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论文-严彧

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论文-严彧

导读:本文包含了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会计准则,金融监管,分离,探讨

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论文文献综述

严彧[1](2019)在《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分离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新起点,纵观全球,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对经济金融领域的各行各业起着关键作用。金融监管规则在时代发展中层层递进,在金融行业中起着监管作用,其具备全面性,并以监察为契机,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稳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领导、组织及协调影响力。金融机构的日常工作中,会计准则及金融监管相得益彰,协调运行。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相互作用,未来工作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与金融相关的组织逐渐认识到会计信息对金融市场的前景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在金融领域相关问题的处理上也发挥着超级作用。本文将根据会计、金融监管规则、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的联系、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分离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必要性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全国流通经济》期刊2019年23期)

马先勇[2](2019)在《浅析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差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计准则的修订和趋同的进程加快,以巴塞尔协议为标志的银行监管规则框架也朝着严格监管、加强披露的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如何协调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之间的差异,确保低成本、高效率地执行会计准则的同时满足监管规则的要求,已经成为银行业界理论探索与实务操作的紧迫课题。本文立足研究银行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差异点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不断协调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融合,提高监管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商讯》期刊2019年18期)

朱曼君[3](2019)在《拨备计提中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差异与协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拨备计提主要是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进行真实反映,并进一步推动其稳定经营;同时这也是商业银行为避免信用风险积聚诱发危机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由于在拨备计提中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有着不同出发点,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导致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对两者的把握有所为难,如果协调两者,如何能在满足会计准则的披露要求的同时也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成为商业银行努力追求的平衡。因此在本文中,则主要针对拨备计提中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差异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协调建议。(本文来源于《财经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6期)

中国工商银行财务会计部课题组[4](2018)在《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协调路径——基于内评法模型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转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实践中,主要依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按相应比例来计提贷款损失准备。IFRS9引入了预期损失模型,将金融资产按信用风险恶化程度划分为"叁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按不同方法计量预期信用损失。如何构建预期信用损失的计算模型,是IFRS9准则实施的关键点之一,也是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金额的重要因素。本文以Basel下的内评法模型为基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特点,尝试构建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期能在融合商业银行现有风险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实现新旧准则的平稳过渡,为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协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201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期刊2018-12-01)

李蔚玲[5](2018)在《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分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与经济组织逐渐认识到会计信息对金融市场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在金融问题的处理上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所以,相关人员开始针对金融市场监管等问题制定会计准则,规范金融市场,促进世界经济区域发展的稳定。而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准则分离是保证会计准则充分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然趋势。本文针对会计准则、金融监管规则、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的关系、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分离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必要性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财经界》期刊2018年08期)

王守海,张晖,陈作华,高媛[6](2018)在《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协调研究:理论基础、评价标准与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计信息是评价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金融市场稳定。尽管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是基于不同实践目标的制度安排,但是会计准则是金融监管的工具,也是政府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因此,本文在保持会计准则制定相对独立的前提下,首先研究了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之间协调的理论基础;其次,在满足金融监管信息诉求下,提出评价会计信息的五大标准;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之间协调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王青林[7](2018)在《我国保险业会计准则与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关系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保险行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了30多年,但仍属于新兴行业,如何优化保险产品构成、防范保险行业风险,促使保险公司回归到为国家、企业和家庭提供风险保障的本质轨道上来,仍是当前保险相关制度改革的重点。如何更好地监控保险行业的风险、维护保险行业的稳定繁荣发展,一直是保险会计准则和保险偿付能力监管规则改革的目标,只有两者有效协调才能够防范保险行业的风险。基于保险会计准则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的相关理论,并以光大永明保险公司为例,结合第二代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叁支柱的整体框架,对保险会计准则与保险监管体系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与保险会计准则如何协调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8年01期)

刘颖,施丹,王秉坤[8](2016)在《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协调路径——基于IFRS 9下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与预期损失模型叁阶段划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实践中,主要依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来计提贷款损失准备。IFRS 9引入了预期损失模型,将金融资产按信用风险恶化程度划分为"叁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按不同方法计量预期信用损失。如何准确划分资产的"叁个阶段",是预期损失模型实施的关键点之一,也是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金额的重要因素。本文尝试以我国现行的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结果为基础划分预期损失模型下的"叁个阶段",以期能在尽量不改变现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模式的前提下实现新旧准则的平稳过渡,为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协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金融会计》期刊2016年09期)

