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咨询论文-吕晓琴

个案咨询论文-吕晓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个案咨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求助者中心疗法,高二学生,辅导个案

个案咨询论文文献综述

吕晓琴[1](2019)在《不被认同的爱——求助者中心疗法在同性恋个案咨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案例以一位高中男生为咨询对象,运用求助者中心疗法,通过以下四个阶段,帮助来访者解决内心冲突,达到自我概念和经验的协调:阶段一,建立特别关系,协助来访者自我成长;阶段二,体验关系导向,加速来访者自我觉察;阶段叁,解析问题关键,促进来访者自我探索;阶段四,注意情感变化,引领来访者自我协调。此个案咨询中,咨询师把来访者放在中心的地位,依托言语和非言语,帮助求助者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引导,最终引起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从而缓解痛苦的同性恋情绪冲突,接纳他人的不认同。(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9年24期)

向宇,王乃弋[2](2019)在《学校心理咨询的实践运用与思考——基于家长个案咨询实务》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心理咨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现今我国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基本由学校心理教师承担,心理教师是一名学校教师,又承担着心理咨询师角色,这中间必然存在一些冲突。如何更好地把握学校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不同身份的要求,开展好学校心理咨询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学生家长心理咨询个案,对学校心理咨询实践运用进行了反思。(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9年14期)

蔡玲燕[3](2019)在《重构生命故事:叙事疗法在个案咨询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叙事疗法理念指导下,基于叙事疗法的假设,通过问题外化、寻找闪光点、例外事件、寻找见证人、重构生命故事等一系列技术,辅导一名叁年级学生摆脱"问题",更好地融入班级。通过这一过程,认为发现例外事件是一个与学生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切入点,而让来访者对故事进行叙述,得到完整的"问题故事"是解构和重构"叙事"的关键,最后,辅导者根据当时的互动和情境创造地采用一些问题外化和优势凸显的方法,让来访者找到生命另外的可能,实现治疗效果质的飞跃。(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李小鹰,杨怡[4](2019)在《一例人际互动模式的个案咨询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针对一起职场人际互动模式的个案做出的辅导。求助者有追求完美、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在职场中受挫,辞职后,长时间不能恢复工作,使自己生活、事业陷入困境。报告者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结合精神分析的思维方法,使求助者改变对其挫折的认识,从而达到改善其情绪状况的目的。1个案情况介绍求助者:某男,叁十五岁,汉族,已婚。家庭背景:父母只要求孩子搞好自己的学习,其他的有家长负责。有一姐姐,常常帮他。求助者学习成绩好,是个典型的IT男。某知名高校毕业后,到某网络公司工作,又很快被提拔为副总。(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03期)

虞杰,陈艳蓉[5](2018)在《真没想到我还是来找你了——记一次危机干预个案咨询》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一则心理危机干预个案。一名高二女生因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咨询师通过倾听、共情、对话等技术,引导其与周围的人沟通,重新融入家庭、融入班级,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8年26期)

卢建谊[6](2018)在《我不想上学——一例学校恐惧的个案咨询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小学到初中,随着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加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独立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有所要求,特别是住宿制学校,入学适应成为了初一学生普遍遇到的挑战。本案例中的来访者,对上学有恐惧和焦虑情绪,与同学缺乏有效交流,伴有失眠、冒冷汗、心慌等躯体化反应。咨询师通过房树人心理测验,运用意象对话技术、CBT认知行为分析,巧妙处理移情,帮助来访者驱赶心中的恐惧,适应正常的学校生活。(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8年22期)

苏碧洋[7](2018)在《一个想退学女大学生的个案咨询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个想退学女大学生的个案咨询过程、处理方法、效果评估及咨询师的结案反思的详细描述,记录心理咨询师如何帮助心困生,安抚释放情绪、调整自我认知、激发正能量、促进人格完善与发展、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顺利完成学业、自信地开启新生活。(本文来源于《儿童发展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孙洪礼,徐芳芳[8](2017)在《“心理二维码”技术在一例个案咨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码"作为一种便捷承载信息的方式,受到社会广泛认可,不仅在商界大行其道,而且也受到学校、事业单位等团体的青睐。作为独立的个人,本身也具有多维度、多方面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唯一的"心理二维码"。通过制作"心理二维码",个体可以对自己(本文来源于《大众心理学》期刊2017年12期)

张梦洁[9](2017)在《一例高叁复读生考试焦虑的个案咨询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的是一例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一名复读的高叁学生解决因考试焦虑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在分析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成因后,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改变其对高考的不合理信念,建立新的合理信念,并增强其心理承受力,消除不良情绪。(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高丽[10](2016)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高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个案咨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描述一例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高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个案的咨询过程,介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职业生涯规划个案咨询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6年21期)

个案咨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校心理咨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现今我国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基本由学校心理教师承担,心理教师是一名学校教师,又承担着心理咨询师角色,这中间必然存在一些冲突。如何更好地把握学校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不同身份的要求,开展好学校心理咨询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学生家长心理咨询个案,对学校心理咨询实践运用进行了反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案咨询论文参考文献

[1].吕晓琴.不被认同的爱——求助者中心疗法在同性恋个案咨询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

[2].向宇,王乃弋.学校心理咨询的实践运用与思考——基于家长个案咨询实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

[3].蔡玲燕.重构生命故事:叙事疗法在个案咨询中的运用[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

[4].李小鹰,杨怡.一例人际互动模式的个案咨询报告[J].知识文库.2019

[5].虞杰,陈艳蓉.真没想到我还是来找你了——记一次危机干预个案咨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

[6].卢建谊.我不想上学——一例学校恐惧的个案咨询报告[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

[7].苏碧洋.一个想退学女大学生的个案咨询报告[J].儿童发展研究.2018

[8].孙洪礼,徐芳芳.“心理二维码”技术在一例个案咨询中的应用[J].大众心理学.2017

[9].张梦洁.一例高叁复读生考试焦虑的个案咨询报告[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

[10].高丽.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高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个案咨询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

标签:;  ;  ;  

个案咨询论文-吕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