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疾病防治中应用社区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有慢性疾病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原则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不参与社区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参与社区健康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与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慢性疾病防治中实施社区健康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对慢性疾病的认知度,增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社区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1],该病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体,作为危害我国社区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患者的病程较长且并发症多,病情难以治愈,导致控制难度加大。基于此,本次研究将社区健康管理应用在慢性疾病防治中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有慢性疾病150例患者的资料,依据盲选法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75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龄45~87岁,平均年龄(65.32±3.25)岁,疾病类型:12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23例冠心病、22例呼吸系统疾病;观察组7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46~88岁,平均年龄(66.12±3.14)岁,疾病类型:13例高血压、19例糖尿病、20例冠心病、23例呼吸系统疾病。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社区健康管理具体内容:(1)方案执行:依据专家与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改善方案,并将社区负责的医生健康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进行培训,社区医生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2)健康宣教:邀请慢性疾病专家为患者讲解该疾病的基础知识与注意事项,其中需要包括运动、饮食、药物治疗以及自我管理方法,每周开展1次健康宣教讲座。(3)饮食管理:事先了解患者的体重和身高等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其中需要包括每日进餐次数、数量、热量等[2],做好营养均衡和热量平衡的要求,并叮嘱患者尽量戒烟和限酒。(4)运动管理:指导患者每日适当的运动,可采用打太极、散步等,并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运动次数与时长,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运动量。
1.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依据GQOL评定标准进行评价[3],其中主要涵盖了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与物质生活等,百分制,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将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来比较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和t来进行组间检验,采用P<0.05代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为(83.5±13.6)分,躯体功能为(87.6±13.7)、社会功能为(84.6±15.3)分、物质生活为(85.1±10.3)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健康为(76.2±12.9)分,躯体功能为(73.3±15.8)分、社会功能为(78.1±12.9)分、物质生活为(77.2±17.3)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慢性疾病目前在临床上还不够被完全治愈,主要以控制病情发展为主,因此需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加强慢性疾病的防控,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预后[3]。
本次研究观察组应用社区健康管理其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社区健康管理在慢性疾病患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建立健康管理制度使社区健康服务有章可循,完善患者的基本资料,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能够不断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配合度[4];饮食管理方面对于慢性疾病而言尤为关键,因此在饮食上合理调整,给予患者最适合的饮食计划,能够保持患者的身体健康;运动管理上促进患者增强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提高疾病防范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在慢性疾病防治中应用社区健康管理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值得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吕琳,张敏.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2):6245-6245.
[2]胡少燕.探讨健康教育及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4):99-101.
[3]付晶,崔华欠,夏瑶,等.PRECEDE-PROCEED模式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8):731-734.
[4]隋志群.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综合防治社区慢性病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