刘晗荟[9](2015)在《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广泛研究讨论的一个课题就是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获得了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公司竞争也日益激烈,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如信息不对称等,加之公司具有经济人属性,这些问题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频发。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公共合约,具有固有缺陷。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会计准则只能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要从根源遏制盈余管理,需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我国证券市场监管规则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特别处理、暂停上市和退市等相关规定均与公司的盈利指标有关。但是会计准则及监管规则仅仅阻止了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获得再融资资格和撤销特别处理的可能,却没有完全制止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债务重组准则为例,比较会计准则和证券市场监管规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的主要原因,即财务困难和满足政府监管规则,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上市公司是否发生债务重组的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并检验在不同时期不同准则和监管规则下,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的概率是否和财务情况有显着相关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是监管规则而不是准则制约着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在遏制盈余管理行为方面,监管规则比会计准则的变化更有效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5-05-01)

顾唐玲[10](2015)在《会计准则、资本市场监管规则与盈余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市场低迷,股市暴跌,着名投资银行破产,震惊世界。危机的爆发对人们是一个惊人的打击。为什么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存在这样一个大的隐患但不被知道。金融大厦倒塌以后,踩在废墟上的人们出离的愤怒。对金融危机的怨恨激起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并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政府金融危机时期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水平受到了极大的怀疑。实际上并不是政府放弃管制,事实上,加强监管和创新规避一直在资本市场上你来我往。剧烈的震动和任何一方的不平衡都将导致市场出现危机,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金融领域的游戏延伸到财务领域就产生了本文的研究主题“会计准则、资本市场监管规则其对盈余管理遏制的研究”。盈余管理首现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并迅速成为现代会计中的金融和经济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成为与投资者保护密切相关的核心研究议题。并且本文认为,影响着盈余管理的因素是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资本市场的监管,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两者何为本质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在对国内外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的理论进行了充分研究,大胆提出假设,首先假设上市公司普遍利用债务重组来进行盈余管理,也就是认为发生了财务亏损的企业会进行债务重组。通过建立Logit回归的财务预警模型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困难与债务重组关系是否显着。通过对1990-2000年,2001-2006年,2007-2012年间阶段性财务指标与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关联性研究,通过债务重组叁次的变化,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的两次变迁,用历史实证数据进行了测试得出结论。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因素不是会计准则的制定。因此,为了控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我们需要从资本市场监管规则开始。在本文中,从GTA数据库的数据和相关的金融网站获取的数据源确保研究结论真实可靠。本文的研究对债券投资者保护自身利益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债务融资中出现的盈余管理现象研究,可以把握企业债务融资中所出现的盈余管理的特点。这对发挥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减少债权人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保护债权人和其他方面的利益做出了启示。同时该研究也有助于说明盈余管理的真实性质。盈余管理必须有严格和明确的定义。并对盈余管理的经济意义作了系统的阐述,总结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对于监管机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来说,盈余管理是否属于财务欺骗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学术话题。反复修订的会计准则并不能完全控制盈余管理的发生,顶多只能逼迫其改变形式和手段。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和管理层具有盈余管理操纵动机,以保护壳资源和其他一些股东的利益。本文的第一个贡献是基于对1999-2012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为利益相关者明确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勾稽关系,第二贡献则是基于债务重组的叁次变迁,得出了监管规则是主要的控制因素,在理论上纠正了一些认为盈余管理的根源是会计准则的限制的理解。并在得出的结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加强市场趋势的判断,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其次规范市场和监管的平衡的灵活性;第叁,改善公允价值,抑制盈余管理;第四,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抑制盈余管理;第五,建立长期有效的资本市场机制。(本文来源于《贵州财经大学》期刊2015-04-01)

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会计准则的修订和趋同的进程加快,以巴塞尔协议为标志的银行监管规则框架也朝着严格监管、加强披露的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如何协调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之间的差异,确保低成本、高效率地执行会计准则的同时满足监管规则的要求,已经成为银行业界理论探索与实务操作的紧迫课题。本文立足研究银行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差异点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不断协调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融合,提高监管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论文参考文献

[1].严彧.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分离的相关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

[2].马先勇.浅析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差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影响[J].商讯.2019

[3].朱曼君.拨备计提中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差异与协调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

[4].中国工商银行财务会计部课题组.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协调路径——基于内评法模型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转换的研究[C].201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2018

[5].李蔚玲.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分离的探讨[J].财经界.2018

[6].王守海,张晖,陈作华,高媛.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协调研究:理论基础、评价标准与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2018

[7].王青林.我国保险业会计准则与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关系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18

[8].刘颖,施丹,王秉坤.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协调路径——基于IFRS9下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与预期损失模型叁阶段划分的研究[J].金融会计.2016

[9].刘晗荟.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10].顾唐玲.会计准则、资本市场监管规则与盈余管理[D].贵州财经大学.2015

标签:;  ;  ;  ;  

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论文-严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