以影响流体的流场和温度场,造成一个温度分布非常均匀、速度变化较为明显的核心区域,同时,在换热壁面附近造成一个温度和速度变化均比较显着的边界层区域。可以看出,流体换热Nu明显增加,而阻力增加不大,层流范围内效果较湍流时显着。这种特征的流场和温度场是使换热得到明显强化,而阻力增加不大,造成换热设备PEC值明显增大的根本原因。最后,由实验数据归纳出对流换热努塞尔数Nu与流动阻力系数f随雷诺数Re的变化规律,并对整体换热性能的评价准则进行了分析,为核心流区域强化换热理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由于现有的工业换热设备中的流体流动都属于受限空间,因此,本文提出的提高换热管性能的方法可望得到普遍应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06-01)

吴国强[10](2007)在《管内核心流区域对流强化传热强化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热强化技术,由于能使各种换热设备的效率提高、重量和体积减少,一直受到科技界和工业界的重视。由于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和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传热强化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虽然某些受迫流动强化传热技术已得到相当广泛地应用,但是,它们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大多数的强化传热是基于边界层理论,因而在传热强化的同时,流动阻力(功耗)增加的更多。为了对此问题做更深入地研究,寻求传热和流动综合性能较好的强化换热管,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强化传热观点:核心流区域强化传热。为了对强化换热管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采用了Webb所提出的换热与流动综合评价标准—PEC,该标准简便实用,物理意义明确,并在换热研究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对比叁种换热管,即光滑圆管、核心流区域单排杆插入物强化换热管和核心流区域双排杆插入物强化传热管,模拟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水做为流动工质时,核心流区域强化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改善流场的温度分布状况,并有效的提高对流换热系数,阻力系数的增加也较小。这种强化换热方式在层流范围内的效果比在湍流范围内更为明显。最后,本文应用场协同原理对研究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数值模拟结果和对比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核心流区域的强化换热方式能够很好的改变流动换热的场协同角,与数值计算的对流换热Nu系数完全相一致,得出了合理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05-01)

核心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FLUENT模拟计算及实验这两种方法,对内插不同圈径螺旋弹簧换热管在核心流区域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内插螺旋弹簧圈径大小对管内速度场、温度场及对核心流强化传热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管内核心流区域插入不同圈径螺旋弹簧具有显着的强化传热作用,增加幅度为5%~20%;管内核心流区域插入螺旋弹簧的强化传热效果与插入弹簧的圈径大小以及流体状态有关,存在一个内插螺旋弹簧的最优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心流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丽芳,程俊文,徐建民.内插螺旋弹簧核心流强化传热实验研究[J].化工装备技术.2018

[2].刘丽芳,程俊文,徐建民.内插螺旋弹簧换热管核心流强化传热特性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2018

[3].刘光远,王瑞波,郭秋亭,魏志,谢疆宇.2.4m跨声速风洞壁板参数对核心流均匀性的影响[J].航空学报.2015

[4].郑勇.管内核心流分段填充多孔介质的传热强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

[5].刘伟,杨昆.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机理与数值分析[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

[6].刘伟,明廷臻.叶片旋流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分析与结构优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

[7].刘伟,明廷臻.管内核心流分层填充多孔介质的传热强化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

[8].郑兆清,杨臣,杨昆,赖凤麟,吴国强.方管核心流区域添加内插物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

[9].赖凤麟.管内核心流区域对流传热强化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0].吴国强.管内核心流区域对流强化传热强化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7

标签:;  ;  ;  ;  

核心流论文-刘丽芳,程俊文,徐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